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目的性修炼
5276100000017

第17章 合理规划你的目的 (9)

我经常上网看商业方面的知识,也曾经找学习MBA的函授学校(可是和我的上课时间冲突),甚至为了积累从商经验我差点在我们学校开一个店(因为我觉得这是个机会,但是没有时间),也报了新东方的GMAT班(但不知道还能不能去上)。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弄得我压力很大。我不知道是应该选择我感兴趣但前途渺茫的工商管理专业,还是选择我不感兴趣的理科专业,然后考研。

工作、考研和出国三者之间的取舍已经成了无数学生和青年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痛苦,在各个不同目的之中做出取舍需要丰富的阅历和睿智的眼光。面临自己在人生十字路口独自徘徊而无法抉择的时刻,如果不积极寻找帮助,就会在原地打转,永远走不出生命的恶性循环。正如一位智者所说的,“看起来,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应该天天快乐,载歌载舞才对,既然有路可走,就不要再犹豫,选择一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是了。但事实上很多看上去很光明的大道,实际上却是令人窒息的死胡同和沼泽地。一些人进了死胡同再也转不出来,一些人陷入沼泽地成了牺牲品。

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怎么办?自由给很多人带来的是更加深刻的痛苦和绝望。两代人绝望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所有人的处境相同,大家能从集体的绝望中找到某种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后者是一人一本难念的经,个体的绝望,使人很难找到同病相怜的人,在现实中和心理上缺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慰藉。从心理伤害的角度讲,后者的绝望比前者更加深刻和真实,更加惨痛和酷烈。更致命的是,在不同选择造就不同命运的年代里,周围充满了比自己更加成功、优秀和富有的朋友、同学和同事。这些晃来晃去的成功者,把人心晃得破碎了,把人的精神晃得快要崩溃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人生失败的人、在十字路口彷徨的人,没有看清方向就急匆匆地上路了。结果是一次又一次走错,一次比一次绝望。”

人非先知。每个人都有迷茫和绝望的时候,面临自己不同的生活目的,每个人都有在十字路口徘徊而无法抉择的时候。如果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很多人就会陷入一个无法走出的恶性循环,浪费时间和生命。如同夜空中有指明方向的北斗星,这个世界也需要驱散心有迷雾的指路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领路人,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迷茫和痛苦、阅读了无数人的生命历程、对人类的痛苦和绝望有着深刻的感受与理解之后,仍然能怀着一颗悲悯而博大的心,用自己哪怕一点点微薄的力量,为解除人类的痛苦和绝望做出贡献。这些领路人不一定是释迦牟尼或耶稣(他们本来都是人,后来被人们尊奉为神),他们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可能是你的邻居、朋友和老师,可能是你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他们的一句话、一篇文章会使你的心灵豁然开朗,使你解脱烦恼,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在生活中的位置,投入到真正愉快和成功的生活之中。

一、聆听内心的声音

小时候,琼斯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位艺术家。她想像中能展示她天才的道路,是从事与传媒有关的工作,她觉得这种工作富有幻想和情趣。12岁时,她和妹妹玛丽一起在一个艺术班学习。在学习结束时,老师把她妈妈拉到一边说:“玛丽很有天赋,而琼斯就没什么希望了,她差得太远了。”

刚刚听到老师的这种评论的时候,琼斯感到有些绝望。但是,不久她就把失望变成决心,把老师的批评变成动力,她更专注于自己的爱好了。于是,她拿起笔和墨水开始作画——这是所有的成功者必须付出的努力。多年后,琼斯的作品在展览会上展出。

在展览会上,很多人赞不绝口,但真正引起她注意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詹森先生。他热情地握着她的手告诉她:“这是我见到的最具想像力的钢笔画!”琼斯微笑着接受了詹森先生的这些赞美的话

生活中交织的不同目的经常会扰乱我们的心境,使我们无法清醒地做出选择。你为了谁工作和生活?你努力为谁留下印象?你表现自己是为了取悦别人,还是使自己满意?你是根据别人的意见,还是自己的内心来评价自己?你自己的行为是受他人的言语和反应所左右,还是听从于心灵的召唤?

因此,种种问题常常会让一个认真追求生活的人忽然丧失了自己的主张。印度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先知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在众多的人生目的面前,如果要做出明智的选择,聆听内心的声音,发现自己内心最想要的目的才是正确的选择之道。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知道他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呢?往往那些大人物的伟大志向,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他们是综合自己的许多经验,以及一些别人因忽视和眼界所限而未能看到的东西而成就伟业的。这些伟大的志向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现状,经过审慎思考而觉悟到的。

思想家爱默生先生说过,“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最艰深的问题。”

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意义深刻,所以并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

要得到生活中想要的一切,当然要靠努力和行动。但是,在开始行动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要打发时间并不难,随便找点什么活动就可以应付,但是,如果这些活动的意义不是你设计的本意,那你的生活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你能否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并在休闲中使自己满足、有所成长,完全看你能否决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然后能不能尽量满足这些需要。

比特是拿破仑·希尔的一个学生,有一次,他得到了两个星期的假期,他很高兴,因为可以从繁忙紧张的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好好地感受一下生活情趣。

一开始他想得很简单,只想整个假期都呆在家里,好好地休息一下,尽情享受一下阳光、草地和新鲜空气,有时间读几本好书,感受家庭的温馨、舒适,每天和妻子到喜欢的小店里喝杯咖啡,回忆一下年轻时的种种浪漫情调。

