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是美国着名的财富大亨,他在掌控市场方面有着独到的智慧。当时,华尔街的商行林立,竞争异常激烈,但摩根并不像别的同行那样,时时想着怎样与对手一较高低,抢得更多的市场。他的目光更长远,他认为竞争是无谓的浪费和消耗自身实力的无聊游戏,与其绞尽脑汁地和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不如绕过竞争,与人联合,如此才是繁荣和稳定之道。联合与合作不仅避免了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能快速壮大自己的事业。早在1864年,摩根就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与原邓肯商行的同事查斯?达布尼一起组建了达布尼-摩根公司,从事债券、各种商业票据及通货和黄金的买卖。1873年,摩根与费城第二大金融公司的安东尼?德雷克歇联合,组成了德雷克歇-摩根公司,成为全国最强有力的投资金融商行。它以无可争议的资格连续在欧洲分配主要证券,统治着美国公债市场。
1884年欧美发生了第二次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开始于银行破产,又迅速波及证券交易所。然而由于摩根买下了被惊惶失措的投资者和投机者们倾销到市场上的各类证券,才使这次危机没有演变成如1873年那样的大崩溃。在华尔街地位显赫的摩根,又开始把眼光投向了铁路、钢铁等其他领域。他先是夺取了全美最重要的一条铁路——-萨斯科哈那铁路的控制权,接着为范德比尔特的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成功销售了2500万美元的股票,又不断地把各家倒闭的铁路公司收购下来,到1900年摩根公司成为美国最强大的铁路公司。与此同时,摩根用融资的手段合并了美国中西部的一系列中小钢铁公司,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接着又收购了一些大的钢铁公司,于1901年4月1日,成立了US钢铁公司。
从金融到铁路、钢铁……以摩根公司为轴心,进行董事连锁领导,形成组织严密的“摩根体系”。当时人们把摩根比喻为华尔街的“众神之王”,说他控制着美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摩根被美国金融界称为“银行家中的银行家”。
在商战中,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在实质利益、长远利益上来看都是不利的,你不可能打倒所有的敌人,也没有必要打倒所有的敌人。作为一个生意人,你肯定会有生意场上的敌手,如果不能说服或打败你的敌手,就得和他们合作。这是许多生意人的竞争策略。因此,你应该活用“合作双赢”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做生意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
本茨和戴姆勒几乎是同时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辆汽车,又在相差不久的时间内建立起各自的公司。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将他们安排到了一起,他们从此就处于一种竞争状态中。1896年,戴姆勒设计出了第一辆马达载重车,而本茨抢在戴姆勒之前制造出了第一辆公共汽车。不甘示弱的戴姆勒在1900年成功地研制出一种高速新式轿车。奥匈帝国总领事埃米尔·耶利内克一口气订购了36辆这种新式轿车。
耶利内克在订购这批车时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用他女儿的名字“梅塞德斯”作为汽车的新商标。于是从1920年起,“梅塞德斯”轿车开始风靡全世界,它给本茨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就在本茨与戴姆勒两大汽车制造厂两虎相争之时,已经崛起的美国福特汽车厂已把目光瞄准了欧洲市场。采用流水线作业的福特汽车价廉物关,不断涌进德国市场。当一辆辆福特T型车奔走在德国的大马路时,本茨与戴姆勒几乎同时惊呼:狼来了!
在商战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本茨和戴姆勒两大汽车公司都处于危机之中。1926年5月的一天,本茨专程前往戴姆勒公司拜访戴姆勒,他此行的目的是要促成两家公司的合并。此时,已经92岁的戴姆勒热情地接待了比他小10岁的本茨,双方开诚布公地就合并事宜进行了商谈。为了避免在竞争中自相残杀而导致两败俱伤,也为了共同对付国外汽车业的竞争和挑战,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一个月后,本茨与戴姆勒将两家企业合并,联手成立了“戴姆勒一奔驰股份公司”。两位汽车业元老在新的公司分别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合并后,两位经营怪才配合得异常默契,使得公司迅速成长和壮大起来了。
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由于经济危机等多种原因,很多汽车厂都倒闭了,唯有奔驰公司屹然不动,稳中有升。本茨与戴姆勒的后继者都为两大公司的合并而感到非常庆幸,是合并给了公司新的生机和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希望。奔驰公司的强大,在于化敌为友,与竞争对手合并,共同发展。
同行终究是敌是友,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和胸怀,只有具有宽广胸怀,以博大的心胸容纳同行、团结同行的人,才真正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才能将同行变成自己人,实现长久的生存和发展,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在竞争中,同行作为竞争对手,确实是彼此之间相互对立。其实,换个角度,把同行拉到自己的“利益圈”里,或者建立一个双方共同的利益圈,就能打破这种限制了。事实证明,同行之间合作带来的收益往往比竞争带来的收益要大得多。所以,在现代竞争中,联合竞争对手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策略。把对手变成自己人,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携起手来,齐头并进,会达到双赢的目的。
