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左手交朋友右手做生意
5363100000032

第32章 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2)

发展起来的公司由于占尽当地的资源,渐渐在当地有了垄断之势。哥哥的朋友想借用公司的技术和部分原材料来发展自己的服装生意,弟弟知道后,站在公司发展的立场上,要求哥哥与朋友签订详细的协议,规定好可出借的技术范围。与此同时,兄弟俩关于经营管理方面的矛盾也爆发了,哥哥盛怒之下与弟弟分道扬镳。

弟弟创建了阿迪达斯公司,哥哥创建了彪马公司,并且同时针对体育用品这个市场开始竞争。经过几年的发展,彪马始终不能超过阿迪达斯。最终,哥哥意识到当时弟弟的决策是最为长远的考虑。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巧合,如果没有弟弟当初对自己管理原则的坚持,因为兄弟情和朋友情而放弃公司的利益,那阿迪达斯和彪马这两个世界一线的品牌将不会出现在今天的市场上。

看来,亲兄弟同样也要明算账。在生意和朋友之间,我们要有个分明的态度,谈生意决不讲感情,交朋友决不谈生意,两者分得清清楚楚。

人与人之间无论多么亲密,同样也有利益之争的时候。面对利益纠纷,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生意人来说是一种考验。处理得好,人财兼得;处理不好,人财两失。

老郑和老刘是一对交往二十几年的铁哥们,情同手足。一年前,老郑的儿子去江苏做生意,一时资金困难,老郑自然地想到老刘。老刘二话没说,悉数取出存款交给了老郑。老刘的妻子担心地问:“这合适吗?马上就要买房子了!”“没关系!”老刘坦然道,“是朋友,还能不帮一把?再说,他几个月就还了。”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由于市场的变化,老郑的儿子生意一开始就不顺手,追加的投入一转眼就没了踪影。而随着房改政策的全面推行,急需交款买房的老刘夫妇有点沉不住气了,终于开口向老郑要钱了。老郑倒是爽快,“再等一个月,全部还清。”可是,到现在老刘也没有拿过一分钱。而天天被人登门要债逼红了眼的老郑父子,也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耍起了无赖:“谁能证明我借你的钱了?”是啊,因为是老朋友借钱,谁也没去想要立个字据。到现在才发现,友情不能作保。双方终于翻了脸,闹到了法院。二十几年的老关系到此也就画上了句号。

俗话说:生意好做,伙计难处。民间早已有了这样定论。对朋友大方、仗义并没错,但要和生意分清,不能混为一谈。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经济交往中,如果与不太熟悉的人有金钱的瓜葛,往往都会想到立个字据,而朋友间的交往,谁也不愿提及或根本就想不到字据这个说法。这也是上个案例中造成老郑和老刘友谊破裂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是个法制社会,朋友间的任何交往都要接受法律的制约,我们的友情也要适应这个法制的社会。作为朋友,我们必须转换心态,不要让友情为我们承担太多的负担。学会运用合法的手段维护友情,主动树立借据和契约的意识。

刘琦和吴斌合伙做了一个文化项目,两人“五五开”地各投资了八万元,预算利润可以翻番。两个人各负其责。刘琦分管前期的购进原材料、找生产厂家、监制产品生产工作,吴斌分管发货、订单、收款。照理,这样的生意本来双方应该签定一式两份合同的。可是由于大家是多年的朋友关系,谁都不好意思开这个口,也就没签。

然而吴斌的资金只到了六万元,虽对先期的工作造成了困难,但刘琦还是通过向工厂赊账的途径予以解决。刘琦一将先期工作干完,便将后期的工作向吴斌一移交,以为就可以坐在那里干等“分红”了。

后来,吴斌把货发走了,接着人也跟出去收款了。孰知这一走就是一年,期间有三个月杳无音讯。

刘琦天天打吴斌的手机联系,但却永远得到的是手机关机的提示声音。刘琦越想越害怕,开始假设他可能遇到的种种不测,其中最让他担心的是被人谋财害命。

谁知一年后,久违了的吴斌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了。看到一脸疲惫的吴斌,听着他绘声绘色地叙述一年里所谓痛苦经历的“流水账”,刘琦知道这个昔日的朋友,已经和骗子没什么两样了。

