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爱我你就抱抱我(李中莹家庭大学系列03)
49514800000003

第3章 可不可以再多爱我一点点(1)

如果我每天每夜都很乖,你是不是可以抱抱我?

如果我犯了错误,你是不是不再爱我?

如果我和世界作对,你是不是能多看看我?

作为父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自己的孩子:好吃的、好喝的、好的房子、好的辅导班……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要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但后来,我们隐约发现: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乐!

这不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多,绝对不是!其实,如果孩子拥有我们的表达能力,他们想对我们说这么一句话:

爸爸妈妈,可不可以再多爱我一点点?

爱,不仅是一种努力付出,更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是设身处地地关心孩子们一丝一缕的感受,抚慰他们那纯洁而又柔软的心灵。真正的快乐,是父亲肩头的欢呼,是母亲鼓励的目光。

毫无疑问,你爱着你的孩子!那么,靠近他吧,轻轻地搂着他,告诉他:“孩子,我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的!”赶走他的恐惧,满足他的渴望,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还有,你那深深的爱。

“爸爸,抱抱我”

心事重重的小男孩

这是我的一个导师讲的真实的个案,当时对我的触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此个案促使我多年以来,一直坚持把对孩子的心理辅导放在首位。

家长带着一个约7岁的男孩子来做心理辅导。原因是:一段时间以来,这个孩子每天会在做完功课后,立刻跑去客厅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动画片。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家人觉得很正常。奇怪的是他现在还坚持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要把电视声音调得很小,而且动画片播完以后不再主动离开,不管电视里再播放什么节目也不换台,只是坐在那里盯着电视发呆,家长换了频道也不反对,一再催促之下才会去睡觉。

家长还发现,原本就比较内向的孩子,现在话说得越来越少了,小小的年龄,好像有很多很多的心事放不下。

男孩子的家庭关系很简单,一家三口人和一个从乡下来的保姆。爸爸是一个外资公司的高管,工作很忙,不太擅长言辞表达,属于最典型的“空中飞人”,即使休假在家里的时候,也总是坐在书房里的电脑前工作。

妈妈是一个公司的会计师,虽然每天会回家,但多数时候都要加班到很晚。有时回家儿子已经睡觉了,书桌上摊着需要妈妈签字的作业本。

保姆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年妇女,尽职尽责,每天除了做家务,还负责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照顾孩子吃饭睡觉等,但是跟孩子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言语交流。

父母发现孩子的异常状况后,反复追问,孩子什么话也不说,问得急了,孩子就哭。而在保姆那里,同样问不出任何原因。爸爸从网上搜索资料查询,发现孩子的状态跟“自闭症”里的某些症状很像,非常着急担忧,找到心理咨询师请求帮助。

开始时,面对陌生的心理咨询师,这个安静的男孩子一言不发,只是配合着点头或者摇头,听话地做一些绘画之类的活动。后来,在新奇的游戏活动中,孩子渐渐放松下来,开始接受咨询师,愿意和他进行一些交谈了。

“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

“哦,喜欢看哪一种动画片呢?”

“嗯,小动物的。”

“喜欢小动物啊,我也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家里有小宠物吗?”

“没有,妈妈说我太小了,不会养。”

“是的,养小动物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每天给它吃东西、洗澡、训练,还要带出去散步,等你再长大一点,才有能力去照顾,对吗?”

“对,妈妈说,我上二年级再买。”

说到小动物,他有点兴奋起来:

“我最喜欢小狗狗了,我想让它学倒立……”

“每天都在什么时候看动画片呢?”

“妈妈说,写完作业才能看。”

“除了动画片还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他认真地想了想,摇头。

“我听你妈妈说,你现在每天看完了动画片还不去睡觉,是有什么原因吗?”

他抬头看了一眼咨询师,低下头不说话。在接下来的辅导中,一涉及这个问题,他马上变得沉默不语。

经过几次辅导后,孩子变得开朗多了,家长反映他看完动画片后会主动离开,只是不再像以前一样听话,有时会莫明其妙地发脾气。

孩子想要的只是一个拥抱

在一次气氛非常和谐的辅导中,孩子的表达意愿很强时,咨询师小心地问:

“可以告诉我,有时候看完了动画片,你坐在沙发上不想离开,是在等什么吗?”

