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目的性修炼
5276100000016

第16章 合理规划你的目的 (8)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重大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直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工作热情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人们,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工作相当卖力。如果你跟着他们工作,一定会因为工作时间太长而感到精疲力竭。那么,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做,是为钱吗?

还是看看萨默·莱德斯通自己对此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源自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由此可见,一个人若只从他的工作中获得薪水,而其他一无所得,那么他无疑是很可怜的。因为他主动放弃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在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始终不放弃努力,始终保持一种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满怀希望和热情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同时也能提升个人的能力。你做得越多,你能做的就越多!比尔·盖茨是这样,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是这样,萨默·莱德斯通也是这样。

在励志电影《为人师表》中饰演角色的演员爱德华·奥尔莫斯应邀参加大学生的毕业典礼时,曾满怀激情地对大学生说:“在大家离开前,我有一件事要提醒各位,记住千万不要为了钱而工作,不要只是找一份差事。我所说的‘差事’是指为了赚钱而做的事情,在座各位当中许多人在校期间就已经做过各式各样的差事,但工作是不一样的。你对工作应该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并且要乐在其中,甚至在酬劳仅够温饱的情况下,你也无怨无悔。你投入这项工作,因为它是你的生命。”

“追求热爱的事业,而非一份可以挣钱的工作。”这句简单的名言,可以加深你对工作的认识,更好地看透工作的目的性。

钢铁大王查尔斯·施瓦布有一个十分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那么,他就偏离了工作的主要目的,这样,他很可能既赚不到钱,也找不到人生的乐趣。”

不论你所选择的事业能够为你带来多么丰厚的财富或是多么微薄的报酬,只要你用满腔热忱全心投入,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价值和服务社会而工作,那么,你就会像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顶级富豪一样,一定能够创造出崭新的局面,而你每天工作的时候自然也会感到充实快乐。

不管你喜欢与否,使命感、满足感、个人成长,还有升职加薪等,都是工作成果的收获,这不是单单准时上下班就可以达到的,只有在我们视工作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卓越体验、造福社会的一个平台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明白工作的目的。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分为两个阶段,那么,前一阶段就是用金钱买智慧,后一阶段就是用智慧换取金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利用一切工作机会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负责的任何工作,事无巨细都能够尽力而为,都能做到问心无愧,并时刻想着怎样更多而不是更少地回报自己的老板,那么偏低的薪水绝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他很快就会得到提升。薪水背后就是成长。如果你做的是价值二十五美元的工作,却只得到五美元的报酬,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你的潜在价值的最佳广告。而劣质的工作、半生不熟的工作、漫不经心的工作,即使有很高的薪水,也会迅速地毁掉你。真正能够让你获得成功的方法,不是看你能为自己的薪水付出多么的少,而是多么的多。你应该让你的老板看到你的贡献与报酬之间的失衡,要让他为自己所给予的微薄的薪水而感到惭愧。即使你的老板意识不到,你的表现也会引起其他雇主的注意。

某公司有一位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薪水却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不平,当面向老板诉苦。老板说:“你虽然在公司呆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1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这名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

也许,这个老板对这名员工的判断有失公允,但可以相信,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年代,这名员工能够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续的内心郁闷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足以说明他的能力的确没有得到其他公司的认可,换句话说,他的现任老板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

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结果!

在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过程中,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

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兴奋,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能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绝非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得到的。

一位纽约的百万富翁在回顾自己的成功历程时说,当年,他在一家百货公司的薪水最初只有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后来一下子就涨到了每年一万美元,而这之间竟然没有任何的过渡,没过多久,他还成为了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

刚去公司的时候,他和公司签订了五年的工作合约,约定这五年内薪水保持不变。但他暗下决心:绝不满足于这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低微薪水,绝不能就此不思进取。他一定要让老板们知道,他绝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个人逊色,他是最优秀的人。

他工作的质量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三年之后,他已经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以至于另一家公司愿意以三千美元的年薪,聘用他为海外采购员。但他并没有向老板们提及此事,在五年的期限结束之前,他甚至从未向他们暗示过要终止工作协定,尽管那只是一个口头的约定。也许有很多人会说,不接受如此优厚的条件,他实在是太愚蠢了。但是,在五年的合同到期之后,他所在的公司给予了他每年一万美元的高薪,后来他还成为了该公司的合伙人。

