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目的性修炼
5276100000043

第43章 抓住他人目的是成功的关键 (2)

四、注意有效地倾听

换位思考需要注意有效地倾听。事实上,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乐于表达自己,却疏忽了倾听。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妥帖的反应,根本不是想了解对方。因为我们常以为天下都跟自己一样,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噢,我完全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是这样的……”这类反应经常出现在日常交谈中。人们总是依本身的经验来解释别人的行为,把自己的眼镜强加在别人身上,却又怪罪他人“不了解我”。

有位父亲曾抱怨:“真搞不懂我那宝贝儿子,他从来不肯听我说话。”有人问他:“你是说,因为孩子不肯听你说话,所以你不了解他?”“对啊。”这样再次强调,他依然不觉得自己有何不对。再问:“要了解一个人,不是你‘听’他说,而是他听你说?”他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噢,没错!可是,我是过来人,很了解他的状况。惟一使人想不透的,就是他为什么不听老爸的话?”

这位父亲确实不明白儿子的心事,他只用自己的观点去揣度旁人的世界,无怪乎打不进别人的心。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

心理学家巴斯勒认为,交际中的倾听是有层次之分的。层次最低的是“听而不闻”,如同耳边风。其次是“虚应故事”“嗯……是的……”略有反应,其实心不在焉。第三是“选择性地听”,只听合自己口味的。第四是“专注地听!”每句话或许都进入大脑,但是否听出了真意,值得怀疑。层次最高的则是:“设身处地地倾听”,一般人很少办得到。

某些沟通技巧强调“主动式”或“回馈式”的聆听,以复述对方的话表示确实听到,设身处地地倾听却有所不同。前者仍脱离不了为反应、为控制、为操纵而聆听,有时甚至对说话者是一种侮辱。至于后者,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不是为了反应,也就是通过言谈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在世界。设身处地和同情有些差别,同情掺杂了价值判断与认同。有时人际关系的的确需要一份同情,但却易养成对方的依赖心。设身处地不代表赞同,而是指深入认识同一个事物的感情与理智世界。

由衷地倾听可提供“心理的空气”,当你设身处地地倾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还要用眼睛去观察对方的表情,用心灵去体会。这样就可以提供给对方心理的空气,满足他精神上的需要,这时你才能正确地发现他人的目的,表达你的意见,发挥影响力。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都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将会惊讶对方竟对你如此毫无保留。但前提是,你必须真心诚意地为对方着想,不存任何私心和利用。有时甚至不必形诸言语,仅仅是一份心意就足以感动对方。

对于关系亲密的人,和他分享经验将大大有助于沟通。“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我从未真正聆听你说话,但今后愿尽心而为,纵使一时间不能做得很好,但我确实真心想了解你,也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这种倾听方式肯定会有人批评,因为它太耗费时间。起初的确如此,自己或许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可是一旦进入状况就会如鱼得水。

领导的目的分析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抓住他人目的是实现个人目的的重要前提。领导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因此,领会领导意图,读懂领导,做好领导的目的分析,就成为目的性修炼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经常听到领导说某某人“悟性好”,也经常听到领导抱怨某某人“死脑瓜子”,由此可知,能否正确把握领导的意图直接关系着领导对我们的看法。

有一次,曾国藩召集众将开会,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诸位都知道,洪秀全是从长江上游东下而占据江宁的,故江宁上游乃其气运之所在。现在湖北、江西均为我收复,仅存皖省,若皖省克服……”

此时,曾国藩手下的爱将李续宾早已明白了曾国藩的意图,顺势道:“大帅的意思,是想要我们进兵安徽?”

