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49630500000024

第24章 相对繁荣期(1937年7月-1946年5月)(14)

17.湘绣与纸伞,400,1本,同上,长沙绣华丽湘绣公司菲菲制伞社

18.造纸,400,1本,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大章造纸厂

19.陶器,400,1本,同上,中央工业实验所

20.印刷,800,2本,教育部,商务印书馆生产部

21.地毯工业,400,1本,实业部,北平仁立实业公司

22.淮北海盐,400,1本,淮盐公会,两淮盐务管理局

23.蚕丝,750,2本,中国教育电影协会,金大农学院,无锡华新丝厂,上海商品检验局

24.底皮之制造,400,1本,同上,西北制革厂

25.电煅与气煅,400,1本,教育部,金陵大学理学院电煆训练班

26.自贡井盐,320,1本,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四川盐务管理局

27.电话制造,400,1本,资源委员会

28.机械工业,400,1本,同上

29.钢锌铝,400,1本,资源委员会

30.防空电厂,400,1本,同上

31.电机制造,400,1本,同上

32.拉钢线,400,1本,同上

33.长寿水力发电,400,1本,同上

农事

中国柑橘,400,1本,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养牛,400,1本,教育部,中央大学农学院

北平鸭,400,1本,技术北平朴鸭研究社

农具,800,2本,教育部,上海中华农具推行社

中国桐油,400,1本,财政部贸易委员会,中国植物油料厂

中国茶叶,450,1本,同上,中国茶叶公司恩施实验茶厂

中国羊毛,400,1本,同上

两季谷,200,1本,农林部粮食增产委员会

美国农村生活,320,1本

公民

童子军,530,1本,安徽省立滁州中学

国术,200,1本,技术中央国术馆

健身运动,400,1本,技术东吴大学

注音字母,750,2本,教育部

乡村建设,400,1本,技术河北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

女子体育,400,1本,技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新县制,800,2本,四川省教育会

其他

金陵大学理学院一瞥

基督会五十周年纪念,1000,2本,基督教

蒋公寿辰,400,1本,教育部

给小朋友们,400,1本

猴戏与溜冰,300,1本

教育新闻第一号,400,1本

月里嫦娥,400,1本,技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书法奇观,150,1本

基督教与新中国,400,1本,技术成都各基督教大学及医院

仁心济世,400,1本,技术同上

纽约世界博览会,200,1本

儿童世界,400,1本,四川省教育厅

民生公司,400,1本,民生实业股份公司

印西村,800,2本,美国联合援华会

民主前锋,1000,2本,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

可见在上述金陵大学拍摄的影片中,所占数量最多的是地理风景和工业常识。这和国民政府在重庆时期所提倡的抗战建国理念,无疑有着一种呼应。工业常识影片主要对应于国民政府在抗战相持阶段宣传的工业建国理念,希望在民众中普及基本工业常识,发展国统区的工业,以支持抗战,并最终服务于抗战后国家的重建。教育电影则通过对中国各地风景、风情、风俗和人民生存状况的描绘,既实现了普及知识的教育目的,更为核心的作用则在于为国统区的观众提供一种社会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为抗战时全民动员和强化中华民族意识的政治需求和相应价值观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具体可感的表达方式。这从《西康》这部拍摄于重庆时期的地理风景教育片的影片说明(即影片放映时的解说词)中就可以看出。

《西康》作为金陵大学理学院拍摄于重庆时期十分重要的一部教育电影,分为8本,放映长度超过一个小时,在规模上远远长于当时摄制其他教育电影。该片拍摄于1939年,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派遣孙明经、范厚勤等人员与中英庚款科学考察团前往西康拍摄了该地的风俗、物产、交通、建设等内容。西康即当时的川康地区,在重庆时期刚刚建省,省主席为四川军阀刘文辉。这一带,自明朝以来,就一直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居民以康巴人(藏族的一支)为多,喇嘛教中的黄教是当地的主流宗教。孙明经在影片开篇就提出拍摄该片的目的是因为西康面积广大,物产丰富,却未得到很好开发,“正需有志青年置身其间,从事建设也”。同早期商务印书馆拍摄的风景教育片相比,金陵大学的地理风景教育片,尤其是在重庆时期拍摄的一系列地理风景教育影片(包括:《西康》、《川江一瞥》、《从成都到西宁》等)更致力于揭示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社会问题,用一种经验性、实证性的方法,而不是基于对以往传统历史的崇拜,来实现树立爱国主义、建立民族认同性的目的,努力地把教育电影并入社会和政治的轨道,适应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当时就有人评价道:“《西康》,这是一部国内不可多得的纪实片,不但在量上是凤毛麟角,在质上也是中流砥柱,在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部成功的片子,在这里我们不但可以见到西康若干部分的人情风物,还给我们以及每一个看到这部片子的观众若干有意义的教育和鼓励!”[74]

