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治大国若烹小鲜:小中见大的管理智慧
54365500000006

第6章 疏于琐事,必勤于思考

美国著名的管理顾问比尔·翁肯,曾提出过一个十分有趣的理论——“背上的猴子”。在这一理论中,“猴子”就是指组织中各成员的职责。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当他们加入组织以后,管理者就按照下属的职责,分配给他们不同的“猴子”。组织成员的工作就是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就是喂养自己的“猴子”。

在“猴子理论”中,企业的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猴子”的健康。显然,如果组织成员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他所喂养的“猴子”就是健康的;但若他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所照料的“猴子”就会生病。

“猴子”生病无疑会影响组织的整体竞争力。而要想使“猴子”健康起来,关键在于协助员工完成自己的职责,提高其工作能力,或者将其调离,让能够胜任的人来承担这一职责。

然而很多管理者却在这一问题上跌了跟头。他们一看到有“猴子”生病了,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接过来,亲自喂养。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猴子”尽快康复,殊不知这种做法却会使更多的“猴子”变得脆弱不堪。

替下属“背猴子”的做法从眼前来看,似乎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加快了;但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管理者直接接管下属的工作,会阻碍下属的成长,剥夺下属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利。长此以往,下属就会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变得事事处处“听命令、等指示”的“应声虫”,失去主动性和独立性。

诸葛亮是个很好的谋臣,但却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他“事必躬亲,呕心沥血”,为蜀国之事业奋斗终生。但却没有培养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团队,以致在他死后“蜀中无大将”,从而使得国家倾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人问一位将军:“什么人适合当头儿?”将军回答说:“聪明而懒惰的人。”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不是替下属“背猴子”,而是杰出的管理大师们口中所说的:找到正确的方法,找到正确的人去实施。

只有不替下属“背猴子”,你才能不被“琐碎的多数问题”所纠缠,而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处理“重要的少数问题”。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是整天忙得团团转的人,而是悠然自得地掌控一切的人。

事有缓急轻重之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越抓越乱。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是整天忙得团团转的人,而是悠然自得地掌控一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