“对!”曾国藩赞赏地看了李续宾一眼,“续宾说得很对,看来你平日对此早有打算。为将者,踏营攻寨计算路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胸有全局,规划宏远,这才是大将之才。续宾在这点上,比诸位要略胜一筹。”瞧,李续宾一句话就赢得了这么多的信任和夸赞,实在是高明之举。

当然,做好领导的目的分析,读懂领导心理,正确领会领导意图需要长期练习。只有平时紧紧跟着领导关心的敏感点进行思考,才会具有在把握领导意图和工作思路方面超过其他人的可能性。

读懂领导是必须的,但作为年轻人,工作资历浅,搞好人际关系也同样重要。领导赏识,同事赞扬,不能光靠嘴,需要年轻人对于虽微小的事情也要勤勤恳恳地去做,不能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做。小事更容易体现勤快,更容易表现自己。

在一个单位中,手脚勤快的下属更容易得到领导的青睐。事无大小,争着干、抢着做,只有这样领导才会更赏识你和器重你。作风懒散,办事拖拖拉拉,领导交办的任务催办多次也不能完成,都是对自己前途不利的。

一、善于把握传导“风格”

一千个领导者,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领导风格。有的严厉,有的温和,有的急躁,有的沉着,不一而足。要正确把握领导的目的,就要善于观察其领导“风格”,这样才能充分体会领导者的意图。

职场中常见的领导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1重面子的上司

有的上司把“面子”看得过重,认为损害了他的面子是不可容忍的,因此会出现对职员的反对意见进行伺机报复的情况。对于这样的领导,其“风头”绝不可触。

对待喜爱“面子”的上司有两大要点:第一要先对他的看法表示赞同,使上司有感于自己受到尊重;第二要尽量恭敬他,不急不慢地陈述己见。做到以上两要点,上司的“面子”关便可通过。

2脾气暴躁的上司

有的上司也许是脾气如此,此时,职员如果顶“风”而上,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该怎么样同这样的上司应对呢?

某公司的总务科,每天早晨都非常忙碌,职员们常常对各种电话应接不暇。一天,电话铃响了,原来打电话的是工厂厂长。职员小刘一听是厂长,脸上的表情立刻有所改变,原来这位厂长是个有名的火暴脾气,经常三句话不到,便要大声呵斥一番。

正迟疑间,厂长已经在大声问:“你是谁?”

小刘忙答:“我是总务科的小刘。”

“你不知道吗?第二车间的安全灯脏兮兮的,你们怎么做的工作?”

“是这样啊……”

“什么?没听见吗?”

“噢,第二车间的安全灯脏了啊!我们马上去清理。”

“马上去做!”

那一边“咚”地一声放下了电话,小刘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时,一位老职员过来,告诉了他应付厂长的方法,小刘觉得十分有道理。

那位老职员说,对付厂长这样的上司,必须先发制人,将“风力”减弱到尽可能小。当电话铃响起时,小刘应该说:喂,您早,我是总务科的小刘。这时,可以先堵住厂长那句引起爆炸的“你是谁”,他只能说:“你们知道不,第二车间的安全灯脏了。”“对不起,我们马上就去擦干净。”“请早一点啊。”这便是另一种口气和另一种结局了。

对于厂长这样说起人来没完的上司,许多人都会畏缩而成为被动的一方,几乎动弹不得,就像小刘在电话中只有应声称是的份。而老职员告诉他的“经验之谈”中,在上司呵斥之前,果敢地抢先一步,说声“对不起”,使他不得不缓和下来,把到口边的斥责之词收回去。

同样的一位上司,同样的一件事,你如巧妙地用语言应付,会使你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快。

3急性子的上司

有的上司性子很急,本来职员精心地准备了详尽的资料,但这样的上司却常常不屑一顾地中途打断,更有甚者,对职员发怒、责备。

例如王杰当初刚进公司的时候,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一次,经理要他汇报一下本月的市场调研结果。由于初入公司,王杰下足了工夫,做了充分的准备。向经理汇报时,王杰首先讲了这次调研的范围,以便使他详细了解这次调研活动。

哪知,当他讲这些时,经理坐在一边,似听非听,使他大惑不解。

接着他又要讲这次调研的具体方法,谁知刚开了一个头,经理的脸变得发红,接着说:“你到底在说什么呀!”

