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49546300000070

第70章 行走的婚姻

《诗经》中的“氓”说的是从相慕到相识,从相爱到相知,并结为夫妻,共同生活了多年,最后因为不再相爱而分手的婚姻的故事,几千年来令多少人肝肠寸断,唏嘘不已。这个动态的婚姻记录,真实反映了爱情的重要性和婚姻的流动性,经典得让人刻骨铭心。

然而,时间推移到21世纪,房子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婚姻关系,爱情被逼迫得退居次席,还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和谐,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2007年年初,受一位朋友的委托,给他快要结婚的儿子买一套房子,于是,厚着脸皮给一家曾经合作过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板打电话,人家算是念在过去合作愉快的面子上,给了一套102平方米的三楼,而且价格每平方米比市场价低了400元。那是市内非常有名的一个住宅区,交通便捷,环境幽雅,居住的业主基本都算成功人士。

朋友两口子相当满意,赶紧叫回在广州旅游的儿子和他的女友,可他儿子的女友看了房子后嘴一撇:“就这么大点面积,也敢住在这里,不要。”朋友再三给儿子做工作,儿子执意不要,没办法,让我再给换套大的,结果没有调换成功。朋友想买下这套房子,可是儿子扬言:“谁买谁结婚去。”朋友很无奈,只好找我想法把房子给退了,看在别人帮忙的份上,我也不好意思让人家给退,只好动员另外一个朋友买了这套房子。好在房子给的价格低,他后来又转手卖掉还赚了不少,这件事才算了结。

后来听说朋友儿子的女友要的房子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朋友两口子是小公务员,除了工资没有别的收入,辛辛苦苦攒点钱也确实不容易,给儿子结婚基本掏空了所有的积蓄,还要举一部分债。看着朋友无奈的苦笑,我心里翻起一股酸涩的同情。

同年8月,在一个售楼处,就有一对老夫妻和儿子来买房,老夫妻看上一套五楼的房子,儿子非要三楼的,这样要多掏差不多两万元,老父亲说:“你们还年轻,五楼不算高,权当锻炼身体了。”儿子还没吱声,儿媳就说:“你们咋不锻炼身体。”一句话,噎得老夫妻无话可说,儿媳拉着儿子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老夫妻在那里发愣。

售楼小姐看不过去,把老夫妻让到休息室,我问老人:“儿子买房,那么大的人了,你操什么心。”老人苦笑说:“他们现在住的房子也不小,80多平方米,不知怎么鬼迷心窍,非要住大房子。”

“那让他们自己买嘛!”老人说:“还不是让我们掏钱。”我无言以对。

安居才能乐业的传统根深蒂固地浸透在人们的思想中,中国人把房子看得非常重要,无房即不能算立业,租房住总有一种漂的感觉,即便是在最偏远的穷困山村,儿子结婚也要给搭上几间土坯房。

父母养育儿女成人,已尽天责。祸害父母,无非是想推脱责任,妄想坐享其成。

佛说:世上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不懂得正当的道理,只知道“我祖先以来就是这样的”。墨守旧法,不知悔改。

这样的人该打!在城市,由于政府的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孩子结婚父母给准备一套房子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即将结婚的年轻人,逼着父母买大房子,使年迈的父母在晚年背上沉重的负担。

还有一些年轻人,在选择婚姻时把房子作为重要的考虑条件,而感情退居其后,用他们的话讲,结婚时住房能够一步到位,至少可以少奋斗十几年。

还有许多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到了婚育年龄,只好选择不结婚或者丁克家庭。

房子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婚姻观和家庭观。

也许终究有一天,婚姻成为可以用某种价格交换的东西,到那时,不知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悲哀!

速食之秘

昔有一人,从北天竺至南天竺。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为夫妇。时妇为夫造设饮食,夫得急吞,不避其热,妇时怪之。语其夫言:“此中无贼劫夺人者,有何急事,匆匆乃尔,不安徐食?”夫答妇言:“有好密事,不得语汝。”妇闻其言,谓有异法,殷勤问之。良久乃答:“我祖父已来法常速食,我今效之,是故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