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013

第13章

第三章 中国模式的怪圈——家族企业一大就出事

自古就是家贼难防,内乱难治。很多家族企业不是败在市场上,而是败在家族内部的管理上。家族企业的弊端较多:比如由于家人当道,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家人众口难调,决策时难以快速出决定,致使错失良机。难道家族形态是家族企业的掘墓人?家族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重获新生?

第1节深陷富不过三代的接班人魔咒

创业硬伤:

中国有句古话说“富不过三代”,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现实。家族企业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其接班人问题。家族企业创业者白手起家,打下江山后大多希望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然而,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富二代”、“富三代”,却不一定能实现长辈们的期望,“富不过三代”现象已经成为家族式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

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无论某一家族通过什么途径发家致富,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被世人总结出一条定律,叫“富不过三代”。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不是富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

清末名臣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有感于社会风气奢靡不正,曾写了《保富法》一书。他说,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家业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仅有一两家。写《曾国藩》小说的历史学者唐浩明说,与曾国藩同时代的大多数中兴将帅家庭从儿女那一辈起便不努力,到子孙辈曾孙辈,嫖赌抽大烟、游手好闲几乎成为通病,到最后潦倒沦落,将祖宗的脸面丢光;儿孙贤肖的家庭则不多。

“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问题。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德国则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

有人分析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现象的根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大概就在于出生于成功企业家家庭的子女,物质丰富,生活优越,缺乏其父辈与生俱来的勤俭精神。

曾经有人列举了第一代和第二、三代富人的九大差别,其中之一是“第一代艰苦奋斗,第二、三代喜欢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这种状况的出现,在于第一代的创业者虽然大都备尝艰辛,但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没有理性地认识到过去的艰苦对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过去艰苦磨炼的吃苦精神,对自己的艰难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才使自己拥有财富。相反,他们不希望子女再吃苦受累,给子女尽量多的钱财,希望他们享受生活。但是事物往往走向反面,不知创业艰难的富裕人家的子女常常挥霍浪费,最终导致家庭败落。

另外,中国人虽然对于教育的的重要性具有高度的重视,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但是,富家子弟的培育效果却不一定能够与投入的资金成正比。忙于商业经营的父母总是出资将子女送出国外希望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然而,被送出国的子女缺乏亲人的监护与亲情的沟通交流,在国外更加挥霍无度,甚至有些人的生活让美国邻居都看了傻眼。

资料显示,在海外的普通留学生一年生活费10万元人民币左右,但“阔少”留学生都超过100万元,有些在美国留学的“阔少”一年花费甚至超过200万元人民币。不少富商教育下一代的意识淡薄,使财富继承者大多缺少打理财富的能力。缺乏斗志实力平平的接班人一旦掌管家业,很快将祖业亏空。

当然,“富不过三代”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企业治理不规范、财产移交不科学、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和不利环境等原因。不过,也并不是每一个家族企业都必然走向“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毕竟有些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富过三代甚至一直延续下去。接班人问题虽然令人头疼,但并非顽疾绝症,只要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也能妥善解决,使财富得以顺利传承下去。

创业一点通:

要想基业长青,企业家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重视做人教育。华人首富李嘉诚在谈到子女教育时说,99%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让他们知道苦难的生活。即使子女长大了,也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最重要的是重视道德品质教育。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肯定和支持。曾国藩在其遗嘱中写道:“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二、重视勤劳节俭教育。亚当·斯密说:“一个出生在富有家庭的人,即使具有节俭天性,也是很难做到的。”曾国藩的家族何以数代不仅没有衰落,而且代代都有才俊?就在于他倡导了勤俭的良好家风。他曾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他强调节俭,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三、注重能力培养。俗话说:“娇子不如杀子”,对子女的过分娇养只会使他们丧失自立的能力,形成依赖心理,最终害了他们。犹太人堪称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父母当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钞,告诉孩子“钱是怎么赚来的”等观念,以此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后代的理财能力,是为了使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珍惜已有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