孩子的表情立刻变得僵硬,眼泪在眼眶里慢慢积蓄,终于没能忍住,抽泣起来:

“我……我……我等……爸爸,抱我。哇……”

孩子伤心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孩子父母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平常饮食起居和上学放学,都由保姆来照顾。孩子很听话,学习成绩不错,让家长一直很骄傲也很省心。

爸爸妈妈都很爱儿子,爸爸会从世界各地带回各种新奇的玩具,妈妈会给孩子买很多零食和时尚的衣服,在家里也没有很多的限制。

家长根据咨询师的提示,回忆起一件事:大概两个月前的一个周末,爸爸的一个大学同学从外地来访,吃过晚饭后,爸爸在客厅里陪着客人聊天。

孩子写完作业,看动画片的时间到了,就去找妈妈,妈妈不忍心拒绝孩子,就让孩子把电视声音调小,不要干扰到大人谈话。

孩子照做了,到客厅里打开电视,按照妈妈的吩咐把电视声音调得很小,安静地坐在爸爸身旁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过了一会儿,客人注意到了,夸赞说:“你家的儿子好乖,你看他多懂事,为了不干扰我们谈话还把电视声音都调小了。”

爸爸很骄傲,顺手亲热地揽过身旁的儿子,一边让儿子依靠在自己身上看电视,一边继续跟客人交谈。后来的事情记不太清了,感觉儿子那几天好像是有点兴奋,有一次妈妈听到他边写作业边唱歌呢。

其实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好像从未被爸爸如此亲热地抱过。意外得到这一温情的搂抱后,幸福的孩子明白了如何得到爸爸的爱和关注,从此一直坚持每晚坐在电视机前,维持同一坐姿,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爸爸的拥抱和爱。

在孩子那里得到证实以后,父亲泣不成声:“我从小日子过得很苦,所以现在拼命地工作,就是想多挣钱让自己的儿子享受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可是没有想到,孩子真正想要的,只是我的一个拥抱。”

不懂孩子的爱,如何爱孩子

很久以来,我们的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方式给孩子关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以满足,背后的动机都是无尽的爱,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很多父母从没有想过:我们给的方式对吗?孩子能接受吗?这是孩子想要的吗?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吗?……更没有想过:这样的方式会不会伤害到孩子?怎样给才会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地演好父母的角色?……

很多人成年以后,甚至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以后,跟自己父母的连接还是会有阴影或障碍,这些大多与成长过程中造成的创伤有关。

曾经在我的课程里,有一位女士带着很大的一份成长创伤:对父母有无尽的抱怨和指责。她反复强调父母从来都是不想要自己、不爱自己的。在治疗过程中,我跟她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她坚称她妈妈从来没有抱过她。小时候呢?没有抱过。幼儿的时候呢?没有抱过。婴儿的时候呢?没有抱过。婴幼儿的时候不在妈妈的怀抱里,你会在哪里?摇篮里。你是否是母乳喂养的?是的。那么妈妈喂乳的时候你会躺在哪里?摇篮里。那么请想一想当时的那个情景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笑,她也笑。我再问:“婴幼儿的时候,妈妈抱过你吗?”她依然很坚定:“从来没有抱过我。”

她在无理取闹吗?不,只是她心里的创伤太深了。在多年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关爱的缺失不断强化,负性情绪填满了内心,把所有好的部分都掩盖起来了。

没有接触过心理辅导工作的人从来想不到,会有多少成年人在我这里遗憾、伤心、委屈、愤怒、抱怨甚至批评、指责父母。而原因只有这些:父母从来没有爱过我,从来没有抱过我,从来没有关注过我,从来没有肯定过我……但是,当我们有了孩子以后,往往又会用同样的养育模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父母们,请抱着你的孩子,温柔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我爱你!”

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爱

彬彬有礼的三口之家

走进咨询室的是穿戴讲究的一家三口,很是吸引人眼球。对于我的赞美,三人居然整齐地微微鞠躬:“谢谢!”

我很是惊奇,如今的年代,讲究礼仪的人本来就已很少,一家人都如此训练有素,确实少见!还有相似的一点是:三个人几乎都是面无表情。

我坐在单人沙发上,在长沙发左侧的对面加摆了一把椅子,爸爸选择坐在靠近我的沙发一边,妈妈犹豫了一下,挺直身板坐在了沙发的另一边。7岁的儿子想靠近妈妈,妈妈并没有看儿子,淡淡地说:“宝贝,过去。”然后顺手指了指椅子,示意7岁的儿子坐下来。儿子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纠缠,顺从地走过去坐在椅子上。

