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这些提醒你要在乎
56687000000002

第2章 病痛:风起于青萍之末

疼痛也是一门学问

疼,其实是单独的一种病。

现在,医院里有疼痛科,它是专治各种疼痛病的一个科室。比如,偶尔出门不小心摔一跤,把骨头摔了。绝大部分人把骨头接好以后,就不疼了。但是,有一部分人骨头长得好好的还疼。这时,问题就不在于骨头,而在于这个疼本身就是病。遇到这种情况,就得找专门治疼痛的医生诊治。

一般来说,急性疼不叫病。突然心疼,可能是心绞痛;突然肚子疼,可能是阑尾炎。这些疼不能当病看,而是疾病的症状,提醒人们赶紧去看大夫。但是,各种腰疼、腿疼、头疼,反反复复,疼一个月以上,就是疼痛性疾病了。

疼痛性疾病可分为三大类。有四成的人是颈肩腰腿疼,比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椎病等。尤其是一些白领、室内工作者、长期久坐且伏案工作者,哪怕年轻,颈椎、腰椎劳损也很严重。还有大概三成的人则是各种神经痛,比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这类疼痛发病率很高。还有一大类是癌痛。人得癌症后,非常疼。颈肩腰腿痛病人、神经痛病人、癌痛病人,构成了最主要的疼痛患者群。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疼痛都会把人折磨得不行。因此,有些人会幻想无痛无感,就像李连杰演的电影《黑侠》中训练武士达到的境界那样。但是,人如果没有痛觉,是难以想象的。人得了病理性疼痛,可以解除。然而,没有疼痛作为报警系统呵护人的话,人将不能健康长大。举个加拿大很著名的医学例子。加拿大的一个医生家庭中,爸爸是医生,妈妈是医护人员,他们有一个女儿。作为医生的爸爸第一个发现女儿对痛觉不敏感:骨折了不知道,一定是一瘸一拐的时候,她才知道自己骨折了;发高烧,直到昏迷,大人才知道她疼。这个女孩儿没有痛觉的表达,也就不知道危险的存在。避不开危险,健康成长便是奢望。她大概12岁时就死于严重的感染了。

现代医学可以使疼痛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但没有办法使无痛的人变得有痛。先天性痛觉丧失的病人,即先天性无痛儿,一般会夭折。面对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先天性无痛儿不能自我提防。而众所周知,人体有很多种感觉。这些感觉传到大脑,我们能知道,并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天冷加衣服,天热开空调。人体的痛觉也是通过神经系统,像电流一样传到大脑,我们才知道的。比如脚指头突然碰了一个钉子,或被割一刀,就是通过管脚指头的神经传到脊髓,从脊髓又传到大脑,才使我们感到疼痛的。而且,这个过程在瞬间完成,即脚一碰到钉子,立马就能知道疼。这是一个完整的痛觉传导系统。

专家暖心提示

樊碧发(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针对颈肩腰腿疼患者来说,有句俗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这倒是一个缓解疼痛的方法。

说出你的痛很重要

一半以上的人说不太清楚自己的痛,这给看病造成了很大麻烦。

关于痛,有不少描述:跳痛、胀痛、烧灼痛、痉挛疼痛等。

跳痛,顾名思义,就是一跳一跳的疼,即老百姓所谓的“一蹦一蹦的疼”。比如年轻人经常发生的偏头痛。

胀痛,一般是肌肉劳损性疼痛。比如爬山,爬得很累,小腿肚子又酸又胀的疼痛。

烧灼痛,即火辣辣的疼痛,各种各样的疼痛都火辣辣的。比如得了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都是火辣辣的疼痛。但凡神经出了毛病的疼痛,都是火辣辣的疼痛。

痉挛疼痛有很多,比如抽筋、中风。

电击一样的痛。举个例子,这人有颈椎病,脖子一扭,“唰”一下像过电一样,大拇指根儿都疼起来了。再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腰疼,直到腿疼,像过电串到脚,甚至到脚底、脚指头等,这些都是电击一样的疼痛。颈椎病压迫神经了或者腰椎病压了腿的神经,往往是电击一样的疼痛。

爆炸般的痛,多见于脑子出了毛病,比如常说的脑出血、颅脑损伤等。脑子里压力高的时候,往往形容脑袋像爆炸一样疼。

麻木痛。跷二郎腿时间长了或者把麻筋压了,腿又麻又痛,不能着地,得活动很久以后才能恢复过来,这就是麻木疼痛。这种腿又麻又痛的人有很多。

对大多数白领来讲,由于生活不规律、三餐不按时,还会有胃痛。胃痛分很多种,比如烧心,或者像胃痉挛一样的疼痛。经常说的胃痛有两大类:空腹疼和进食痛。一饿或睡到半夜,突然胃疼,这类病人往往叫空腹疼。他们可能有溃疡病——胃肠、十二指肠溃疡,饿的时候就疼,吃饱了就好。相反,还有一种胃肠道病人,饿的时候好一些,一吃饭就疼,这叫进食痛。一般,有胃炎的病人,容易进食痛。

看病时,说清楚你的疼痛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医生以最快的速度判断出病因。要首先说疼从哪里来、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怎么样的疼法,这对医生的诊断非常有用。举个牙疼的例子。可能一开始是下牙疼,疼得时间久了,半拉脑袋疼,再疼得厉害了,整个脑袋都疼。如果一到医生面前,首先告诉医生“我整个脑袋疼”,但没说清楚一开始从哪里疼,就不容易让医生诊断。再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可能先是腰疼,然后腿疼,最后到脚指头疼。如果一上来就说“医生,我脚指头疼”,那么肯定把医生误导了。其次,看病过程中,还一定要告诉大夫,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疼痛加重了,做了什么动作又使疼痛缓解了。这些都表达了你疼痛的不同情况,医生会据此判断,你到底得了什么样的病。

专家暖心提示

樊碧发(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痛风和中风是两种不同的病。常说的脑出血、脑栓塞,是中风。而痛风是好东西吃多了导致的,比如喝啤酒、吃肉太多。痛风也会导致关节疼痛。

天下第一痛

无论头痛、心痛,还是分娩痛,落到人身上,似乎就是100%的痛。人们都想获取别人更多的同情,来强调自己有多痛,但是谁知道“天下第一痛”是什么痛呢?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女人最痛的一件事是分娩。老话说:“不生孩子,不知道肚子疼!”然而,生孩子的痛虽然比较痛苦,却还不是最顶级的痛。从疼痛科大夫划分的十级疼痛来看,分娩痛在七级左右,介于痛与最痛之间。因为就个人来讲,有的人分娩一点也不疼,有的人则疼得要命,取中位的话,就是六七级疼。

对男人来说,致命的痛是生殖器痛。这种痛非常剧烈,最痛的时候可以休克、死人。生殖器如果损伤严重,可以达到九级疼;即便轻轻磕碰一下,也有三四级、四五级痛。因此,对付那些在路上图谋不轨的人,可以踹他们的生殖器。很多教女人的防敌术、防狼术,就会提到直踹生殖器。

生活中常见的痛风、痛经,也可以达到很痛的程度。痛风,要是发作不严重的话,是三四级痛;要是特别厉害、令人恨不得把手剁下去的话,则能到八九级痛。痛经则因人而异。有些女生只有轻微的痛经表现,即生理期有隐隐约约的肚子疼,这大概是五级痛。还有些女生痛经的时候,疼得满身冒汗、脸色苍白、血糖都低了,甚至会疼得休克,这就是八九级痛了。

然而,这些都不是“天下第一痛”。真正的“天下第一痛”是三叉神经痛。它表现为牙疼。举个真实的病例。曾经有一个老年人说牙疼,每拔一颗牙能止一分疼,最后一口牙都被拔光了。医生问他还要拔什么,老头笑着说,牙不能拔了,再拔就把牙床拔下去了。最后发现他是三叉神经痛,而无辜的牙都被拔掉了。

三叉神经是从脑子里发出的一条神经,用来支配各种各样的神经。只要它疼起来,半个脸就像过电般剧烈疼痛。有的人形容像被强烈的电流击中了,有的人形容像撕裂一样,还有的人形容像撕脸,脸上的肉一层一层被撕下来。所以说,痛不欲生。

生活中,弄清疼痛的轻、中、重级别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怎么预防和治疗。遇到轻度疼痛,可以不干预。所谓轻度疼痛,就是不影响工作、吃喝、休息睡眠的痛。遇到中度以上的疼痛,病人就一定要看病。中度疼痛在四到六级区间,可以表现为断断续续的痛,好不容易晚上入睡了,但是一翻身,又被痛醒。要是整夜不能合眼,痛得满地打滚,这一定是重度疼痛,必须马上就医。

