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目的性修炼
5276100000007

第7章 生活的第一要则:带着目的去做事 (6)

世界战争史中有很多因骄傲轻敌导致失败的例子。同样,这种例子在如今的经济社会中更是层出不穷。2001年的春天,思科公司突然遭受了惊人的重挫,说惊人,不仅仅是因为其速度之快、数字之大(它的股票一年之内跌了88%),还因为它不是一般的公司,它是一向被人们认为前途无量的思科。

不但如此,直到已经有迹象表明大事不好的时候,思科的管理者们还沉醉在这个玫瑰色的假想之中。公司的客户开始倒闭,供应商们也在发出警告:需求可能会萎缩,竞争对手纷纷落马,甚至连华尔街都在怀疑网络设备市场是否已经急转直下。而此时思科在想什么?

“对于整个行业以及思科的未来,我从来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加乐观。”这是2000年12月约翰·钱伯斯的原话,当时他还在预测第二年公司业绩又会有50%的增长。

钱伯斯为什么对自己的计划如此乐观?按照人文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们是不会轻易让自己的思维模式投降服输的,“就算他们觉察到有一些不对劲的迹象,他们也常常会把它置之脑后。直到他们最终碰上了一桩强烈到无法忽略,清晰到无可辩驳,痛苦到无可置疑的事实,而且这一事实残酷地验证了先前的那些征兆时,才会迫使他们打破自己长年累月、小心翼翼建立起来的心目中的世界。”

对于豪情万丈的钱伯斯来说,不到2001年4月份,铁一般的事实就来了:一落千丈的销售业绩迫使公司吞下250亿美元的闲置库存,并且裁员8 500人。

由此可见,不论是普通人,还是那些拥有成功经历的企业家,都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其结果就是在速成心理的促使下步入失败的歧途。

2浅尝辄止,百事无成

在速成心态的驱使下,往往会使人们浅尝辄止,这也不利于我们自己目的的达成。关于浅尝辄止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古时候有兄弟二人,很有孝心,每日上山砍柴卖钱为母亲治病。神仙为了帮助他们,便教他们二人,可用四月的小麦、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腊月的雪,放在千年泥做成的大缸内密封四十九天,待鸡叫三遍后取出,汁水可卖钱。兄弟二人各按神仙教的办法做了一缸。

待到四十九天鸡叫二遍时,老大耐不住性子打开缸,一看里面是又臭又黑的水,便生气地洒在地上。老二坚持到鸡叫三遍后才揭开缸盖,里边是又香又醇的酒。所以“酒”与“洒”字差了一小横。当然,酒字的来历未必是这样。但这个故事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与失败,平凡与伟大,往往没有多大的距离,就在一步之间,咬紧牙关向前迈一步就成功了;停住了,泄气了,只能是前功尽弃。这一步就是韧劲的较量,是意志力的较量。

有谁能想到显微镜的发明者竟是荷兰西部一个小镇上的门卫,他叫万·列文霍克。为了让时光不会在门卫这个无所事事的岗位上浪费掉,他选择了学习用水晶石磨放大镜片,磨一副镜片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为了不断提高镜片的放大度数,他一面总结经验,一面不间断地磨着。尽管人们不愿干这种单调重复的劳动,但他并不厌倦,几十年如一日。直到第六十年时,他终于磨出了能放大三百倍的显微镜片,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细菌。于是他成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受到了英国皇家的奖励。难以想像,六十年的岁月,一种单调的重复劳动,这需要多么大的韧性!

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重要秘诀就在于,他们将全部的精力、心力放在同一目标上。许多人虽然很聪明,但心存浮躁,做事不专一,缺乏意志和恒心,到头来一事无成。

二、短视心理

目光短浅的人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对未来没有信心把握,甚至根本就没想到把握未来的事情。因此,他们容易被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所诱惑,往往因小失大。

春秋时期,吴王决定攻打荆国,但大臣们不同意,吴王就说道:“谁敢提意见就杀死谁。”大臣们吓得不敢说话了。宫里有个少年,想给吴王提意见又怕被杀,就接连三个早晨带着弹弓,假装去后花园玩。终于被吴王看见了,吴王对他说:“你过来,你怎么把衣服弄得这么湿?”少年说:“花园的树上有只蝉在叫,并吮吸着露水,可是它不知道螳螂正在后面要吃它;螳螂只想抓蝉,却没有想到后面有只黄雀想要吃它;黄雀只想抓住螳螂,却不知道我在准备用弹弓打它。这三个都是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注意到隐藏的危险啊!”吴王被少年意味深长的话提醒,决定不攻打荆国了。