关于该片的摄制过程,其主要制作者——金陵大学的孙明经说:“在西康我们工作了五个月,最远到了金沙江上的德格、白玉、巴安,是中英庚款董事会西康科学考察团四十几个人中走得最远的。此行我也收集了累积几尺的资料,并有一百封信稿。……另外此行也摄了八百多张照片,业经编目。”[75]区永祥也专门以该片为例指出资料收集与研究在拍摄教育影片中的意义。他说:“‘西康资料’:一部有价值的影片之摄制,在摄制前有一段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关于内容的研究:这段时间往往比摄制时间尤久,而其重要性也较高于摄制工作。《西康》这部纪实影片,看的人两小时便看完,可是摄制人员当时就地搜集的资料,有若干为重要文献的摘要抄本和亲自绘制的图表以及善本图书等,累积尺许。从此一例中,可见摄制人员须为观众选择对象,除实地考察而外,搜集文献,以供研究,当为不可少之步骤。”[76]该片拍摄时的重要参与者范厚勤也以该片为例,对作者讲述了重庆时期金陵大学是如何拍摄影片的,他说:《西康》共拍了100分钟左右。当时,金大摄制组备有两台16毫米摄影机,一台用于拍摄,另一台主要备用,以防设备故障影响拍摄。拍摄条件十分简陋,没有灯光,仅靠反光板调节光线。并且,抗战时期,由于胶片十分紧缺,因此每个镜头都要反复仔细考虑,以免造成浪费。而至于16毫米摄像机的操作倒是比较容易的,且便于灵活的取景拍摄。

孙大营在《西康之行》中谈到另一部关于西康的地理风景教育片《西康康属》时,也顺带提及了两片的摄制原委和相互关系:“廿八(1939)年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派员与中英庚款科学考察团前往西康拍摄该地之风俗物产交通建设等,返后制成一片名曰《西康》。五年以来在各省及国外多次放映。本年六月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氏到金大电影部参观,并览该片,发生浓厚兴趣,遂邀请金大电影部入康放映,并将近六年之新建设补摄以便插入。金大电影部应邀后第一批由金大电专毕业生孙大营及肆业生高玉华、贾文昭三人先期赴雅,各方部署,盖三同学皆西康人也。八月十日由孙明经主任领队,偕曹工程师守恭,吕干事锦瑷,熊干事世远一行乘专车到雅安,次日即开始工作。特将此行经过陈列于后,作为西康电教发展过程记录之一。”[77]

由于影像资料的遗失,我们目前仅能从该片的解说词中来一窥其本来面目。

《西康》纪实影片说明[78]

制片者:金陵大学理学院

合作机关: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中英庚款川康科学考察团

孙明经、范厚勤

片长:共八本,计三,〇〇〇英尺

康省面积四十五万方公里,东界四川,西通藏卫,南邻印缅,北接甘青,地当国际路线,并有汉藏桥梁之形势,牧产富饶,林矿丰富,无限宝藏,唯待开发。全省人口二百三十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仅五·一人,正需有志青年置身其间,从事建设也。

本片介绍金沙江以东康省之地理、风景、政治、军事、交通、物产、宗教、教育、农牧、生活等等。金沙江西部之政令暂出于拉萨,摄制工作尚多窒碍,兹从略。

本片全部共分八本:一、西康一瞥,二、雅安边茶,三、川康道上,四、铁矿金矿,五、省会康定,六、草原风光,七、康人生活,八、喇嘛生活。

西康一:西康一瞥。西康正式建省始于二十八(1939)年元旦。西康有丰富之资源,为汉藏之桥梁,当国际路线之要冲,在国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康定之南有敏雅贡嘎大雪山,海拔七,五九〇公尺,为世界之第二高山。全世界极罕见之熊猫,为康东稀贵之特产。

全康有五大横断山脉,六大急湍河流,交通极为困难,渡越急湍之河流,常以竹为索,缘索溜达彼岸。川康公路自雅安至康定段,正在建筑中,建设公路为开发西康之急务。

康定为西康省会,处三山环抱之峡谷内,市内有“中山路”“中正路”为康定最繁盛之街道。

康人生活简单,衣毛织长袍,食以“糌粑”及酥油茶为主,住多形如碉堡之楼房,行常骑马,嗜好“跳锅庄”及“跳子”等娱乐。康人笃信喇嘛教,终生一切皆与之有关,寺院极为壮丽雄伟。“跳神”——为宗教大典。

