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管理概论
49473400000050

第50章 物流系统与物流网络(1)

理解并掌握物流系统的概念、特征、组成及要素;了解物流系统的目标;熟悉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及步骤;理解物流网络、物流结点的概念;掌握物流结点的类型、含义及功能作用,了解各物流结点间的区别。

第一节 物流系统概述

研究现代物流,必须建立在系统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现代物流实践活动,把一般的物流活动、物流各个环节都视为-个物流系统,而整个物流活动则是一个大物流系统,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研究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和整体配合,充分发挥物流系统的功能,提高物流效率,实现整个物流合理化。

一、系统概述

1.系统的概念

系统(system)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systema”,表示“群、集合”等。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现代系统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称为系统要素或子系统。系统的概念强调各要素在本身一定功能的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建立起相互协调合作的关系,以一种协调有序的结构,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

2.系统的特点

任何一个系统不论其大小都具有整体性、目的性、结构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1)整体性。系统整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要素组成,系统体现的不是各个要素性能的简单罗列或相加,而是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超越单个要素性能的最优化的系统整体。系统追求整体效率最大化,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

(2)目的性。一切系统都具有某种特定的明确目标,各个要素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集合在一起的。在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中,大系统有总的目标,各个子系统也有自己的分目标,各子系统不仅要服从总目标,还要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达成系统的总目标。

(3)结构性。系统具有一定结构,保障系统的有序性,从而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系统规律通过要素之间的结构来体现,要素的功能通过结构转化为系统的功能。

(4)相关性。任何一个系统,其各个要素之间都是按照一定的相互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各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相关性是系统建立并且稳定运行的基础和条件。

(5)环境适应性。系统存在于环境之中,环境的制约是系统形成和存在的条件。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的结构、功能也会随之改变,以便适应环境,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物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模式

1.物流系统的概念

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储存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联系与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在保证企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要实现物流管理的目标,就不能只要求物流过程某一环节的合理化,而是要使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组合,达成物流合理化。对物流大系统来说,在物流功能环节,也就是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有时甚至是矛盾的。要把物流系统的诸种功能或子系统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比如在包装环节,少用包装材料或用低质的包装材料,片面地强调节省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在运输和装卸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货物破损,从物流系统全过程来看,虽然包装环节费用降低了,但由于包装质量差反而造成了另一种浪费。因此,在现代物流活动的组织管理中,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设计处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使物流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紧密衔接,互相适应,为物流大系统取得最好的、整体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把物流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物流潜力的发挥。

2.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所处的更大的系统就是物流系统的环境,它是物流系统处理的外部条件,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物流系统和其他的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处理(转化)、输出、限制(制约)和反馈五大基本功能。

(1)输入。物流系统的输入是外部环境对系统的直接输入,是通过提供资源、劳动力、设备等手段对系统发生作用,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和信息,如各种原材料、产品、资金、劳动力、合同、信息以及生产、销售、需求等各种计划。

(2)输出。物流系统的输出是对系统的直接输出,是在外部环境一定的限制下经过系统处理后的物流和信息的输出。如各种物品的场所转移、报表的传递、合同的履行、劳务服务等。

(3)处理(转化)。物流系统从“输入”到“输出”之间所进行的生产、供应、销售和服务等物流业务活动,也就是物流系统的处理(或转化)过程。其主要内容有:各种生产设备、设施(车间、机器、车辆、库房、货场等)的建设;各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活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各种物流信息的数据处理;各项物流管理工作;等等。

(4)限制(制约)。由于外部环境也会受到诸如资源条件、能源限制、需求变化、运输能力、价格影响、市场调节、仓库容量、政策的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物流系统施加一定的约束,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限制(制约)。

(5)反馈。主要指信息反馈,物流系统在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把输出结果返回给输入,而且由于受系统内外环境的限制(制约),不一定按原来计划实现,往往使系统的输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也需要将输出结果返回到输入,进行调整,这一过程称为“信息反馈”。如各种物流活动分析、各种统计报表数据、典型调查、工作总结、市场行情信息、国内外物流动态等。通过限制和反馈,使物流系统成为一个闭合的系统。

