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目的性修炼
5276100000044

第44章 抓住他人目的是成功的关键 (3)

无论上司给予你的“绝望”和冷淡如何“惊天动地”,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有一双慧眼,要彻底洞悉上司的真正意图,这样你才会在工作中与上司配合默契。假如,你不能理解上司的真实用意,不能和上司达成思想上的共识,那么你怎么可能使自己做到眼中有活。你只能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东抓一把,西捣一耙,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无用之功了。

小李在一家新工厂工作的时候,他的老板松下吩咐当日留下五六个工人加班,但实际上只有小李一个人留了下来。

老板来视察,询问工作是否能完成的时候,发现工作还没有做完,便毫不客气地骂小李:“实在太不应该了,怎么连你也做这种事情?”

小李无言以对,再三点头道歉。但小李心里却特别高兴,因为他从“连你也做这种事情”这句话里,感觉到了老板对自己的格外赏识之意,这就是说,比起其他人来,老板对自己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明白了老板的真实意图,小李当然十分欣喜。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老板对小李真的是另眼相看的,很快,小李被老板提拔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一员大将。

听话知音,我们要像小李一样,善于从老板对自己的喝骂中听出关怀和期望。这样才算得上真正洞悉领导的目的。因此,老板对你说话时,你要仔细地揣摩他的言语,仔细分析他的言行举止的含义,从中体察到老板或上司的真正意图。

三、尊重领导的意见

我们在领会上司意图的时候要注意尊重他们的意见,要保持对上司的尊重,处处替上司着想,这样才能准确抓住上司的心思。切不可流露出对上司意见不屑一顾的神色,一定要把谈论工作同个人的能力或尊严区别开来,时刻留意,不能把工作的看法误当作对人的看法;也不能让对方误解,认为自己对领导本人有看法。只要上级感到,你仍然是维护他的权威,你的意见是针对工作而非是借工作之名行人身攻击,他们多半会冷静下来,仔细考虑你的想法。

领导始终是权威,拥有最终决策权,而你只不过是一种建议或参谋。因此,在说明自己的想法时,要以一种能让上司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语气要温和,言辞要中肯,重要的是要有分析、有根据,条理清晰、能够说服别人,不要选用那些过于肯定的词语或方式,而是要用建议的语气委婉地加以表达。比如说,“是否可采用这样的方式?”“我觉得应该向您反映一些情况……”“我想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些?也许这些看法会对您的计划有所补充。”

对上司说明看法,下属应根据领导的性格、情绪、环境等相机而动,选择一个最能使他接受别人意见的机会。在公开场合不如私下里提建议,事已确定就不如事情尚处酝酿中提建议,领导正发脾气就不如等他心平气和时提建议,领导心绪低落时就不如领导较得意时提建议。

三国时,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才华初露,杀得曹军大败。曹将夏侯惇对曹操说:“刘备如此猖狂,真是心腹之患,不可不先下手为强,除掉他。”而曹操也认为,刘备、孙权乃自己统一天下之大障碍,所以决定扫平江南,发兵讨伐。

曹操有一大夫孔融,以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虎踞龙盘为名,称曹操是“兴无义之师,恐怕失天下之望”,惹得曹操大怒。孔融退了,仰天长叹:“以最不仁义去讨伐最仁义者,怎么能不败呢!”结果被人听去,报告了曹操,曹操大怒之下诛杀了他全家。

据说,早就有人对孔融说过:“你这个人过于刚直,这将是你自取祸患的根源。”孔融不可谓才不高,可是出言不逊,惹来杀身之祸,教训惨重。因此,我们要尊重上司的意见,有时候即使觉得上司的出发点有误,也不能感情用事。

四、与领导换位思考

要正确领会领导意图,我们要善于和领导换位思考。

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与领导换位思考。哈佛商业学校校长金·克拉克博士认为这点是许多人事业上不成大器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在我们从事的商业界中,的确有不少似乎充满了才华的人,他们工作勤奋、对主人的旨意从不打折扣,他们自己也坚信是很热心地服务于自己的公司的。他们的这种勤奋及忠诚在一定程度上也获得了上司及主人的好感,并提升他们做自己手下的管事或领班。但是,他们就是不能再一次地超越自我,其前程也永远止步不前了。”

为什么呢?

金·克拉克博士接着说:“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每个问题常常是依照他们自己所熟悉的那一局部的办事立场来解决,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考虑全局或以公司领导的立场去解决。他们也从不将自己置身于公司领导的位置去设想:‘领导为什么这么想?他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我的想法与领导的差距何在?如果我真的处于领导的位置,对于这类事情我又该如何去处理?’”

