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迅速瞟了一眼妈妈,背书似的说:“我要改正错误,跟老师承认错误,向同学道歉。以后跟同学好好相处,再不打架了,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打架了。”
……
犯了错误也爱你
“接下来我们要跟爸爸妈妈做一个游戏,做游戏的时候需要说话,一定要说自己最想说的话。比如,你最想听什么,最想知道什么,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等等,明白吗?”
“明白,老师,你也跟我们一起做吗?”
“是啊,我当教练,你们先跟着做,跟着说,好吗?”
孩子有点兴奋,转过脸兴致勃勃地看着父母。
我对孩子的父母说:“对孩子是游戏,对你们是真正的体验。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他另外一面行为产生的原因,这也能够提升亲子之间的关系,请用心感受,可以吗?”他们毫不犹豫地连连点头。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儿子站到妈妈面前去。妈妈握住儿子的小手,请温柔地看着他的眼睛,直到看清楚他眼睛里你自己的影像。轻轻地对他说‘儿子,我爱你!’对,说出声音来。”
儿子奇怪地看看我。妈妈张了张口,没有说出声音。
“请再来一遍!”
妈妈不自在地动动身体,想说又停下了,转头对我说:“我们两家是世交,都是知书达理的家庭,很和睦。在家里都是相敬如宾的那种,每个人都爱家人,只是,只是不直接表达,所以……”
“我能理解,但那是你跟父母的那个原生家庭的模式。现在的家里,你们的儿子需要这份表达,实际上,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表达对他们的爱,你愿意继续做吗?”
她的眼圈突然红了,赶忙掩饰地转过头去。
“请温柔地看着儿子的眼睛,你能看到他最在乎的人,就在他明亮的眼睛里。轻轻地对他说‘儿子,我爱你!’这是你心里最真实的表达。”
妈妈闭眼深吸一口气,开始认真地看儿子的眼睛。爸爸也有些紧张,抬起右手不停地摩擦下巴。妈妈的身体都有点不稳了:“儿子,我爱你!”声音虽然有点小,有点颤抖,但很清晰。
儿子有点不知所措,看看严肃的妈妈爸爸,求助似的看看我,视线又转回妈妈的脸上。
我继续引导:“看到了吗,他像你小时候一样,很乖,很听话,希望妈妈看到,想要妈妈拥抱。继续说,直到儿子有回应。”
妈妈低下头,沉默,有泪水顺着脸庞流下来。
“不喜欢儿子打架的行为,跟接纳他、爱他是两回事,是这样吗?”
妈妈抬起头来,又深吸一口气:“儿子,妈妈爱你!”
“对儿子说,即使你在学校里打架,我也爱你。”
“儿子,我爱你,即使,即使你在学校里打架,我也爱你!”
儿子咧了一下嘴,看不出是想笑还是想哭。
在我的鼓励下,妈妈重复:“儿子,我爱你,即使你在学校里打架,我也爱你!……”
过了一会儿,儿子小心翼翼地说话了:“如果,以后,犯了错误,也爱吗?”
妈妈难受地低下头,开始小声抽咽。再抬起头,已是满脸泪水:“爱,宝贝,妈妈爱你!”
儿子“哇”的一声哭了,边哭边试图帮妈妈擦泪水:“妈妈,你别哭了,我以后,我以后听话,我再也不打架了,妈妈……”孩子半仰着头,哭得比妈妈还伤心,一只手不停地帮妈妈抹眼泪,另一只手紧紧地揪着妈妈的衣袖。
妈妈猛然把哭喊的儿子抱进怀里,呜咽着不停地摇晃身体,就像哄襁褓中的小婴儿睡觉一样。
爸爸红着眼圈,想帮妻儿又不知从哪里下手。
“爸爸过去抱着他们,对,就是这样,你也对儿子说‘不管你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你做得好不好,你就是我最爱的儿子,爸爸爱你!’对,非常好!用你们的全身心感受怀抱里的儿子,感受他小小的、温暖的身体,想想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抱过他了……”
不懂孩子的爱,如何爱孩子
对孩子来说,身体触摸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需要得到满足。否则孩子会感到孤独、沮丧、被人冷淡和忽视。他们总是会怀疑自己做得不够好,恐惧不被父母接受,会因为内心的渴望不能得到满足而受伤害。这样他们会把不快乐的情绪投射到其他人或事物上,甚至在人际关系中出现攻击性行为。
在我的辅导经验里,孩子犯错以后,并非像很多家长以为的那样只会辩解和逃避,在担心挨骂挨打的同时,孩子更在意的是家长对他整个人的接受态度:以后还会相信我吗?还会像以前一样接受我吗?还爱我吗?犯错以后会认为我整个人都是错误的吗?……
温柔地抚摸和关注孩子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有力支持,因为孩子常常会单纯地根据父母对自己的亲近和爱抚情况,来判断爸爸妈妈是否爱自己。
爱你的孩子,请经常靠近孩子,轻轻地搂着孩子,让你们的目光相连接,温柔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孩子,我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的,我都爱你!”把内心最深的关切和爱直接送入孩子的心田,为孩子平复情绪、赶走恐惧、满足渴望,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安全的保护、认真的关注和深沉的爱。
此时此刻,过多的言语几乎是多余的。
辅导结束时,孩子的爸爸主动建议我把他们这个个案内容收进书里,让更多的父母得到启发。
渴望生病的孩子
莫名其妙的发抖
女孩子和父母,是被其表姑父直接从医院的精神科送到我这里的。之前她表姑父在电话里跟我说:“张老师,我认为这个孩子不是精神病,我怕她进去再出来就难了。她本来是个很聪明的好孩子,请你一定要帮帮她。”
女孩子的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多年来一直在城市里打工。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带着小儿子,在一个生活小区里做清洁工。
孩子的症状是身体控制不住地发抖,特别是受到刺激时,会突然倒地全身抽动,且伴随大哭大闹。
“症状发生多长时间了?”