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来历,也是目光短浅者最好的写照了。

除了速成心理之外,目光短浅也是我们顺利达成自己目的的一大障碍。对未来缺乏长期规划的人通常会有下面几个特点:

1对事情的发展没有全面长期的考虑

一个人要达成自己的目的,需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到,这个道理就像下棋一样,你能看到的棋步越远,你的水平也就越高,也就更得心应手;如果你只能看到眼前这一步,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左右为难,那么这一盘棋迟早会输。

目光短浅的人缺乏战略的眼光,他们对未来的发展缺乏一个全面长期的考虑,这样行事注定是要失败的。

另外,目光短浅的人容易因小失大,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眼前短暂的利益而丢弃了自己长远的利益。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十枚铜板”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很吝啬。有一天,他捡到了十枚铜板,晚上回家时不慎掉了一枚。吝啬鬼十分懊恼,又舍不得放弃那一枚铜板。于是,他就花掉了手中另外的九枚铜板去买蜡烛,点着蜡烛在回家的路上反复的找寻。结果——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因小失大的故事。

同样,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在2004年地震中所承受的巨大损失也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在2004年因为未对其下属的半导体工厂投保地震险,结果一场地震导致该半导体工厂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无法进行生产,形成近十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这一损失是造成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2004年度亏损十七亿美元的罪魁祸首,而且导致日本三洋电机的董事会高层出现大换血,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日本三洋不投保地震险?虽然详细的原因我们无法尽知,但是在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的局面下,通过削减保险等经营费用,以便降低运营成本,保证营业利润,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看似降低成本的正确举措,却带来了巨额亏损的灾难性后果,这和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相信在确定不投保地震险之时,总会有人提出万一发生地震怎么办?但是,决策层为了确保眼前“一万”的短期利益,而心存侥幸去搏“万一”,结果因小失大,追悔莫及。

2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是目光短浅者易犯的第二个错误,这种行为直接造成执行者偏离预期目的。例如,为了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很多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宣传攻势”,借着各种机会吸引外界的“眼球”。

在这里,地方政府急切地想被外界特别是外来投资者了解的苦心可以理解,但是其效果如何值得怀疑。投资是逐利行为,只要有获利空间,资本自然会找上门来。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政府提供服务的态度和能力,才是最终决定资本流向的关键因素。从这个角度讲,服务质量才是决定地方政府形象最关键的一张牌。

进一步说,真正的政府形象,不是少数上级领导的印象,也不仅是开发商、投资商或者是某些嘉宾、贵客心目中的形象,而是广大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地方政府形象的真正树立,靠的是正确的执政思维和高超的执政能力。大而言之,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让老百姓少跑几个部门、少盖几个公章、少等几天时间。从小处说,如群众衣食住行、扶贫济困,甚至细微到一个指路标识、一座公共厕所,都能折射出执政者的服务理念,都可以树立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不去做这些实事,而去片面地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轰动效应”,这些纯粹是舍本逐末之举。

3功利性

功利性心理过强也是我们实现个人目的过程中的一道重要障碍。功利性过强往往使我们忘记了自己最根本的目的。例如望子成龙是很多家长的目的,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材是很多家长们的心声。然而,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很多家长怀有正确的目的却往往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很多家长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大明星,无论是电视荧屏,电影银幕,还是歌坛或者广告圈内,都开始流行低龄化:13岁出来唱歌,8岁开始拍戏,6岁出演广告……这些现象早已见怪不怪。

这其实也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教会孩子根本的目的观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相反只教会孩子一些技巧,忽略了孩子心智的培养,以至于童星刚出来时往往红极一时,惹人喜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被人们淡忘,这些褪去光环的童星命运如何呢?继续读书?几年的学业岂是一朝一夕能够补回来的?于是,他们最终既没有当成大明星,也失去了自己最美好的学习机会。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宋朝的方仲永,他5岁的时候就能够指物吟诗,于是他的父亲就带着他走街串巷,靠做诗赚钱。但是到了十二三岁,他已经和常人无异了,几年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了。这难道不让人痛心吗?

4容易安于现状

目光短浅的人容易安于现状。因为安于现状,他们就不去思考未来的事情,自然就不会去对全局进行长远的规划,没有目标时刻激励自己,最终只能导致一事无成。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就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事业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就不知道自己是追求什么,自己该往什么方向努力。丧失了目的性,就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三、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也是造成我们做事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