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房子掠影
5414800000012

第12章 围屋传奇(1)

匪患横行让客家人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围屋,在这赣南围屋的背后,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让每一座围屋都深深印刻上了沧桑的历史和奇幻的传说。

导读:

赣南古老的围屋中深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围屋何以具有强大防御功能的秘密就藏在铜墙铁壁般的高高炮楼之上。在那里有一双眼睛,它居高临下,不放过周边的任何风吹草动。

在那过去的动荡岁月里,围屋是客家人的保护神。现在,古老的围屋正在向世人诉说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

围屋传奇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伙强盗闯进了一座普通的赣南村庄。然而,村中矗立的一座神奇古堡让凶悍的强盗们无计可施,最后不得不望而却步。神秘的古堡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竟能让村民逃过了一场血光之灾?就让我们走进赣南围屋,破解百年古堡之谜。

找寻赣州“土楼”

这是一段发生在十几年前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赣州市博物馆一位名叫万幼楠的考古工作者来到福建永定,参观奇特的客家土楼。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场所,里面能够容纳几百人生活,同时又像军事堡垒一样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如此庞大的堡垒式民居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一个伟大的奇观。

看到这一切,一个巨大的疑问在万幼楠脑海中闪过:自己的家乡赣州也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与这里又相隔不远,如果说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场所,那么,为什么在赣州从来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说过类似的建筑呢?万幼楠并没有想到,正是这个疑问,使他与一个深藏在赣南山区的古老传奇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刚从福建回到赣州,万幼楠就一头扎进了莽莽大山,开始了他寻找土楼的计划。

赣州南部与福建永定相邻,这里保留了许多客家人生活的痕迹。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万幼楠一次次地进山,又一次次地无功而返。

几个月后的一天,万幼楠偶然听说关西乡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围屋”的客家古堡,这个围屋会不会与土楼有某种联系呢?万幼楠决定去看个究竟。

一看到关西围屋,万幼楠顿觉眼前一亮。围屋外观呈方形,高约七八米,整个墙体用巨石和青砖垒砌而成,看上去异常坚固。围屋的四角各建有一个突出的炮楼,上面密布射击孔,让人感到几分森严和恐怖。

然而,一旦走进围内就会发现,与外面壁垒森严的气势相比,里面却别有一番天地。庭院宽敞整洁,布局井井有条。在围屋的正中央建有一座祭祀祖先的客家祠堂,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十分气派。整个建筑以祠堂为中心,布局和谐有序,严谨对称,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格局。

那么,这座巨大的围屋是不是万幼楠要找的赣南“土楼”呢?

与圆形的永定土楼相比,关西围屋的防卫功能似乎更强,每个炮楼都突出于墙外,不留任何监视和射击死角。从射击孔往外看,任何靠近围墙的活动都能尽收眼底,一目了然。为了防止入侵者爬上屋顶,瓦上还布设了用剧毒药水浸泡过的三角铁钉,传说能见血封喉!

围内水井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遇到外敌袭扰,紧闭围门,里面的人还能照常生活,坚持数月之久。

据围屋里的老人们介绍,关西围屋是他们的先祖清朝人徐名钧创建的。清朝嘉庆年间,徐名钧靠经营木材生意发家,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这座巨大的围屋是他耗费了10万两银钱,历时近二十年才修建起来的。现在住在围屋里的二百多人都是徐名钧的后世子孙。

经过比较,万幼楠认为,尽管关西围屋与圆形的福建土楼外观不同,名称不同,但在功能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客家人为抵御匪盗修建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堡垒民居。围屋,正是他一直寻找的赣南“土楼”!

关西围屋的发现,首次揭开了深藏在赣南山中的古堡秘密,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这之后,在赣南又陆续发现了数百座大大小小的古堡围屋,许多被深埋其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渐渐流传于世。

围屋奇观

十几年过去了,那些留存在民间的赣南围屋如今备受关注,当年万幼楠首次发现的关西围屋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而他也由于多年锲而不舍的探索而成了围屋研究专家。今天,当身为赣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的万幼楠再提起赣南这片土地,谈到他的研究和发现时,兴奋之情依旧溢于言表。万幼楠第一次造访围屋是在1991年,之后的每一次造访,都曾给他带来全新的感受和发现。

在已发现的数百座赣南古堡围屋中,关西围屋因其庞大的规模和完好的保存而被万幼楠称为经典之作,而他最为推崇的一座围屋——燕翼围屋更为奇特。据说,燕翼围屋曾抵挡住日军飞机的轰炸,是一座坚不可摧的传奇堡垒。

日本鬼子就来飞机呀,一飞飞到我杨村墟,义鹤学(学校)就炸花了一个角,龙船庙就平了地!

这首民间莲花调,唱的正是抗战时期的故事。那是在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日军某部想要打开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交通要道,于是他们进入赣南山区,不料在杨村一带受到顽强阻击。日军发现杨村有个坚固的古堡,他们围着高大的堡垒转了几周,没找到入口,又用枪托撞击紧闭的围门,无奈大门纹丝未动。日军认定中国的阻击部队很可能就来自这个无法进入的堡垒,他们调来飞机,企图彻底摧毁这个堡垒。轰炸中,离古堡仅10米的龙船庙被炸为废墟,而古堡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那次轰炸在高墙上留下的斑驳弹痕,为今日的古堡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燕翼围屋是否真的像民间传唱的那样连炸弹都炸不垮,我们不敢妄下断言,但万幼楠讲的另外一个故事却让人们对围屋的坚不可摧开始深信不疑。

相传围主准备建造这座围屋的时候,施工队曾经问过围主:“东家你这个房子基脚用多深啊?”当时围屋的基脚都是用青条石打造的,坚固却昂贵。围主轻描淡写地说:“八尺上下。”八尺上下在当地就是八尺左右的意思,于是施工者就为燕翼围屋打下了八尺深的基脚。之后,施工者又问:“那么东家,在这上面我们就开始做砖墙了。”围主说:“我给你讲的是八尺上下,就是下面八尺,上面也要八尺!”

建成的燕翼围屋,除了上下八尺的青条石外,还有高15米的砖墙,墙体厚达1.5米,常有人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它。说到围屋的坚固,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伙凶悍的强盗外出打劫,闯进深山里的这个村落,然而,在这座高大的围屋面前,紧闭的围门和高耸的围墙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强盗们用尽手段都无济于事,他们面对的是围墙内井然有序的抵抗。整整一夜的激战,强盗们根本无法攻破大门,最后不得不撤退了。

那么,除了坚固的围墙,在进出围屋的大门上,燕翼围屋又有什么独到的设计呢?

围门是整个围屋防御的薄弱环节,燕翼围屋的围门多达四重。第一重门外面包裹了铁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火攻,这道铁门的背后还有粗大的门杆,用以抵御来自外界的撞击。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抵挡不住外面的进攻,那么第二重带有门槽的闸门就会落下,加固前面第一重门的防御。到此是两道防御门。从第二重门向内半米还有一道便门,因为前两重门太过沉重,开关非常麻烦费时,所以就造了这一道便门。在平时安全的情况下,围屋居民就通过这道门出入。如果说这三重门是物质层面的防御,那么在三道门后还有一重精神层面的防御。在便门后面的围墙上,有一个被客家人称为“社公”的祭坛,就是通常被称为土地庙的地方。一般情况下,这种土地庙是设在村口的,但是为了在危难之中也能向土地神祈求平安,围主便将土地庙移到了围屋的重重壁垒后面,这也算是一种精神上的护佑和防卫了。

围门顶端有一个可以向下倒水的小槽,直通大门外,这就是为防御火攻而设置的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