这就是这类人的问题的结症。

从前做过报童,后来成为美国万国协会主席的布雷西也说过:“在我所做过的许多事业中,帮助我最多的是依照我上司的办事习惯去做我的事,因为我知道虽然我想步出众人的行列,但当时我的能力还不及我的上司。我熟悉我的上司,在我做每件事的时候,我的第一个举动,每一个欲念均模仿上司,并赶在他之前。我常常比他早到办公室,帮他做一些我预想到他肯定会做的事情,以此证明我脑筋的敏锐。就这样,经过不断地自己锻炼,终于成熟了自己。”

有些不明智的人可不会这么做,甚至在向自己的上司请求提升或者加薪时,也完全忽略了上司的观点。他们或许会说:我在这服务好几年了,我想我一定能够做些较好的事情;或者我家里又添了人口,我希望能增加一些生活费用;或者你给某某人加了薪水,我们俩是一道开始工作的,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也不给我加一点等。这些话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动老板的心,但绝不能引起老板提拔的感觉。相反,能时常顾到老板意向的人,并在实际中不断超越自己的人,在他要求提升以前,他的老板早已有这种念头。所以,驾驭人的整个秘诀就在于:“探索别人的意向,并将它时刻牢记在心。”

同事的目的分析

同事关系是我们办事最直接、最方便利用的关系,我们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就不能忽视对同事目的的分析。

一、洞悉同事心理

做好同事的目的分析,首先要善于把握同事的心理。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当然,对请托对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侦察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这样的会谈才易于成功。

分析同事的目的需要因人而异,看清对方的层次。例如:埋头做事者常常是事业心很强或对某事很感兴趣的人,一旦开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见他人。这种人往往惜时如金,爱时如命,铁面无情。要敲开这种人的门,首先不要怕碰“钉子”,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并且要善于区分不同情况,因势利导,直至达到目的。

毕加索之子小科劳德的母亲弗朗索瓦兹·吉洛特十分爱好绘画,一入画室便不容有人打扰。一次她正在作画,儿子想让妈妈带他去玩,便敲响了门,可吉洛特已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上,听到敲门声和儿子的喊声,只是回应了一声“哎”,仍旧埋头作画。停了一会,门还没开,儿子又说:“妈妈,我爱你。”可得到的回应也只是:“我也爱你呀,我的宝贝儿。”门还是没开。儿子又说:“我喜欢你的画,妈妈。”

吉洛特高兴了,她答道:“谢谢!我的心肝,你真是个小天使。”可仍旧不去开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太美了。”吉洛特停下笔,但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比爸爸好。”

吉洛特的画当然不会比丈夫——绘画艺术大师毕加索画得更好,但儿子的话却句句说到了她的心里,她也从儿子那夸大的评价中感到了儿子的迫切心情,所以最终还是把门打开了。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的,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辞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求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所以为了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等摸清对方心理之后,委婉地提出请求,因势利导,这样就能顺利达成自己的目的。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莱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目光瞄准了年轻的汤姆,他需要汤姆帮助自己成名,帮助社长格里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的出版家。而当时汤姆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除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州从事律师业。

莱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汤姆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汤姆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汤姆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做。社论写得很棒,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请汤姆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汤姆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同事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在运用这一策略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应当首先引起别人的兴趣。

当你要诱导同事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同事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来了,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了。

总之,要引起同事对你的计划的热心参与,必须诱导他们尝试一下,而这首先要从揣摸清楚同事的心理入手,然后再量体裁衣,选好时机和话题,逐步引导到你想求办的事情上来。

二、学会理解你的同事

我们在办公室中接触最多的就要属我们的同事了。尝试着尽可能地多理解周围的同事,这样才能和同事和谐地相处,当你有难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乐于相助。要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同事,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万岁

同事之间相处要学会相互体谅,不要误以为同事反应不佳或心情不好一定是冲着你来的。事实上,有的人心情不好、反应冷淡仅仅是因为出于某种担忧或是因为遭受了某种挫折,而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当然,如果反应迟钝或态度傲慢的那个人恰恰就是你,那就另当别论了。

2以诚相待

当同事向你提出一个问题,而你一时答不上来时,你大可坦言相告:“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也不甚明了。这样吧,让我思考一下,然后再告诉你。”接着,再去寻找答案,或找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不懂得察言观色,不懂得自圆其说都可能令人感到气恼。

3将心比心,循循善诱。

“你究竟在担心什么?和我谈谈好吗?”或“现在我明白了,难怪你会感到这么沮丧”,而不要粗暴地拒绝同事的求助:“喂,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或者“这是某某人的错,关我什么事呀?”草草结束谈话、颐指气使或者给人脸色都不是可取的行为,它将直接影响到交际的质量。

在对待某些问题上,不必非得持某种极端立场,你完全可以采取中立的态度。“我知道了”或“我明白了”或“你能不能把整个事情的前前后后跟我说说呢?”而不必说“噢,我知道你的言下之意了”或者“这样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知道,有的人并不关心你是否与他们持相同的观点,相反,他们只是想找个人倾诉衷肠。为了表示你的确是在认真地听他们说话,你不妨使用下述几种关注方式:

(1)你究竟在担心什么?能说得更详细一点吗?

(2)你为什么对这件事特别担心呢?

(3)如果你和某某人友好相处的话,那结果又会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