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务川县的妇幼保健没有开展,1949年后才予以重视。1952年,土改卫生队便在农村培训接生员,推广新法接生。1954年,务川县保健站建立,继续培训农村不脱产接生员。至1986年,先后培训1000多名。新法接生在务川日渐普及,普及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0上升到1995年的78.3%,直至2005年的92%。新生儿破伤风、产褥热降到1995年的1.5%。1977年,开展对妇女“两病”(子宫垂脱、尿瘘)的普查普治,组织工作队深入农村治病,至1984年,共普查病人1753人(其中尿瘘11人),手术治疗316例(其中尿瘘11例),非手术治疗1437例,治愈率达到79.5%。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妇幼保健水平逐步提高。2002年,实施“降低新生儿破伤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妇幼项目,从2002年开始在卫Ⅷ项目中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减免政策,大力提倡住院分娩。2002年,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站被卫生部评为县级爱婴医院。同年,孕产妇急救中心在县人民医院成立。2005年,12所乡镇卫生院完成产房改造和产科质量建设,濯水、丰乐镇卫生院成功创建爱婴乡镇卫生院。2004年,县妇幼保健站与县计划生育服务指导中心合并为县计划生育服务与妇幼保健中心,隶属县人口与计生局。2005年,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提高到66%、64%,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0.2878‰、22.59‰,住院分娩率提高到52%。
为保护妇女和儿童身体健康,沿河县1956年成立妇幼保健站,任命熟悉妇幼卫生工作的站长一名,配备与业务相适应的高素质医务人员开展工作。积极培训农村妇幼卫生员,建立乡镇妇幼保健网,对危害妇女健康的“尿瘘”、“子宫脱垂”等妇科病,坚持常年普查诊治,大大降低了两病率;贯彻落实妇女“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保护;大力推行新法接生,控制新生儿破伤风。认真加强了计划生育门诊管理,开展计划生育各种手术,宣传少生优育知识,严格对孕妇的系统管理,坚持每年对儿童体格检查。全县妇女儿童体质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印江县妇幼保健工作,按照“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大力提倡和推行新法接生,实行孕产妇系统管理、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对产前检查出的高危产妇进行高危妊娠管理,及时有效地治疗危产期各种严重并发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据统计:孕产妇死亡率从1979年的36.502‰下降到2005年的1.47‰,新法接生率从1979年的26.6%,提高到2005年的90%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79年的113.7‰降至2005年的7.8‰。自1989年开展婚前健康体检工作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育检咨询活动,对患有遗传病不宜结婚和不生育人群,进行宣传教育,从而降低了遗传病例的发病率,提高了人口的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幼儿死亡率。印江县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母乳喂养,体现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开展了创建爱婴医院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
1951年起在农村推广无病分娩法,道真县区多次举办接生员训练班,培训了一批接生员。利用会议、幻灯等形式,广泛宣传新法接生。1953年,建乡镇接生站13个。接生员深入村寨,反复宣传,新法接生逐步得到推行。到1964年,全县有大队接生员377人,全年出生婴儿10028人,新法接生4037人,接生率达40.26%。1986年新法接生率达78%。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下降到0.1%。为保护儿童健康,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儿童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近20年来,对7岁以下儿童开展健康检查和系统保健管理,同时开展5万人群死因监测。1990年实施妇幼卫生合作项目,随机抽查112317人,经省、地验收达到合格标准。1995年再次验收,道真县被列为妇幼卫生项目继续合作县。
三都县抓好妇幼保健工作,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是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切的问题。过去由于缺乏卫生知识和医药用品,加上沿用旧法接生,幼婴常见病得不到及时的医治,死婴率很高。人们常常悲叹:“只见怀胎大肚,不见娃儿走路。”破伤风、产褥热、尿瘘、子宫脱垂等疾病,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真是“生儿好比爬刀山,满月才过鬼门关。”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成立了妇幼保健站,为妇女儿童治病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了推广新法接生,减轻产妇痛苦,保障母子健康,20世纪50年代培训了大批农村接生员,建立了联合接生站,不仅方便了产妇,而且防治了初生婴儿破伤风和妇产产褥热,使母子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至2005年,婴儿死亡率从51‰下降到22.75‰,孕产妇死亡率从1.93‰下降到1.44‰。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三都县还普查了育龄妇女,并重点医治。1980年,对全县已婚生育的21086名妇女进行了体质调查,对尿瘘和Ⅱ度以上子宫脱垂患者,分别安排治疗。1981年,又免费将12名严重尿瘘患者送省人民医院治疗,使11名患者残疾得到根治。接着,又集中184名子宫脱垂患者到县城进行免费治疗。1982年,又有计划地将155名子宫脱垂、尿瘘患者集中统一治疗,并且从省人民医院和黔南州一医请来主任医师和妇产科,主治医师主持治疗。三都县民委、县民政局对这一项目进行资助,不仅给患者治疗,而且还发给生活费和营养费。妇女们流着激动的热泪说:“党和人民政府免费请我们来医治,医了我们的疾病救了我们的生命。”抓好妇幼保健工作,不仅促进了母子身心健康,而且也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因此,保健站每年对幼儿园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勤查病、早治病。在1963年、1979年和1981年,还为12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免费驱除蛔虫和健康检查。1982年,又在烂土幼儿班和县幼儿园进行了常见病、多发病、佝偻病的普查,并对龋齿罹患做了认真调查,提出预防措施。
妇幼保健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威宁县女性公民364166人,占总人口的47.8%,4周岁以下的婴幼儿95966人,占总人口的12.6%,妇幼保健工作显得十分重要。1953年,威宁县建立了妇幼保健站,建站后首先在农村培训接生员,普及新法接生,改变不科学的接生法。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用旧接生法接生,婴儿多因患脐风、破伤风等死亡,产妇也多因感染和产褥热等丧生。新中国建立后,普及了新法接生,大大降低了婴儿、产妇死亡率。多年来,妇幼保健站除了抓好门诊和住院工作外,还组织医务人员到农村,配合各医疗卫生机构宣传妇幼保健、晚婚及计划生育知识,传授技术和孕妇产前产后的检查和访视、建卡服务。1980-2004年,对城乡儿童身体健康检查30725人,协助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