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5042400000014

第14章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1)

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

由于秦王嬴政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三世,直至千世万世。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权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了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

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取其意见,下令“焚诗书”,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部分史学家对以上事件存有怀疑,认为由于秦始皇的一系列激进改革得罪了贵族,平民无法适应,才在史书上留此一笔。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杀害太子扶苏即位。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

此后,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前202年12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四面楚歌。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楚汉之争至此结束。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北伐,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着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西汉发展到了1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

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雒阳,史称东汉,而他就是汉光武帝。

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此时出现了天文学家张衡。汉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训,显得相当开明,当时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在哪个朝代建立?

秦帝国(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战国后期逐渐壮大起来的秦国完成统一大业而建立起来的帝国,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国的铁骑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经过十年征战,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取代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雄的封建国家,一个安定的国家建立起来了,结束了东周混乱的局面。这是整个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自秦朝起,中国的国家形式就是以汉族为主体,不管豪强公开割据或外族侵入建立政权,最后的统一国家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

皇帝是秦始皇新创的名词,是他建立的地主阶级统治的皇朝的总首领。秦朝以皇帝为首创立的各级官府,本质上是用来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民众的。但在表现上,皇帝却充当了各方利益冲突的调节器,皇帝被当作各阶级、阶层的最高保护人和公正人,能够协调好各方利益冲突,这就是一个好皇帝在人民心中的评判标准。

尽管说秦朝是一个暴政满天飞的朝代,秦始皇是个暴君,但是,他建立地主政权代替奴隶制的政权,建立起统一的大国,结束了混乱的局面,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明显比以前的封建国家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尽管在现在看来不合理,但却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

秦制后来逐渐演变为传承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朝是一个值得后人景仰的朝代。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的主要成就有什么?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秦朝在各个方面都对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2)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4)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5)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7)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在很长的时期内成为国界;(8)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也有利地阻击了南下的游牧民族,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他也是中国皇帝制度的创立者,他是使中国进入了汉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像很多成功人士一样,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在吞并六国之后,大兴兵事,南征北讨,历史记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但是按照战国地图看,秦朝的领土足足比战国七雄控制的领土范围扩大了近一倍。而且跟其他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恺撒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不一样,秦始皇“设置郡县”,注重对征服后的土地的统治和制度建设。这样就使得对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功绩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同时采用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而其后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经常作为暴君这一反面的典型形象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谁?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前210年),通称为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国末期秦国国王、第一个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国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公元前247年,13岁的秦王嬴政即位。前238年,22岁的秦始皇在故都雍城举行了自己的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派兵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以咸阳为首都。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驾崩。

在秦王政登上秦国王位的第二十六个年头,他终于统一了中国。天下初定,39岁的秦王政第一件特别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来表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名号的简单变更,而且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是“大”的意思,人们称呼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为“皇”。“帝”

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说明了两点:第一,他想表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赐给他的,也就是“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不满足于仅仅做人间的统治者,还要当神的统治者。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中国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是在何时形成的?

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建都咸阳,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了在幅员辽阔的统治区域内加强自己对天下的控制和管理,他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

三公分别为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三者互相独立,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室直接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

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车轨,修驰道。

文化方面:“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最着名的例子就是“焚书坑儒”;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以吏为师,严禁私学。

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为以后的国家制度提供了一个框架,后来的国家都是对秦制的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

秦朝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实行什伍编制。

秦始皇自命“始皇帝”的时候,想的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但他绝没想到,这个春秋大梦只做了十五年就醒了,才传到第三个皇帝时秦朝就灭亡了。

他的独裁专制,他的横征暴敛早已给他自己制定的制度埋下了祸根。他筑阿房宫征用了70万人,又动用大量人力财力修骊山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他繁重徭役的血泪控诉。

焚书坑儒坑的都是儒士吗?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儒士的事件。坑儒坑的不都是儒士,主要是在当时妄议朝政的人和搞迷信扰乱秩序的术士。

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批评了这种行为,并主张禁止百姓拿古代来批评现在,通过自己办学来议论朝纲。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限期交出烧毁不属于博士馆收藏的《诗》、《书》等;有敢谈论《诗》、《书》的人就马上杀死,批评现在政治的人就灭族;禁止私自办学,想要学法令的人必须跟官吏学习。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460余人,全部坑杀。

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

(1)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游士批评时政时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不利于秦朝的统治(只是对于坑儒,史学家们现在仍有争论)。

(3)在关于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

焚书坑儒虽然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也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

秦始皇焚书坑儒,本来是想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继续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事与愿违,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都没有想到的。

虽然是为了加强对国人思想的控制,并在短期内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且手法残暴,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祸根。

焚书坑儒这种手段是相当愚蠢和残暴的,他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但它同时也毁灭了许多古代典籍,造成文化史上的空前损失。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到底有多大?

前221年,秦国最后灭齐国,秦王朝建立。这个大一统的皇朝到底多大呢?现在最正统的是三十六郡的说法。

秦朝建立初期,秦皇就采取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在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立诸侯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吞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置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秦朝的管理制度:内史直接管理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秦朝的郡设郡守(主持民政)、郡尉(主持军事)、郡监(主持监察事务),郡守下设郡丞,作为郡守的副职;大一点的县安排县令,小一点的县安排县长,县令、县长之下设县丞、县尉等附属官员。

秦朝刚建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展并进一步完善。但因为至秦二世而亡,所以北方游牧民族没有得到统一。当时秦朝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

由于唯一一部记载着秦朝的正史《史记》没有地理志一类的书,所以秦朝的行政区划并没有可靠的来源,除了最着名的由《史记》记载的三十六郡外,还有四十郡、四十八郡之类说法。甚至三十六郡的具体的范围、郡治也是历来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什么?

秦国统一六国以后,就从各方面加强对统一局面的控制与维护。主要有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和实行传国玉玺等措施。

李斯在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的基础上,吸收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了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通用的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这就是书同文。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这是对我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的一次总结,也是一次比较大的文字改革,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