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5385200000031

第31章 沉住气,可以有性格但不能太个性(1)

个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标签,每个人都想要展示自己的个性,都想要利用自己的个性来谋求发展的机会,可是个性不能太过,人还是应该沉稳一些,沉稳的人往往能够沉住气,能够理性对待生活。一个人可以有性格,但是最好还是要注意隐藏自己的个性,要懂得适当磨平自己的棱角,因为生活需要你去适应它,而不是让所有的东西来适应你。

自卑是心灵的腐蚀剂,自信是心灵的发电机

自卑作为身体缺陷的一部分,往往很容易腐蚀一个人的心灵,因为自卑的人通常都害怕失败,喜欢逃避失败,所以常常会缺乏最基本的承受力和抵抗力,一遇到困难就会自暴自弃,或者不敢去直接面对,认为自己不行,认为自己做不到,这样实际上对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脆弱。而且自卑的人往往自我封闭,容易产生阴暗心理,有时候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往往沉不住气而使出一些阴险毒辣的招数来伤害对方,但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懂得修炼自己的内心,尤其是自卑的人更应该大胆敞开心扉,直面困难,直面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要敢于迎难而上。平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不要轻易认输,失败了也不要紧,关键是不能产生自卑心理,哪怕明知道力量悬殊,也要自信能够获得成功,这样能够有效帮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从而确保自己将来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生活。自信是一种气势,一种力量,而且自信的人往往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泰国商人施利华原本是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可是随后他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变得一无所有,正当所有人都替他惋惜和担心的时候,他却高兴地说:“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果然之后不久,他就东山再起,成为了成功的商人。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经说过:“我从不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所以他才有勇气对着所有人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有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正是因为足够自信,洛克菲勒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石油。毛泽东将万里长征当成走泥丸一样,也曾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样的话,正因为这份气度和自信,他才会成为中国的为人。

这些都是自信非凡的人,而且正是因为具备超出常人的自信风度,他们最终都获得了超出常人的非凡成功。可见自信就像一个发动机一样,自信心越足,人生的电力和动力就越足,自身所能激发出来的潜力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强大,要懂得提高自信心、培养自信心,这样就不会轻易在困难面前低头,就不会被生活中的困难和失败所吓倒。

花旗银行某部门曾经想要提拔一个部门经理,经过多轮的选拔,公司最后确定了两个优秀的候选人,一个是白人韦斯利,另一个是黑人拜纳姆。韦斯利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个人能力都很突出,而韦斯利虽然来自贫民窟,但是能力出众,这些年凭借着优异的表现,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杰出人才。

经过几天的考察之后,公司最后决定让韦斯利担任经理,结果一出来,很多员工表示不服从,事实上谁都知道单纯从业务能力上来说,拜纳姆才是更好的人选。于是大家纷纷猜测这次选拔存在黑幕,他们觉得韦斯利利用自己家庭的关系和影响力才得到了这个位置,甚至有人抨击高层领导存在种族歧视现象,就因为拜纳姆是黑人,所以才会被拒之门外。

面对种种疑惑,高层不得不出面辟谣。其实拜纳姆一开始也不好受,毕竟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摆在那里,可是高层很快派人找他谈话,原来高层认为拜纳姆虽然能力出众,但是因为出身贫寒,不免有自卑情结,很多时候容易犹豫不决。而韦斯利从小家庭环境优越,成长环境好,内心也更加健康自信一些,无论是自己能够做到的,还是不能做到的,他都会去尝试,而不是畏畏缩缩、逡巡不前。听到高层这番评价和解释,拜纳姆心服口服。

如果说自卑是诱发失败的重要因素,那么自信就是获得成功的加速器;如果说自卑是限制自身潜力的笼子,那么自信就是激发潜能的药物;如果说自卑是一个困难的放大镜,那么自信就是用来俯瞰生活的梯子。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自卑和自信作为常见的两种性格,往往会决定人生不同的走向,自卑的人无论多么强大,也会因为信心不足而浪费自己的天赋,而自信心强的人往往可以激发体内的力量,对于成功的把握要更加有效。