老板们都很清楚,这五年来他所付出的劳动,要比他所领的薪水高出数倍,理所当然,他成为一个获利者。假如他当时对自己说:“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他们只给我这么多,而我也就只拿这么多好了,既然我只领着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那么我何必去考虑每周五十美元的业绩呢!”如果那样,你说结局会怎样?实际上,这些话正是很多年轻人的想法。他们一边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公司报以冷嘲热讽,频繁跳槽,蔑视敬业精神,消极懒惰;一边却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因为老板所付不多就敷衍自己的工作,正是这种想法和做法,令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与成功绝缘。

对于一个雇员来说,还有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工作后面的机会,工作后面的学习环境,工作后面的成长过程。工作固然也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提高。如果一个人的工作目的仅是为了工资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他注定是一个平庸的人,也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

年轻人对于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前文所言,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回报方式,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譬如,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公司是我们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与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薪水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公司支付给你的是金钱,工作赋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能力。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先生在谈及大学生面临人生选择的困惑时,曾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论断:“二十多年前的中国,我们感到深渊一般的痛苦和绝望。生活是那么平淡,平淡得如一潭发绿发臭的死水,甚至生命再也发不出一声痛苦的呐喊。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或放弃,没有资格去追随心灵的呼唤,更不能奢望去走自己的路。绝望已经到了心灵的最深处,麻木,心如死灰。在一切以组织和集体为中心的社会里,在消灭了个性和人格尊严的社会里,选择,显得奢侈而陌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开始拥有工作、财富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拥有了做人的尊严和选择的自由。如果说在历史的任何阶段、在生命的任何时刻,人都会面临迷茫、痛苦和绝望的话,那么,不同时代的痛苦和绝望所具有的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二十多年前的中国青年,是找不到希望的绝望一代;二十多年后的中国青年,是能够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一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年轻人是幸运的,甚至可以说是幸福的。”

下面是两位新东方学员面临人生抉择时所经历的心灵上的挣扎:

1李博(化名)

我是九二年考上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大一的时候由于对专业不满、不适应而休学一年,随后自我心理调节还算奏效,平静而自足地过到了大四结束。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萌生了改专业的念头,我报考了北京大学经济系金融专业的研究生,没有考上。但自我感觉还是学到了一点书面的知识。九八年毕业后一直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工作。口腔颌面外科是一个艰苦但没有经济效益的科室。频繁的24小时值班加上手术占用了大量时间。由于看不到希望才想到了出国。上过新东方的GRE寒假班,GT考了一次,成绩中等偏下,尚未申请。

现在我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继续考GT,担心又跳进一个美丽的陷阱;报考修复专业(口腔中较来钱的一个专业,风险小)的研究生,就算直博也要5年;还是开齿科诊所?执照有一点眉目,但资金、病源却没有把握,更重要的是今后发展的空间;继续留在科里,虽然有了一些技术(中高级手术)和社会关系的沉淀,但职业风险(医疗事故,权利斗争)太大,而且可能清贫一生……

我有一个患难与共的女友,坚决反对出国。父母也反对。所幸的是,无论如何我还是能够从努力中得到快乐,对金钱没有太多的贪欲。但是钱这种东西,不好说。

2杨楠(化名)

我今年上大二,是一家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我从小就对商业感兴趣,可是事与愿违,我以3分之差,到了这个非重点院校。时间越长,越发现和自己的兴趣不符,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几次想休学,回去重新高考,但是家长不同意,不愿意我再浪费时间。

就这样过了将近两年。学了好多东西,虽广但是不精,没有精力再谈课程以外的管理和经济。我的班级,可以在大三的时候选择专业,马上就到了选择的时候了,我本来计划是选通信,但是我自认为对工商管理更感兴趣,可是在这个理科院校,这个专业不是很有优势,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习氛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所就读的高中就非常有名,我的大部分同学甚至一些学习成绩不如我的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或者是去了信息资源很好的城市,而我这里学习氛围不好,信息也不灵通。每每想到自己的未来,再和自己的从前相比我就心痛。我也想到了出国,想考托,考GMAT,去美国学习MBA,但是我知道没有工作经验很难被录取,尤其是拿奖学金出国。我真的很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