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49595800000045

第45章 我的咨询方法(2)

投射测验的三个主要特点是:非结构性、掩蔽性和整体性。非结构性是指投射测验使用非结构化任务作为测验材料,允许被试产生不受限制的反应;掩蔽性是指被试一般不可能知道测验的真实目的,因而减少伪装自己的可能性;整体性是指测验关注的是个人的总体评估,而不是针对单一的个性特点的分析。

投射技术的优点在哪儿呢?

第一,可以让客人说出自己非理性思考下的真实而随意的愿望,有效规避理性的自我保护或欺骗,确定潜在的情感愿望。

第二,可以消除客人对敏感性问题的紧张感或防范心理,例如不愿意说出违反社会伦理标准的行为。

第三,帮助客人克服语言表达的困难,让他们借助显示的图像,表达深层次的潜在心理状态。

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的心理分析学者)做精神分析时,常常让被试画一棵树,然后分析这棵树的树干、枝、杈、叶、冠的形态,线条走向、疏密等等,说明这些形态的特点,并且假设这种现象是客人某种潜在的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也称为透射法。通过人为理论以及文化经验的解释,推论咨询客人的心态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流行用画图投射来观测心理活动。

有人说始作俑者是香港的顾修全,他在香港首先推广了“屋—树—人——投射绘图法”。近些年,国内很多人在用这个方法。《江苏法制报》2005年8月29日报道,龙潭监狱对犯人建立心理监测档案,由于文盲罪犯不识字,认知能力差,该监狱采用以“房—树—人”画图投射心理测试与面谈相结合的心理评估机制,对罪犯的心理进行详细分析、鉴定,最终形成分析报告,从而结束了文盲罪犯无心理档案的历史。这是图画投射的生动事例。此外,在职业MBA课堂上讲到压力管理时,会让学员在限定时间里画一张画,要有房子、太阳、蛇、树和河流,然后进行分析,这也是画图投射法的应用例子。

我们都知道,图画天然的功能首先是表达和沟通,只要你耐心体会,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比语言要丰富。另外,图画可以把有声语言无法表达的一些内心意愿直观地表达出来,所以,图画是很好的潜意识的投射手段,不知不觉之间,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透过图画呈现出来。

也有人认为,投射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投射测验结果的分析一般是凭分析者的经验主观推断,其科学性有待考察;二是在计分和解释上相对缺乏客观标准,人为性因素较多,不同的测验者对同一测验结果的解释往往不同;三是是否能真正避免防御反应的干扰,并未得出一致结论;四是投射测验对主试和评分者的要求很高,一般只能由经验丰富、有专业背景的人担当。

这种反面批评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以下引用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问题提示:请画出一座房子,一棵树,一个太阳,一个水池和一条蛇。

第一种解释:将纸横向和纵向分别对折并留下折痕。画的布局:左侧=过去,右侧=未来;上部=思维世界,下部=现实生活;屋:本人;屋顶=幻想、思维;烟囱=控制欲、内在的冲突;门前路及大门=基本沟通渠道;窗=与外界沟通的第二途经;树:生命中女性的影响;太阳:男性的影响;水池:你的感情生活、情绪管理;蛇:你的生命力、行动力。

首先不管这种解释的依据在哪儿,根据这种象征意义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解释自己的作品。

第二种解释:这五种元素分别代表:你自己、女性以及你和女性的关系、男性以及你和男性的关系、情感或者感情、行动力和行动的方向。

根据一位客人提供的图画,便可以得出这样的解释:你活在现实(而不是过去和未来)的世界里,对未来充满期望。你的思考能力比较强,沟通能力较弱。

思考的东西远远多于能沟通出来的,与别人交流少些。因为房门关着,有窗户,但是那种铁窗类的(封锁自己)。你很想控制别人,但自己内心又有很多冲突和矛盾,生命中女性对你的影响力大于男性。你对女性的依靠依赖要多于男性。你的情感很丰富,有一些情绪控制能力。

这两种解释思路有相通之处,但是也有很大差异,左右、上下代表时空、精神和现实的变化,似乎很难让人信服;用蛇代表生命力好呢还是行动方向好呢?用树代表女性的理由是什么呢?

如果当事人根本不接受这种分析,那怎么办呢?

