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目的性修炼
5276100000008

第8章 生活的第一要则:带着目的去做事 (7)

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者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笑过之后,聪明的你应该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动物如此,人也不见得更高明。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

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大选造势、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1如此跟风为哪般

歌德说过,你要点评四周的风景,首先要爬上你的屋顶。这说明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首先就要看清周围的形势,认清事物的真相,而不能像群羊一样盲目跟风。

跟风建设是羊群效应中一个典型例子。例如在房地产领域,受市场和利润的影响,一批接一批的欧式风格住宅充斥着房地产市场,开发者为了追求利润,跟风建设,粗制滥造,形似神不似。而建筑的设计者们都屈服于开发者的意愿,违背自己的行业准则,抛弃自己的设计追求和理念,甘愿承担制造城市垃圾的责任。而更加遗憾的是开发者的背后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是城市的遗憾,是市民的遗憾,是历史的遗憾,许多同质化的楼盘挤在一个市场空间,没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鲜明的个性,这与始作俑者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开发者自身没有对建筑艺术的追求,没有建设城市的责任感,没有为别人创造生活的设想,没有对梦想的追求,他们只是追求利润。但利润只属于创造者,不会青睐于跟随者,大量相似的楼盘聚集在一个区域,结果就造成了楼盘过剩,用户与投资方、社会“多亏”的局面。

最近两年来兴起的“造MALL(大型购物中心)热”,就是跟风建设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大型购物中心不仅对同一商圈内的中小商家具有相当强的杀伤力,同时其投资额大,建成后用途又不易调整,往往占用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它不单纯是一个经营性的建筑物,它还有一定的城市公共产品的性质,如大量占用宝贵的城市土地、全面改变所在区域交通结构等,如果设置不当,将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无序竞争等后果,对整个城市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如此大规模的建设,没有土地和资金肯定不行,而且在国内目前阶段,这些“MALL”往往都占据着城市的黄金位置,因此涉及到一系列的占地拆迁、风险信贷、城市规划、交通设计甚至人员安置等诸多问题。而在监管不严格、程序较混乱、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又极易与黑箱操作、违规贷款、腐败等牵连在一起。

实际上,“造MALL热”还只是近几年来出现的“跟风经济”的一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的浮躁和市场主体(监管者、投资者、消费者)的不成熟,在市场逐利本能的驱使下,往往容易形成“扎堆”和“一哄而上”的现象。从原材料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的疯狂投资,到对房地产、汽车、手机等行业的趋之若鹜,甚至到日常生活娱乐消费品的短期时尚式消费屡见不鲜,无不闪现“跟风经济”的影子。

但“跟风”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当年国际性的网络泡沫至今也没有挤干净,10年前的房地产泡沫让日本经济至今抬不起头来,我国10年前的房地产热至今还有烂尾楼,更不要说现在汽车开始出现大幅度地降价,甚至出现了29999元的“彩电价汽车”,而大量的库存又将如何解决?

“跟风经济”常常是短期逐利的动因使然。如果是市场的个别现象或微观层面的表现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让人担忧的是,不少的“跟风”不仅仅是一般企业行为,还是国有资产代表者的行为,甚至直接或间接地与政府有关,更有甚者是过时政策或政策失误造成的。这就难免会波及到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全局的健康发展。

一个优秀的企业是不会盲目跟风的,它会专注于自己的方向,朝着自身的目标发展。同样,一个目的性强的人也不会盲目的“跟风”,他会坚持自己的目的,冷静地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2职业发展,需对“羊群效应”说不

从众心理不仅在经济建设中有极大的危害,对于我们个人职业发展来讲,也有很大的危害。职场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许多人在选择职业、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并不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出发来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而是极易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朋友、家人的建议,市场上新出现的热点,等等,这有点类似于“羊群效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是被“羊群效应”影响而自己觉察不到,所以常常是等误了前程方后悔。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要想取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就必须弄清楚自己职业发展的目的,对“羊群效应”说不。

小林一直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连考初中高中都是父母帮助填的志愿。当年考大学的时候,社会上兴起一股计算机热潮,小林因此也进了一所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系。虽然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感觉理性思维不是自己的特长,读计算机似乎不太适合自己,但是他认为父母肯定是为了他好的,父母的生活阅历比他多得多,听他们的肯定不会错,于是小林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终于还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毕业后,又是通过父母的关系,小林进了一家IT公司工作,当时虽然报酬是很优厚的,但后来IT行业萎缩,薪水也开始下滑。小林看到报纸上说开某种网站很赚钱,于是他利用这几年工作积累的一些钱也去做了一些投资,没想到一夜之间,形形色色的网站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自己的网站也半死不活,反而让他赔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最近,他又想要转行了,研究了很多报纸,发现有好多新兴行业似乎都挺不错的,可是,究竟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小林陷入了迷茫。

“从众心理”是导致职业发展目的混乱的主要原因,然而,很多时候,环境是易变的,再热门的行业都可能有变冷的时候,盲目趋热或者人云亦云只可能导致个人择业目标的混乱,做出不适合自己的决策。所以,要做个目的性强的职场中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对“羊群效应”说不,为自己的前程好好地进行规划。

著名的职业咨询师张先生认为,一个职场人士要顺利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需要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一,自己认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合适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很多人认为只要找到现在热门的工作,再加上必要的努力,工作就可以做好。可事实上,职业成功与许多因素有关,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看你的个性是否与某一职业的要求相契合,是否具备相关的能力等,需要综合考虑。这其中,找到适合自己飞翔的职业天空至关重要。

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旦入错了行,可能要浪费你很多的精力。我们要清楚的是,并不是热门的职业就一定适合你。选择职业时应该要想到自己是否感兴趣,是否擅长,这个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只要有别具一格的眼光,不追随热门行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规划,就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职业发展方向。

第二,了解潜在的风险。任何行业里都存在风险,陷阱。我们需要对行业里的各种不利因素了如指掌。不管是身处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或是各个行业,都存在着风险。我们必须了解它们,才能做到防范它们。当然,绝不要因为这些风险的存在就感到害怕,重要的在于,我们要洞察自己所在行业潜藏的危机。

第三,目光放长远一点。无论多热门的行业总有变冷的一天。可能我们现在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开心,但是当行业萎缩的那天来临,我们该怎么办呢?一个做事有目的的人要懂得未雨绸缪的道理,在危机到来之前就应当想好正确的应对方法。例如你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份详尽的职业规划,比如说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备选方案,只要你能够提前做准备,当危机真的来临的时候,你就不必恐慌了。

后来,在职业规划师的帮助下,小林对自己进行了一番新的审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重新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做了一番详尽的职业规划,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的电子商务专家了,职业发展得很好。

由此可见,把握主动,特别是摆脱外力的影响及控制,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的的根本保障。而职场中的“羊群效应”是很容易对人产生影响的一个因素,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可尽可能地避免你的职业发展受外力的影响,从而做到职场发展中处处把握主动,取得职业生涯的快速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