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5385200000030

第30章 沉住气,任何的折磨与逆境都会过去(3)

司马迁写《史记》花费了一生的心血,期间还遭受宫刑,但却能够忍辱负重,终于熬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红楼梦》前后修订数次,才能够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越王勾践忍气吞声、卧薪尝胆,熬了二十年才最终复国成功;林肯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遭受失败,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总是选择继续坚持下去;贝多芬耳朵聋了之后,仍然坚持练习曲子,仍然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最终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但凡那些成功人士,都经过失败,都经历过低潮,都经历过不如意,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事,就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就需要在各种困难中锻炼自己,要懂得沉住气,要耐得住寂寞,要吃得起苦,要经受得起各种失败的打击,不能因为路途遥远就放弃了走路,不能因为担子太重就放下担子,不能因为困难太多就半途而废,不能因为经历失败而自暴自弃,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时间中打磨而成的。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曾经说过:“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别人需要五年做的事,我做十年;别人做十年的事,我做二十年,即便不成功,也尽力无悔了。”今天不成功,不代表你会成功,不代表你没有那样的实力,其实想要成功,就需要看看你能不能熬,看你是不是熬得比别人更长,是不是经受得住生活的打磨。

很多人都认为蝉的寿命很短,但事实上和其他昆虫相比,蝉算得上一个寿星了,只不过蝉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地底下接受煎熬,它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办法破土而出,见到光明。科学家发现,蝉的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一直等待着秋风将它们吹落在地,然后它们会想办法钻入松软的泥土中,钻到树根下边,在黑暗中依靠着吸食树根的汁液来生存。一般来说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两三年,长的则需要十几年。不仅如此蝉一生中要蜕皮五次,其中四次是在地底下完成的,正因为经受了重重磨难,正因为能够坚持熬下去,它才有机会飞上枝头鸣叫。

其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他们的经历和蝉非常相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就是一个这样典型的人物。小时候的史泰龙没有任何过人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特长不仅学习不好,而且他看上去有些傻乎乎的,比如他的眼角比其他人下垂得更厉害,看上去无精打采的,另外他的发音也不清楚,其实这些都是出生时使用产钳导致了面部神经麻痹。

一无所长的史泰龙成了父母的心头病,那时候母亲通过占卜认定史泰龙适合写作,于是鼓励他写书,从此史泰龙就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而他一直以来都喜欢电影,所以尝试着个电影公司写剧本。当时影片《教父》的盛行深深刺激了史泰龙,他决定写出一部让人刮目相看的电影剧本,为此,他将自己锁在屋子里,而且杜绝了和外在的一切联系,为了安心写作,他甚至将窗户涂成了黑色。

可是,他的剧本总是被人拒绝,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改变策略,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写剧本,据他回忆说自己曾经去动物园洗过狮子的笼子,曾经送过披萨,还帮人钓过鱼,帮人看过书摊。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始终抱有理想,总是坚持创作剧本。

某一天,史泰龙看到电视上在进行拳击赛,一下子就来了灵感,自己为什么不写一个关于拳击手的剧本呢?就这样他花了三天时间就写成了《洛奇》,然后交给制片人,制片人看到剧本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于是就决定接受史泰龙的剧本。史泰龙一下子迎来了自己的机会,可是他不满足于此,因为他想要当剧本中的主演。事实上在写电影剧本之前,史泰龙曾经跑过很多龙套,他就是想要成为演员,而他之所以写剧本也是为了演戏,但是没人发现他的演戏天赋,他也无数次地被人拒绝,据他回忆,他曾经为了当主角被人拒绝了1700次,但这一次他依然想要把握机会。可是大家都不愿意给他这样的机会,没有办法史泰龙只能到处求人,最终找到了一位支持者,他其实也是因为太喜欢这个剧本而被迫同意让史泰龙担当主角。

剧本和人物敲定之后,这部电影在一个月内拍摄完成,而且只是以很低的成本来拍摄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成本电影却成为了好莱坞史上最大的一匹黑马,它创造了22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要知道这事发生在1976年。银幕上的洛奇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而史泰龙也熬过了痛苦艰难的日子,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也终于成为了好莱坞舞台上的大明星。

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成就史泰龙那样的事业,但至少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获得成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哪怕现在一无所有、一无所成,但是做人就应该经受得住寂寞,就要经受得住重重困难的考验,就需要经受住失败的冲击,只要在生活中长时间熬下去,那么一定会有收获。一下子获得的成功往往不能长久,一下子获得的成功往往也不叫成功过,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要获得一个好的成绩,就要懂得付出努力,就要懂得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各种考验。