怎么来解决这些不确定性问题,同时又发挥透射法的功能呢?

二、笔者的一点探索

(一)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新解

笔者在研究心理咨询常见的各种方法后认为,弗洛伊德创造的精神分析理论直接介入人的精神领域,剖析人的精神结构,直接而精辟,是至今仍然有效的重要方法,对人性结构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从欧洲到美国,再到中国流传了一百多年了,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了很多新的补充,说服力很强,是值得信赖的心理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理论背景。从中国的发展情况看,精神分析理论受到一些传统思想和政治因素影响,似乎这种分析是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反唯物主义,有人甚至把它同荒诞迷信和玄而神秘的骗人把戏混同起来,因此影响了它的社会传播效果。另外,我国的理论学术界在推进精神分析理论探索方面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客观地讲,精神分析理论实证性又比较差,所以,北京一位从事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的研究者自嘲说,我们是在走理论的钢丝。这样的社会现状对理论探讨有消极影响,但文化发展的现实环境,还不至于到扼杀这种理论的地步。当然,笔者反对完全依赖传统弗洛伊德以性为核心的动力理论的探索,因为社会文化环境在演变,人群的潜意识形态也在发生渐进演变,理论必须发展,必须用新的理论和手段解释和引导社会文化健康发展。而且,在国际上,这种比较单一的传统理论模式已经被扬弃了。

总之,运用绘图这种带有知性特点的手段进行分析,既吸收了精神分析理论的优点,也开辟了新的咨询领域,除了透射方法的一般优点,起码还具有以下特别的优点。表现为:一是人们绘图时常运用直觉思考,理智力量较弱,易于启发丰富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客人的知性改变,帮助自我认识和成长;二是具有时空的整合性。客人将所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关联到过去、现在的事件,甚至投射到未来活动,可以把自己的愿望综合地表达出来,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三是在做团体咨询时,某个团员在陈述其作品、和团体其他成员分享时,常能唤起或刺激旁观成员的情绪反应,加强其他成员积极参与的动力,增进团体的互动和咨询效果;四是绘图手段具有非语言沟通的特质,咨询对象比一般心理咨询对象广泛,包括智能不足者、学龄前儿童、知识水平较低者、丧失语言功能者等均能接受绘图这样的知性化咨询。

(二)寻找客观投射要素

笔者在讲课或咨询实践中,曾经尝试用树或人、屋的分析方法,由于元素很少,对具体的笔画、位置等进行分析时,客人经常不以为然,难以取得共识;有些图画表达是画者当时的某个想法变化产生的,对这样元素的推论也难以让客人接受;还有,针对哪个人群会更有效一些呢?通常,一种分析方法很难对所有群体都有效,特别是这样主观性较强的分析方法。也许是因为我不是一个很老练的咨询者,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因素。

为了减少人为主观的因素,增加透射比较的可信度,笔者在简单画图投射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另一种思路: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客人充分共享。选择几种日常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自然景观,让客人画出一幅自己认为合理的图画,并且让客人陈述图画中的内容,对画中含糊不明之处或当事人陈述不清及未被陈述的部分加以澄清,以使双方可以准确了解画中的表面含义,减少主观推断和猜测。然后,和客人一起探讨,用自然常态的观察方法进行比较,看客人的图画有什么异常之处,对于异常的部位和客人一起分析可能的原因和隐含的意义,讨论客人内心的愿望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辅助分析解释心理异常活动的目的。

(三)尊重个性差异

笔者通过集中讲课、个案分析等机会,先后对成年人、儿童作了内容和提示语完全相同的画图测试,积累了200多份素材,经过反复分析比较,笔者感觉,在对儿童做心理咨询分析实践中,特别是对五年级到高中的学生进行咨询服务时,效果显著。在对大学生,也就是网络青年主体的咨询中,这个方法也有显著的效果,但是要确定青年中大体懂得心理投射和绘图技巧的人,对于他们,要特别展开讨论,以增加咨询效果。