爸爸在认真地填写咨询表格时,妈妈始终没有说话,只是坐姿有点僵硬地远远看着丈夫手里的那张表格,我知道她看不清楚上面的内容,就只是看着而已。儿子从椅子上溜下来,先在椅子边上磨蹭一会儿,试着往妈妈身边靠,看到妈妈没有阻止,他小心地靠在妈妈的腿边,慢慢转动身体在妈妈腿上蹭来蹭去。

妈妈认真听着丈夫边填写表格边跟我的谈话,被儿子蹭得不耐烦了,就看也不看地推儿子一把:“宝贝,去坐好。”依然是不看儿子,声音也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儿子又返回椅子上坐下来。几分钟过后,又溜下椅子,试着靠近妈妈……重复前面的程序。等爸爸仔细地填好表格,儿子已经完成了3次刚才的过程,重新坐回椅子。

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我把小男孩带入另一个房间做沙盘游戏。

看到沙盘和可爱的小玩偶,他并未像同年龄的孩子一样感觉惊奇或兴致勃勃,似乎只是为了表示自己听话,做实验般按照我的讲解摆了一遍。我出来时,他不声不响地又跟了出来。

“我和爸爸妈妈谈话的时候,你愿意一个人在里面摆沙盘玩吗?”

对于我的建议,他没有直接反驳,只是把眼睛看向妈妈,坚定地说:“我要在这儿听。”

妈妈没说话,看看我。

爸爸皱着眉头说:“好孩子应该听话。”

孩子也不看爸爸,伸手拉了拉我的衣袖:“张老师……”

我点点头,他冷静得像个小大人般说:“我要听,因为你们是说我的事情。”

这样的话往往是十几岁的孩子在我这里的宣言。

“好的,你可以自己选择,如果你想做沙盘了,也可以随时离开。”

他很满意,明显松了一口气,但他脸上并没有笑容,认真地看着妈妈的反应。

妈妈看他一眼,还是没有说话,似乎也不知该说什么。

孩子返回椅子坐下。

书香之家的孩子竟然爱打架

我阅览咨询表时,一家人静静地看着我手里的表格,好像挺享受沉默的过程。

“平常你们在家里也是这么安静吗?”

三个人都在点头。

爸爸补充了一句:“他学习完了可以看电视。”

“哦,爸爸妈妈跟孩子一块儿看吗?”

爸爸妈妈摇头,爸爸说:“我们不喜欢看电视。”

儿子又加一句:“爸爸妈妈喜欢看书。”

“很奇怪!”

爸爸的开场白本身就很奇怪。

“他爱打架,这不是我们家的风格。我们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父母教育很严格,在外面从来不惹事。他很奇怪,在家里不这样,真的很听话……我工作很忙,经常不在家里,他妈妈管得很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架……”

我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他认真地听着,很平静,好像谈论的事情跟他毫无关系。

“他也不是不认错,可是他认识到错误以后不改正。老师告状好几次了。有一次,同学家长也打电话到家里投诉,我父母特别生气……倒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可影响很不好啊。校长是我爸爸的学生,我爸都说以后没脸见自己的学生了……我们家里都讲道理,不提倡打孩子的,可是因为这件事情,我已经打他好几次了,没有办法啊……

“我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真的,老师不描述,我们根本想象不出他另外的那个样子,暴力的样子……我也看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知道有双重人格这回事,他是不是特别典型啊?有时候我真想不通,听起来简直像个双面人。你看他现在多乖,在家里就是这个样子。他是伪装的吗?……”

“我想听听,妈妈有什么要告诉我的吗?”

妈妈转头看儿子,似乎为了确定要说儿子的事情,没有马上回应我。

爸爸没等妈妈回答,就回头去说:“说说吧,你天天跟他在一起,看看我还有什么没有说到的。”

妈妈并不看爸爸,依旧很淡然地看着我,语气有点自责:“我吗?就是他爸爸说的那些,我不知道怎么办,我除了上班都是围着他转……”她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定定地看着我。

“天天跟儿子在一起,感觉母子之间是不是很亲密呢?”

“还行吧,算和谐的,他在家里听话,只是,有时候不像个男子汉,总往我身边凑……”

“是,我看到了,喜欢孩子像刚才那样靠着你吗?”

“也没有不喜欢,有时,挺烦的。我总觉得男孩子应该独立、坚强一些。”

“平常你会拥抱他吗?”

“不会,都长大了……小时候也抱得少,有保姆……”

孩子把两只手紧紧地夹在双腿之间,专注地看着妈妈。

我说:“小伙子,你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孩子像妈妈一样挺直了身体,语气老练地说:“我在学校老打架,老师总给爸爸妈妈告状。有时候不是我的错,是他们先惹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