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管理概论
49473400000032

第32章 包装与加工管理(3)

(二)包装机械

1.包装机械的概念与作用

包装机械就是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装过程的机器。包装过程包括充填、裹包、封口等主要包装工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前后工序,如清洗、堆码和拆卸等。此外还包括盖印、计量等附属设备。真空包装机、贴体包装机、液体灌装包装机、粉末包装机等都属于包装机械。

包装机械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机械包装代替手工包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确保包装质量。机械包装使产品不与人体直接接触,保证了诸如食品、药品的清洁卫生及金属制品防锈蚀的可靠性。机械包装计量准确,包装紧密,外形整齐美观,包装质量稳定。

(3)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机械包装使包装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4)降低包装成本,减少流通费用。包装规格化、标准化,能适应标准化的集装箱、托盘、火车、轮船等各种运输条件和装卸方法。有些松泡商品,例如棉花、羽毛和某些服装、针棉织品等,经采用压缩包装机预压包装后可以大大缩小包装件的体积,节省包装材料,降低包装成本;在运输时也缩小了运输空间,节省了运输费用;在储存时节省了仓容,减少了保管费用,还增加了仓库的储存量。

2.包装机械的分类

目前对包装机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包装工序来进行分类。包装工序有裹包、灌装、充填等,完成这些包装工序的包装机称为包装主机。另外还有完成洗涤、烘干、检测、输送和堆垛工作的辅助包装机械。

(1)裹包包装机械。用于包装块状产品。按照裹包的不同工艺,可分为扭结式包装机、端折式包装机、枕式包装机、信封式包装机、拉伸包装机等。

(2)充填包装机械。用于包装粉状、颗粒状的固态物品。充填包装机械包括直接充填包装机和制袋充填包装机两类。直接充填包装机是利用预先成型的纸袋或塑料袋进行充填,也可直接充填于其他容器。制袋充填包装机是既要完成袋容器的成型,又要完成将产品充填入容器内两道工序的包装机械。

(3)灌装包装机械。用于包装流体和半流体物品。按照灌装产品的工艺,可分为常压灌装机、真空灌装机、加压灌装机等。灌装包装机械通常与封口机、贴标机等连接起来成为一条机械化灌装流水线。

(4)封口机械。是用于各种包装容器的封口。按封口的不同工艺,可分为玻璃罐加盖机械(如压盖、旋盖等)、布袋口缝纫机械、封箱机械、塑料袋和纸袋的各种封口机械。

(5)贴标机械。是用于将商标纸或标签粘贴于包装件上的机械。

(6)捆扎机械。有带状捆扎机、线状或绳状捆扎材料的结扎机等。

(7)热成型包装机械。按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袍罩包装机和贴体包装机。

(8)真空包装机械。按其抽真空后能否充入不活泼气体而分成真空包装机和充气包装机两种。

(9)收缩包装机械。除了有可作单件产品或多件产品的销售包装的小型收缩包装机外,还有可用于将托盘包装在内的运输包装的大型收缩包装机。

(10)其他包装机械。除以上几类包装机械外,还有洗瓶和烘干机、包装材料和规格的检测机、盖印机、计量机等,这些单机一般和其他包装机联合成包装机组。

3.我国包装机械产品发展趋势

我国包装机械产品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啤酒、饮料罐装成套设备。重点开发适用于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的大型啤酒、饮料罐装成套设备,包括装箱、卸箱、杀菌、贴标、原位清洗等功能。

(2)袋成型、充填、封口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发展系列化产品及配套装置,提高运行速度,解决适应性、配套性和可靠性问题。同时开发可适用于单膜和复合膜两用的包装机。

(3)称重式填充设备。发展各种形式的称量填充设备,着力提高速度和精度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与自动包装设备配套。

(4)裹包设备。除塑料薄膜裹包设备外要开发折纸裹包设备。大力发展与裹包设备配套的各种辅助装置,以扩大主机功能应用面。

(5)捆扎包装设备。重点发展多种形式的捆扎机械,推动果蔬、日用百货、工业材料包装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重点开发台式和大型塑料带捆扎设备、小型纸带捆扎设备及捆扎钢材等重物的自动连续捆扎机。