专家暖心提示

樊碧发(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三叉神经痛的话,痛的那面连脸都不能洗。比如右侧三叉神经痛的人,洗脸只能用毛巾蘸着洗一半脸,另一半就不能洗。甚至漱口也是这样,只能一边动。

高精尖的止痛方法

治疗疼痛是一件纷繁复杂的事情。那么,如何治疗疼痛才能减少痛苦呢?下面介绍几个高精尖的止痛方法。

首先介绍微创介入治疗法。过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般采用开刀的方法。现在医学发展了,腰椎间盘突出以后,压迫了神经,不用开刀,可以直接用射频热凝针砸到突出的地方,使突出的地方凝固、消融,然后把空间留出来。这种方法创伤小,只有一个针眼,即用微创介入的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这是从根本上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方法,也是让很多患者十分满意的一种治疗方法。

接下来介绍神经阻滞疗法。人体就像电路图,无论扎哪儿,都可以通过神经传到大脑,从而感觉到疼。疼痛科大夫知道哪根手指头的疼痛连着哪根神经。比如,腰神经跑到腿上去了,那腿疼就可以不治腿,而在腰上把这条神经阻滞了。这是疼痛科大夫常用的神经阻滞疗法,是最简单、快速、有效的止疼方法。很多人担心这种疗法会让此处疼痛消失的同时,也让其他感觉消失。其实,这种疗法只会阻滞疼的那根神经,不会损害别的神经。

当然,针对一些非常特殊的疼痛,用前两种治疗方法可能会稍显无力,这时,可以用神经调控疗法。譬如,一个人进行腰背部手术后有疼痛综合征,这时,就可以用神经调控疗法。我们知道,在心脏不跳的情况下,可以用心脏起搏器;有时候脑子功能不好,可以用脑起搏器。同理,颈肩腰腿痛时,也可以用脊髓起搏器。这时,只需弄清神经系统的分布,然后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放一个特小的电极,把电极直接通过一个缝,插到管疼的脊髓间隙里。完了以后,不断地给它发放电信号。这样,就把痛觉信号阻断了。这种疗法还有助于神经系统的修复,所以叫神经调控治疗。这是疼痛科乃至全世界范围治疗顽固性疼痛的一个好办法。

如果得了癌症,没有痛还好,一旦有痛,又只治癌症不治疼痛的话,人就活不久,而且生活质量也不高。最正确的方法是,肿瘤科专家全力治癌症的同时,疼痛科专家努力控制疼痛,两者结合起来,病人愈后才能更好地生活。

治疗癌痛有很多办法。比如下肢骨癌转移,腿疼得厉害,可以把管腿的神经阻滞了。另外,可以通过口服吗啡类药物治疗疼痛。但是口服吗啡类药物量太大时,对人体有毒害。现在有一种办法——直接把吗啡类药物植入脑脊髓里。这是一个很小的穿刺的方法,需要一套设备。设备很智能,可以自己感受到疼到了几级,然后决定用量。用这个方法的效果,是口服吗啡效果的三百倍。很多副作用也大大降低。对全世界来讲,这是治疗癌痛最先进、最顶级的方法。

专家暖心提示

樊碧发(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腰椎间盘突出,如果往前面突,就没有毛病——因为前面没有神经,所以戳不到神经。而往后面或侧面突的话,就使神经受到压迫了,要治疗。

肛检也不能检出直肠癌

肠道肿瘤的发病率,现在已经占到中国整个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而且还处于上升阶段。

大家之所以觉得癌症凶猛,并不是因为它有多难治,90%的癌症在早期发现时是可以治愈的。但是,癌症可怕就可怕在,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当它特别厉害的时候,去医院可能就是晚期了。

因此,同样是直肠癌,去医院的早晚则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一个主任级的教授便血了,没有重视,一年以后查出直肠癌,手术做完后半年就去世了。而另一个老专家,发现便血以后,及时做检查,查出直肠癌又及时做手术,五年过去了,依然非常健康。

肛肠科医生的手指很厉害,进直肠摸一下就能准确地诊断是否是直肠癌。有的地方通过手指虽然摸不到,但是肛肠科医生把手指从直肠拿出来时都有一个习惯——看一下指套上有没有其他污染物,比如血液、黏液,尤其是血液。如果拿出来的指套上面有血液,就要去做一个肠镜。肠镜可以把直肠整个都检查一下,避免错过任何抓住直肠癌的机会,以赢得治疗时机。

判断肠道有没有问题、是否是直肠癌,可以看看是否便血。便血是直肠癌甚至结肠癌最主要的一个改变症状。但是,便血不一定是直肠癌。有人统计,上百种肠道疾病,都有可能便血,比如肛裂、痔疮、消化道出血等。肛裂出血会很疼。消化道出血是黑色的。从血的颜色上来看,如果肿瘤长在直肠位置,很多时候容易跟痔疮相混淆——由于长的部位差不多,出来的血颜色也就差不多,都是鲜红色的。所以,通过血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肿瘤的大概位置。

当然,判断是否是直肠癌,单看便血是不行的,还要看便血里面有没有其他掺杂物,比如黏液、粪便。如果血液里面又夹杂着一些黏液和粪便,或者是颜色比较暗的一些腐败东西,那么这时候就要格外重视。

除此之外,还要闻一闻气味。肿瘤到晚期,瘤体会腐烂,并流出一些分泌物,然后发出一种恶臭,像肉腐烂了那样的味道。

有些人得了癌症,却不愿意做手术。这是因为肿瘤长在直肠七厘米以上的位置,完全可以顺利地保住病人的肛门;但是,如果长的位置非常低,手术过程中就会破坏掉病人的括约肌,可能保不住其肛门——也就意味着手术完以后,病人可能得从肚子上排便。而很多人每天要应酬,这让他们感觉很没面子。

其实,这只是一个认识和习惯问题。做手术,可能不能在原来位置保留某些功能,要改到别的地方,但是,这样的话,可以使肠道保留一些基本功能,对营养的吸收、粪便的排出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直肠癌早期不容易发现,既然发现了,就不要有太多顾虑而耽误病情,要以生命为主,及时做手术。这样的话,完全有治愈的可能。

专家暖心提示

王晏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不是所有的直肠癌患者都会出现便血症状,很多晚期直肠癌不一定出血。

肺癌也有免死金牌

目前,在中国导致死亡的癌症中,肺癌已经排名第一。肺癌到了晚期,病人不单是生命问题,就连生活质量、人的尊严都无法保证。这时,他们会出现呼吸困难、喘不上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病人摔一跟头,就骨折,最后截瘫。还有的病人则声音嘶哑,整个脸全肿。

肺癌在早期的时候很隐蔽。这是肺癌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目前中国临床确诊的肺癌病人,80%以上是晚期,只有20%以下才是早期。

诊断和筛查肺癌,以前用的多是胸片检查和胸部透视。但它们不够准确,灵敏度差,会漏掉很多早期的肺癌。所以,很多国家已经把胸透、胸片淘汰,只要一体检,直接就做CT。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肺部病灶很大,那么,胸片能发现,胸透也能看见。但是这时候,已经不是早期了。而病灶只有一个小结节时,这个小结节可能在肋骨、心包或膈肌后面,如果用胸透或者胸片检查,就可能漏掉;如果结节再小二分之一,就更难发现。所以,用胸部CT检查,代替胸片和胸透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肺癌。

对于年轻人,重视健康体检就可以;但是对于肺癌高发人群,就要做深度的健康体检。如果年龄达到45岁,生活在肺癌高发地区,有职业的致病因素,有肿瘤家族史,有吸烟史,以前肺部有疾病,建议这些人一定要做胸部CT。

然而,大家会担心,像CT、核磁、PET-CT,随着准确度增加,辐射量也跟着增加。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因为有一种“低剂量的CT”。这种“低剂量的CT”在做肺癌的筛查和体检时,用的不是常规剂量,而是CT常规剂量的六分之一。这样,连续做六年,才相当于用普通CT的剂量做一次。

很多人觉得去医院检查麻烦。实际上,现在随着医学发展,肺癌在诊断方面有了很大进步。针对早期肺癌,做手术跟三四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三四十年前,要开一个很大的切口,手术者的手在胸腔里操作。现在则发展成三个手指头粗的一个孔洞,用射频消融而非外科手术来解决肿瘤问题——这叫微创手术。

