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
49589300000030

第30章 歌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太美玉

歌唱是一种运动,而任何运动都需要有适当的、合理的身体状态。歌唱这种运动则需要有良好的姿势。歌唱时需要动作的各部位既不能紧张也不能过松懈。有些学生在学习歌唱中常犯一些身体状态方面的弊病,这些弊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歌唱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以及纠正和解决的方法,供参考。

一、纠正错误的声音概念

学习声乐首先要明确声音的概念。美好的声音是结实、集中、柔和、高位置、有穿透力的。一些没有进行过声乐训练或声音概念有错误的及学而不得其法的人,认为大嗓门或挤、卡、撑着喉咙喊上去的声音是好的声音;有的人喉咙、嘴巴开得过大,使声音散、闷及喉咙紧,声音不集中,却还认为自己的声音很大,动听;还有的人声带不能完全闭合,造成喉咙紧,声带松,结果听起来声音虚,窝在喉咙里出不来,显得暗淡无力,声音位置不统一等。出现这种状况,往往歌唱者本人都不以为是毛病。反而,自我感觉良好。

对于错误的声音概念,首先要克服原来的错觉,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这是学习声乐的人最基本的功课),并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要用正确与错误的发声对比法,去提高学生对声音的鉴别能力。对于那些已经形成错误的声音概念及歌唱中毛病较深、已养成了意识习惯的学生,更要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按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直至新的正确的习惯养成并得到巩固。

二、纠正不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呼吸得法,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歌唱时若掌握不好呼吸,就不可能唱出动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不懂得气息就不懂得唱歌。有的人在唱歌时想气息吸得深一些,于是拼命地吸气,使双肩耸起,胸部紧挺,张开大口,以为这样就能吸足了气,结果唱起来非但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把喉咙也缩紧了。这样的吸气是不正确的。吸气如果不到位,吸入的气并不多,反而会造成胸部紧、憋气。歌唱时气息不通畅,会使声音失去支持,而且显得声音苍白,并带有喉音,在唱高音时显得更难。

正确的呼吸,首先吸气时上身要完全放松,感觉松弛自然,胸部两肋向外扩张,上腹部和后腰同时也自然向外扩张,使气息很自然地流入肺部。整个腰围像个气圈被充起来一样,两肋、后腰处有饱满舒展的吸气过程,这种吸气的感觉是非常符合歌唱要求的。

在歌唱练习做打哈欠的状态时,如果嘴巴张得过大,喉头太撑,声音靠后,却不利于歌唱。传统唱法强调吸气时气沉丹田,就是一个“深”字,西洋唱法要求气息放下来也是这个意思。

初学声乐者对气息的理解几乎大多是静止的,歌唱时橫隔膜一味下压,气息完全僵化,这就严重地破坏了系统的正常调节。正确的呼吸法要改变气息僵化的不良状态,而不是在静止的气息上歌唱;要保持气息上下流动、通畅。

歌唱是一种全身的运动,正确的呼吸支持是要付出劳动代价的。歌唱家在台上歌唱时的状态似乎轻松自如,其实他们并不轻松。身体吃力是暂时、必要、难免的,但嗓子吃力是不对的。唱强音和高音是靠加强气息的弹性和力量,使其在艺术表演时达到极自然的状态,不能靠喉咙用力来实现。

三、纠正喉结上提及压喉歌唱的状态

喉头或称喉结,歌唱时喉头位置的安放问题是嗓音安放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歌唱时,喉结不能上提,也不能强制压下,处于自然活动范围内稍下的位置为宜。喉结上提是歌唱中最忌讳的毛病,它使声音出现挤、紧及喉音重,唱高音时也很困难。

要改掉喉音上提的毛病,使喉结向下和相对稳定,一是要建立松弛的自然歌唱,呼吸自然,胸部放松。在胸部放松后,用半打哈欠吸气时的状态使喉结自然下放,让喉结在自然状态下自如地上下活动。

二是要加强横隔膜的支持,用气息及高位置歌唱,使喉结在没有任何外加压力的情况下,能自然向下以及相对稳定。

三是用母音“U”作发声训练,因唱“U”时喉头位置低而且稳定。用“U”母音来训练既有深度和通畅感,又能容易纠正喉结上提的毛病。

歌唱时喉结下放稳定,必须是以下腭松弛,肌肉松软、自然为前提,这是区别自然下放还是用强力下压的关键问题。有此毛病的人,歌唱时用喉咙操纵声音,会使声音闷在喉咙里传不远,显得苍老、粗笨、易疲劳,使人听起来不舒服。