三、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将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物流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具有一般系统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目的性、结构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系统,还具有一些特有的特征。

(1)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物流系统是由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工具所组成的。它表现为物流劳动者运用交通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仓库、港口、车站、信息处理工具等设施设备,来实现物流系统的各种功能。在这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中,人是系统的主体。

因此在研究物流系统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放在首位,把人和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和分析,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2)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跨度大,二是地域跨度大。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中所用的时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变数。同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间的物流经常会跨越不同的区域,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国际间企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提供大时空跨度的物流活动将会成为物流企业主要的任务。大跨度系统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较高,管理难度增大。

(3)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物流系统一般联系着多个生产和用户,受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广泛制约,生产、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部要素以及系统运行的变化,都会随时随地地影响着物流,所以物流系统是一个具有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系统。为了适应经常变化的社会环境,使物流系统良好地运行,物流系统必须是灵活、可变的,需要经常不断地对物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修改、完善。当社会环境变化较大时,物流系统甚至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4)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物流系统的运行对象遍及全部物质资源,而资源的多样性带来了物流系统的复杂化。物资资源品种繁多、数量庞大,从事物流活动的人员队伍庞大,物流系统内的物资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物流网点遍及各地,这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组合和合理利用,构成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物流系统要素间关系的复杂增加了物流系统的复杂性。物流系统要把各个子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需要大量的物流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有效的物流信息,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物流系统的边界是广阔的,其范围横跨了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这一庞大的范围,给物流组织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大、物流技术的提高,物流系统的边界范围还将不断地扩张。

(5)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为企业服务,实现其经济效益。每个子系统都是围绕实现系统总目标设定的,但就是这种多目标常常表现出“效益背反”性,也就是物流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非常强的“背反”现象,要同时实现物流时间最短、服务质量最佳、物流成本最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妥当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得到总体恶化的结果。例如在运输子系统中,为了提高运输速度,将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可能会增加运输成本;在仓储子系统中,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就要降低库存,而要保证充分供应和生产,又需要加大库存量,必然会占用更多资金。显然,物流系统需要建立多目标函数,并在多目标中求得物流的最佳效果。

四、物流系统的目标

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部分,其目标便是获得最大的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物流的宏观经济效益是指一个物流系统的建立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物流系统不但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产生有利的影响,同时还会对社会其他方面产生诸如噪音、环境污染等不益的影响。物流系统的微观经济效益是指该系统本身在运行后获得的企业效益,主要表现在创造的利润上。虽然微观效益能直接体现物流系统的价值,但建立和运行物流系统时,也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其宏观效益。具体来讲,物流系统要实现以下5个目标:

(1)服务性目标(service)。物流系统在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者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以配货、送货的方式进行物流活动,这些都是其服务性的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快速准时供货,对运送的货物做到无缺货、无损伤、无丢失等,且运送费用适宜,这也是其服务性目标的具体体现。

(2)快速、及时性目标(speed)。按照用户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等要求,把货物及时、快速地运送到目的地。及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社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快速、及时、准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利用有效的运输工具和合理的配送计划,采取快递方式、直达物流、时间表系统等物流管理方式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3)有效利用空间目标(space saving)。在对物流系统的设计、建设和应用中,应充分利用物流设施的空间,建立立体化仓库等。在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中,更要充分考虑城市市区面积的有效利用。要逐步发展立体化设施和有关物流机械,求得空间的有效利用,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4)规模适当化目标(scale optimization)。为求得物流的规模效益,应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要充分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合理建设物流中心和物流集聚区,就是物流规模化目标的具体体现。应考虑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的均衡配置,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合理利用程度,物流信息系统的集中化所要求的计算机等设备的利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5)库存控制目标(stock control)。库存控制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库存管理水平和库存的集约使用,能减少物品的库存量,因而会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减少库存管理的费用和库存损耗。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库存结构、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分布即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上述物流系统的目标简称为“5S”,要实现以上物流目标,就要对物流系统进行网点的合理布局,缩短物流运输线路,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从而降低其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