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104

第104章

第20章第5节不喜借势,凡事都单打独斗

创业硬伤: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桥。有一首歌唱得好,“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说的就是人脉。创业者要学会借他人之力来成就自己。这是一个Teamwork的年代,你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学会借势。

牛顿说,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只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里当然有牛顿自谦的成分,却也道出了一种成功的途径。我们为什么不向牛顿式的成功者学习,学习他人的卓越之处,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为自己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在学习、模仿中努力去超越呢?

1999年,在内蒙古草原上一片荒地中第一次竖起了蒙牛的旗帜。仅仅通过短短的六年时间,它以“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摇身一变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乳业顶级品牌,它是如何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使得“尽人皆知”,又是怎样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压力之下跻身全国乳业前列?原来,蒙牛深知“借势”的作用,在自己很弱小时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树立了超越的目标。

最初的蒙牛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企业,钱少,名小,势薄。更为残酷的是,蒙牛与伊利同城而居。在狮子鼻尖下游走,在巨人脚底下起舞,在鲁班门前耍大斧,行吗?事物总有两面性。伊利既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蒙牛学习的榜样。伊利不正为蒙牛提供了后发优势吗?好,那就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于是,蒙牛的借势之作腾空而起: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内蒙古乳业的第一品牌是伊利,这是世人皆知的。可是,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是谁?没人知道。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创“第二品牌”,这等于把所有其他竞争对手都甩到了身后,一起步就跨到了第二名的位置。而且,伊利也是中国冰激淋第一品牌——蒙牛这光沾大了,这势借对了。目标明确了,创意也出来了,如何用最少的钱传播出最大的效应呢?

经过详细的考察和比较分析后,孙先红认为在呼和浩特,花同样的钱,路牌广告的效果比电视广告还要好。当时在呼市经营路牌广告的益维公司,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没人认识到这是一块宝贵的广告资源。

孙先红就用“马太效应”策动益维负责人:你的牌子长时间没人上广告,那就会无限期地荒下去,小荒会引起大荒;如果蒙牛铺天盖地做上三个月,就会有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人买引得百人购。所以,我们大批量用你的媒体,其实也是在为你做广告,你只收工本费就会成为大赢家。

结果,蒙牛只用成本价,就购得了300多块路牌广告的发布权。发布期限为三个月。媒体有了,怎么发布?用红色!因为红色代表喜庆,红色最惹眼、最醒目。出奇兵!不能陆陆续续上,必须一觉醒来,满大街都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999年4月1日这一天。人们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所有主街道都戴上了“红帽子”,道路两旁冒出一溜溜的红色路牌广告,上面高书金黄大字:“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并注:“发展乳品工业,振兴内蒙古经济。”

一石击起千层浪。夺目的广告牌吸引了无数探寻的眼睛,角角落落流转着不约而同的话题:“蒙牛”是谁的企业?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工厂在哪儿?声言创“第二品牌”,是吹牛,还是真有这么大的本事……这样一来,人们认识蒙牛了。

但随后,蒙牛却遇了一件不寻常的事。1999年5月1日,一夜之间,有48块服务蒙牛的路牌,被不明身份的人抡着棍棒砸得稀烂。蒙牛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内蒙古几乎所有媒体都参与了报道。5月份是“声讨月”,《谁砸了蒙牛的招牌?》、《路牌广告惨遭损毁》、《“砸牌”莫如摊牌》……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见诸报纸,飞入千家万户。

6月份是“剖析月”,《蒙牛挑战伊利》、《蒙牛在伊利门前摆擂台》、《伊利蒙牛谁将挺立潮头》……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通过报纸,再次飞入千家万户。蒙牛的广告牌被砸了,虽没能找到作案者,但人们了解蒙牛了,蒙牛“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理念,以疾风暴雨之势,已经深入人心了。

蒙牛能够做到在短时间让人认识、了解,最终认同它的理念,不仅仅是由于强大而巧妙的广告攻势,更得力蒙牛向乳业巨人伊利的借势。如果没有伊利的“第一”,蒙牛也就无从想出“第二”。我们可以看到,蒙牛整个造势过程,都是以伊利为标竿的,无论是以蒙牛的“前辈”,还是以竞争对手的身份出现,重要的是最终蒙牛高高地站在了伊利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红了起来。

行业的领头羊,是行业的标杆。任何企业在做大之前,都需要紧盯着“头羊”,因为它很可能就是企业的“未来”。在企业造势时,“头羊”的受关注度也会大大高于别的“小羊”,因此企业要学会傍上领头羊。这正是蒙牛腾飞的秘诀。

当今形势多变的市场经济,从来不缺少机会,关键是企业要调整思路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善于抓住机会借势,挖掘市场潜力,做好准备,蓄势待发。一个善于借势的创业者,能够迅速集结并占有资源,使各项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显然,这样的人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得成功。相反,一个不会借势的人,处处唯我独尊,凡事单打独斗,其结果必然是失败。要想早日成功,创业者要时常询问自己:哪些资源可以为我所用?哪些“势”可以被我借用?

创业一点通:

借势或利用别人并不全是丑恶,而是各取所需。一个人,无论在工作,事业,爱情哪方面,都离不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用。朋友就是如此。因为各人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人际关系有所不同,而必须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个人高明的地方。就社会和自然状况来看,孤单者是斗不赢拉帮结派的。一个人在社会中,如果没有朋友,没有他人的帮助,他的境况会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业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