矫正此毛病,可用哼唱练习,就是闭口用鼻音来练习发音,这样一来可以逐渐消除喉头肌肉紧张,使之松弛和开放,慢慢地再开口练唱。用半打哈欠状态,完全放下气息,使喉咙放松、打开,感觉下腹到眉心处有一条畅通的空管道,使声音从眉心处出来。同时,要用高位置轻声柔和地歌唱,暂不要求音量,在气息的支持下多用微声练习,使声音自然脱离喉头。只有这样,人为地强制压喉头的毛病才会逐渐克服。

四、纠正舌根音、声音位置低

舌根音与喉音极相似,其原因是舌根生硬,尤其是舌根后部向后压,使颈壁与舌根太靠近,使声音发出受阻碍。这样情形好像是口腔内含着食物唱歌。这种声音含混不清,没有共鸣,也不能唱高音。

初学者在开始时,应注意舌的正确位置。唱中声区及发“AH”时,将舌伸出舌尖顶住下齿的后部,使咽腔畅通,气息易于传到共鸣区。舌的中部须向下,成弯钩,使之与软盖之间增大,以利于口腔之共鸣。吐字不清唱高音困难,音不准,声音不灵活,音区不统一等,通常是舌根的原因,是声音位置低而造成的。

在声乐训练与演唱中,有人过分强调局部焦点,而忽略了高位置成反向的气息支持。想用撮唇、索眉、眼睛往上翻的动作来使声音集中在高位置上,把本该通畅下放的气息和头部都提起来了,可结果适得其反,声音不但达不到,反而造成气息高,喉咙紧,发出的声音尖、浅、白、紧。

还有的人在歌唱时撑大喉咙,声音往后倒,口腔共鸣多,咽腔以上的共鸣少,声音偏低,没有立体感。这种低位置的唱法,是很难上高音的,既没有共鸣又没有高位置,更谈不上所谓唱高音了。歌唱时,能体现声音位置的就是“假声”,可以由上往下练,便于把假声位置引导出来。如用A、I、UA三个母音由上往下唱音阶旋律,一定要吸着唱。

五、纠正漏气(沙声)

漏气的现象产生于喉部,是声门闭合调节不佳、声带与气息失去平衡而造成的。

发声时气流要通过闭起的声门激起发音。若发音时声带闭合不好,就有部分气息被漏掉,发出的声音除音不准外,声音空虚,没有光泽,声音发散不集中,还带有沙沙的声音。这种沙沙的声是发音时声带没有紧密靠拢,声音漏气,空气在喉部摩擦所产生。

声音漏气的原因是:(一)声带有肿物,机械性地妨碍了声带闭合。必要时请有经验的喉科医生检查一下声带是否闭合完好。(二)盲目追求大音量,过分撑大喉咙,声音过于靠后,影响声带发声时的自然闭合。(三)支配声带运动的神经性功能障碍,致使声带麻痹。(四)歌唱的方法不正确,声音焦点不集中,喉部不正确的动作状态,造成声带闭合不好而漏气。

如果歌唱时出现漏气,或唱高音感到费劲,气竭无力,不能持久,长期唱下去会引起声带冲血、发炎、肥厚,以致失去正常的弹性与正常的发音机能。

如何避免和改掉漏气的毛病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声音集中靠前。用母音“I”或“U”来练习。在歌唱时拉紧声带,放松喉咙,用高位置,加强呼吸控制和声带闭合及积极挡气的协调配合。

(二)把声音唱得稍实一些,不能虚着唱。声音的方向安放在牙齿上方(门齿后)或硬颚前,使用带肌的边缘获得最大的紧张度,强调高位置与声音的集中。

(三)用闭口时做起音或长音、跳音的练习,使声音变得集中结实、明亮。

在做闭口音长音练习时,注意喉咙、胸部的放松。在纠正漏气的前期,可以将声音适当唱得“直”或“白”一点,这样能使声带拉近,避免漏气现象。这对纠正闷、暗、虚、漏气或倒后是有效的。

以上这些不易改掉的毛病,都是由于呼吸和发声的错误方法所致。假如发现这些毛病,必须注意逐渐纠正。否则,唱出来的声音不会悦耳动听。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要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方能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