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捭阖术
49617300000033

第33章 中经(1)

【原文】

中经(1),谓振穷(2)趋急(3),施之能言厚德之人(4),救物(5)执穷(6)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7)博惠(8),施德者依道(9),而救拘执(10)者,养使(11)小人。盖士当世异(12)时,发因免(13)阗坑(14),或当伐害(15)能言,或当破德为雄(16),或当抑拘成罪(17),或当戚戚自善(18),或当败败自立(19)。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20),象体为貌(21),闻声和音(22),解仇(23)斗郄(24),缀去(25)却语(26),摄心(27)守义(28)。本经记事者纪(29)道数(30),其变要(31)在《持枢》、《中经》。

【注释】

(1)中经:发自内心,施惠救穷。

(2)振穷:救助穷困。

(3)趋急:投身危急。

(4)施之能言厚德之人:能言厚德之人能施行之。

(5)救物:被救助之人。

(6)执穷:处在困厄之中。

(7)俦善:如同善良之人。俦,同类,类似。

(8)博惠:广泛地施以恩惠。

(9)依道:依照道义。

(10)拘执:拘捕。文中引申为陷于困境。

(11)养使:既救养之亦能使用之。

(12)世异:时代变异动乱。

(13)因免:因由而免去。

(14)阗坑:填塞沟壑。文中言遭战争之祸死于原野。

(15)伐害:攻伐陷害。

(16)破德为雄:毁坏文德,以武力称雄一方。

(17)抑拘成罪:强迫拘捕,无端定罪。抑拘,用权势强力拘捕。

(18)戚戚自善:在忧愁混乱的环境中仍能修养自身,纯洁守贞。戚戚,表示因混乱残破而使人忧愁。

(19)败败自立:几经危亡失败,而最终得以自立。败败,形容几经失败危亡。

(20)见形为容:见其形便知其面容。

(21)象体为貌:审查其体便清楚其外貌。

(22)闻声和音:听到声就附和于音。

(23)解仇:化解仇恨。

(24)斗郄:使仇敌相斗。郄,隙,缝隙,引申为有隔阂、有仇。

(25)缀去:使离去的人能回味自己所讲的话。缀,连接,联系。

(26)却语:察伺别人的言语过失。却,通“隙”。

(27)摄心:吸引、摄取别人之心。

(28)守义:坚守道义。

(29)纪:通“记”,记载,记述。

(30)道数:道之精理。

(31)变要:变化之要点。

【译文】

所谓中经,就是施惠救穷使走入窘境的人振作,使情况紧急的趋于缓解,实施于那些能言善辩,品德厚道的人。被救助之人,这些陷入窘境的人就不会忘记恩德。能言善辩之士,与好人成为朋友而广施恩惠;施行德义之人,所作所为合于道。解救被拘捕之人,然后可以驱使他。士人面对时代变异动乱,或者在乱世中免于祸患,或者残害能言善辩之士,或者放下斯文兴兵作战称雄一方,或者被冤屈成罪,或者心情忧郁自守善道,或者天下危败仍能自立。所以其道贵在控制别人,而不能被别人控制;控制别人就握有权柄,被人控制就被别人掌握了命运。所以有见到对方形象就可以认知容貌,听见声音就可以随声唱和,解除小仇恨使强者相斗,补充情思,驳斥言语,摄取内心,恪守道义等方法。本经记载的道数,其中变化的要领都在《持枢》、《中经》部分。

【原文】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主(1)也。可以(2)影响(3)形容(4)象貌(5)而得之也。有守(6)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7)书(8),行不僻淫(9),以道为形(10),以听为容(11),貌庄色温(12),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13)塞郄(14)而去之。

【注释】

(1)爻为之主:占卜是其主要根据。

(2)可以:能够根据。

(3)影响:影子和回音。响,回音。

(4)形容:外形面容。

(5)象貌:形体外貌。

(6)有守:有操守,有品节。

(7)诗:指儒家经典《诗经》。

(8)书:指儒家经典《尚书》。

(9)僻淫:邪僻淫佚。

(10)以道为形:用道义作为自己的外形。

(11)以听为容:以道德作为自己的面容。听,原为繁体即“〖FJF〗听〖FJJ〗”,疑和“德”形近而误。

(12)貌庄色温:相貌端庄,表情温和。

(13)隐情:隐瞒真情。

(14)塞郄:堵塞漏洞。

【译文】

见到对方形象就可了解对方容貌的情况,占卜是其主要根据,能够根据人的外表信息,声、形、貌中得出结论。有操守的人,不看非礼,不闻邪僻,言必根据《诗经》、《尚书》中的章句,行为正直不邪恶,以道德为形状外貌,面貌庄严表情温和,不可能从其外貌中获得什么。这种情况下就应当隐瞒实情堵塞漏洞离开他。

