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49493000000006

第6章 爱的教育,从你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4)

和孩子聊天时,父母很容易控制不住地进入一个模式,就是想马上纠正或立刻否定孩子的想法,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他,没法沟通。其实,并不是孩子难管教或不想和父母说话,而是他在说话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孩子说:“我不喜欢吃芹菜!”父母就说:“小孩子不能挑食!”如果父母快速纠正或立刻否定孩子的做法或想法,而不在情感上表示“接纳”“支持”,孩子的情感会受挫,会觉得爸爸妈妈重视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要“欺负”他,不许他那么做,不许那么想,所以他就再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如果父母换一个说法:“哦,你不喜欢吃芹菜,为什么呢?是不喜欢它的味道?”“哦,你不喜欢吃芹菜啊,可是妈妈今天已经煮好了,怎么办呢?”这样,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有时候,你与孩子沟通的门已渐渐关上,这时,你可以用“请教他”的方式,来打开这扇门。

有一次,白女士批评了5岁的女儿小莲,母女俩已经连续斗了三天的气了。这一天,白女士下班回家主动对小莲说:“我今天可不太开心。”小莲看到妈妈都先跟她说话了,就问:“为什么?”妈妈说:“我一天都在开会,累死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小莲说:“那你就别开会了。”妈妈说:“好吧,我以后争取少开点儿会。”小莲还真能为白女士想出不开会的办法:“你回家和我玩,就不用开会了。”“你还可以钻到桌子底下去。”……这个方法对10岁以上的孩子更加有效。这样做并不只是为了和孩子搭上话,而是真心地请教和讨论。事实上,很多时候,经过一番请教和讨论,做父母的会惊讶于孩子的成熟和懂事,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父母可以找个生活中或工作中让自己困扰的问题,郑重其事地请教孩子,问他,如果他在你这个处境中会怎么做。这时孩子会认为你重视他,也由此可以了解父母的工作生活和其中的辛苦,同时会感到很骄傲。而孩子在看见父母遭遇困难时,他通常也会愿意立刻伸出援手。这样一来,父母也就打开了和孩子讨论与沟通的大门。

不过,在与孩子聊天时,父母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聊天内容决定沟通的效果。聊天的内容,要以孩子为中心,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谈谈学校中、同学间发生的事,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当孩子开始了一个话题,你不要忙于对他不正确的看法加以指责,或打断他,这样会削弱他们聊天的兴趣。在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你不但要告诉孩子“怎么想”“怎样做”,而且还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样做”。另外,聊天的内容还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聊天内容应该具体一些,语言也应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而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内容可以广泛一些,深刻一些。

其次,聊天方式也是影响沟通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包括选择什么样的时间和场合,以及用什么样的谈话方式进行。比如,傍晚在庭院中纳凉、饭后散步、游览、娱乐或一起从事家务劳动的过程中等,都是适宜聊天的时间和场合,总之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加留心,就能找到适于和孩子聊天的理想场合。

在聊天中,父母还可以不时说句笑话,讲点儿令人高兴的事情等,调节谈话气氛,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沟通效果也会好得多。再有,父母在谈话中的一些小动作也会增加孩子的好感,促进谈话的进行。比如在谈话的时候,父母弯下腰来、蹲下来、坐下来、抱着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拉着孩子的小手、搂着孩子的肩、摸摸孩子的头等,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与孩子相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当父母和孩子面对面沟通时,没有什么坎儿是迈不过去的。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1.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父母什么样的举止能让沟通更顺利?

父母同孩子并排靠近坐着,适时说一句笑话,多运用拉手、拥抱等身体语言和姿势。

2.父母与孩子的谈话进行不下去的原因有哪些?

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问,没有抓住孩子的兴趣;想马上纠正或立刻否定孩子的想法。

3.在与孩子聊天时,父母要注意哪些问题?

聊天内容决定沟通的效果,在与孩子聊天时,选择一个好的话题,同时还要注意聊天方式,比如选择什么样的时间和场合,以及用什么样的谈话方式进行。

放下父母权威的架子,和孩子交朋友

情景再现:

一位妈妈对我说,她想多跟孩子说说话,于是她就在孩子身边待着,看着孩子玩,看着孩子做作业。看着看着,她就一会儿说说孩子这个应该怎么做,一会儿又说说孩子那个做得不对。结果,当她待在孩子身边时,孩子有时候只是看着她,不说话。有时候,孩子看着她朝自己走过来,甚至会转身跑开。

这位妈妈在跟孩子相处沟通中,扮演的是单纯的老师角色,不停地对孩子进行说教。正是因为她说了太多,孩子才会一句话都不说;而且幼儿的注意力很有限,一般只能保持20分钟到半个小时。面对妈妈长时间的唠叨,孩子只有选择逃跑了。这位妈妈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了解孩子的目的,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

其实想一想,当你投身于某一个事物中的时候,比如旅行、听音乐、种植花草、养鱼等,都会有非常好的体验,获得身心愉悦。其实,抚育孩子,与孩子沟通也可以是这样充满快乐的过程。

也许有的父母会反对我的说法。看着被扔得满地都是的玩具,看着饭桌和地板上全是撒出来的饭粒菜渣儿,看着床单上一块块尿床的印迹,看着玩得灰头土脸的孩子,看着被弄坏的一些小摆件、小玩意儿,就让人头疼,谁能感觉很享受呢?