射频消融操作的基本原理是,用射频消融针杀死肿瘤细胞。射频消融针的后面有一个刻度,当推拉针尾时,针头处会伸出九根小爪子,叫毛状针。每根毛状针都能通过大夫定位,到达肿瘤要求到达的位置,从而把一个类圆形的肿瘤均匀地包绕在里面。然后,通过升温——机器可以测算到每根针的温度——达到很高的温度,把肿瘤消融。

射频消融,控温技术非常好,只会在肿瘤部位产生高热,使之产生坏死,但是周围的组织,比如一些血管或者其他脏器,是不会有任何损伤的。手术时,把针刺到肿瘤的中心,然后,通过定位,把毛状针逐个打开,打到肿瘤要求到达的部位。操作完毕,先收针,再从肿瘤内慢慢撤出。

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多注意,且不要讳疾忌医。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就会远离疾病。

专家暖心提示

支益(北京市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射频消融能做到很好的局部控制,被称为“物理的靶向治疗手段”。

别让胃癌盯上你

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既没有找工作,也没有谈朋友,更没有去旅行,而是转身去了医院。他不是攻读医学的研究生,而是去做病人了。而且他的病还不小,是胃癌晚期。这是一条新闻,也是一个警钟:疾病不会因年轻而远离我们,也不会因年轻而放过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胃癌高危人群中的一员。

现在,得胃癌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了。过去,一般五六十、六七十岁的人才得胃癌,现在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得了胃癌,而且是晚期胃癌。

胃癌部位主要在贲门、胃窦这些地方。食物吃下去以后,先到食道,再到贲门,贲门处容易长贲门癌。另外,胃窦处容易长胃窦癌。

胃癌的发生主要分三方面:第一,和遗传有关系。癌症有家族性,父母有胃癌,孩子就是胃癌高危人群,要注意。第二,环境因素。胃癌可能跟水、土、空气等有关系。第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50%-60%的中国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起吃饭,你夹一筷子,他夹一筷子,唾液里面可能带了细菌,就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很多。吹两口气检测是最简单也最准确的方法。检测的时候,不能吃饭、喝水、抽烟。一早起来空腹往一个专门的收纳袋里面吹口气,然后密封起来,再吃一片药,过半小时再吹一口气,就能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另外,做胃镜也可以检测。

现在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吃抑制胃酸的药、消炎药和胃黏膜保护剂。80%-90%的人吃十到十四天,能根除幽门螺杆菌。

胃癌之所以往年轻人身上跑,是因为大多数年轻人有几个特点。一、饮食不规律。即常说的“饥一顿,饱一顿”。这种人特别容易得胃炎、胃溃疡,进一步发展就到胃癌。二、熬夜。很多年轻人喜欢熬夜。实际上,胃黏膜过两三天便要修复并再生一次。胃黏膜修复往往发生在晚上,晚上如果不休息,胃黏膜就得不到休息,修复也就不好,这就容易导致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因此,睡觉要定时,不能熬夜。一般来说,建议11点之前睡觉。三、长期食用熏烤、腌制的东西,以及麻辣烫、隔夜的饭菜等。尤其是隔夜的菜,里面有很多亚硝酸盐,通过细菌进一步分解,可变成亚硝酸胺。亚硝酸胺是非常容易致癌的东西。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上班的时候带便当。带便当,最好把饭、菜分开装。而且,最好用玻璃器皿,而不要用材质会引起化学反应的饭盒,比如塑料饭盒。另外,吃之前,最好把饭菜热透。

一旦得了胃癌,要做到早治疗。如果发现是早期胃癌,那么完全可以治好。在胃镜下,就可以把癌灶切除。此外,还可以采用放疗、化疗、中药治疗等手段。

专家暖心提示

李军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在餐馆里吃饭时,往往要打包。建议素菜最好不要打包。另外,别人夹过的东西,由于混进了唾液等,就容易变成细菌,并被分解成亚硝酸盐、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

病毒传染也能致癌

说到病毒传染,人们一般会想起传染病。但是,实际上,宫颈癌也可以通过病毒来传染。

宫颈癌的病因叫人乳头瘤病毒,就是检测时常常看到的HPV。虽然HPV与艾滋病病毒的缩写“HIV”在写法上只差一个字母,但是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

HPV现在已经被发现的有一百多种。其中,真正和宫颈癌相关的只有十几种。最常见的引发宫颈癌的是十六、十八型。当体检报告上十六、十八型呈阳性时,就要特别注意了。接下来要检查,看看是否有病变。如果有病变,就需要治疗。若只是单纯的HPV感染,则可以观察。大部分人感染HPV之后,一年左右,会自然消退。因为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把病毒清除。

HPV主要通过性生活直接传播。但是,正常的一对一的夫妻生活,传播感染HPV的可能性比较小。传播感染HPV主要与性伴侣多有关。一旦性伴侣多,通过交叉感染,就可能被传上。曾经有个病人,是宫颈癌晚期患者。她只在二十年前有过一个男朋友,后来就再也没找男朋友,也没结婚。可是,她得癌了。可以说,她的生活是非常正常而且自律的,但是因为她的前男友有多个女朋友,她就被传染了HPV。而且二十多年前感染,到二十年之后才发生病变,这之间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所以,也提醒大家:不论结没结婚,只要有性生活了,性生活一年之后,最好到妇科做一个相关检查排除一下。

现在,随着性观念的开放,一些年轻女孩也容易得宫颈癌了。曾经有一个二十二岁的女孩,被诊断为宫颈原位癌——这是没有转移也没有扩散的一个癌前病变,还不属于常规说的“癌”,几乎是癌症里面最好的一种状况了。这个女孩儿从十八岁就开始有性生活,短短四年里,有四个男朋友。好在发现得早,做一个简单手术,就好了。

有些人知道HPV感染与性伴侣多有关,所以,就采取很多安全措施,比如用避孕套等。但是,避孕套能否阻止HPV病毒感染,现在还没有定论。事实上,避孕套有可能不能完全阻断病毒感染。而且,人们也很难做到每次性生活都坚持用避孕套。

目前,尚没有一种药物能明确治疗HPV感染。但是,预防宫颈癌的疫苗是有的。在很多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已经可以应用针对HPV的疫苗;中国大陆地区还在临床实验中,还没有正式用到临床上。

专家暖心提示

吴令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主任医师):不像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HPV通过母婴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有的人担心共用浴盆会被传染HPV,这种可能性也非常小。

晒太阳也会得癌症

还记得《非诚勿扰》里面,因为黑色素瘤而最后死掉的李香山吗?说起黑色素瘤,你或许感到陌生,但是说起痣,你一定不陌生。

当然,黑色素瘤已经不是痣了,而应归为皮肤恶性肿瘤的一种,因为它的恶性程度非常高。但是大部分黑色素瘤是由痣演变来的。

总体来讲,黑色素瘤的发病原因不很确切。但是有一些高危因素可能导致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增加。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那个地方,阳光、沙滩、海浪都很美,紫外线非常强,也是全世界黑色素瘤最为高发的地方。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可能的原因,首先是累积的紫外线暴露,即长期大量地暴露在紫外线下面所引起的黑色素细胞的恶变。其次是严重的紫外线烧伤。偶尔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没有关系,但是若出现一次非常严重的日光性皮炎、紫外线性皮炎等,就会导致黑色素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会和父母一起出外旅游,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还有很多家长每天抱着孩子出去晒太阳,给孩子补钙。要知道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本身皮肤非常娇嫩,过度地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会使他们成人以后发生黑色素瘤的概率增加。因此,要注意适量晒太阳,不能过度。比如婴儿时期,每天出去一两次,每次晒半小时,这是可以的。但要是一天老不回家,在外面三四个小时地晒,显然就过量了。

除了紫外线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包括全身多发的良性痣。大多数人身上有十几二十多颗痣,这是正常的,但是有的人身上的痣明显要比正常人多。痣越多,其中发生危险的、有隐患因素的痣也可能越多。另外还有一些先天性发育不良痣。这个痣先天长出来,从形态、颜色和外观上看就不是一个发育正常的痣。还有一种是儿童先天性较大的痣。有的孩子生下来,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就有一个比较大的痣。有的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生下来的痣如果直径大于一厘米,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概率就非常大,大约50%会发生恶变。因此,家长必须注意。还有就是有过黑色素瘤病史的患者,他们再次发生黑色素瘤的概率也比正常人要高。所以这些人也要特别小心。

