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房子掠影
5414800000011

第11章 土楼——客家人的城堡(2)

曾经有一位美国专家来到振成楼考察。观察了两天,拍了一百多个胶卷。临走的时候问阿耕:“我在土楼拍了一百多个胶卷的照片,到处找烟囱都没找到,其他土楼的烟都是从后面冒出去的,振成楼的烟是从哪里排出去的呢?”为了向我们解开这个谜,阿耕带我们来到振成楼的厨房,看一看振成楼的烟究竟是怎么排出去的。阿耕说昔日土楼排烟的方法其实很科学。

灶间的灶台上有一个阶梯状的柜子,阿耕说那是烟柜,中间是空的;厨房墙壁中间有个洞,烟柜与洞相连,洞与外墙内的烟道相连。烧火的烟从灶台冒出来,顺着烟柜,一层层上去,从中间的洞冒出,再顺着墙内烟道从屋顶排出去。这和别的土楼是不同的。别的土楼的烟是从后墙冒出去,而振成楼的烟都是从屋顶排走。

听完阿耕的介绍,从厨房出来,我们到楼外仔细观察了一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了一圈,果然没有看到烟囱。

遇火就塌方

夜色降临,暮色中的振成楼更增添了几分美丽与神秘的味道。天边那片火烧云引发了我们又一个疑问。

土楼的构造是土木结构,墙体是用生土夯造而成的,门窗楼梯都是木制的,而且相互连接,这样的构造决定了土楼最怕的就是失火,一把火就可以把整栋楼都烧光。听阿耕说,20世纪30年代,振成楼里的两卦(量词,两组房间)曾经被火烧过,仔细观察一下,现在还可以看到修复的痕迹。奇怪的是,振成楼被烧毁了两卦,为什么其余六卦却能安然无恙呢 ?

据阿耕讲,1929年振成楼失火了。当时火势迅速蔓延,最先起火的两卦很快就被烧毁了,而且是一到四楼全部烧光。然而它们旁边的房屋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其他土楼的砖墙都是砖头对砖头,一把火会烧光整栋房子,救火都来不及。振成楼则不同,它的卦与卦之间由防火墙隔开。防火墙顶端、两侧的木头中间没有接头,两根木头接触不上。木头之间不衔接,靠在墙上,起火一烧,木头就塌下去,形成自动塌方。一侧木头塌方,火势就得到了控制,不会蔓延到另一侧。听着阿耕的讲解,我们真是发自内心地钦佩先人的智慧。看着被烧成焦炭的窗户,可以想见当时的火势多么猛烈。可是,房子烧成这样,主人为什么不维修呢?阿耕告诉我们,这是故意留给后人看的,用以警示后人要注意防火。

防震、防风又防盗

据永定县志记载,1940年农历正月初六日,县内发生强烈地震,不少方型土楼倒塌,而所有圆型土楼则安然无恙,甚至被震开的细小裂缝,在震后还能自行复合。有人会问这不是神话吗?这当然不是神话,而是来自于科学的设计。以振成楼为例,土楼的墙体都是向内倾斜的,自身形成“向心力”,就是这向心力在有效防震之外,还能让土楼的震缝在震后自行“愈合”。像振成楼这样的圆形土楼还可防风。圆楼外形为弧形,可有效减轻风的压力。振成楼还可防盗,盗贼进入土楼后,八卦门如果关闭,盗贼是难以逃脱的。每卦都在楼外墙顶处设有瞭望台,作为土楼里面的军事防御设施。

地下水道直着走

井台四周的门厅底部是振成楼的排水系统。生活用水都流向东西两边的门厅,然后再排出楼外。那么振成楼的排水系统和其他的土楼有什么不同呢?

阿耕告诉我们说,别的土楼的下水道不是斜的,就是弯的,大多设计成“之”字形的环形沟。那么客家土楼的排水沟为什么不设计成直的,而一定要设计成“之”字形呢?这要从客家人的传统说起。客家人至今仍恪守传统,形成了富有客家特色的风俗习惯。比如说,客家人在建筑房屋时十分讲究“风水”。他们认为水就是财,水不能直流,如果水直着流出门外,那么就意味着“财”跑了。这种说法在农村尤为普遍,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是振成楼的建筑讲究科学,当年的楼主将下水道设计成直的,目的是使其畅通无阻,不易堵塞。楼主以此教育后代,有钱没钱不在于水沟的曲直,而是事在人为,人应该靠勤俭和智慧起家。

正在我们对当年楼主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的时候,无意中我们的目光又被一块石头吸引了。石头不大,很薄,上面打上了圆圈的记号,好像是一个标志。阿耕说,上面的圆圈标记是告诉后人,这块石头是可以活动的。它相当于现在公路上的阴井盖,下面是一米多深的沉砂池。 将它抬起来,水就可以从这里流下去。九十多年前就有了这样科学而巧妙的设计, 让人们惊叹于先人的智慧。

阴阳调和,天人合一

最初,永定土楼大多修建成方楼,后来开始逐渐演变为圆楼。那么,土楼为什么会从方形发展成圆形呢?客家人从中原迁居而来,带来了中原文化,其中就包括风水文化。在与天斗、与地斗的生存战役中,客家人越来越信仰风水。他们将风水文化与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追求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

通过观察和切身感受,客家人发现方楼受风面积大,而且存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在早期的防御功能上也存在死角。与方楼比较,圆楼不仅节省土地和材料,而且各个房间的光照也很均匀,这就使得房间的分配更加公平,家族成员之间也更加平等和谐。