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不要慌张,首先就应该沉住气,要坚信困难都能够得到解决。如果一开始就因为自卑而害怕和退却,那么问题就永远没有办法得到解决,你的信心也永远没有办法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永远受到压制。

别把习惯性拖延症当成沉住气

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一个谜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的,也是最短的;是最快的,也是最慢的;是最容易分割的,而又是最广大的;是最不受重视的,而又是最惋惜的;没有他什么事业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事物生命不绝。

聪明的查帝格很快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时间”。因为时间无穷无尽,所以是最长的,但我们常常来不及完成计划,时间就已经过去了,所以它也是最短的东西;快乐的人,时间过得很快,而在等待的人看来,时间过得很慢;时间可以被切割成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它可以延展到无穷宽广的境地;时间没有来临时,谁都不重视,等到过去后,又追悔莫及;没有时间,一切行动就是空谈;而时间总是轻易忽略并带走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将那些伟大的时刻定格起来。

正因为时间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不要轻易浪费时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时间的重要性,而且常常浪费时间,比如工作的时候,常常习惯于拖延,总是考虑之后再次考虑,表面上看是为了更好地做准备,但实际上只是一种懒散的表现。

其实一旦我们决定去做某件事,就要立即行动,不要轻易拖延,能够沉住气去好好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自然很重要,但是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应该立即动手,要立即付诸实施,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尽快完成,才能尽快达到自己的目标,一天天往后推的话,不仅浪费时间,延误了时机,而且也会养成懒散、不负责任的性格。

世界花样滑冰冠军汉密尔顿堪称一个传奇,他曾经在1981年到1984年期间,连续四次获得世界冠军,在花样滑冰这个杨木中拥有绝对的统治力。在谈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时,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自己懂得把握时间,想好了就立即去做,绝对不会拖延到下一分钟,而这一点完全受益于母亲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

汉密尔顿的母亲曾经是一名中学教师,不过她一直梦想着去大学任教,所以平时都依靠自学来提高自己。那时候母亲白天教书之后,每天晚上都要看书,汉密尔顿非常好奇,于是就问她为什么要看书看到那么晚才睡,放到明天看不行吗?母亲意味深长地说:“上天给你的生命不过是许多分钟,而且是有限的,从你出生那一天开始,你就只有这么多分钟的生活,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减少,因此一旦你准备行动,就必须好好利用每一分钟。”

母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去做的,后来自学成材的她还如愿成为了鲍林格林大学的副教授。所以“把握时间、绝不拖延”就成了汉密尔顿人生的座右铭,他自己其实一直以来都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运动员,可是却总是找借口推脱掉训练,以至于时间一点点被浪费掉,不禁为此感到内疚。在母亲的鼓舞下,他开始争分夺秒的练习滑冰,每一天的训练都很充实,正因为这样,他最终成为了世界冠军。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段训诫:“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日月成蹉跎。”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往后推,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那么之后所有的工作都不会受到重视,你对于时间概念也会越来越淡薄。事实上,拖延行为还会轻易腐蚀我们工作的热情、信心和责任感,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效果,还会阻止我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贝尔当年并不是唯一发明电话的人,只不过他是最先申请专利的人,其实另外一个科学家也发明了电话,可是据说这个科学家第二天才去申请专利,结果贝尔早他一天申请到了专利。这一天之差却使得这个科学家错失了载入史册的机会,错过了伟大发明家的这个头衔。时间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当我们稍有疏忽,稍有拖延,就可能和成功擦肩而过。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都要更好地利用时间,该做的事一定要尽快去做,想做的事也要立即执行,不要轻易拖延。

当然不拖延并不意味着蛮干,并不意味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事之前一定要多进行考虑,一个人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沉住气,不冲动行事,凡事都多加思考,都能够认真分析,这是把事情做好的前提,也有助于防止自己做错事。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将习惯性拖延和沉住气混为一谈,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沉住气是一种淡定的理性的行为,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而拖延则是懒散的表现。所以在生活中,你可以做到三思而后行,但是千万不要思而不行,不要将行动一次次延迟,这样做只会失去更多更好的机会。