当吴斌拐弯抹角地说到连本金都收不回来了的时候,刘琦感到了一种被朋友愚弄了的愤怒,两个人也不依不饶,互相指责对方的不是,甚至动了手。

由此看来,朋友之间应谨慎对待生意场中的应酬。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如果把友情渗透进了经济交往中,就可能把友情抵押给了金钱,最后金钱吞噬了友情。所以,最好不要和朋友共同参与一件利益相关的事情,因为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必定有风险,有营利,也可能有亏损,这两种可能性对朋友来说都很难一起去面对。利益会带来不稳定的东西,引起冲突,产生彼此间不应该有的不愉快;而亏损就更难一起承受了。

在经济往来中,不管朋友是生意上的伙伴还是和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人,都要划清朋友和生意上的界限。是朋友。那就明着算账,与非朋友平等对待。这样朋友还是朋友,生意还是生意,两不相误。只有把朋友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

向你的对手学习,你会进步的更快

生意场上,我们需要团结互助的朋友,更需要势均力敌的对手。

对手既是我们的挑战者,又是我们的同行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欲望。因为他们的竞争使我们成长的更快,所以,竞争对手又是我们最好的学习者。学习对手的长处,总结对手的成功经验,吸取对手的教训,避免重犯对手犯过的错误,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沃尔玛公司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经营当中,很注重向竞争对手学习。他总是喜欢跑到竞争对手的商店中去,看看他们有什么经营方式、商品定价、商品成列方式比自己的强,然后就把它们录在录音机里或记在笔记本里,回来之后认真揣摩,设法让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

“向竞争对手学习,然后走自己的路”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旦发现竞争对手有先进的做法,即便是一个很小的细节,立刻变为己用,并努力做到更好。其早期的竞争对手斯特林商店开始采用金属货架来代替木制货架,沃尔玛发现了金属货架的优点后,很快成为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属货架的杂货店;沃尔玛的另一家竞争对手富兰克特特许经营店实施自助销售时,山姆?沃尔顿先生连夜去学习,回来后开设了自助销售店,当时是全美第3家。正是这样时刻注意向对方学习,才使得沃尔玛稳坐世界500强之首。

由此可见,学习对手,欣然以对手为“师”,虚心观摩学习对方的长处,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思路,一种赢的策略。世界着名大公司都非常注意竞争对手的产品,注意分析对手的优缺点,发现对方的优点就及时学习,以补己之短。

詹姆斯的父母不幸辞世,给他和弟弟杰克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杂货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设施,他们靠着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勉强度日。

兄弟俩不甘心这种穷苦的状况,一直寻找发财的机会。

有一天,詹姆斯问弟弟杰克:“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赚钱,有的只能像我们这样惨淡经营呢?”

杰克回答说:“我觉得我们的经营有问题,假如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是可以赚钱的。”

“可是,怎样才能经营得好呢?”于是,他们决定经常去其他商店看一看。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家“消费商店”,这家商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引起了兄弟俩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外面,看到门外一张醒目的告示上写着:“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保存发票,年底可以凭发票额的3%免费购物。”

他们把这份告示看了又看,终于明白这家商店生意兴趣的原因了。原来顾客是贪图那“3%”的免费商品。

他们回到自己的店里,立即贴了一个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让利3%,本店保证所售商品为全市最低价,如顾客发现不是全市最低价,本店可以退回差价,并给予奖励。”

就是凭借这种向竞争对手学习的智慧,詹姆斯兄弟俩的商店迅速扩大。发展至今,已经拥有60多家连锁商店。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战中,学习并赶超竞争对手,是每一个生意人的必修课。向你的对手学习制胜之道,可以节省我们的精力和成本;从你的对手那里学习失败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借鉴对手的管理模式,可以让我们轻松做管理高手;效仿对手的经营理念,可以让我们转变商业思维,开阔思路;向对手学习,才能更好地击败对手,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美国斯图·伦纳德奶制品商店的经理斯图·伦纳德培训教育中层干部,使他们成为零售业务和竞争分析方面的专家,成为胜者的方法很独特,其做法就是访问竞争对手。

他经常挑选一个与自己商店的经营有相似之处的竞争对手作为访问对象。去访问时,不管是远是近,即使是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他也会带上15个下属一同前往。

为此,他还专门设计了定员15人的面包车。当这些下属随着中层干部出发时,就意味着他们参加了一个“主意俱乐部”,将接受斯图·伦纳德对他们的挑战:谁能第一个从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中受到启发,提出对本公司有用的新思想?能不能保证自己至少提出一条新思想?

