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舫是五四时期最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是“第一位对东西方的戏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以比较科学的学理态度对待中外戏剧并对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和戏剧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戏剧理论家”。他的戏剧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西方戏剧思潮尤其是现代派戏剧的介绍与评价。他曾在《新青年》上发表《近世名戏百种目》,广泛介绍近代西欧剧作,供读者和译者选择阅读或翻译。这个书目发表后被多方转载,影响很大。此外,他广泛介绍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派戏剧思潮,对梅特林克、霍普特曼等人都给予了重视。对这些外国戏剧思潮,宋春舫并非一味推崇,如对未来主义他就指出了它消极的一面,即反文化、反历史的倾向。二是提出“戏剧整体观”的戏剧观,介绍“新剧场运动”,介绍了戈登克雷、莱因哈特等人的剧场艺术,提出戏剧是剧本、音乐、布景、灯光等各个方面的相互融合。三是针对当时戏剧运动的实际,提出新旧剧并存、相互融合的观点。他对东西方戏剧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并不将中国的戏曲说得一无是处,对西方的戏剧也并不是一味地崇拜;他主张应该吸收西方戏剧的合理成分,改造话剧的面貌。宋春舫的戏剧理论为解决话剧民族化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他对小剧场运动的介绍推动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小剧场运动的发展。但他对于东西方戏剧的态度,遭到当时戏剧理论家的误解,并没有很好地被贯彻下去。
与他相比,陈瘦竹对西方的戏剧思潮、作家作品也有介绍和评述。在对待东西方戏剧的问题上,他也不是片面论者。他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的戏剧理论,同时对它们又有所鉴别,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提出理论。作为一位对话剧有着深刻考察的戏剧理论家,他对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曾写过《徐渭的讽刺喜剧〈歌代啸〉》,分析过《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幽闺记》、《陈州粜米》、《狮吼记》等剧作。用西方的戏剧理论来考察中国的戏曲,这是他对中国戏剧理论的一大贡献。
从宋春舫与陈瘦竹戏剧理论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在研究时间和研究领域方面都有不同。宋春舫作为第一代把西方戏剧理论介绍到中国的理论家,他的开拓之功功不可没,并且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原因,他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陈瘦竹是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戏剧理论研究的,这时宋春舫已经病逝。但是,陈瘦竹自40年代到80年代一直在从事戏剧研究,因而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果实。就研究领域而言,宋春舫对剧场艺术有很深刻的了解,这体现了他的“戏剧整体观”,而对于戏剧的具体理论形态就没有深刻的论述了。陈瘦竹的研究重点在悲剧、喜剧和戏剧基本理论方面,对于剧场艺术没有过多的介绍。
朱光潜是学贯中西的美学家,他在戏剧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并且他的戏剧美学研究也是延续了一生。他的戏剧理论构成与陈瘦竹的有相仿之处,但又有差异。
首先,悲剧理论方面。朱光潜在1932年的博士论文就是对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喜欢悲剧也就是悲剧的快感问题。他从爱德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切入悲剧研究,评述了西方历史上认为悲剧的快感来源于“恶意”或“同情”的观点,说明“完善的悲剧理论必须包罗互相矛盾的各个方面情形——命运感和人类尊严感、悲观论和乐观论,所有这些都不应当忽略不计”。朱光潜的论述,已经超越了对悲剧的论述,而上升到戏剧美学和艺术美学的高度。可是,我们在这些论述中,看到的一般都是西方的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甚少。
陈瘦竹的悲剧理论也有对西方悲剧理论的述评,这集中体现在他的《当代欧美悲剧理论述评》一文中。在这篇文章中,陈瘦竹先是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悲剧理论史作了一个简短的回顾,然后从悲剧人生观、悲剧冲突、悲剧人物、悲剧节奏和悲剧快感各方面来阐明悲剧的特征。如果说就悲剧快感一点来说,他当然没有朱光潜论述得深刻;可是,就论述的范围来说,他就比朱光潜要广泛得多了。由于陈瘦竹的悲剧理论主要诞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所以他更能够联系当时的戏剧论争,提出更符合中国实际的悲剧理论。
在喜剧方面,朱光潜的《笑与喜剧》一文被陈瘦竹称为是“第一篇重要的喜剧理论文章”,他在文中介绍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叔本华、霍布斯、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他写作此文也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们为什么会笑,喜剧具有怎样的快感的问题。相比之下,陈瘦竹是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喜剧研究上,因此,他取得的成绩也就比朱光潜要大。在《欧美喜剧理论概述》一文中,他对自古希腊、罗马、中世纪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喜剧理论都有所介绍,涉及的喜剧理论家不仅有朱光潜提到的那些大家,还包括塞弗、爱里克·本特莱、艾尔德·俄尔森等许多并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喜剧理论家。这些理论不仅探讨过笑的来源问题,还对滑稽、幽默、机智、讽刺等喜剧范畴做过讨论。不仅如此,陈瘦竹还在文章中告诉读者欧美喜剧研究的最新动向,即人们更侧重于对喜剧中的悲剧性因素的研究和关于幽默的研究,这就为喜剧研究者提供了最好的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向。陈瘦竹的喜剧理论不仅有对喜剧的评述,他对喜剧的分类问题,喜剧范畴中的幽默、讽刺、机智和嘲弄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其他戏剧理论方面,朱光潜著有《狄德罗的〈演员的矛盾〉》一文,对表演方法进行探讨。他主张“体验派”与“表现派”相融合的表演方式。陈瘦竹对戏剧表演并没有很深的研究,但是他的文章中包括20世纪40年代即写作的对一部分外国剧作家、作品和外国戏剧流派等的介绍,其中有希腊戏剧艺术的渊源与竞赛、剧场与布景、演员与观众,《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象征主义、自然主义等等,这些介绍为开阔人们的视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这些一般性的介绍文章,陈瘦竹对戏剧与观众、戏剧冲突、“动的戏剧”与“静的戏剧”等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他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
