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49595800000046

第46章 我的咨询方法(3)

步骤五分析思路:

·以自然常态的位置关系为标准参照系,越是远离常态越是非正常。

·和客人一同分析,人和树的关系是主要分析点之一,彼此大小、距离等,关照透射出内心的依存性、和谐性(对立性),表示人格健康的主要成分。比如一位客人画的人很小、树不成比例地非常大,说明他内心有宏愿、自信心膨胀,但是不够现实,同时自我评价很低。

·鸟向树飞、远离树飞、停在树上、停在地上的不同意义。比如,鸟一般不落在地上,如果客人画的鸟在地上,那就先让客人解释,多数情况下可以推断客人在情感活力、性等方面受到了挫折。

·观察鱼在水中游、跃出水面、游动方向、鱼的数量和河流位置大小的比例关系。比如,一个客人画的鸟站在鱼身上,这在自然中是极少见的,说明他激烈的矛盾心态。

·人、房屋、树木的关系。比如有不少客人画一些篱笆把房子围起来,表示内心的不安全、焦虑。或者把房子画在山背后,表达远离某种压力源的愿望。山是自我压力程度以及自我对周围压力环境体验的主要参照。

·有一些元素是客人自己额外添加的,这时候要和客人探讨这些元素的含义,通过客人的表达,联系分析其内心的愿望,综合判断,这对于准确分析客人心态有好处。

类似这个自然图画透射法,在台湾等一些地区,也称作艺术咨询法,显然是运用了绘图的意象,带有艺术的特征。不过,笔者认为,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是要满足客人的需求,解决客人的问题,实现它的社会功能价值。

以下介绍几个案例,帮助读者理解笔者的自然图画透射法。

读者朋友会发现,掌握这个方法的要领以后,你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适当运用。

案例一

男性,12岁,2003年秋由母亲带来咨询,是北京某著名大学的附属中学初一年级学生,爸爸是修理工人,妈妈是商业企业的文职管理人员,在学校成绩很好,咨询症状是撕咬指甲,面部特征紧张、焦虑,说话声音微小,不爱主动说话,动作幅度很小。自己知道撕咬指甲不好,可是控制不住,在受到老师批评或者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更加严重,有时候白天撕咬完后,晚上回到家里疼痛难忍,睡不着觉。妈妈带他去医院看过医生,也咨询过心理医生,但是始终没有解决问题。

简要了解他的问题以后,笔者让他画一张辅助分析图,即自然图画透射图。

现在请读者朋友和我一起来分析。

首先可以看到,这个孩子没有完全按照笔者的提示来画,增加了小动物、太阳、云。分析从人物开始。笔者先问孩子:画中的小动物和用线连接起来的那个人是什么关系?他回答:是那个大人养的一只猫。问:为什么用线连着呢?答:如果不连着,猫就找不到家了,多可怜呐。问:如果再增加一个人,放在哪里呢?答:在门口。于是笔者在门口添加了一个人。问: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是你,应该是哪一个?答:是那只小猫。问:你和谁连着呢?答:妈妈。问:另一个人是谁呢?

答:可能是爸爸。问:爸爸在那里干什么呢?答:看门呗。问:把那根线剪断行不行?答:不行。

谈话进展到这里,问题已经基本明朗了。如果是一般的咨询访谈者,会轻易地抓住孩子焦虑、内心缺乏安全感、自闭等现象分析撕咬指甲的心理障碍问题,并且告诫家长要让孩子放松,不要增加压力,给予情感关照等等,甚至用行为主义的系统脱敏方法减轻孩子的恐惧压力。但是,笔者采用自然图画透射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把孩子内心的症结表现出来了,这个症结就是:由于孩子和父母三个家庭成员之间不正常的情感关系,导致孩子的行为过分地被母亲替代,孩子不得不用病态情绪来表达对母亲的依赖,而父亲的作用被排挤到无所谓的地步。父亲对孩子情感支持作用的缺失,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太阳是内心希望多一些温暖),导致行为出现障碍。与此相关,是父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观点和态度上的不一致、不和谐。由此可以推论,夫妻关系可能存在某种障碍。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这个孩子的问题,就会有针对性,条理就会清晰起来。

笔者的咨询建议是:第一,由妈妈主动出面,和爸爸交谈,改善夫妻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关系,同时,调动爸爸的积极性,尊重爸爸的意见,爸爸要主动参与孩子的活动,承担亲近孩子、和孩子一起玩闹、心理上支持孩子的责任;第二,妈妈必须和孩子拉开一定心理距离,改变事事替孩子办理,甚至替代孩子思考的教养弊病,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做事情;第三,放手让孩子出去和同学们玩耍,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会和同学们正常交往,在自然的环境下锤炼孩子的意志品质;第四,要相信,当孩子有一定自信力的时候,将会相对独立,和爸爸的关系也将和谐,撕咬指甲的问题不用特别注意,自然会消失。