“就是从刚开学没有多久就开始了,快有两个月了。”
“最近一次发作是在什么时候?”
“昨天晚上。前几天刚来时要严重些,带她看医生她也不去,这几天好多了。昨天晚上出去散步,她突然就一下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全身都在抽,只哭也不说话。今天一早醒来就哭,没有办法,只有硬把她带到医院去了。”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没有啊,就一家人吃过饭出去走走。”
“感觉有看到特别的东西刺激到她吗?”
“没有,她还主动帮着带弟弟呢。”
“当时在谈论什么事?或者听到什么别人的谈话了吗?”
“嗯,真没有什么,一家人都好好的,爷爷还说让她好好看看街上的景,过几天病好了就该回去上学了,结果她就犯病了。”
“爷爷说完就发病了吗?还是过了一段时间?”
爸爸认真想了想,说:“好像是她爷爷话还没有说完,她就躺到地上去了,也不知道怎么了。”
“知道了,回去以后记住,暂时先不要再提回家乡的事,等孩子情况稳定一些再说。”
“好的,我让她爷爷明天先自己回去。她现在这样,即使带回去我们也不放心。”
“医生怎么说?”
“刚挂号,还没有看病,她表姑父就来了。他说孩子如果被诊断成精神病,一辈子就毁了。她表姑父是有文化的人,我们相信他,就带到你这里来了。张老师,请你帮帮我们好吗?”
“我会尽力的,从心理方面看看有没有致病的原因,如果帮不到你们,还是要去医院神经科做详细的诊断,不要耽误了孩子。”
“好的,我们听老师的。”
在医院精神科候诊时,孩子的父母恐慌不安,听过我的心理讲座的表姑父决定向我求助,先带来做心理辅导试试看。
女孩子进咨询室以后,一直在不停地抖动,特别是两条腿,抖动的幅度特别大。
“刚刚去过医院了,是吗?”
“嗯,我生病了。”
“喜欢上学吗?”
“喜欢。”她犹豫了一下又说,“我现在不能回去上学。”
“我知道,你现在生病了,如果不能治好是不可以去上学的。”
女孩子长出一口气,抖动的幅度明显变小了。
“暂时不上学是可以的,但是你年龄太小了,又不能去工作,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嗯,我喜欢唱歌。”
“很好啊,有专门跟老师学习吗?”
“有,音乐老师,我住在乡下,我唱歌得了很多奖,还有镇上的比赛……”她突然低下头不说话了,双腿抖动的幅度又开始加大,双手绞在一起,显得很焦虑。
我转移话题:“喜欢画画吗?”