由方楼变为圆楼看似简单,却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那么土楼与哪些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呢?振成楼坐北朝南,由内外两环楼组成。平面布局是整齐的东西对称结构,三个门与后厅将外环分为四等分,再按八卦的方位,在四等分中间用青砖砌起防火隔墙,又分为八等分,是为八卦。因为建成年代较晚,所以振成楼在设计时更充分地考虑到了居住的合理和便利。八卦之间用防火隔墙相连接,墙上有门,打开门则卦卦相通,关上门又是每卦五间房屋的独立空间。每卦左右各有一个男女浴室,中间则可以养一些家禽,既方便又卫生。

我们细心地观察了振成楼四周的环境。整座楼坐北朝南,周围环境颇为独特,左边一座青龙山,右边一座白虎山,楼前是河岸,楼后是丘陵,正合风水文化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意。它的整体布局、地形地貌,达到了和谐统一。曾经有位易学专家说,风水是科学。懂地形的人将风水当成科学去研究,不懂的人将它当成迷信,振成楼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清晨醒来后,一眼就可以遥望到前方很远的地方,心胸为之豁然开朗。如果,打开门看到的是一堵墙,大好风光都被挡在外面,心情又怎么会好。久而久之,自然会变得心胸狭隘。据说,土楼的舒适环境曾吸引了一位日本的官员。他特意来到振成楼,体验土楼生活,临走前留下了这样的感慨:“在土楼中畅眠一宿,享受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又品尝了乡间佳肴,真是快乐之极!真想把这独特的建筑和生活模式介绍到日本!”之后,他怀着无限眷恋之情踏上了归途。可见,振成楼周围开阔的环境是创造和谐气氛的关键。

因为振成楼太大,讲起来不太直观,阿耕就把楼上的模型搬了下来。这个土楼的建筑模型在1985年,曾经与北京的天坛模型一起送往美国洛杉矶参加国际建筑模型展览,引起了国际关注。

在模型上我们看到,整个楼里面有两口水井。一口在东,一口在西,两口井相隔不过二十几米,但水温、水的颜色却各不相同。在整个楼的建筑布局中,每处景观都暗合阴阳八卦理论。两口井分别代表着阴阳太极,所以它们又被称为太阳井和月亮井;三道门代表八卦里的天、地、人三才;楼内设有五个厅,代表八卦的金木水火土,对应方位西东北南中,中间是土厅。整座楼分为八个部分,是为八卦。每卦内有五间屋子,卦与卦之间由防火墙隔开,八卦之间打开是“大集体”,门关起来就是“小自由”。振成楼的圆心部位是祖堂,所有的房间都井然有序地围着它依次排开,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使土楼家族成员更加和谐团结。这也是圆楼符合客家人文化心理的深层原因。

先人在建造土楼时如此精心设计,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目的就是希望子孙兴旺、香火繁盛。

土楼——客家人的福地的满月宴。也许因为客家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所以他们更追求安定的生活和家族的繁衍。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新的希望和力量。

新生儿的祖父将早就准备好的红布挂到大厅的门外。在这里无论谁家做满月,都要在门口挂一块红布,表示喜庆和吉祥。做满月酒一般要准备九种食物,每一种食物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桌子上摆满了食物,阿耕告诉我们,豆腐象征着福贵,葱代表聪明,鸡代表展临近中午,我们赶上了一位新生儿翅高飞,面代表长寿,鱼意为鲤鱼跳龙门,汤圆则表示团团圆圆……祭拜完祖先, 按照客家人的习俗,长辈要抱着满月的婴儿绕自己家的院落走一圈,后面跟着看热闹的小孩子要不停地喊“鹞婆,鹞婆 ”,“鹞婆”是客家话老鹰的意思,希望孩子像雄鹰一样勇敢、健壮、展翅高飞。 满月的酒席要摆在大厅里,以表示隆重。阿耕在村里的辈分很高,所以由他来给孩子品尝九种食物,这叫开斋。阿耕用筷子在九种食物上各蘸一下,之后在新生儿嘴唇上碰一下,意味着孩子品尝了这九种食物,同时也得到了九种祝福。

近几年,永定土楼吸引了很多海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对土楼的神秘感到好奇。有人说,它像从天而降的飞碟,也有人说它像古罗马的城堡。虽然阿耕带我们看了很多振成楼的奇妙之处,也给我们讲了很多振成楼的故事,但我们觉得对于振成楼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也许对于我们这样的匆匆过客来讲,土楼仿佛是一个永远的谜,这也许正是土楼的魅力所在吧。

行走视点

永定是闻名遐迩的“土楼之乡”、“客家土楼王国”,其土楼历史之悠久,种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结构之奇巧,功能之齐全,堪称世界之最。

闽西之旅的重要一站就是客家土楼。火车先到漳平,转车到龙岩,再在龙岩汽车站乘坐开往湖坑民俗文化村的中巴。这个过程听上去复杂,但由于转车的时间和地点都能方便地衔接,所以去土楼的路一点也不难走。

汽车开出龙岩城,到了乡下,风景慢慢开始好起来,阳光下青山绿水分外美丽,掩藏在其中的土楼若隐若现。一座座土楼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形成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土楼群。

当地不少人在土楼里开了家庭旅馆,一般每晚20元左右。住在土楼里可以深入体验客家生活,但房间的设施极其简单,洗漱要到一楼才能完成。除了土楼旅馆,永定县城及湖坑镇上还有招待所和宾馆接待游客。

民俗文化村内有个体小饭馆,供应当地的客家饭,有米酒、菜干烧肉、芋包等,值得一尝。

这里民风纯朴,很少会遇见强买强卖的情况。客家人热情好客,崇文重教,饮茶成风,家家都有成套茶具,打个招呼、聊上几句便拉你去喝茶,一壶茶喝下来,大家就成为朋友了。所谓五湖四海皆兄弟,在热情好客的客家人这里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