阻碍我们的不是能力,而是目光狭隘

当一个人身处隧道之中,他的视野就会被限制在隧道之内,眼睛里所能看到的空间只和隧道一样大,所以身处隧道之人常常误以为隧道外面的天地无非也就这么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隧道视野效应,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常常容易被自己的环境所局限住,常常会因此而变得目光狭隘,没有办法看到更远更宽广的世界。

其实隧道视野效应就和坐井观天的故事一样,井底的青蛙每天所能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它眼中的世界也只有井口那么大,可是如果它能够跳出这口井,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庄子·秋水》中也说过一个故事,大河因为接受百川的灌溉,一路奔流东去,它认为自己的视野最开阔,谁都比不上自己,可是到了北海,才发现大海无穷无极,看不到尽头,于是望洋兴叹。

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犯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错误,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最出色的,殊不知自己可能被环境限制了视野,最终反而会贻笑大方。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原因并不在于能力比别人差,不在于我们的专业能力不够强,而在于我们的眼界。一个人能够看到多远,往往就能走多远,我们如果目光狭隘、目光短浅,那么我们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比别人走得更远,没有办法比别人做得更好。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历史上十名五星上将之一,还是二战盟军的总指挥,其实论带兵打仗的能力,艾森豪威尔和其他很多名将相比,甚至要差一些,但是在所有上将中,他的晋升速度是最快的,他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而他之所以会创造这些奇迹就在于他拥有比别人更长远的目光,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大局观,可以说他天生就是一个指挥家和领导者。

其实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人立即选择参战,不过美国政府却陷入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派兵的问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太平洋战场上对付日本人,还是将主要力量放在欧洲战场用来对付德军。面对这个问题,国务卿马歇尔和罗斯福总统一筹莫展,此时艾森豪威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日本国土太小,在亚洲又孤立无援很难有什么大作为。而从长远来看,欧洲的德国实力雄厚,一旦德军征服整个欧洲,那么美国就更加被动,到时很难击败希特勒和法西斯,所以美国现在应该联合欧洲各国对付德军,阻止希特勒的阴谋得逞。

其实,从情感的角度来说,美国民众更倾向于向日本复仇,而且日本人在亚洲的扩张也的确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何况艾森豪威尔本人也曾在菲律宾服役六年,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可是他并不想因为个人的感情而影响大局。他冷静分析了时势,从全球大局出发,认为主要攻打日本是一种短视行为,并不可取,于是直接提出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主张,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美军赴欧作战统一指挥问题的报告。

马歇尔和罗斯福非常欣赏他的大局观意识以及沉着冷静的头脑,于是批准了这个战略计划,而且让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总指挥,而在欧洲战场上,运筹帷幄的艾森豪威尔最终成功击垮了德军。

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战略性的眼光、全局性的思维往往才是最重要的,其实这就是将军和统帅的区别,这就是老板和工程师的区别,这就是指挥者和执行者的区别,一般来说,领导者在专业能力上可能会存在缺陷,有的人甚至一窍不通,可是他们具备别人不可比拟的开阔眼界,他们能够看得更深更远,能够想得更为全面,所以他们最适合领导别人,而有些人虽然拥有出色的执行能力,但是却目光短浅,往往难以成就大事。有人说:“领导是双眼,而非双手和双脚。”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真正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是长远的目光,而不是做事的手和走路的脚,事实上,你需要的不是能力,而是眼界。

正因为这样,当每个人都想着如何提高自身能力,想着如何成为能力最强的那个人时,不妨冷静地想一想,其实自己最需要的是超出常人的眼光,是开阔的眼界,只有比别人看得更远更宽广,我们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不能将自己局限在某个狭小的空间里,也不能将自己局限在当前,凡事要沉住气,不要盲目做出判断和决定,应该更好地分析问题,要看得更深远更宽广一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沉稳才会理性,多虑方可冷静

美国铱星公司曾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但是由于急功近利、缺乏理性的战略部署,这家公司很快就把自己推入破产的尴尬境地。1987年,铱星公司的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近似于梦幻的伟大计划:用66颗低轨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通讯网,这无疑是一个很伟大的构想,可是在制定这项伟大计划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计划本身的光环吸引住了,没人愿意认真分析计划是否可行,没有人冷静地思考自己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