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017

第17章

第3章第5节家庭、企业和产权,无法建立“三权分立”

创业硬伤:

每一个家族企业都各有特点,每一个家族企业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因此,靠自己白手起家打拼下来的家族企业,哪怕在成长壮大之后,还是愿意坚持自己两权合一的管理方式。然而,现实却是,你不愿意在自己的企业中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你一手创立的企业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惨剧。

家族企业能够获得成功,说明家族企业也有家族企业的优势。在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合一,家族成员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又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这使得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不过,两权合一也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势,可能造成组织内耗,阻碍组织的发展,这也是家族企业管理的致命伤。因此,家族企业的三轴——家庭、企业及产权间如何平衡关系,成为摆在家族企业面前的重要难题。

中国的第一代家族企业家才刚刚走了十几年的创业之路,为什么一定要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了一百多年才走出的模式?家企老板为什么必须放弃经营权?他能放心去叫别人管?大多数的家族企业创立者都具有这样的心结。

从“地下工厂”、“前店后厂”起步的温州传统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靠亲缘关系来维系的“人和”企业。受文化素养的影响,温州的老板大多“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他们把企业封闭起来,不愿外人进入,不愿与其他企业合并,更不愿被其他企业收购和兼并,一般不愿接受股份公司的企业形式。这是温州企业难以长大的一个原因,也是温州至今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原因之一,而这家上市公司还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

随着企业的发展,温州模式下的家族式管理的弊病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大批私企纷纷转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开始计划上市。其中,争取在2008年上报材料的有7家,计划在2009年上市的有14家,计划在2010年上市的有29家。该市产值超亿元的532家企业和78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均为优质的上市后备资源,上市企业梯队基本形成,一批优质私营企业营造出温州私企“想上市、敢上市、争上市”的浓厚氛围。

家族式企业创立之初往往资产都归一个人、一家人或几家人。而发展壮大后,光一家或几家的力量不但在资本上远远不够的。即使自己的资产非常雄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有别人来为你照料经营你的资产。这就好比是一个著名的演艺明星,他的资产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他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来照料这些资产了,得找个经纪人了。

对家族式企业来说,所谓的家族式企业的“经纪人”就是从外面聘请的管理者,特别高级管理者。而要实现产权和经营权的真正分离,家族式企业完全可以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甚至股东大会。

那么,家族企业的资本和管理方,即产权和经营权该如何分工呢?一个好的办法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之间要画一条界线。线上边是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而线的下面是总经理和经理人员。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代表资本方,最好家族化一些,做到家族控制。 而线下的总经理和高级经理层最好社会化,即从社会上找贤达和专业人士来经营管理公司。经理层从非家族成员中招聘有利于吸纳人才,也容易使家族外的公司人才心理平衡。就连公司的总经理也可以外聘,因为只有外聘总经理,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才能对他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不断地推动他,甚至在公司认为它不适任时把他换掉。

创业一点通: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将近1/3是家族式企业或家族式企业演化而来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福特、通用、松下、奔驰、长江实业、大通曼哈顿、保洁公司等都是家族式或从家族式演化来的公司。所有这些说明,家族式企业很有生命力。

其实,中国很多成功的企业也都是家族式企业,他们做得也非常成功。家族式企业只是企业的一种产权所有制形式的选择,不是判断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大凡做得成功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