的确,在生活中,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烦琐细碎的事,这都会消磨我们对这些事的耐心和热情,让我们逐渐失去兴趣,最后无奈放弃这件事。其实,只要爸爸妈妈掌握一些小技巧,那些让人头疼的小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很多家长用错了方式,造成亲子交流的不愉快。有位妈妈打来电话说,为了增加交流,她总会想着一会儿去问问孩子需不需要吃点儿东西,一会儿又叫孩子过去跟她一起看电视。但是几次之后,孩子就没什么高兴劲儿了。她觉得自己主动去关心孩子,孩子怎么还不高兴呢?

我告诉她,她的“沟通”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是在妈妈的角色上进行的。她认为孩子这个时候可能有什么需要了就去问问孩子,她认为这会儿该跟孩子一起看看电视了,就叫孩子过来一起看。可是,也许那时孩子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孩子并不想看妈妈喜欢的电视节目。刚开始孩子会很高兴,妈妈关心自己饿不饿,还叫自己一块儿看电视,真好。可几次之后,孩子就会觉得怎么妈妈老是在自己玩得高兴的时候搞“破坏”,而且孩子也不愿意被妈妈叫来叫去的。这样妈妈自然不能获得自己期望的效果了。

这位妈妈简单地将沟通当成了“说话”,认为对着孩子说话或者自己不断地说就是沟通。相比动嘴巴说,妈妈还需要更多地使用眼睛看和耳朵听。眼睛可以直观地看到孩子在干什么,耳朵可以清楚地听见孩子的声音和话语。通过观察和倾听孩子,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再使用语言一针见血地说出问题。当孩子睁大眼睛望着你,惊叹道:“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妈妈,你一下子就猜到了。”这时,妈妈一定会感觉很幸福;而当孩子知道妈妈真的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时,他也会觉得很幸福。

要想让自己和孩子都无比快乐,父母最好把自己也变成孩子。父母是否拥有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愉悦地接纳你。这样,亲子沟通时,才能顺畅无忧。

幼儿园放学时,孩子悄悄地告诉你,今天幼儿园里谁谁谁又尿床了,作为他所信任的朋友,你们有只属于你们两个人的小秘密。这时候的你不应该笑话孩子说的事,而应该和他抱持一样的心态,陪他观察和感悟他眼睛看到的世界。如果你能跟孩子说说自己儿时的趣事,他也一定很愿意听。

有时孩子带回来一块幼儿园老师发给他的小蛋糕,说要跟你一块儿吃。这时候你别嫌它小,而让孩子自己吃。你应该很感动,因为孩子懂得跟人分享。一起分享这块小小的蛋糕,就是让他和让你最开心的事。

睡觉之前,孩子拉着你陪他睡一会儿,嘴里还不停地说自己不怕黑,是想保护妈妈,陪妈妈一块儿睡。这时候你不应该嫌孩子麻烦,告诉孩子自己是大人,不会怕黑。要知道孩子无时无刻不需要自己的照顾,这样的依赖我们只能保护,不能去破坏。同时,你也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他知道为你着想了,他考虑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变得更为多样了。

孩子弄坏玩具的时候,会跑来告诉你,他做了件坏事。这时候,你不应该斥责他,而应该为他的坦白和诚实感动。如果你平时从没有因为此类事情责怪和数落过孩子,孩子就敢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不会为了推卸责任而撒谎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掩盖错误。同时,你可以建议跟他一起修理弄坏的玩具,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有的错事是可以修正的,而且妈妈也愿意帮助他修正错误。你们一块儿摆弄着玩具,研究要怎么修好,说不定孩子还想跟你比赛,看看谁最先修好。

平时,父母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蜥蜴?”等等,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引孩子。

如果你和孩子像讨论周末去放风筝一样来谈关于他吃饭的一些小问题,那么你就能比较轻松地和孩子达成一致,比如,要是不撒出饭粒,或者多吃蔬菜,就带他去期待已久的动物园玩或者去博物馆参观。面对你的微笑和提议,孩子会放下心来,因为这种修正错误的方法让孩子感觉很轻松,而不像做错事要罚站那样难受。这样孩子每次吃饭时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也会自觉地注意起这些问题来。

关于教孩子整理房间、遵守生活作息时间、独立完成作业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先和孩子讨论,然后制定协议的方式来解决。孩子也能在此过程中知道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慢慢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当父母把自己当成孩子,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他的一言一行,接纳他,理解他,才能与孩子的世界并行,为他的快乐而快乐,为他的难过而难过,为他的烦恼而烦恼。与此同时,孩子也会逐渐接受父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亲子沟通变得更加和谐、畅快,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甜蜜。

要点回顾  你知道吗?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的哪些方式会造成亲子间交流的不愉快?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在家长的角色上进行沟通;简单地将沟通当成了“说话”,认为对着孩子说话或者自己不断地说就是沟通。

那些父母该知道的教子技巧

和孩子聊天时,同孩子并排靠近坐着,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侧身看着他的眼睛说话,给孩子以平等感、安全感;注意自己的姿势,不要跷二郎腿,不要做一些有不尊重含义的举动,例如东张西望、看手机等。

打开孩子的话匣子的最好方法是问孩子那些能提起他兴趣的、比较具体的事情。

让亲子谈话进行下去的方法是,不马上纠正或立刻否定孩子的想法,而应在情感上予以“接纳”“支持”。

疏通亲子沟通的一个方法是真心向孩子“请教”一个问题。

和孩子沟通时,父母可以适时说个笑话或高兴的事,调节谈话氛围;同时还可以配合拥抱、拍手、点头等身体动作,提高沟通效果。

让孩子主动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的方法是,父母主动分享自己的工作、感受、心情,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