【原文】

闻声和音,谓声气(1)不同,则恩受不接(2),故商角不二合(3),徵羽(4)不相配。能为四声主(5)者,其唯宫(6)乎?故音不和则不悲(7),是以声散伤丑害(8)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9)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注释】

(1)声气:原意为声音气息,文中指相互间的志趣和爱好。

(2)接:会合,交往。

(3)商角不二合:商和角二音不配合。商、角,古代五音中的二音(宫、商、角、徵、羽),古人将五音比作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相克,所以文中亦称商角不合。二合,二音拼合。

(4)徵羽:古代五音中的二音。见注释(3)。

(5)主:主音。

(6)宫:古代五音中的首音。

(7)悲:悲壮。

(8)声散伤丑害:声音散乱、悲伤、凶狠、有害。

(9)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不能像比目鱼、比翼鸟那样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比目,即比目鱼,文中意为比并而行,形影不离。合翼,即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一目一翼,相得乃飞”的鸟,后常比喻恩爱夫妻或形影不离的朋友。须,等待。

【译文】

听到声音就随声附和,是指相互间的志趣和爱好不相同,就不会恩爱友善。所以商、角二音不相合,徵、羽二音不相协调。能够成为上述四声之主的,只有宫音。所以音调不和谐就会产生悲韵,声音丑陋不和的,必然很难入耳。虽有美好行为大的名声,却不能如比目鱼、合翼鸟那么和谐,这就是声气不相投,音韵不协调的原因。

【原文】

解仇斗郄,谓解羸微(1)之仇。斗郄者,斗强(2)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3)其功,盛(4)其势。弱者哀其负(5),伤其卑(6),行其名,耻其宗。故胜者斗(7)其功势,苟(8)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9)力倍(10)死而是(11)也。郄无极大(12),御无强大(13),则皆可胁而并(14)。

【注释】

(1)羸微:弱小者。

(2)斗强:使强者斗。

(3)高:拔高,夸大。

(4)盛:扩大,扩张。

(5)哀其负:哀叹自己的失败。

(6)伤其卑:伤心自己的卑弱。

(7)斗:趁。

(8)苟:贪求。

(9)强大:勤勉地壮大自己。

(10)力倍:加倍地努力。

(11)死而是:为此而拼死。

(12)郄无极大:空隙没有最大的时候。

(13)御无强大:驾御、统治没有最强大的时候。

(14)皆可胁而并:一切敌人都可威吓它,并从而吞并它。

【译文】

解除小的仇恨而使强者相争斗。强者出现争斗,取得胜利的一方,炫耀武功,张扬势力。弱者哀痛自己的失败,为其卑弱伤心,玷污其名声,使祖先受辱。所以胜利的一方,以其胜绩盛大,贪求前进而不知退却。弱的一方因为哀伤失败,见到自己所受打击就勤勉地壮大自己,一定会死战。有裂隙未达极点,守卫的也没有最强大的时候,那么一切敌人就都可以威胁而加以吞并它。

【原文】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1),使有馀思(2)也。故接贞信(3)者,称其行,厉(4)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5)喜。以他人之庶(6),引验以结往(7),明疑疑而去之(8)。

【注释】

(1)系言:有关的话,要言。

(2)馀思:事后留下的思念。

(3)贞信:正直诚信。

(4)厉:勉励,激励。

(5)复会之期:再确定约会之期限。

(6)庶:欣幸,希冀。

(7)引验以结往:称引验证来结交已经离开之人。

(8)明疑疑而去之:表明自己诚挚之心而让他离去。疑疑,似“欸欸”之误,“欸欸”亦作“款款”,诚恳,忠实。

【译文】

所谓缀去,就是对离去的人倾诉自己挽留的话,使他过后仍然思念。所以要结交正直厚道的人要称颂他的品行,鼓励他的志向,商谈可以做可以恢复的,希望再次相会的日期。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结交已经离开它人,表明自己诚挚之心而让他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