王杰一惊,不知该如何回答。

“我要你汇报这次调研结果,知道吗?你都准备了些什么东西!”

王杰不知所措,心想:我还不是为了让你详细了解这次调研呀。正发怔时,经理已经站起来,说:“你先回去吧!以后准备好了再来!”

其实,王杰没有了解,当上司对下属的建议无法产生共鸣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急性子的上司,往往不能容忍下属的唠叨不休、不得要领,因为现代商场,时间和效率是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上司,工作事务很繁忙,时间观念都很强,他们必须以最短的时间处理完成堆的事务。因此对于一些冗长、不着边际的汇报常常是很头疼的,此时只有简明扼要的报告才能符合上司的心意。

有了这样的认识,王杰顿有所悟。以后,每次的报告都条理分明,简明扼要,并且每次汇报时,能够体察上司的反应。

如一次关于市场调研情况的汇报,王杰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汇报时,他先讲了这次调研的结果,并且做了入情入理的简明分析,干净利落。经理听得饶有兴趣,不时地点头,或者询问一些事项。

见这种情形,王杰问:“需要了解这次调研的一些有关事项吗?”

经理此时心情很好,并且十分有兴趣,于是王杰将调研的工作情况又简明地说了一下,经理连说:“不错,不错。”

认识到这些,王杰在经理眼中的位置便越发改变,经理不时地赞许:“你这份报告充分掌握了要点。”并且认为“此人必定头脑清晰,是个善于分析事务的人才”,王杰也便真正成为经理的一个臂膀了。

二、洞察上司的真正目的

我们在和上司交往的过程中,要通过接触了解上司平时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从他的个人经历、性格偏好等方面仔细揣摩他言行的本意,这样才能正确体会到上司的真正目的。

莱恩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他本来在一个岗位上干得很优秀,但上司突然调他到一个偏远地区,而偏偏那个倒霉的地区开展业务又特别艰难。为此,莱恩十分不满,他说:“我工作这么努力,一直都尽职尽责,但现在不但没有升迁,反而将我调到了这么糟糕的部门,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主动辞职吗?”

但实际情况却是,他的上司发现莱恩是个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就是太年轻了,办事欠稳妥,有时不够深思熟虑,因此决定派他到另一处去锻炼一段时间,以备将来委以重任。

当莱恩以“想到其他城市去发展”为由将辞职书扔在上司桌子上时,上司十分惋惜地说:“如果你能留下来,将来的前途是会很远大的。但是,你既然另有所求,并已经决定要离开,那么,我也只好祝你好运了!”

上司的一番好意,完全被莱恩误解了。不但如此,上司也可能还会认为莱恩不能吃苦耐劳,怕受累才离开公司的,这种人当然不能委以重任,幸而发现得早,否则还真看走了眼。

类似于莱恩这种情况如若发生在你身上,你能洞悉上司的真正目的么?你会不会像莱恩一样抱怨上司呢?

在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哲理故事,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点启示:

一天,一头老驴不小心跌进了一个深坑。农夫听到驴子的哀鸣,目睹它的困境,想了很久之后,农夫决定往坑里填土,把老驴救上来。

当农夫开始往坑里填土时,驴子被吓疯了,他以为农夫要将它活活埋葬。

但很快,老驴便镇静了下来,它似乎明白了农夫的用意。每次土打到它背上,它就用力抖掉,然后踏着土块,往上走一步。不管土块打在背上有多疼痛,那只老驴就是不让自己放弃。不知过了多久,那头筋疲力尽、伤痕累累的老驴,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地面上。

当上司有时将“泥土”打到你身上时,一个善于把握领导目的的人应当明白上司并非要将你“置之死地”,而是在帮你走出绝境,或者正在考验你并留有重用。

一个人只有在洞悉了上司的良苦用心后,才会高兴地抖落掉上司打在你背上的“泥土”,并让它成为你晋升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