据文献统计,就中国人来讲,黑色素瘤的高发部位在四肢,包括手、脚、腿这些地方。其次是头面部,因为头面部经常暴露在阳光下。最后是躯干。还有一个在国内外是比较少见的,发生在黏膜。黏膜包括口腔黏膜、眼睑的一些黏膜,甚至还有女性的生殖器的黏膜。

减少黑色素瘤的发生,可以从预防不好的痣的发生开始。首先,要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大量的紫外线照射。本来自己不黑,非要去晒黑的,甚至在健身房、美容室里也要把自己晒黑的,这个能避免尽量避免。其次,要定期进行自我检查,早期发现不好的痣,把它扼杀在摇篮里面。有一个很好的做自我检查的方法——自我照相法。现在的手机特别方便,自拍就行。如果全身痣比较多,可以一到两个月做一次,比如洗澡的时候,在卫生间面对一面大镜子,先照一个全身像,看痣长在什么位置;然后对于个别比较多或者比较大的痣,用一把尺子放在痣的边上量一下,进行局部照相;最后过三个月或半年,重新照一次,把以前的照片找出来对比一下,看看这些痣发生变化没有。

经常有一些人因为痣长在脸上,就去进行激光美容,把痣点掉。还有的人拿小刀自己把痣划掉,或者拿线把痣勒掉。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安全的行为。在没有辨别清楚痣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情况下,建议不要盲目处理。因为如果这颗痣已经是一颗有潜在危险的痣,自行处理以后,就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一方面会贻误治疗,把痣切掉以后,就不知道痣是什么性质的了,等它复发的时候,可能就比第一次长得要大或者深。另一方面可能会加速痣的播散,加速它向皮肤深部进一步生长,简单地说,就是让痣播散得更快、长得更快。因此,如果要做这样的手术,就要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明确知道这颗痣确实是良性的、没有恶变的潜在风险或者说目前没有发生这样一种风险,然后再做相应处理。

当然,现在也有一种流行趋势,就是有的痣长在脸上或者其他什么部位,会让人显得特别俏皮,有人就专门在皮肤上尤其是脸上去种痣。这种行为是否对黑色素瘤的发生有影响,还需要长期的观察。

专家暖心提示

董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有的人专门跑到健身房里去晒紫外线舱,把身体晒成小麦色。其实,这是导致黑色素瘤发生的一个很危险的因素。因为紫外线中有几种成分,不论哪种成分,都可能增加黑色素瘤发病的机会。黑色素瘤在爱进行日光浴的白种人群中发生率非常高,也侧面验证了这一点。

无处不在的癌症

创新工场的导师李开复曾在微博上坦诚自己有淋巴系统的肿瘤,当时舆论一片哗然。在为李开复痛心的同时,淋巴瘤这个概念也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那么,淋巴瘤到底是怎么回事?

淋巴瘤的危险程度很高,因为淋巴系统非常丰富,可以到达全身任何地方。实际上,淋巴系统是遍布全身的一个组织。和血液系统一样,它几乎遍布了人体所有部位,如头颈部、胸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纵膈、腹腔内部等;另外,脏器里面包括胸腺、脾脏和骨髓也都是淋巴系统。

通常,一旦淋巴出现问题,淋巴结就会肿大。如嗓子或牙齿发炎了,在脖子上就会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这是因为淋巴系统是一个防御系统,帮助身体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疾病等的入侵。但是炎症性的淋巴结和淋巴瘤所引起的淋巴结是不一样的。炎症性的淋巴结通常有几个症状:首先有伴随的感染,其次又肿又痛,另外,炎症消除以后,这些淋巴结就会逐渐缩小或者消失。而恶性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虽然会出现肿大,却是无痛性的。

最常见的淋巴瘤发生区域,是颈部和锁骨上的淋巴结区,大多数淋巴瘤发生在颈部和锁骨上。除此之外,还有双侧的腋下。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常见、容易检查到的淋巴瘤发生部位是腹股沟——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大腿根。

除了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之外,淋巴瘤根据长的位置不同,还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症状。如果淋巴瘤长在纵膈,人就会觉得咳嗽气短、喘不上气来;如果长在消化系统,人就经常会有拉肚子、消化不良甚至消瘦的表现。淋巴瘤还有一些常见的全身症状,比如发热。另外,晚上睡觉出汗特别多,这个时候,也要特别注意了。还有一种就是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有些人由于年纪大或经常站立,淋巴上也容易有一些结节。拍过B超后,医生说是良性的,不需要治疗。但他们总担心良性可能往恶性改变。其实,良性的淋巴结通常是慢性炎症。一般来讲,反复出现的炎症性的淋巴结非常稳定,是不会恶变的。从超声检查上来看,大多数良性淋巴结可以得到确诊——从淋巴结正常的结构、血流的分布能够分辨出这个淋巴结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体表常见的淋巴结区域,通过很简单的方法,都能摸到。因此,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自我检查淋巴结的方法——摸淋巴结。摸淋巴结的时候有几个要点:首先,要知道淋巴结都分布在哪些地方,每次检查的时候按照顺序来。另外,手法上也有一些要求。不能捏、挤、拽、拉,要轻柔,平着摸,然后一边摸一边转动,来感觉淋巴结的质地、大小、边缘和变化。常见的淋巴结多属于炎症性的,摸的时候,能感到它很柔软、边界很清晰。但是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可不是那样,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是非常韧的,而且非常有弹性,就像一个橡皮球一样。

实际上,自检的时候,也可以对着镜子自己摸。颈部淋巴结,要从耳前、耳后枕部、颈部两侧,用两手对称地摸,摸的时候用力均匀,一边摸一边做旋转,不能捏也不能拽;双侧的锁骨上、双侧的腋下,一般要交换着手来摸。另外,在大家不太关注的滑车位置,也有淋巴结。

还有一个在腹股沟。摸腹股沟处的淋巴结时,最好躺下,如果坐着,身体要往后轻度地仰一下,两腿往前伸,两侧同时摸。

专家暖心提示

董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通常检查身上淋巴结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坐着。其实,在特殊或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躺着。医生应该正面站在患者的边上。

不手术也能治癌症

这些年,随着一些名人、明星的英年早逝,一些疾病也被带到了公众的视野当中。比如,导致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罗京去世的淋巴癌。

淋巴癌,在医学上的专业名词叫恶性淋巴瘤,常见于年轻人和中年人。年轻人和中年人不管是职业暴露,还是生活暴露,都非常多。比如接触一些不好的化工产品,饮食上不注意,或者生活压力比较大,免疫功能长期处于抑制状态。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年轻人和中年人淋巴瘤的发病率增高。

生活中一些特别常见的工种,比如油漆工、装修工、美容师、美发师等,由于经常接触化学物品,容易导致淋巴瘤发生。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淋巴瘤发生率的增加,如吸烟。已经有研究发现,吸烟可能导致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的增加。另外,还有一些造成免疫系统低下的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艾滋病,它会导致免疫功能的丧失,也会导致淋巴瘤的发生。

在恶性肿瘤当中,淋巴瘤的治愈率算是非常高的。淋巴瘤分两大类,一类是霍奇金淋巴瘤,一类是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80%以上的患者可以被治愈。即便是晚期的霍奇金淋巴瘤,50%-60%的患者也可以被治愈。非霍奇金淋巴瘤,50%以上的患者可以被治愈。

在所有的实体肿瘤里面,只有淋巴瘤可以不把手术当作主要治疗手段。这是由于它的特殊性。淋巴是遍布全身的一个组织,有可能把这个肿瘤切了,它在其他的地方还会长,而且有的时候是没有规律、跳跃性地生长,可能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再长一个,因此,不是手术能去除干净的。

恶性淋巴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学治疗,即老百姓常说的化疗,其实就是指药物治疗。有的时候,还要再加上生物靶向治疗。生物靶向治疗是用一种特殊的靶向性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能够特殊地靶向在淋巴瘤细胞上,而不伤害正常的细胞。在治疗淋巴瘤上,大多数地方用的生物靶向药物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会与恶性的淋巴瘤细胞表面会表达的一些特殊分子结合,谁表达它就杀灭谁,起到直接杀灭的作用。治疗淋巴瘤的靶向药物,目前大多数是通过输液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它进入人体以后,会自己去找它的靶子。因此,比起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要小多了。

但是,靶向治疗不可以全面取代化疗。因为需要检测肿瘤细胞表面是否表达了这些分子。只有表达了这些分子,靶向药物才能有相应的靶点;没有表达这些分子的话,靶向药物进去就像无头苍蝇。这就相当于,恶性肿瘤细胞也分善于表达的和不善于表达的。只有善于表达的才可以用靶向治疗,而不善于表达的就只能靠化疗了。