与人分利是生意人的大智慧
“与人分利”是生意人的一个基本共识,也是经商发财的黄金定律。做生意只有让利于人,追求双赢,而不是一方有利,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光顾一己利益,而无视对方的权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慢慢将生意做断做绝。
古语有云:与君同行,分之即得之!意思是说和别人在一起,如果你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你的东西,那么得到的一定比失去的多。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业需要争取尽可能多的人合作,而按现代经营理念,利益一致才有真诚的合作,因此,必须把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包括下属的利益与外来合作伙伴的利益。
吉田忠雄是日本吉田工业公司的董事长,吉田工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拉链制造公司。年营业额达25亿元。年产拉链84亿条,其长度达190万公里,足够绕地球47圈。吉田忠雄本人被称为“世界拉链大王”,他说他的成功是由于“善的循环”。这与他小时候捕鸟时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吉田忠雄的父亲吉田久太郎是个稳重而又有正义感的小鸟贩子,他以捕捉、饲养、贩卖小鸟为生。7岁时,吉田忠雄就上山给父亲做帮手。他们捉鸟从来不捕幼鸟,不捕喂养期的成鸟。用吉田久太郎的话说,首先得保证鸟类能够代代繁衍,这样才可以永远都捕到鸟。这是一个善的循环。它在吉田忠雄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捕鸟、驯鸟的岁月里,吉田中雄吸收了影响他一生的营养,他从鸟儿那里学到了热爱自由、坚强不屈的性格,这为他日后艰苦创业,登上世界“拉链大王”宝座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5岁时,吉田忠雄创办了专门生产销售拉链的三S公司。50岁时,吉田忠雄建成了世界一流的拉链生产工厂,完成了年产拉链长度绕地球一周的宏愿。每逢有人追问他的成功之道时,吉田忠雄总是笑着说:“我不是爱护人与钱而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为别人利益着想,就不会有自己的繁荣。对赚来的钱,我也不全部花完,而是一部分作为员工的红利,一部分再投资于机器设备上。一句话,就是善的循环。”
吉田忠雄信奉“善的循环”哲学。他相信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到双赢。公司支付的红利,他本人只占有16%,他的家族占24%,其余60%由公司员工分享,这是其他老板难以做到的。吉田忠雄要求公司职员把工资及津贴的10%存放在公司里,用来改善设备,提高利润;员工每年可以分到8个月以上的资金,但他要求员工资金的2/3购买公司的股票,公司由此增加资金,员工薪水与资金更加提高,且可以拿到20%股息。由此形成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善的循环”。
由此可见,精明的生意人懂得“与人分利”。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生意人,不可能将事业做大。所以,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生意,一定要懂得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分享利益。
20世纪80年代,一家不起眼的五金公司开张了,老板是浙江人翟晓军。创业初期,公司只有5名员工,外加两辆三轮车和3间简陋的门脸房。既没有雄厚的资金,也没有知名度,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翟晓军提出了“一盒螺丝钉也要送货上门”的口号。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很快收到了效果,公司的局面逐渐打开,客户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公司的客户基本上都是批发商,这些人慢慢地被“送货上门”的服务养懒了。他们使唤翟晓军的员工帮他们把货品摆上货架,或者替代他们把货物直接送到客户手上。一次两次还能忍受,时间一长,员工就有了牢骚:“这些批发商太过分了,咱们干活他们拿钱,动一下手指头就能赚钱。时尚的便宜事都让他们占尽了!”翟晓军听完之后却不以为然地说:“把他们养懒了,咱们才有饭吃啊!”
有一次,一名员工把货送到批发商的客户手中。搬完了货,那个员工拿出直接的名片递给客户说:“如果以后您要进货,就直接给我们打电话吧。批发商都是从我们公司进的货,我们的价钱要比他们便宜很多。”对方也是个生意人,有利可图自然求之不得,两人一拍即合。回到公司,那名员工以为事情办得不错,便将事情告诉了翟晓军。没料到,翟晓军将他一顿臭骂,员工不服反驳说,翟晓军太讲义气,不像赚大钱的人。
翟晓军解释说:“如果客户的钱都让你一个人赚走了,批发商没有钱赚了,人家还会与你合作吗?做事不能太绝,别总想着一个人吃独食。大家都有肉吃,你才能有的赚,目光短浅的人是干不了大事的!”就这样,翟晓军既赚钱又赚人气,如今资产早已过亿元。
在生意场合中,应多结交朋友,并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追求利益是生意人的共性,自己这方没有利益,生意将难以为继;对方没有利益,生意就滞塞不畅。所以,成功的生意人赚该赚的钱,也让别人得应得之利,虽然放弃了暴发的可能,却可以做长久的生意。这样生意就如长江之水,生生不息,做长了自然做大了。
成功的生意人信奉“有钱大家一起赚”的信条,他们认为不让别人赚钱的生意人,不是好生意人,也绝对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总是肯为对方考虑的。在商业社会,做生意总要有伙伴、有帮手、有朋友。你照顾了别人的利益,实际上也就是照顾了自己的利益。
李嘉诚曾说:“人要去求生意,生意就难做,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李嘉诚深深地懂得,只有让他人得到相应的利益,他人才会为自己带来财富。
杜辉廉曾是为李嘉诚的事业鼎力相助的一个“客卿”。杜辉廉是一位英国人,出身伦敦证券经纪行,是一位证券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