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5分钟培养超级宝宝
49585400000005

第5章 5分钟智能培养法(2)

钓鱼开智培养

钓鱼是一种开发宝宝智能的好方法,不妨让那些做事没有耐心,喜动不喜静的宝宝学着钓鱼。钓鱼的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钓鱼必须聚精会神,心无杂念:这就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多宝宝都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小花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蜒,一会儿捉蝴蝶,结果一条鱼也钓不到;而集中了注意力之后,很快就钓到了大鱼。由此可见钓鱼是集中注意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2)心无杂念才能“积思生慧”:古人有“宁静以致远”之古训。如果长期处于紧张学习的状态,大脑就会高度紧张,而钓鱼则是一种较好的休息方法。但钓鱼决不是消极的休息,而是一种集运动与松弛于一体的主动休息法。钓鱼时环境地点的选择,风向、水流的选取,投饵、垂线的判断,都是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因此,它又是一种提高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训练。

(3)钓鱼是一种野外活动:人在大自然中,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鸟语蝉鸣,对人的身心能起到通畅、松弛、怡悦的作用。因此,在紧张的学习间隙,家长可带宝宝去钓鱼。

下棋益智培养

棋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军棋、跳棋等很多种,其中尤以中国象棋和围棋最为普及,而这两种棋对智力的促进、锻炼及开发的作用不可低估。下棋是一种娱乐性、体育性、智力性俱备的文体活动。

由于下棋趣味性、争斗性较强,需要大脑的剧烈活动。因此,也可作为少儿智力迟滞、智力减退的治疗方法之一。下棋必须决出胜负,儿童的好胜心最强,为了在棋盘上获胜,就必须苦思冥想。胜者欲罢不能;负者发奋争先,使双方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思维锻炼。

宝宝一般都喜动不喜静,但下棋却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摒除杂念、谋定而动,这对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精力的宝宝来说,是最好的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方法。

棋局变化莫测;机会稍纵即逝。果敢者能抓住战机,赢得胜利;迟疑者会坐失良机,追悔莫及。因此,下棋对培养宝宝的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

棋类运动虽然对智力开发的作用很大,但是,为了适应宝宝的身心发育特点,在下棋方面也应有所要求和限制。

(1)时间适度:爱下棋的宝宝大多有“瘾”,有时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但宝宝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大脑的思维能力有限,如果乐此不疲,甚至通宵达旦,就会造成身体疲乏,影响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对宝宝下棋的时间要有限制,每次对弈,最多不宜超过2小时,年龄越小,时间越要短。

(2)适时调节宝宝心理:胜者容易沾沾自喜、狂妄自大;而负者则容易耿耿于怀、心中不服。这就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甚至反目成仇,影响团结。对此,老师和家长要经常用“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类的话来教育他们,并告之胜了不要骄傲,输了也不要气馁,吸取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

(3)保持动静结合:下棋时虽然大脑在进行剧烈的运动,但是身体其他部位则长久地不活动。长期如此会影响肌肉发育和造成食欲不振,吸收不良。因此,下棋之后要督促宝宝做些跳绳、跑步等体育活动,动静结合以达到生理平衡。

智能游戏培养

1.踩风铃的影子

培养目的:

提高宝宝灵活控制身体的能力,增强宝宝腿部的弹跳能力,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提示:

(1)父母不仅要让宝宝踩到风铃的影子,而且适当地变换影子,并适时地提高游戏活动的难度。

(2)一般安排在宝宝能比较轻松地做出双脚向上纵跳的动作以后进行。

2.穿爸爸妈妈的鞋走路

培养目的:

(1)穿爸爸妈妈的鞋走路可以帮助宝宝获得与平时自己行走不同的感觉,提高宝宝控制身体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宝宝形成有关“大”与“小”、“重”与“轻”的概念。

(2)穿爸爸妈妈的鞋走路可以提高宝宝的平衡感觉。

游戏内容:

(1)在父母和宝宝都上床的情况下,爸爸或妈妈可让宝宝帮大人去拿一件东西,并示意让宝宝穿上妈妈的高跟鞋,或爸爸的大拖鞋。

(2)在拿到东西后,让宝宝站在地上把自己穿的父母鞋与自己的小鞋比一比,看一看谁的鞋大,谁的鞋小,拎一拎谁的鞋重,谁的鞋轻,可逐渐帮助宝宝形成初步的概念。

3.小飞机飞了

培养目的:

锻炼宝宝手臂的关节和肌肉,提高宝宝手臂的投掷能力。

游戏内容:

(1)父母用废旧报纸或其他各种颜色的纸,叠成小鸟、小天鹅、小飞机等。

(2)父母先拿起这些纸折的小动物,仔细地给宝宝讲述小鸟飞起来的动作。

(3)让宝宝也拿一只鸟,模仿父母的动作投掷,前几次宝宝掌握不好角度,父母要耐心地手把手教,直到宝宝学会为止。

游戏提示:

在宝宝学会以后,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掷飞机的游戏,看谁的飞机飞得又高又远。

4.骑板凳式木马

培养目的:

培养宝宝控制物体及控制身体动作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锻炼宝宝腰部的力量。

游戏内容:

(1)让宝宝拿一小靠背椅子,最好是木质的,宝宝坐在上面把它当马骑。

(2)在骑的过程中,一蹦一蹦的要有节奏感,父母可设置一些小皮球、玩具车等作为障碍物。

游戏提示:

父母可以教宝宝学习骑小三轮车来代替这个游戏,可让两脚绕圈地蹬踩脚踏板以及灵活掌握小车的车把。

5.蹦蹦跑

培养目的:

锻炼宝宝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平衡能力。

游戏内容:

(1)将一只中等大小的球放在宝宝两腿的中间,用两腿夹住球,尽可能不要让球掉落下来。

(2)在宝宝学会夹球走路之后,父母可再教宝宝一边用腿夹着球,一边做向前跳跃的动作或者向前走动的动作,尽可能不要让球掉落下来。

(3)父母可以和宝宝比赛,看谁夹球的时间长,看谁能夹球走过或跳过规定的距离。

游戏提示:

此法还可以与其他的球类游戏结合起来进行,如:一会儿抛抛球、踢踢球,一会儿夹球走走、跳跳。

6.搭积木房子

培养目的:

训练宝宝手的能力,以加强灵活性,促进宝宝的思维发展。

游戏内容:

(1)教宝宝用12块积木堆成房子。

(2)教会宝宝注意积木之间的重心,使每一块都可以放得稳。

(3)父母要细心的示范,让宝宝仔细观察。

游戏提示:

(1)父母教宝宝盖房子时应教会宝宝将积木的四个面砌正,这样才会摆得高、摆得稳。

(2)在堆的过程中,让宝宝注意不要用手去推、去碰已堆好的模型。

(3)在宝宝堆的过程中,父母应不断地鼓励宝宝,让宝宝自己去创造,去堆自己要堆的样式。若宝宝堆出新的样式,大人要给予热情的称赞。

7.传球

培养目的:

(1)锻炼宝宝半蹲的动作和腰部的灵活性。

(2)训练宝宝跳跃的能力,使宝宝在跳的同时脚底又要稳。

(3)培养宝宝动作与视觉的协调性,训练视觉的灵敏性。

游戏内容:

(1)父母同宝宝距离1米,滚过去球让宝宝学着接。球因为经过地面的摩擦已经减速,使宝宝容易将身体移动到球滚处把球拾起来,然后再向父母滚过去。等宝宝能准确的接到滚过来的球后,父母可渐渐加大与宝宝的距离,使宝宝能够接到离自己有一段距离滚过来的球。

(2)父母站在距宝宝1~1.5米处先把球扔到地面,让宝宝接反跳过来的球。练习多次以后,宝宝就能准确的接住反跳过来的球。

(3)父母在距宝宝1米处先把球扔到宝宝胸前,扔的劲儿不要太大,使宝宝便于接住。然后,渐渐增大二人间距离。训练到一定程度,让宝宝转动着身体去接。

游戏提示:

宝宝学会同父母玩接球以后,在幼儿园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块儿玩,互相抛球、接球、追球、抢球,使身体动作灵敏,肌肉发达。

8.宝宝拼图

培养目的:

(1)练习手眼协调,培养宝宝从局部到整体的知觉能力。

(2)了解事物的名称,从认识事物的局部到认识事物的整体。

游戏内容:

(1)父母可以选择宝宝经常看到的图片,熟悉图中事物的各个部分。比如选择几张贺年卡,用硬纸板将后面加厚。

(2)将贺年卡上主要人物或物品的重要部位分开,使图片成为几部分。

(3)先取分成两片的图片让宝宝试拼,然后再将所有图片完全混合,让宝宝自己将每一种图片拼好。

游戏提示:

选择图片时应注意,适宜选用一图一物或图中以一物为主又一物为辅。太繁杂的图形宝宝不易辨认,从而无法拼图。

观察力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幼儿期宝宝观察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1阶段(3岁):不能接受所给予的观察任务,不随意性起决定作用。

第2阶段(4~5岁):能接受任务,主动地进行观察,但深刻性、坚持性较差。

第3阶段(5岁):接受观察任务后,开始能坚持一段时间进行观察,但不持久。

第4阶段(6岁):接受任务后,能不断分解,能坚持较长时间并反复进行观察。

宝宝观察事物具有以下特点。

(1)不全面:成人观察事物时,既注意局部,又注意整体,比较全面;而宝宝则不同,他们往往注意整体而忽视局部,或注意局部而忽视整体。从宝宝所画的图画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特点。例如,他们画公鸡,往往头和尾巴画得比较突出,其他则全然不顾了;画人时把头和躯体直接相连,而忽视了脖子……这些都说明宝宝观察事物很不全面。

(2)肤浅:宝宝观察事物时,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很少注意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因此,观察得比较肤浅、粗糙,这与宝宝缺乏概括能力有关。

(3)注意力不集中:宝宝观察事物时,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注意力不很集中,这与宝宝的注意力发育尚未成熟有关。

(4)广而不深:当你带宝宝到公园玩时,发现他们不停地东张西望,问这问那,事实是他们对什么也不想深入了解。

观察力是否优良是评测智能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观察是宝宝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要从小培养宝宝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父母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宝宝观察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宝宝观察力的第一步。

(1)培养观察力首先要培养宝宝观察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如果宝宝对一件事不感兴趣,你却硬让他干,那是行不通也达不到效果的。比如,你可以问宝宝,你看到公鸡有几只脚呀?然后引导宝宝去观察公鸡。如果你发现宝宝对动物很感兴趣,你可以逮一只青蛙问宝宝,“你知道青蛙是怎样钻到地下过冬的吗?”一般宝宝都会说是头向下钻进去的,其实不然,青蛙是屁股向后钻到地下去的。当你向宝宝讲明之后,宝宝会哈哈大笑,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又提起了宝宝观察的兴趣。

(2)要选择好观察方法: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可以先教宝宝认识图片,建立概念,而后再进行实体观察,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范例,有位艺术家,想让他的女儿学画画。他发现女儿对猴子很感兴趣,就常给她看猴子的图片,后来又带她到公园看猴子,最后,还给女儿买了只小猴子,让她天天与小猴子生活在一起。这样,孩子对猴子的各种动作、形态甚至脾气秉性都掌握了,这时孩子再画猴子,绘画情趣便油然而生,由画一只猴子到画一群猴子,而且形态各异、活泼逗人。孩子绘画的热情大增,最终小有名气。

(3)教育孩子要将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只有这样,宝宝的观察力才能一天天变得更加敏锐。

(4)让宝宝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宝宝观察力的基础。观察力水平的高低与宝宝视野是否开阔有很大关系。孤陋寡闻的孩子,缺乏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会受到影响。知识学得扎实,懂得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可以这样说,观察力基于知识与经验。

(5)由引导宝宝观察到让孩子学会主动观察。小宝宝一般比较注意事物的不同点,而忽视事物的相同点,这需要父母有意识地从旁提醒;观察事物时,不仅应注意多次重复出现的现象,还应注意偶然出现的现象,这也需要父母和老师及时地从旁指导。“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善于观察的宝宝可以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每个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父母,都应该积极探讨和掌握提高宝宝观察力的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有效的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法:是指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观察某一物体的外形特征的方法。这种顺序观察的方法能使孩子全面、细致地观察物体的每一部分,不会有遗漏的地方。一般在观察动物时适宜采用此法。比如观察熊猫,就先教宝宝观察熊猫的头的形状及头上各部位,接着观察身体、四肢、尾巴,最后观察熊猫的生活习性,如怎样吃东西、怎样爬、怎样玩耍等,使孩子通过观察得到对熊猫的完整印象。

(2)典型特征观察法:先引导宝宝观察事物最明显的特征,再过渡到观察一般特征。这种方法能很快激起宝宝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让宝宝观察蝴蝶时,宝宝首先注意的是蝴蝶美丽的翅膀和颜色,再引导宝宝仔细观察蝴蝶的头、触须、胸、腹和足,使宝宝从无意被动性的观察转向有意主动性观察,从而对蝴蝶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