淋巴瘤治疗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方法,比如放射治疗。所谓放射治疗,就是用放射线对有肿瘤的局部进行直接照射。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方法。另外,对于晚期复发的恶性程度比较高的淋巴瘤,还可以采取骨髓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只有极个别的淋巴瘤需要手术,比如长在肠道上,因为出血或者穿孔导致了急腹症的,才需要手术。大多数人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大部分癌症在早期发现的时候是可以被治愈的。而大多数恶性淋巴瘤是因为有症状,或者自己摸到有肿大淋巴结才发现的。通过常规的照胸片、B超,反倒很难发现。因为大多数恶性淋巴瘤长得比较快。要想在早期发现淋巴癌,有一个简单的、懒人的方法,就是定期体检。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防癌科,专门做癌症体检,主要针对高危人群和自我健康意识比较高、有检查需求的人群。高危人群就是那些长期劳累、身体条件不好、免疫功能不好的人,譬如有特殊疾病或者经常长溃疡的人,以及有大量吸烟史、饮酒史,生活习惯不好的人。对于他们,建议四十岁以上每年进行定期体检。

专家暖心提示

董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医生):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有一种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叫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罗京当年得的就是这样一种淋巴瘤。90%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会表达靶点。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又没有特殊合并症的话,绝大多数患者就可以用生物靶向治疗的方法。

韩剧里的白血病

血液科的疾病最常见的是贫血。但是还有一种,我们接触的信息更多,它就是白血病。喜欢韩剧的宅女一定对白血病特别了解,因为韩剧中制造男女生离死别的场景时,一般会安排一个人得白血病,作为催泪桥段。

白血病的发病年龄比较宽,小到几个月的孩子,大到八十多岁的老人。导致白血病的原因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有几种情况比较常见:一是化学药物、化学物质的接触。比如油漆,即便没有直接接触油漆,但是住新房子时,长期受到有害物质的辐射,也可能得白血病。二是一些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可以治癌症,但它治好一种癌症,也能引起新的癌症。

一般癌症,有症状之后再去看,基本上就是晚期了。但是白血病不是这样。白血病没有早、中、晚期一说,而是有类型的差异,比如慢性的、急性的。

得白血病后,身体会有一些症状。第一,发烧。好好的就发烧了。有个病人发烧一两年,时好时坏,结果是得了慢性白血病。第二,骨痛。既没有运动,也没有外界刺激,好好的就骨头疼。疼起来非常厉害,曾经有个年轻小伙子疼到放声喊。第三,出血。不明原因的牙就出血了,刷牙出,不刷牙也出。鼻子也出血。另外就是,身上没碰就青一块紫一块。第四,贫血。

还有一种情况,得了慢性白血病,没有症状。有个女大学生得了慢性白血病,唯一症状是出汗多,有点疲乏。因为年轻觉得没事,结果一检查:血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就是白细胞和血红蛋白高的高、低的低,发生了异常。这可以参考白血病化验单。正常情况下,人的机体的白细胞在化验单上看,在四千到一万之间。如果高了,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另外,要看红细胞。红细胞过低,会引起贫血。第三,要看血小板是否偏低。要是这几个表现异常,就有可能得了血液的疾病,比如白血病。

白血病总是跟白细胞联系在一起。白细胞原本是人机体里的重要卫士,但如果超标几十倍,白细胞就成了恶性肿瘤细胞,由原来的卫士变成杀手,杀患者自己。白血病就是人体的白细胞发生了恶性病变。

以为得了白血病就治不好,这是陈旧的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白血病是可以治好的。这对白血病患者而言,绝对是福音。白血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化学治疗。这在治疗急性白血病里比较多见。慢性白血病靠吃药就能完全控制。二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彻底根除恶性肿瘤,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专家暖心提示

张晓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很多得乳腺癌的病人,经过化疗、放疗,又得了白血病。这是因为化学药物和辐射是非常强大的刺激,对人的损伤很大。

治愈白血病的“杀手锏”

治愈白血病有一个杀手锏,叫骨髓移植。过去,人得白血病以后,要做移植,只能在同胞的兄弟姐妹之间做配型,而且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25%。关于这种情况,媒体上报道过不少。比如孩子得了白血病。为救他,一些已经离婚的父母复合,重生一个孩子给他配型。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当母亲生到第四个孩子时,才为大孩子配型成功,特别不容易。

现在,随着社会进步、技术改进,可以做半相合移植。半相合移植就是在配型技术里,不要求全配上,半合就可以移植。这样,可配型的范围就变大了。除了家庭内部成员,供者也可以是陌生人。当然,陌生人不是随便找的,可以到中华骨髓库里配型。现在中华骨髓库已经有几千万个样本了,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要想达到更高的配合率,还得依赖中华骨髓库的规模,即有多少样本。因为一个人得了白血病,要找到一个陌生人和他配型完全匹配,这个概率是三十万分之一。如果库里样本量小,配型成功就很渺茫。而样本量大的话,就意味着在这个库里可以找到几十个人与病人配型匹配,到最后总有一个能成功。所以呼吁朋友们捐献造血干细胞,只要知道自身机体的一个DNA信息,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

采集造血干细胞,非常简单,抽血就行了。抽完血,通过机器旋转,把干细胞留下,然后把其他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再从胳膊输回去。其实,就是机器把造血干细胞留下,剩下的就是一出一进。不是大家想象的把骨髓敲开,抽出来输给病人。

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安全,这里面是有科学道理的。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造血干细胞也有一个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过程,即便不捐献,它自身也会死亡,捐献了不过是加速这样一个生长代谢过程。另外,人体的造血干细胞主要有两个特点:不仅能够自己复制,还可以分化。自己复制就是复制一个完全一样的细胞。分化就是分裂成其他细胞,并一直发育。捐献以后,人的机体虽然损失了一点干细胞,但是机体有再生功能,可以马上补充。多年来,中国和国际上每年做四万多例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没有发生过一例问题。

捐献造血干细胞,先做个登记就可以了。登记以后,如果查到与病人配型相合,就会通知:“×××,很高兴通知你,你与×××病人配型相合了,你愿意捐献吗?”这时候,才是真正地去医院体检、捐献。而不是提前抽出来留在那儿。这是因为,抽出来留在那儿,可能用不上,而且也没法保存。

有人以为,白血病即便治好了,也要靠人照顾,就是处于半自立半不自立的状态,实际上不是这样。白血病患者的最佳治愈结果是,不仅病治好了,而且患者可以回归社会。采用半相合移植的方法治疗白血病,治愈率可达到70%-80%。而且治愈之后,病人能够正常地工作、结婚、生子。有个女孩高中时得了白血病,骨髓移植以后病愈,考到北京某重点大学,然后又考了研究生,工作、结婚、生孩子,经历着正常人该经历的人生。

专家暖心提示

张晓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半相合移植的方法,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经过多年探索发明的。从技术、治愈病人、工作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讲,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上大部分称之为“北京方案”。

有种胃肠病得看精神科

胃病太普及了,上班族最常见的病就是胃的一些毛病。

对消化科大夫来说,最棘手、最头疼的是功能性胃肠病。所谓功能性胃肠病,顾名思义,就是功能上的问题,没有器质性问题,做胃镜、肠镜、抽血化验也没什么问题,但病人就是不舒服。不舒服的感觉,在不同部位表现不同。在胃,可以表现为肚子胀,不想吃饭,打嗝;在肠子,可以表现为腹泻、便秘,甚至食道的疼痛。

功能性胃肠病可能是胃肠道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或者分泌功能出了点问题。这些功能都受神经影响。众所周知,人体由大脑指挥着身体各部位。其实在胃肠道内还有一个小脑,也是很复杂的神经系统。当人体的大脑或者小脑出问题了,或者两者之间的协调出问题了,都会表现出功能性胃肠病的一些症状。

之所以大、小脑不协调,会出现功能性胃肠病症状,是因为人体的大脑神经系统和肠道神经系统之间出现紊乱或不协调,会造成一些物质分泌紊乱,譬如5-羟色胺、多巴胺。这样,人体肠道的运动功能和分泌功能就会出现问题:运动功能过强会造成腹泻,过慢会造成便秘。

举个肠道方面的例子。有个小伙子腹泻四五年了,他一紧张,肚子就疼,一疼就赶紧去厕所,拉了以后就舒服了。他不敢坐公交车,就怕找不着厕所。这就是肠道容易激动的一种病,叫肠易激综合征。他的肠道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可能别人吃点凉的没问题,他吃点凉的转身就要去厕所。