结果,孩子认同这个分析,妈妈也承认家庭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认为主要是爸爸不管孩子。经过跟踪了解,后来的发展变化证实孩子得到了爸爸的鼓励和支持,在行为上有所改变,解决了撕咬指甲的问题,和同学关系有很大改善。但是学习成绩没有很大的起色,却成为了篮球爱好者。

案例二

男性,11岁,北京某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给老师和同学的印象是调皮捣蛋,很不受欢迎,邻桌同学家长经常找老师反映他影响人家学习,几乎每次家长会议,老师都会给他的家长提出几条意见,老师还把他的座位放在最前面,即讲台的旁边,和其他同学离开一段距离,显示了他在班级的独特位置。笔者关心的问题是,这名同学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下面是该生写的透射图(图12-3):

通过透射图可以看出,人、房子、树木和鸟及鱼这些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体,统统被笼罩在上面的大山的弧形之下。不仅如此,人和房子又被篱笆围起来,而且人(实际是画者自己)的旁边还有一只篮子陪伴自己,房子向外的通道几乎被封闭起来,显示他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强大的压力感。把树画得很高大,河也比较开阔,而把人画得非常小,和篮子大小差不多,潜意识中说明孩子内心很自卑,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价值。

那么,他的压力来自哪里呢?他要回避什么呢?按照一般顺序,他的问题一是来自家庭,二是来自学校。家庭的亲情忽视和压力,导致他在集体中尽可能显示自己的能量,不择时机地疏泄自己的情绪,但是,他选错了疏泄情绪的场所,老师又不理解他的心理呼唤,反而压制他的表现欲望,导致他更大的压力感。怎么办呢?

笔者通过一个机会,巧妙地让这位孩子的一名同学在课堂讨论会上发言,在别人批评他时,表示了以下观点:他是一个有头脑的聪明的学生,因为受到很多不理解,得不到支持,就特别想表现自己,可是他选择表现的时机往往不合适,所以,大家对他的批评大部分是误解了他。希望这个同学选择合适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希望大家多给他支持,看到他的优点,不要老是指责他。据说,说这番话时,那个孩子深有感触地看着评价他的同学。

两个月以后回访时,得知孩子把课堂上的事情告诉家长后,爸爸主动关心支持他,并且明白自己对待孩子的方法是有问题的,不再过分贬低甚至讽刺孩子。孩子行为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不再随便捣蛋了。

案例三

女,23岁,北京人,公司文员,未婚。自述大约两个月以来,夜里总做噩梦,心情焦虑,白天打不起精神,为此前来访谈咨询。此人喜欢记日记,遇到奇怪的梦也记下来。给笔者带来部分梦的纪录。

以下是梦的记录片断:

昨晚我梦见我杀了一个人。

不过确切地说不是杀了,而是残害。

我和大概是Standey的某男人一同逃避一个坏人的追捕,我们跃上墙头,那疯老头追了上来。他披头散发,衣衫褴褛,面呈凶色,怒气冲冲地冲了过来,可惜他惯性过大,一跃就跃过了墙头,一头栽了下去。他的身体重重地扔在了沙地上,地面由于他的侧倒而出现了形似肩头与头部的坑。“他死了吧”,Standey跳了下去,说道。我也随后跳下。后来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必须得再做点什么,于是我说“揪住他的头发!揪住他的头发!”我双手用力揪他的头发,将他平躺在沙地上。他的头发被我拽得笔直,我又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敲他的额后,似乎是想把它敲下来似的,终于头盖骨的一部分连着头发被我敲了下来,我把它们固定好,才放心地去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流血,被敲掉的部分毛发稀疏,骨头呈灰白色,我把敲下来的头盖骨掩埋好,走了几步,又回来了,感觉有什么事情会发生。果然,一个恶魔的灵魂从地下钻出来,找到了那个疯老头儿,跑了。Standey却不知去哪儿了。

让她画了投射图,场景十分单调,不肯多画。

问:鸟儿为什么落在地上?

答:小鸟累了,想歇一歇。

问:那个人在干什么呢?

答:那个人心情不太好,想自己清静一些。

问:那棵树不太像真的树。

答:就是个意思吧。

问:为啥不画房子呢。

答:这个地方没有房子。

综合分析梦境和投射图,发现来访者正在经历一种痛苦,对某种角色面具有些厌恶,很疲劳,希望把这个角色面具扯掉、消灭,可是又感觉有某种恶魔一样的力量在恐吓自己。对家的归属感不强,对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很疲乏,暗示她的经历是一种不正常的情感关系,而且是受到来自男方的威胁,当下正处于苦恼中。

来访者同意了这种分析,并自己主动说道,正与公司驻地附近的一个男性保持性关系,该男性已经结婚,有一个三岁的男孩。两人经常外出游玩,下班回家很晚,其父母非常担心,几乎每个月都要打电话到公司,向办公室里熟悉她的同事了解情况。她很明白那个男的不会因为她而离婚,因此这种关系无法维持下去,可是那个男的又纠缠得很紧,非常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