斯图·伦纳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每个访问者都能至少找到一处竞争者比斯图·伦纳德商店干得好的地方。

斯图·伦纳德说:“我们应当尽量找出一件竞争对手比我们干得好的事,很可能那只是一些小事,但是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上你必须重视你的竞争对手,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信息,从对手处学会更聪明的做法,避免他们的错误,才能超越对手,战胜对手。

生意场上,向竞争对手学习,不仅是方法的问题,还是视野的问题、思想的问题、境界的问题。学习竞争对手身上的优点,把对方当成自己事业上突破的一个动力,这样你就会收获人际和事业的双成功。

与竞争对手合作,实现同赢

有这么一则童话故事:

农田的旁边有三丛灌木,每丛灌木中都居住着一群蜜蜂。农夫觉得,这些矮矮的灌木没有多大的用处,心想,还不如砍掉了当柴烧。当农夫动手砍第一丛灌木时候,住在里面的蜜蜂苦苦地哀求他:“善良的主人,您就是把灌木砍掉了也没有多少柴火啊!看在我们每天为您的农田传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过我们的家吧。”农夫看看这些无用的灌木,摇了摇头:“没有你们,别的蜜蜂也会传播花粉。”很快,农夫就毁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没过几天,农夫又来砍第二丛灌木。这时候冲出来一大群蜜蜂,对农夫嗡嗡大叫:“残暴的地主,你要敢毁坏我们的家园,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农夫的脸上被蛰了好几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从灌木烧的干干净净。当农夫把目标定在第三丛灌木的时候,蜂窝里的蜂王飞了出来,对农夫柔声说到:“睿智的投资者啊,请您看看这丛灌木给您带来的好处吧!您看这丛黄杨树的木质细腻,成材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您再看看我们的蜂窝,每年我们都能生产出很多蜂蜜,还有最有营养价值的蜂王浆,这可都能给您带来很多经济效益呢!”听了蜂王的介绍,农夫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他心甘情愿地放下斧头,与蜂王合作,做起了经营蜂蜜的生意。

面对强大的对手,三群蜜蜂做出了三种选择:恳求、对抗、与对手共赢,而只有第三群蜜蜂达到了最终的目的。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味地比权量力,好勇斗狠,最后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如果学会合作,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商业竞争就是利益之争,为了利益最大化,我们必须学会与对手合作共赢,把商业竞争变成是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弈”。

元凯在市里一条步行街上开了一间书店,开张3个月后,生意还算不错。可惜好景不长,一个姓裴的商人很快就在街角也开了一间书店,一份生意两家做,自然就没有当初那么赚钱了。元凯气得直跳脚,发誓一定要让对方的生意做不下去。他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吸引顾客的办法:打折。元凯书店的玻璃上贴出了一张宣传单:本店图书除教材外,一律八五折!这之后,书店的生意果然红火了几天,不过裴某也很快想出了对策:本店图书一律八折。元凯狠狠心,又贴出了告示:本店部分图书七五折,凡购书满百元者赠送精美礼品!

就这样,两家书店打起了“价格战”,两个老板见到对手眼睛就冒火。两个月后,元凯拿起计算器一算账才发现,两个月来,劳心劳力却利润微薄,几乎成了赔本买卖,想来对手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生意可不能这样做了,他决定与同行和解。两人一商量,裴某提出了个建议:两家书店尽量避免进同类图书,比如,一家进教辅,一家就卖漫画、杂志,这样就不会出现恶性竞争了。半年下来,两家书店都有赢利,两个老板也成了不错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交流一下开店的经验,提起过去的争斗,两人都戏称是“不打不相识”。

由此可见,恶性竞争是有害而无利的,要想让自己获得长久的利益,就必须掌握双赢的技巧。

商场如战场,竞争很残酷。同行之间不一定就是冤家,也可以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同行之间,可以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可以在竞争中强强联手、合作共赢。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有肯德基的地方基本都有麦当劳,它们是竞争关系,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时候肯德基发动过什么“战役”把麦当劳给消灭了,相反,它们在互相竞争中促进彼此的进步,同样共同培育了各自的市场。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身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互相视对方为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两家企业却从来不搞恶性竞争,甚至连促销活动往往都有意错开。

这些企业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它们没有将同行视为对手或仇敌,而且巧妙地互相促进互相借助。摩根曾说:“竞争是浪费时间,联合与合作才是繁荣稳定之道。”很多故事都能证明双赢这一技巧所创造的效益,这种“合作共赢”的思路很值得生意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