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一部奋斗史,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奋斗的辛酸史,没有什么成功是轻轻松松就到手的,也不会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因为见到彩虹的人往往要经历风雨的考验和洗礼。反过来说,想要看见彩虹,先要经历风雨的考验。有句话说好事多磨,成功就是熬出来的,就是磨出来的,你没有那种毅力,那么就没有办法熬到成功的那一天。

逆境与折磨是最好的成长

佛说:“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懂得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那么我们是否真正懂得生命,又是否真正尊重过生命的存在形式呢?恐怕很多人都对生活存在误解,比如说对待逆境的态度。事实上没有人喜欢自己陷入逆境之中,也没有人多少人会真正理性地看待逆境,一提到逆境、挫折、困难、失败,很多人的第一感觉肯定是不舒服,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有色眼镜来看待逆境,认为逆境都是不详的,都是不好的东西,应该尽量避免。

正因为对逆境有着误解,很多人一遇到困难和折磨,就会选择逃避,会选择消极应对,可事实上逆境的存在是不可避免了,你越是逃避它,它就越是要找上门来。而且逆境往往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逆境就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另类礼物,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痛苦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会遭遇病痛的折磨,遭遇事业的失败,遭遇情感的失意,会遇到形形色色伤害自己的人,我们几乎场场在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道路慢步前行。但正是因为处处有磨难,处处有痛苦,我们才能够更加顽强茁壮地成长起来,无论是蝉在地下历经苦难的蜕变,还是蚕在破茧时的痛苦和艰难,每一次的成长,每一次的成功都伴随着伤痛,而这些伤痛和磨难强壮了我们的体魄,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提升了我们的抵抗能力,积累了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升华了我们的品质。

希尔顿酒店的创始人有一次接受采访,别人问他何时意识到自己能够获得成功时,希尔顿回答说:“当我穷困潦倒睡在公园的长凳上时,就知道自己他日必定会功成名就。”很显然,生活的困苦磨练了他的意志和自信,可以说他积极乐观地看待逆境,而且利用逆境来刺激自己不断成长,所以他最后才能够获得成功,而但凡懂得尊重困难,懂得面对困难的人往往都能够获得成功。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官宦之家,父亲是朝廷里的一个史官,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他立志写出一本非常完善的史书,以便后世之人能够更为系统完整地了解古代的事情,了解古代那些名人的事迹。为此他游历各地,四处拜访名人的故地,收集最完备最客观的史料。可是正当他完成史料的收集并着手写书的时候,朝中的大将李陵在攻打匈奴之后不幸被俘,不仅如此,李陵还投降了匈奴人。

汉武帝知道这个消息后询问大臣们的意见,结果很多人都觉得李陵贪生怕死,是个叛徒,唯有太史令司马迁愿意为他求情,他觉得李陵将军深入敌阵,以数千兵马杀敌数万,虽然战败了但是依然是有功之臣,他之所以投降也许是迫不得已的。这一番话其实都是实在话,但是汉武帝却很不满,他认为司马迁替这样的叛徒说话实际上有谋反之心,所以就对司马迁治罪,结果司马迁遭受了严酷的宫刑。

遭受宫刑之后,司马迁感受到了人世间最大的屈辱,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先人的辱没,而且他的朋友也渐渐疏远了他,可是他依然忍气吞声地活了下来,为的就是写完自己的史书。事实上,正是由于这次不幸的遭遇,使得司马迁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写一本前所未有的历史巨著,而且也使他对于生命、历史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所以在很多历史故事中,他都加入了人文情怀,这样就使得史书中的人物更为丰满,也更有艺术魅力。由于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司马迁终于在巨大的折磨和屈辱中完成了这部最伟大的历史书籍——《史记》,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

困难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绊脚石,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垫脚石,是用来踩踏着迈向成功的基石。只有用理性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挫折和痛苦的人,才能够真正从逆境中获益,只有能够沉住气,淡定从容面对困境的人,才能够不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之所以能够绽放并散发香气,就是因为它能够在磨难中坚持下来,能够经受住严寒的打击,所以它才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具备高洁和坚强的品质,才能够在文人的诗词作品中千古飘香。有人说痛苦是生活最好的导师,这话一点也不错,一个习惯于在逆境中生存,一个习惯于和困难、挫折打交道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死非常强大的,他的人生也一定要比其他人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