“喜欢,画不好。”
“愿不愿意画一幅?你看我这里收集了很多学生的画,都很漂亮,很有意义。”
她没有拒绝,接过纸笔认真地画了一幅田野风光,得到我的肯定后很满意。我们又随便聊了一会儿兴趣爱好之类的话题,我决定再试探她一下:“你的腿好长啊,才13岁,好像都比我高了,来,比比看。哇,果然比我高了,你这么漂亮,个头又高,又多才多艺的,肯定有好多同学羡慕你,以后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她高兴地坐下,居然再没有抖动了。为了不引起她的注意,我又转移话题,跟她谈论最喜欢的歌星等。过了一会儿,我说:“好像你现在没有抖动了,是不是感觉恢复一些了?”她的脸一下涨红了:“有时候,嗯,会好一些。”
“哦,那不错啊,你这么青春年少的年龄,身体素质很好,偶尔生病了也没有关系,很快就会恢复的。”
她又长出一口气,如释重负的样子,一直到离开咨询室都没有再抖动。
童年,只有自己陪伴自己
为了确认女孩子是否有生理方面的病史,我对她的成长经历做了详细了解。
7岁以前女孩子很幸福,父母都很爱她,爷爷奶奶也很疼爱这个唯一的孙女,变化是从妈妈意外怀孕开始的。已安了节育环的妈妈确认怀孕后,爸爸很高兴,作为三代单传的独子,不能给家里添个男丁,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现在老天开眼有机会了,爸爸当即决定要这个孩子,而且认定一定是个儿子。为了避开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在爷爷奶奶的支持下,爸爸妈妈离开农村老家,到了大城市打工待产。
7岁多的女孩子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突然就抛下自己走了,而且很久都不回来看她。在不断哭着找爸妈的过程中,她渐渐适应了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每年一暑一寒两个假期,爷爷都会带她到城里跟父母住几天,这是她最幸福也最盼望的日子。
但是她不喜欢弟弟,每次看到弟弟围在父母身边撒娇,她就很生气。有时甚至想把大人们小心保护的这个“秘密”公开,让别人把弟弟赶走,又怕父母生气更不理她,一直很矛盾。
几年过去了,女孩子慢慢长大,明白了一些事,知道弟弟是父母和爷爷奶奶传宗接代的希望,也不再有赶走弟弟的想法了。但她总觉得是弟弟抢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跟弟弟始终不能亲近,对父母也由最初的想念渐渐变成了怨恨,有时还故意赌气不接父母的电话。即使如此,女孩子心里还是盼望着有一天父母把自己也接到身边。
开始父母答应等她上了中学就可以进城读书。没想到小学毕业后,父母又变卦了,要求她继续在乡下读书。理由有三个:一是在城里租住的房间太小,一家四口人住着太挤了;二是爷爷奶奶岁数大了,希望她在身边可以帮父母照应老人;三是城里读书的“借读”费用太高了,父母打工赚钱养活一家人已很辛苦,在乡下读书可以省下很大一笔费用。
女孩子心里万分不情愿,但是出于体谅父母的辛苦,她没有表示任何不满,回到乡下读书。
女孩子喜欢唱歌,在学校里一直是文娱活动积极分子,可以说是小有名气。她自尊心很强,一直坚持维持这个良好的形象,淡化别人对父母“要弟弟不要她”的议论。
新来的数学老师非常严厉,每天都会布置很多家庭作业,全班同学都很有压力,但是谁都不敢抗议,就怂恿女孩子:“你是学校里的红人,又是班长,老师都对你很好,你去帮我们说说吧,你说了老师肯定听。”女孩子头脑一热,上课时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站起来提意见:“老师,你每天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其他科也有作业,总是写作业到很晚,还有好多同学不能完成,以前的数学老师从来不布置这么多作业……”话还没有说完,她就被年轻气盛的老师打断了:“有谁觉得作业多可以不做,你们又不是为我学习,以前的老师好你可以去找以前的老师教你,我就是这样教学生的。你以为你是谁啊,会唱歌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到城里唱去啊,窝在乡下耍什么威风?”
被老师训斥本已很丢脸,又被戳到心里最痛的那个点上,女孩子当即哭到浑身发抖不能自制。同学和老师都被吓住了,赶快送她回家,老实巴交的爷爷奶奶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急忙打电话向儿子儿媳求救。
父亲当天即赶回乡下,见到父亲,女孩子大哭一场,当晚就生病发烧了。休息了几天以后,学校出面协商处理,数学老师正式道歉并受到处分。她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重新回到学校上课,但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意外得来的关爱
半个月后,父亲的假期结束,看到女儿的情况没有什么异常,就对女儿说:“爸爸请假的时间不能太长,不然会丢了工作。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懂事了,以后不要总是出头露面,别人能过你也能过。一定要把学习搞好,多帮爷爷奶奶做点事。爸爸明天回城里上班了。”
当天晚上,女孩子再次失控,哭叫发抖不能自制。父亲与爷爷商量后,决定第二天带孩子一同进城,找医院看看孩子是否患了什么病。
见到妈妈后,女孩子的症状更加明显,发作时间更长。父母急忙把孩子带到医院,做完了所有身体检查,都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最后医生建议去神经治疗科诊治。
对于“精神病”这个词的恐惧,使家人迟迟不能做出决定,只有小心翼翼地对待她,但是孩子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多,哪怕吃饭时弟弟先拿到饭碗,她也会发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