书城自然科学科学兴趣乐吧
5678600000052

第52章 少年随父旅行的沈括

1031年,沈括出生在钱塘,即今杭州的一个官宦人家。沈括从小聪颖过人,酷爱读书而且勤奋刻苦,在母亲的指导下,遍读家中的藏书,对各门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

沈括少年时代随父亲走过许多地方。壮丽的山河,广阔的田野,一幅又一幅地在他的眼前展开,引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波涛汹涌的钱塘江潮、敏捷灵活的四川鸬鹚、锋牙利爪的南海鳄鱼,在沈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父旅行的少年时代不仅使沈括开阔了眼界,也使得他接触了社会,对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所了解。

1062年,沈括中了进士第一名。几年后入京,在昭文馆编校书籍。沈括在昭文馆利用时间和职务之便,阅读了大量馆藏书籍,尤其深入研究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文学。一个编校书籍的青年官员,在天文方面如此下苦功夫,不由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天,昭文馆的官长向沈括提出几个天文学的问题,如有关二十八宿、黄道经度、日月形状和日月食发生条件等,沈括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使沈括在进入昭文馆的当年,宋神宗就要他负责改造浑天仪。1072年,又指派他兼任提举司天监。司天监是中央政府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观测天象、推算历书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在昭文馆中,沈括又推荐了平民天文数学家卫朴入监修历。并起用了一批士人,为他们分5科进行技术培训,学成后分配在监内工作。沈括与卫朴互取所长,通力合作,终于修成了《奉天历》。晚年时,又提出了更为先进的“十二气历”。

晚年的沈括定居润州,即今江苏镇江梦溪园,于是专心把一生对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天文、地理、数学、技术等诸方面的观察实践所积累的研究成果,归纳整理造册出书,并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最终完成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不但在我国科学史上,而且在世界科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美国科学家李约瑟说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