再比如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总是胸痛,在很多医院看了,以为是胃食管反流病造成的,但是没有烧心、泛酸等症状,做反流检测也没发现问题,后来才发现是精神的问题。因为她半年前跟老公离婚,孩子又退学,这些压力集中起来,大脑的压力要有出路,就表现为胸痛。后来按焦虑、抑郁方面治疗,半个月以后她就好多了。

针对这类由大脑神经系统影响胃肠神经系统而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病,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症状轻的,可以看消化科。通过消化科医生讲解,自己调理、放松,再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往往能缓解。症状重的,比如有明显焦虑、抑郁问题,则要分流到神经内科、心理咨询科治疗。很多病人一听,说自己得神经病了,不愿意接受。这样,治疗效果就差。要承认病情,并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不是割裂的,要像关注身体健康一样关注精神健康。

专家暖心提示

尚占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前,肚子疼得满头大汗,或者总要去厕所。其实,这就是由大脑神经系统影响胃肠神经系统导致的,也算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精神刺激让你患上甲亢

一个人以前脾气特别好,人缘也特别好,却突然之间得了甲亢,变成了暴躁狂。这是因为他受了一个特别大的刺激:买了张彩票,没当回事,等开奖时,发现中了一千万,可是他已经把彩票给扔了。

引起甲亢的原因很多,精神刺激是其中一个。精神因素之所以会影响到人体器官的变化,是因为人体整个的平衡靠三大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受了精神刺激,神经系统发生紊乱,会影响到自身免疫系统。自身免疫系统出问题以后,会引起内分泌的变化,那么对甲状腺来说,就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失调,往往发生甲亢。

甲状腺特别容易受到大脑影响,然后,有的人就会得甲亢。得甲亢的病人容易兴奋、激动、发脾气。他们去看病会很热闹。在医生给别人看病时,他们就嫌慢,来回地推门进去看。这些病人从外观上也能看出来:眼睛炯炯有神,比较瘦,衣着也比较少或者大汗淋漓。有个学生,因为高考压力相当大,集中的压力使他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问题,得了甲亢。到医院看病时,他的症状消瘦、出汗、心慌、没劲儿。

强烈的精神刺激,不管是来自压力、体验,还是生活中的一些变故,都可能诱发一些人得甲亢。尤其是一些比较恐怖的场景——之前没有经历过,也没有想到,突然一下出现在面前的那种刺激、那种感同身受的害怕,很容易诱发甲亢。

有一个女性目睹一场惨烈的车祸,这个强大的精神刺激诱发她得了甲亢。还有一个记者,在汶川地震时去做志愿者,看见了很多悲惨场面,受了很大刺激。她本身是糖尿病患者,结果回来以后,总是消瘦,血糖也比原来不好控制。住院做进一步检查时,天气不很热,别人都穿着长袖病号服,她却总穿一个吊带背心。而且她比较爱说、易激动。最后,做甲状腺功能检查,综合起来发现,她就是甲亢。

但是有的人经历同样的事,却不会得甲亢。这是因为:

一、有精神刺激或者强大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

二、和自身性格能不能释放这些刺激有关。

三、和遗传有关。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家族史或者自己以前得过甲亢的这类人群,是易发人群。

甲亢是一种比较幸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治愈。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治疗,疗程是有一定时间的,一般一年半到两年,大部分人都能好。甲亢还可以采用同位素治疗,即把放射碘聚集在甲状腺组织,杀伤多余的甲状腺组织,这叫“不流血的手术”。此外,还有一种治疗甲亢的方法是手术,通过手术把甲状腺部分切除。

若患者有甲亢病史,要想预防甲亢,就要尽量调整好心态,工作压力不要太大。另外,家庭要和睦。有些人家庭不和睦,经常吵架,每天鸡飞狗跳,这也是诱发甲亢的一个原因,要尽量避免。

专家暖心提示

徐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一般的刺激,比如跟谁吵个架、领导批评一下,是不至于得甲亢的。只有强烈的精神刺激,才会诱发甲亢。另外,性格比较开朗的人不容易得甲亢,内向的人则容易得。

手机依赖症之诊断法

现在,使用手机、迷恋手机、依赖手机的现象很多。大多数人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也是看手机。而且出门去饭店、宾馆,还必须找有无线网络的地方。否则,就觉得被世界抛弃了似的。

手机跟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带来了很多益处,但同时也让人类过分依赖它。然而,并不是说所有用手机的人,都有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目前还没有纳入精神科的诊断标准。但是,临床上有些医生根据症状学,对既往一些类似病,如病理性赌博的认识,编了一个大概的测查表,叫八分之五量表。这个量表可以帮助大家判断自己是否有手机依赖症。

八分之五量表,即总结了八个条目,满足其中五个的话,就高度怀疑被测者有手机依赖症。量表如下:

手机依赖症表现:

1.着迷于玩手机。

2.为了达到满足感,不断延长玩手机时间。

3.离开手机后,感觉烦躁不安。

4.花费时间超预期。

5.想少用,但停不下来。

6.对人际关系、工作或学习造成影响。

7.曾向他人说谎,隐瞒自己对手机着迷的程度。

8.玩手机是为了逃避问题或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前面5条是一般表现。比如,很多人玩手机不断延长时间,今天玩四小时,过几天就不停增加,到六小时,七小时,八小时。还有人离开手机就烦躁不安,花费时间超预期,想少用但控制不住。但是,更重要的是第6、7、8条,这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第6条,影响工作或者学习。比如出门之前在家看新闻,要上班了,不想去,就直接不去。

第7条,向他人说谎,隐瞒自己对手机着迷的程度。有个成语叫“欲盖弥彰”,一掩饰,就更加说明这些手机依赖症患者明知道此事不该为而为的着迷状态。一些人甚至因为手机依赖,而骗老师、家长、领导,比如迟到了,就借口生病、路上堵车等——他们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控制不住。

第8条说明,手机依赖实际上只是表面症状,背后有更复杂的原因。就像有时候太累,玩手机感觉转移了压力,身体没那么累了;或者在单位遇到不开心的事特别烦,就化名潜入各种自媒体平台发泄不满,释放心情。手机依赖症患者玩手机,可能正说明他们内心紧张、焦虑。

手机依赖症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分裂症,它是有行事能力的,但也会发生一些严重后果。50%的人5分钟就看一次手机,还有大概38%的年轻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五小时以上。有的人玩手机可能耽误上班。有的人依赖手机,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并没改善,他依旧得不到价值感、成就感,可能焦虑、抑郁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就跟滚雪球一样,虽然手机依赖症的起始原因不特别,但是后面带来的问题辐射面比较广。

其实,手机依赖症背后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有的人不停地刷微博,特别关注别人给他的评论、留言,别人一个评论能让他很激动。实际上,他这么做是在寻求一种心理满足,是在通过微博寻求一种归属感。可能现实中,他的归属感是不够的。还有的人拍照片或者把自己吃的东西上传到网上,期待别人评论。他实际上是寻求别人的肯定,是被关注的感觉。这种人现实中可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些手机依赖症患者,可以让他们知道,他们这种行为背后真正寻求的是什么。知道这种寻求以后,与其在网络上去寻求别人的关注和肯定,不如自己给自己一些肯定。比如,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肯定自己?给自己打打气:我可能不完美,但是我要接纳自己;我能又提高一下自己。这才是完善自身更好的途径,而不是沉迷网络,选择逃避。

专家暖心提示

孔庆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手机依赖症和精神科所谓的一般精神病不一样。一般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或者没有责任能力的精神病,而手机依赖症其实属于一种心理障碍。

欲罢不能的淘宝剁手党

疯狂购物,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也是一种病!