小学五年级到高中年龄段的青少年,内心潜意识活动比较活跃,但是由于理性思辨能力不足,运用理智对潜意识的掩饰成分很少;而对生活的情绪体验又明显加深,有自己独特的情绪表达语言;同时他们知性体验加深,自我强化审美情趣,非常喜欢欣赏音乐和漫画,而且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绘画作品,随意性很强,和情绪活跃的特点正相吻合。青少年知性化的绘画作品可以直接和内心情绪化语言交流,通过绘画就可以把日常谈话环境下难以表达的一些感悟,以不自觉的方式流露出来,消除儿童对心理咨询产生的戒备心理,对可能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疏导、早解决。如果运用成年的理智语言情景对他们进行剖析交流,由于儿童数年受老师的单一价值观指挥下的模式化训导,一些专业化语言又很难理解,即使表达清楚了也很难让儿童抓住要点。

对于较为成熟的高中生和大学生,部分人理智干预成分较多,知性化呈现在绘画当场的一些随意想法,主观上往往不认可并因此被屏蔽,从而减少暴露内心隐蔽倾向的机会;另外,一些具有理性突出素质的青年由于生活经验差异,对绘画语言的个人理解分歧很大,有的青年自己学习过绘画,对绘画技巧有一些个性化理解,甚至有一些美术欣赏的观点会掺杂进来,从而多角度地影响绘画对心理活动的透射效果。所以,对青年适用绘画透视技术的时候,首先要和当事人一起探讨对绘画的理解,通过讨论对一些常见的生活事务和景色取得一致的定义,然后再运用这种图画投射法。

(四)鼓励引导当事人的自我探索

本来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鼓励当事人自我探索,帮助当事人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心,降低心理冲突的苦恼。所以必须关注当事人绘画时陈述的主题以及对于其中的主体附加的含义,要注意倾听和把握哪些绘画因素对当事人更有影响,如果当事人愿意更深入地探索其图画内容,咨询者可适当引导和推进;反之,如果当事人不愿意深入探索,也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千万不能主观臆测,故作深沉,添加似是而非的分析结论,上面引用的案例中就有这样的情况。

咨询者本身修养有多深厚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客人提高自我分析和觉悟的能力。如果客人对我们的分析感觉神乎其神、半信半疑,那就是失败了。

(五)关于当事人绘画作品的所有权

凡是客人完成的作品,所有权都是客人自己的,当咨询者要利用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为教学使用时,一定要征得客人或其陪同的监护人的同意,否则应该被视为侵权。

三、实践操作过程

步骤一选择一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有根深蒂固的习惯性理解含义的生活景观,作为绘画规定的要素,分析所借助的就是这些习惯文化的含义。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这些要素在传统文化中已经被赋予了基本稳定的定义和解释,这种解释在每个人的内心语言中,特别是儿童的语言中很早就被接受了,比如山的稳定和压迫感、水的流动和泛滥、鸟类的飞翔和脆弱的灵性、鱼的潜在活动、树木独立的生长形态、房屋的进出居住功能等等。而画者理解的人,应该就是他自己潜在愿望的主体模型。这样选择的绘画要素,解释起来通用性强,可比较性强,主观推测的成分比较少,更接近客观现实情况,咨询客人更容易接受。

步骤二提供图画组成的要素:人、树、房屋、河流、鸟、鱼、山。

步骤三提示语:以你认为自然合理的方式,把这些要素随意组合成一幅图画,重点部位加以标注。

步骤四解释图画要素的象征意义:

人是主体,一般是画图者(客人)本人或本人的一种愿望状态。画出多人时,要考虑客人的主观意图,由客人选出自己所在的位置,进而考察他与其他人或景物的关系。

树代表主体(画图者)个性成长的心理态势,是主要的个性倾向。树木的具体形态,表现内心情绪、单调或饱满等主体情绪意识倾向。

树木的根系表示个性稳定以及依赖关系的程度。枝干表示生命力的强度以及扩张能力。枝杈和叶冠表示个性情绪舒展以及饱满程度。

房屋自我内心世界,也是表达一种生命归属感。

鸟个性中生命力张扬的一种表示,偏向于性的欲望,以及情感的愿望,比如安稳、张扬还是受伤、挫折之类。

河作者内心的形态,偏向情绪表达,流畅、浑厚,还是单调、缺失,或者泛滥。

鱼潜意识中的生命愿望,自由、随和稳定还是刻薄与反叛(例如跃出水面)。

山作者主体感受,包括内心稳定程度、压力感受程度等等。

这些因素在探讨时可以和客人一起分析,适当矫正,不可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