在戏剧评论方面,朱光潜曾对王文显的《委曲求全》、曹禺的《日出》、林徽因的《梅真同他们》予以关注,虽然大多是印象的批评,但也表现出他的戏剧观,看出他对戏剧文学性的重视。陈瘦竹的戏剧评论主要集中于现代剧作家论中,他对田汉、郭沫若、曹禺、丁西林和老舍的剧作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的剧评不是印象式的批评,而是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读他的剧评,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也能获得戏剧理论和艺术史方面的知识。
在翻译外国剧作或理论方面,朱光潜的译著有《拉奥孔》、《歌德谈话录》、《新科学》、黑格尔的《美学》和克罗齐的《美学》等,他还翻译了萧伯纳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陈瘦竹的译作有《人物素描》、《文艺鉴赏论》、《导演与演员》、《戏剧批评史纲》、《编剧原理》、《肖像》(意大利即兴喜剧大纲)和《莎士比亚传略》,翻译剧作有萧伯纳的《康蒂妲》和雨果的《欧纳尼》。
在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家中,也有一些对悲剧和喜剧问题进行讨论的理论家,其中,熊佛西和章泯比较突出。
悲剧方面,熊佛西在《悲剧》一文中,探讨了悲剧的来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定义,悲剧的作用是怜悯与恐惧,悲剧的主角是好人坏人皆可,悲剧在布局上要应用“三一律”等问题。章泯的《悲剧论》主要探讨了悲剧的起源(社会生活中的悲剧性现象让剧作家创作出来),悲剧的人物(不完善也不坏的人,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人物性格塑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动作、思想、语言和外形),悲剧的情感(怜悯与恐惧)和悲剧的布局(开场、发展和结束)以及亚里士多德和席勒的悲剧理论。从他们的讨论看来,他们的悲剧理论主要是对亚里士多德和席勒等人悲剧观念的接受与发展。与之相比,陈瘦竹的悲剧理论是在对东西方悲剧观念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可以说更有针对性和借鉴性。
喜剧方面,章泯分阶段论述喜剧的创作情况,将喜剧分为六种,即以巧计或情势为主的喜剧、浪漫主义喜剧、讽刺的现实的喜剧、莫里哀的性格喜剧、机智或幽默喜剧和感伤喜剧。喜剧的特性是诉诸情感和诉诸理智。熊佛西的《喜剧》分析了喜剧的来源、定义、功能、结构,笑的来源与功用以及笑的工具——滑稽、讽刺、机智和幽默等。这两篇文章,或是介绍西方喜剧的创作和研究状况,或是提出自己的喜剧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依据的喜剧理论仅限于亚里士多德、柏格森、斯宾塞、康德等人,对西方的喜剧理论并没有全面详细地介绍与考察。
20世纪40年代,我国戏剧界对外国戏剧思潮和戏剧作品的介绍也逐渐多了起来,而对于外国舞台艺术的介绍则是最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我底艺术生活》和《演员自我修养》,丹钦科的《文艺·戏剧·生活》,马科夫的《苏联的剧场》,诺维茨基的《苏联演剧体系》,霍顿的《苏联演剧方法论》等都被翻译过来,而关于戏剧基本理论的介绍,却相对不足。陈瘦竹在这段时期介绍英国尼科尔教授的《西欧戏剧理论》,介绍希腊戏剧艺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对悲剧与喜剧问题也有几次比较集中的讨论。关于悲剧的讨论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80年代。在这两次论争中,人们涉及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是悲剧、社会主义社会是否有悲剧存在、社会主义悲剧的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悲剧观点的理解等问题。喜剧问题也有几次热烈的讨论,内容涉及歌颂性喜剧、讽刺喜剧以及幽默、滑稽、夸张等喜剧功能的分析。陈瘦竹积极参与了这些讨论,指出有的讨论者存在的偏颇,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最为可贵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还一直在介绍西方戏剧理论的文章并不多见,陈瘦竹的《当代欧美悲剧理论述评》、《欧美喜剧理论概述》、《心理分析学派喜剧理论述评》和《马克思主义以前欧洲戏剧理论》等文章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意义。
从宋春舫到朱光潜和熊佛西、章泯等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戏剧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为五四时期中国戏剧理论研究的代表,宋春舫要回答的问题是“戏剧应该向何处去”,如何对待中国的戏曲和外国的戏剧的问题。而朱光潜所探讨的问题是戏剧的内在特质,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戏剧的问题。这体现了中国戏剧界理论研究的深入。陈瘦竹的戏剧研究与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相一致,他在戏剧研究的开始也只是对戏剧作家、作品等的介绍,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的思考已经深入戏剧的内质,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戏剧冲突、悲剧精神、悲剧人物、喜剧冲突和悲剧冲突的文章。他就是这样与时代紧密结合着,所以他总是能够奉献出时代最需要的研究成果。不仅如此,他有时又超越了时代,比当时的戏剧研究者具有更长远的眼光。他关于西方悲剧、喜剧等研究理论的述评,不仅为当时的研究者提供了资料的方便,开阔了视野,同时他还指出西方戏剧研究的现状,为人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戏剧界对话剧理论的研究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戏剧理论家,“陈瘦竹对戏剧家作品的研究及其对戏剧理论的探讨成果,为新时期中年戏剧评论家的崛起提供了借鉴和过渡的桥梁”。由此可见,陈瘦竹不仅沟通了中外戏剧理论,在中国戏剧理论的建设上,也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推动了中国戏剧理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