临床上,有的人去医院看病,就是因为明知不该购物,却控制不住。比如,一个人一个月挣六七万块钱,可能淘宝就花五万块,甚至全花光了,还借钱去购物。

现在,由于网络购物的便利性,购物成瘾的人越来越多。网上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调查,根据“你淘宝每月花多少钱”,把人分为不同的败家类型:每月500元以下的,是勤俭持家型;每月500到5000元的,是普通青年型;每月5000到10000元的,是铺张浪费型;每月10000到30000元的,是剁手型;每月30000到50000元的,是应该被拉出去枪毙型;每月50000元以上的,是枪毙10分钟都不为过型。

一些人喜欢花钱,但挣得也多,这不算成瘾。但是,一旦买东西,不是为用这个东西而买,而是更重视“买”这种行为,纯粹追求买的过程中的那种快感,这就要注意,可能已经购物成瘾了。这些人还不一定很有钱,但即便钱不多,也尽其所能,甚至借钱、透支,也要购物。

购物成瘾现在还没有纳入精神科的诊断标准,更多的是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大致划分的。下面有8个条目,一般认为,购物者的表现超过其中5个条目,就算购物成瘾,需要一些调整或专业治疗了。

购物成瘾表现:

1.着迷于购物,但商品利用率低。

2.为了达到满足感,购物越来越多。

3.不购物,就觉得烦躁不安。

4.花钱超预期。

5.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6.对人际关系、工作或学习造成影响。

7.曾向他人说谎,隐瞒自己痴迷购物的程度。

8.购物是为了逃避问题或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第1条,购物者不是为了使用商品,纯粹是为了体会买的过程中的快乐。

第2条,有少部分人甚至为了达到满足感,购物越来越多。

第3条,有的人明明不需要这个东西,但白天不去做事,就在家里上网,淘宝,不让他买,他就特别烦。

……

第6、7条可以看出购物成瘾的严重程度。假如这种购物对购物者的人际关系、工作、生活状况都造成影响——比如,只有几千块钱的生活费,但花了近一万块钱去购物,他要透支、刷卡,向别人撒谎——程度就比较重了。

关于购物成瘾的不良影响,网上有一些极端例子。有个女孩买很多东西,其实并不喜欢,买完以后看一眼,连包装都没拆,就直接扔到楼下垃圾桶,结果一些见财起意的人就以为她很有钱,把她给杀了。

当然,还有一些轻点的后果。比如夫妻反目,家庭关系不好,被同学、朋友疏远——因为跟他在一起,他就借钱。甚至这些人会被公司辞退,因为他一上班就买东西。只要有网的地方,他就要戳开购物网站。

购物成瘾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用来缓解压力。压力特别大时,疯狂购物实际上是一种释放和补偿。比如,每个人都可能在特别累、特辛苦时,想善待一下自己,然后就给自己买一些东西,或者吃点好吃的。第二个,用来缓解自己的空虚、寂寞。有的人之所以购物成瘾,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或者这种情绪被自己压抑、否定掉了。

治疗购物成瘾,可以采用心理治疗法。心理治疗就是把患者被压抑、回避掉的情绪浮现出来,当这些情绪由模糊变清晰时,患者反而知道怎么去控制、调整它。认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快乐、满足感,患者就知道可以用其他更积极的方式去满足,而非疯狂购物,比如可以去锻炼、找一些工作。如果他很有钱,也可以做一些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帮助别人时,获得的快乐才是持续而长久的。

专家暖心提示

孔庆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现在购物不比过去,有些因素很容易促使人上瘾。过去买东西,得去实地试试。东西不合适、不好看,就不要。现在有网络购物,而且没办法亲自试用,容易被宣传迷惑。

没来源的病试试精神科

身体明明疼、不舒服,可是去医院做了一套检查,什么事儿也没有!这究竟是医生的推诿,还是自己精神紧张、焦虑带来的不适?

这种病人在精神科很多。有个病人,30多岁,不明原因的头疼、肩疼、浑身发紧、食欲不好,大概有几年了,基本上内科她看了个遍。(还有更极端的病人,全身做检查。查完后没查出来什么病,过几天又查。检查费花了约20万。)后经介绍,她去看精神科医生。结果发现,除了这些症状,她其实还有情绪问题。这些情绪跟她的躯体症状互相促进:她有一些躯体不适,进而产生了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情绪反过来强化了这些症状,导致她的情绪和躯体症状同时集中到不适的地方。

如果全面了解病人的状况,就会发现这些病人情绪方面的影响很突出。每个人都可能有不舒服,但一般人不会有这么严重的情绪,自己疑神疑鬼。一般人会说:“哎呀!没有查出什么不舒服,太好了!”而这类病人则会说:“我的病连查都查不出来,那得严重到什么程度!”所以很害怕,每天就处在等死的状态中。

这类病人常见的情绪有焦虑、抑郁。一个20多岁的女人,觉得鼻子堵,整天特别难受,甚至为此休假不上班。她在综合医院查了很多次耳鼻喉科,医生都说她的鼻子没问题,后来建议她看精神科。精神科医生一细问,就发现她这些症状背后,其实有心理原因。鼻堵症状和她觉得在单位人际关系不好有关。她说:“我说话很直,好像没人喜欢我,别人都排斥我,我好像不太快乐。”她有很多这种处理不了或者没有认识到的焦虑、烦闷情绪,这些情绪被压抑,时间长了,就转换成了躯体症状。

焦虑可以模拟全身各种各样的症状,从头到脚都有可能。头疼、头蒙、记忆力不好,眼睛干涩不舒服、口腔溃疡、鼻子堵,脖子发紧转不过来、肩膀疼,觉得憋闷、心慌,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其实,这些都可能跟焦虑有关。还有个临床上特别常见的症状,叫梅核气。

梅核气,中国很早以前就说过,传统叫癔球症,症状是觉得嗓子眼特别堵,好像有个梅核堵在那里,但是吃东西、喝水不受影响,做检查也查不出来问题。实际上,这个症状是由于这些人在现实中有一些焦虑、烦闷情绪,没有表达或者被压抑下来而导致的。

现实中,躯体不舒服,经过检查又没什么事时,可能就要看最近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事情发生。有些人的躯体不适症状继发于一些经历,比如失恋,工作不顺心,家庭关系不和,被人误会、错怪、诬告、议论等等。这些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冲击。不愿意去面对,但又躲避不了,就会导致人们出现一些情绪,如果这些情绪被压抑、否定,就会转变成躯体症状。另外,受到意外惊吓,比如发生事故、自然灾害时,或者遭受意外打击,也可能出现躯体症状。有个被劫持的人,被警察救回来后,就再也不敢到被劫持的地方,而且害怕看到男性,每天晚上做梦也害怕。

专家暖心提示

孔庆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一般来说,对于躯体不舒服,经过检查又没什么问题的这类病人,仔细询问病情会发现,实际上这类病人的躯体症状可能只占整个病很少一部分,更多的还是背后的一些情绪、认知问题。

社交恐惧症没前途

宅男、宅女跟患有社交恐惧症,是不能画等号的。

宅在家里自己放松,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这是一种生活状态。这种人一旦出去参加社会交友,也能应付自如。而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不一样,他们实际上特别想交往,也不宅,但在交往中会非常恐惧。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恐惧来自很多场合。有一个患社交恐惧症的24岁小伙子,大学毕业找工作,马上要面试。他觉得工作挺好,对公司也挺满意,但就是特别恐惧、害怕,控制不住地紧张。还有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找女朋友,人家给他介绍对象,他不敢跟女方见面。还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让他去演讲,他通常会紧张或者推辞:“不行!我干不了!”

每个人都会有焦虑,其实适度紧张是好事。焦虑以后,人反而能够集中精力去应对当时的场合。但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焦虑有个特点:“强烈”且“持久”。对一般人来说,难免有重大场合,偶尔一次紧张很正常,但以后不会再这样。而社交恐惧症患者每次都紧张,而且每次感觉都很强烈,强烈到不仅心里害怕,还伴有一些躯体症状。这人会说:“哎呀,我脸都红了!我出汗,我心慌,我手抖,我整个人都不自然了!”