然而麻烦来了,比特的父母希望他们到佛罗里达州度假;而比特的朋友鲍伯和玛丽亚要他去落基山脉;而比特的旅游经纪人则游说他去个有异国情调的地方,比如厄鲁巴、马汀尼克、夏威夷、百慕大、加勒比海沿岸或是摩洛哥。她说想让比特夫妇享受一个最好的假期。

面对种种建议,比特不知所措,他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犹豫再三,他决定和妻子一起去马汀尼克。因为旅游经纪人唾沫横飞地说,比特是成功人士,有资格享受最好的假期,有头有脸的人都喜欢去马汀尼克,所以比特也应该去那里才显得出身份,还能得到高等级的招待。

结果比特夫妇到马汀尼克度了两天假,该看的就都看完了。随后的日子过的极度乏味。

当比特千辛万苦地回到了家,他发现这个假期过得一点也不值得。难得一个假期,本想轻松悠闲一下,结果却搞得比上班还累还紧张,而且败兴而归,一点收获也没有。他很后悔当初听从别人的话,使自己根本就没有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轻松安逸的休闲生活。

当比特把这件事告诉了拿破仑·希尔后,拿破仑·希尔告诉他:“你之所以没能满意地度假,是因为你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是别人说的话听起来不错,你就接受了别人的建议。既然不是自己想要的,当然就不能从中获得满足和快感。”

生活中最困难的一个过程就是要搞清楚我们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因为我们不曾花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和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更不知所措,所以我们会不假思索地接受别人的期望来定义个人的需要和成功,社会标准变得比我们自己特有的需求还要重要。

我们总是太在意别人要我们这样或那样,以致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别人强加于我们的种种动机,结果,努力过后才发现自己的需求一样都没能满足。

更复杂的是,不仅别人的意见影响着我们的欲望,我们自己的欲望本身也是变化莫测的。它们因为潜在的需要而形成,又因为不可知的力量日新月异。我们经常得到过去十分想要的,而现在却不再需要的东西。

拿破仑·希尔认为,如果有什么原因使我们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的话,这个原因就是你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什么。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如果你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就只好遭受漂泊迷失之苦了。所以,在你决定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定要先做一番心灵探索,真正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目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生活中满意地前进。

二、兴趣:职业选择的重要砝码

兴趣是一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砝码。一个人要做好自己职业上的选择,就不能不重视自己的兴趣。许多研究已经指出,单独使用能力并不能解释、预测事业生涯的成功和失败,你的兴趣、价值观、动机等情感性倾向因素对你事业生涯适应性都有影响,因而同样必须加以考虑。

在这些因素中,又以兴趣所起的作用最大。

卡耐基认为,在选择事业生涯时,不仅需要知道自己有能力从事什么样的事业,也需要知道自己对哪种事业感兴趣并能满足你的意愿。

只有将能力和兴趣结合起来考虑,才更有可能取得事业生涯的成功。

汤姆曾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担任地区副总裁的行政助理。

公司里大多数职员平日都是一副西装笔挺的富有人士形象,只当意大利人布鲁斯例外,他好像从来都不修边幅。布鲁斯看上去总是像刚从码头上干完活儿回来的。

要不是亲眼看见他摆弄公司里的电脑,你肯定认为他是在加油站或快餐店上班,是那种靠通俗歌曲和啤酒打发日子的家伙。

布鲁斯也认为自己属于那种其貌不扬的精英类型,尽管他与其他职员穿着一样的蓝条纹制服(现在大公司一般都规定着装),可看上去就是不像样子,但布鲁斯具有的洞察力却是汤姆所缺少的。

有一次,他突然对汤姆说:“你不该呆在这儿。你跟这儿格格不入。”

“你这是什么意思?”汤姆问,虽然有点生气,但他的话却引起了汤姆极大的兴趣。他想有可能的话自己也会向布鲁斯提出同样的问题。

“你懂我的意思,”他边点雪茄边说,“你有开拓能力,你喜欢与人打交道,为何非在这鬼地方浪费你的时间和天才,整天写什么部门材料、预算报告?”

汤姆永远忘不了布鲁斯这些富有见地的话,正是这些话使汤姆清醒过来。

从那时起,汤姆的心里就不断重复着这样的想法:我正在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上从事着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后来,汤姆按布鲁斯的建议辞去了工作,开始做些更有意义的尝试。

从那家公司跳出来以后,汤姆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现在,汤姆拥有许多过去无法想像的商业机会,经济上更为成功。此外,汤姆还经常在广播和电视节目中露面。

如果汤姆还在那家公司做职员的话,这一切都是无法想像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缺乏勇气和自信,如果不面对现实和机会,如果不寻找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平台,要想实现自己的工作目的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事业生涯的道路上,你需要用新的方向盘和道路交通图来指引前进的方向。

一个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浓厚兴趣的人,永远也不会觉得活得累,就像大发明家爱迪生一样,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他说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工作,他说他每天乐趣无穷。再如大器晚成的丘吉尔,他66岁时才当上英国的首相。在战事频频的英伦三岛,他从早忙到晚,四处演说,鼓舞士气,但是他从不感到疲惫。他心中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打败法西斯德国,消灭这个魔鬼。

人人都希望自己长寿,但是,一份调查显示,往往是那些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高的人才活得更久。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如果你在自己并无兴趣的工作岗位上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不仅是对你自己,更是对社会的一大损失。那么,理想的工作是什么?当然是符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并乐于为之奋斗的工作。

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从早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