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街全长三百余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手饰铺、点心铺等六十多个铺面,集中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江南的商业文化氛围。
苏州街画中游始建于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是万寿山西部重要的点景建筑,中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后有白石牌坊和一座三间小殿,各有爬山廊沟通。由于建筑倚山而筑,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画中,故名“画中游”。
写秋轩是万寿山前山东侧的一组建筑。正殿三楹,建于高台之上,两侧以爬山廊连接“观生意”与“寻云”两配亭。此轩隐于山间,幽雅清净,是观赏秋色的极佳之处。
苏州街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90年在遗址上复建,是我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
苏州街位于苏州河中段,街全长三百余米,一水两街,沿岸作市,共设各式铺面64座,牌坊14座,小桥8座。两岸茶馆、酒楼、钱庄、药店、当铺、绸布店、印书局等应有尽有、多姿多彩。
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这里的店员、伙计均由太监、宫女装扮,每当皇帝、皇后、妃嫔们等来此游幸、购物之时,便煞有介事地做起火热的买卖来。
兴建起如此秀丽的江南式水镇市街,犹如荟萃娱乐、美食、商贸于一体的民间庙会,这反映出别出风韵的清宫生活,以及我国繁盛的传统商业文化。游人至此可沿岸或乘小舟购物,充满仿古旅游的浓郁乐趣。
在北京街巷名称中,以苏州命名的就有七处之多,除颐和园内及紫竹院旁的苏州街外,在城内尚有五处。今南池子大街有大苏州胡同和小苏州胡同。这里在明清时是皇家的东苑,紫禁城内金水河流经此处的飞龙桥,入菖蒲河,古时此处有精致的石桥,有不少亭台馆阁,其景甚佳。明陈悰诗云:“河流细绕禁城边,疏凿流清不记年,好是南风吹薄暮,藕花飘香白鸥眠。”
崇文门内大街有苏州胡同和苏州巷。这里在明初,曾是京城东南隅的水乡。此外,在北京皇城的东北角,尚有一条小巷,也称为小苏州胡同,昔日曾引御河水入其处,并有山石和亭榭。因与南池子小苏州胡同重名,今已改名为阳春胡同。
京西名刹万寿寺之前的一条苏州街,在北京是很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