此外,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有回避行为。一般人紧张,可能不回避,坚持下去。但是社交恐惧症患者会回避,而且他们越回避,再次社交时就越紧张。

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给自己定的标准很高,希望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找一个好工作。但由于回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朋友关系不如期待的那么好,也可能找不到工作。调查显示:有社交恐惧的人群,职位比一般人群要低,单身的概率比一般人群要高,收入比一般人群要低。

要治疗社交恐惧症,就要帮助患者了解他社交恐惧的原因。他可能更关注当时出现的各种各样让自己很难堪、很不舒服的症状。但实际上,根源是他给自己定的标准太高,期待值太高,希望自己一点也不紧张,而且他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首先,建议他接受自己的紧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定太高的标准。告诉他:“你这种标准,谁都达不到。你看到别人达到了,实际上只是表面,每个人背后都有很多焦虑。”

其次,要了解他为什么这么爱面子,探究他这个症状背后的根源。在意别人的评价,可能跟他的性格、既往经历有关。一个男生,从小比较内向、自卑。上小学时,有一次上课,他口误念错了一个字,同学们都哄笑。老师当时也没给他鼓励,说:“这么简单的词,你怎么就给念错了?”从此以后,他就害怕当众讲话,慢慢地甚至发展成跟权威、老师、老板都不敢讲话了。所以这种交往的恐惧会逐渐泛化,问题越来越多。

有的人有时症状确实太重了,但又需要马上把这些症状控制下来,比如他最近要见女朋友,或者要找工作。这时,做心理治疗见效可能没那么快,就可以给他用一些抗焦虑药物。

专家暖心提示

孔庆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社交恐惧的人一般会回避社交,只有在不得不去的场合才去。当要出去做比较重要的事情,面对大众时,有的人会用药,比如偷偷喝点酒。酒也是一种药物,起安抚作用。喝酒之后,会感觉放松多了。但是长期喝酒,可能导致酒精依赖。所以,最好还是到医院寻求专业性帮助。

贵圈到底有多毒

2009年5月19号,满文军因涉嫌聚众吸食摇头丸和K粉,在北京被警方抓获。

2014年6月13号,著名导演张元因吸食毒品,被警方控制。

2014年6月26号,著名编剧宁财神因吸食冰毒,被警方控制。

2014年7月2号,香港著名影星张耀扬因吸食大麻,被北京警方行政拘留。

2014年8月14号,演员房祖名、柯震东因吸食大麻,被北京警方拘留。

明星吸毒的案例,使得毒品一跃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K粉?大麻?“溜冰”?可能你对此一知半解。但在现实生活中,毒品看似离我们很远,有时又近到让人心惊肉跳。如何避免受到毒品危害?这就要求大家必须了解一些关于毒品的常识。

毒品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毒品,一类是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主要指天然长成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20世纪80年代初,吸的毒品都是些传统毒品。新型毒品,大部分是生物合成的,包括苯丙胺类毒品,如冰毒、摇头丸。现在,年轻人在生活中,最容易碰到的是新型毒品。因为大部分新型毒品在一些娱乐场所会有。

传统毒品属于一般的、镇静型的毒品,用完以后,给人安静舒适、很快入睡的感觉。吸食传统毒品多是为了让自己不难受或是让自己享受。而新型毒品一般是群体性的,吸食以后,容易找到“嗨”的感觉。娱乐时,在酒吧、迪厅里为助兴而喝的药,叫策划药,也叫俱乐部药或者欢乐药。最近几年,据国家统计,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增长远远超过传统毒品,将近70%的人数增长来自新型毒品,而30%的人数增长来自传统毒品。所以在将来,新型毒品可能比传统毒品危害更大。

吸毒的人有一些行话。“走板”就是烫吸,拿锡纸烫着吸毒品;“六针”是一种注射毒品的方式,要不断地抽血,再注进体内;“溜冰”指现在的吸冰毒;最可怕的是“开天窗”,因为“开天窗”是一种更危险的吸毒方式——扎动脉。曾有吸毒病人开天窗而死。“黄皮”“青皮”和“四号”,都指海洛因,只不过纯度不一样。“黄皮”“青皮”主要指国内有些地区自己偷偷生产的比较粗制的海洛因。“四号”,是指纯度比较高的海洛因。一些电影里就有提到“四号”或者“白粉”。

毒品之所以让人上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个体心理因素——好奇。大部分吸毒者从青少年开始,就对毒品产生好奇。二是社会心理因素。从生物学角度讲,人脑内有多巴胺递质。吸毒者吸食毒品后产生的多巴胺能使人亢进,产生欣快感,这种感觉往往很难被忘掉,这就要求吸毒者不断地反复吸毒。

通常,大家认为海洛因危害大,戒不掉,而新型毒品,包括大麻、冰毒、摇头丸、K粉等,不会上瘾。于是,一些特别有毅力的人想有一次人生体验,就吸一次,然后保证以后不再碰。但这样是否真能控制住,实在难说。现在,一次两次反复吸食新型毒品,甚至三次被抓的例子,屡屡可见。国家现在有新规定:吸食海洛因,如果第一次被抓,就认定吸毒者已成瘾;吸食其他新型毒品,如果三次被抓,就认定吸毒者已成瘾。成瘾以后,吸毒者将在公安局办的戒毒所里强制隔离治疗至少两年。

有句话叫:“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有的人从戒毒所里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再去吸。他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在戒毒所里受了两年罪,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好好享受。但是吸一口以后,他立马还原,又控制不了反复去吸毒。这样,这个人的人生就完全被拖入一个黑洞中了,很可怕。

专家暖心提示

杜万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很多人尝试毒品,可能是被人带坏,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无知。因此,了解一些毒品知识很有必要。

毒品让你在幻觉中被杀

报道上说,房祖名吸了八年大麻。但是,看他平常表现挺好,在家是个乖孩子,演艺形象也不错,该做什么做什么。这往往给大家一种错觉,觉得吸毒没什么。但其实吸毒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

吸毒的危害大概有三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危害。吸毒不仅会出现精神症状,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对心肌、肾脏损害都很大,有些人吸冰毒过量甚至发生猝死;二是对家庭的危害;三是对社会的危害,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吸毒会让人出现精神症状。有一个清华的高才生,毕业后被分到外企工作,很有前途。但是外企的压力大,为提高工作效率,他就吸大麻。刚开始吸时,感觉挺好:心情放松,工作效率高,而且能保证每天吸两次,上午一次,晚上一次。后来,他爱人发现了,多次劝他不要吸了。他不听,一直吸了八年。八年后,他的精神出现症状了,上班觉得有人跟着他、监视他,耳边老听到别人说他坏话,最后甚至不敢去上班了,这就是出现了幻觉和妄想。

还有一些吸毒者产生幻觉,导致家破人亡、自杀自残。有个吸毒者疯狂劫持的人质竟然是自己不满三岁的女儿。有人在吸食冰毒后,出现了强烈的被害妄想。还有人吸食合成毒品K粉后,产生嫉妒妄想,怀疑自己的妻子与别人私通,便动了杀机。

吸毒者除了产生妄想,还会出现感知障碍。感知障碍即感知综合障碍,就是患者的距离感消失了,空间感消失了,产生错觉。比如,有些人开着车,本来在他前边两米处有人,他却感觉还有二十米,就把车开过去,把人撞了。有的人在等红绿灯,前面明明有两辆车并排,根本就过不去,他却认为距离很宽,踩油门过去了,这就危害公共安全了。

别认为吸毒没事,一旦有症状以后,就很难治疗。有个例子特别典型。做生意的两口子都吸冰毒。老公先吸,妻子看他没事,就跟着吸。后来,妻子先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觉得手机被监听了,丈夫有外遇了,有人监视她家里了。手机换了无数个,仍觉得被监听,觉得有人害她。家里人觉得她的行为不对了,把她送到戒毒所治了一个多月,明显好转。但是还有残留幻觉,老听见有人跟她说话。逐步治疗以后,她开始有一些自制力,知道是幻觉,但仍然控制不了。六年了,她始终在治疗,在吃药。她老公不戒,后来也跟她之前一样,老是觉得她有外心了,他手机被监听,有人害他,还老觉得他们家雇的会计偷他们家钱,把会计换了好几个。

而且,戒毒是终身的事。吸毒造成的精神危害不是暂时的,就算已经治好,再碰毒品一次,立马就会反复。有个大老板把孩子送到美国读高中。在美国,孩子吸上冰毒,家里就把孩子接回国。孩子回家以后,一句话也不说,看上去是自闭了。后来吃了一些抗精神抑郁的药,大概两周后,慢慢好了,能说话和交流了。这时才知道,他之前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当时感觉非常恐怖,觉得家里的墙上全是机关枪,对着他,不敢说话。他坚持治疗半年,基本就好了,药也停了。家里就在自家公司给了他个工作。但是过了若干年,他在哈尔滨又吸上毒了。

房祖名之所以吸了八年大麻,仍然没有症状,可能是因为大麻属于慢性毒品,而且八年里,他不一定天天吸,因而没有积累到造成幻觉、影响身体和正常生活的量。一旦积累到一定量,无论是谁,都会出现同样的症状。无非量少一些,出现得晚一些罢了。有一些急性毒品,大量吸一两次,就会出现幻觉。

专家暖心提示

杜万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有人认为,戒毒后两年或十年不吸,就表示已经彻底好了。其实不然。一旦吸毒者碰到吸毒环境,他的心瘾很快就会被勾起。有的人戒毒刚几天,就复吸了。也有的人戒了二十年,仍然会复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