西康二:雅安边茶

雅安原属四川,自二十八(1939)年元旦,与附近五县及宁属八县割归西康。雅安地当西康门户,为全省经济重心。雅安自古人文荟萃,汉代高贯方、高贯光兄弟,皆举孝廉,官至太守。今墓阙犹存,上有汉代阳刻图案,古意怏然。近郊多山,农民有以粗竹打通竹节,接成水枧,用以输水,灌溉隔河田亩者。

雅安市街整洁,教育发达,省立雅安中学及私立明德中学,均有相当规模,雅属各县盛产钾硝(硝酸钾),雅安尤多,可作炸药,公路石方工程赖之,雅安产竹,可以造纸。产靛,可作染料。产木材,以供建筑。

雅属各县盛产茶,运销康藏,向称边茶,雅安出产尤多,自唐代起,政府即设官定引,以边茶供给康藏人民,换取马匹药材及各种物产,为汉藏联系之要素。

制茶手续可分三部:一,为乡间茶农工作;自旧历二月至五月间共采四次,采后先行烘炒,再售与茶贩。二,集镇茶贩工作;视所需成品之优劣,蒸一、二、三次不等,每次约十分钟。蒸后将茶叶上溜板,搓成卷状。三,城市茶厂工作;收购茶贩之茶叶,堆积发酵,使茶色浓黑。再行晒干,由茶工分类拣别,配合粗细,压成块状。成品每包重十六斤,用竹篾包装,西运至康定。

康定茶关,征收“茶引”,每五包收银一两,以两为单位再折法币收款,每年征收“茶引”达十一万两,茶包运至康定后,需再改用牛皮包装,用毛牛继续而运,深入康藏全境,康人及藏人多用奶油及盐加入竹筒内,上下撞击而打成酥油茶。平均每人每日饮三四十碗以上。

西康三:川康道上

自成都至雅安段川康公路,长一五四公里,汽车一日可达。自雅安至康定有新旧二道,新道循直线长二一五公里,公路正在修筑中。

旧道——雅安康定间长五二〇里,滑杆或驼运需八日,首经荣经县,荣经康宁铁索桥雄跨于经河上,长九六·八公尺,宽二·五公尺,为西康现存之第二大桥。县东南郊之太湖寺,建于唐朝,盛于明代,寺内之藏经阁,建筑极为瑰丽,阁门之木刻,系记述释迦牟尼佛出家之事迹,甚为精致。西北郊盛产白煤与烟煤,因运输困难,多赖人工背负。古城镇产陶土,将土塑成坯,置地平以下鼓风窑内烧成后,再置烘炼坑内,待温度缓缓下降,可免脆裂。同时内加杉枝,枝内炭质在固闭之高温下析出而敷于器壁,形成光泽釉质,过荣经,乃翻越大相岭,大相岭横亘荣经汉源间,高达二八五〇公尺,山道险峻,约大相岭南望,即为汉源县,再南为汉源场,场有中山纪念堂,为西康省保训合一训练班所在地。汉源产梨及烟叶。过此再攀飞越岭,(岭高二七五〇公尺)即入泸定县境。

川康公路自雅安以至康定,探取捷径,自雅安傍滔滔之雅河向西行,过飞仙关而至天全县,再向南行,在二郎山一带,公路蜿蜒于群山之上,高二九〇〇公尺,森林茂密,人烟绝迹,工程艰巨。路工所食之米,须自雅安等地背负数日之行程,前往施工地带接济,现公路已修通至泸定,与旧道相会合。

泸定县位大渡河东岸,大渡河水流湍急,清康熙四十三年建铁索桥跨河上,长一〇〇公尺,群山急水间,复道行空,有如彩虹,至为壮观。过泸定桥乃沿大渡河之支流康定河西行,公路盘旋于悬崖急流之间,康定河为泽谷急流,自泸定至康定六十公里之内,开发后可资利用之水力达十万马力。因水流湍急,越之不便,当地多以竹为溜索,涉者攀附竹索上之木筒,借以溜达彼岸,沿康定河西上,即抵达西康省会——康定。

西康四:铁矿金矿

西康矿产丰富,业经开发者尚少,目前在雅属以铁为主,在康属以金为主。

铁——西康产铁区域为宁雅两属,宁属之铁蕴藏极富,且为铁矿中最佳之磁铁矿,含铁成分最多,该区将来开发后,当可为我国西南重工业之基础。雅属铁矿多为菱铁,品质欠优,但以铁区附近产燃料及耐火石,且水力取给便利,二土法技术又早有成规,故在建省之初期,其地位甚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