(6)无菌包装设备。要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速度,完善性能。发展大袋无菌包装设备和杯式无菌包装设备,研制半液体无菌包装设备,使无菌包装设备产品系列化。

(7)真空、换气包装设备。发展适用于袋容量较大的连续或半连续真空包装设备,开发可将所需气体按比例充入袋内的高速换气包装设备。

(8)瓦楞纸板(箱)生产设备。发展幅宽2米以上的高速成套设备。拓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在中轻型设备上注重成套性,提高可靠性。

(9)制罐设备。发展复合罐、异型罐和喷雾罐等多种系列制罐成套设备及相应的制罐生产线。研制无汞焊接和专用电环保包装机械,开发各种小包装用纸袋生产设备、以纸基材为容器的包装设备,以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由于我国包装机械行业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面对国外品牌强劲冲击应该采取积极对策,制定相应的措施快速发展包装机械工业,提高生产率和产品多样化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制定2010年我国包装机械产品发展计划,必然促进我国包装工业发展,增强其竞争力。

七、包装管理

包装管理往往因企业性质及其规模大小等条件不同,管理的侧重面也不一样。一般说来,以生产为主的生产企业,包装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生产作业的连续性和便利生产方面,以销售为主的商业企业,包装管理的重点则放在包装单位、包装形体、包装装潢设计方面,使之获得最佳销售效果,物流运输、物资部门包装管理的重点是研究包装的强度、外径尺寸、包装材料、标志等,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储存、运输、装卸提供有利条件,以减少流通费用。

包装管理可分为包装的计划管理、包装的费用管理和包装的标准化管理。

(一)包装的计划管理

产品包装的计划工作和其他计划工作一样包含着比例、平衡、速度三个要素和数量、质量、实物、货币四大指标。但产品包装工作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而是体现在各个环节和部门,所以产品包装的计划应和其他各项计划配合制定。

产品包装计划工作的比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商品性质、销售对象、运输路程远近来确定包装费用占商品价值的比例。另一方面根据各地商品包装实际使用包装材料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包装材料的生产与包装加工工业的规模、布局以及和其他部门的比例关系。如果包装材料与包装加工比例失调,就会出现包装材料供不应求或过剩,或者出现包装加工不能满足包装需要的现象。

综合平衡是编制计划的基本方法。产品包装计划的平衡工作,主要是指商品生产与包装物的供应;包装生产与包装材料的供应,产品包装的供应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要达到包装与产、供、销的平衡,包装数量要“以产定包装”,根据销售计划制订生产计划,再根据生产计划制订包装计划。包装质量要求要根据产品流通条件和市场的需要来规定相应的包装质量。包装材料供应要“以包装定供应”,根据产品包装所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来确定包装材料的种类,从而保证包装质量。

根据包装计划的指标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货币指标。数量指标直接表示事物规模的大小或数量的多少,如包装数量、包装材料供应量、包装物料回收量等,这类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是从数量上反映经济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如包装材料耗用定额、包装成本、包装物料回收利用率等,这类指标一般用相对数表示。实物指标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主要指包装材料的种类,包装规格、体积、重量等,用相应的计算单位来表示。

(二)包装的费用管理

包装费用是指产品在运输保管过程中,为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而进行包装所花费的必要费用。如果包装费用超过生产费用,这样的包装即使能够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一般也是不可取的。一个最佳的包装设计,应该是用最少的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包装的费用管理,实行经济核算,降低包装成本是很重要的。

1.包装费用管理的内容

购进包装物的费用核算。购进包装物的费用核算有单独购进、随货购进两种情况。随货购进的包装物又按单独计价和不单独计价分别进行费用核算。单独购进的包装物要按品种记入包装物的进价成本。随货购进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根据发货票所列的产品价格、包装物的价格分别列账。对随货购进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视同产品,作为库存产品的增加额。

包装物修理、报废和出售的核算。包装经过各流通环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及时修理加固,修理加固所需费用在包装费项列支。如果包装损坏程度已不能修复使用时,则要申请报废。包装物的出售有单独出售和随货出售两种形式,分别进行费用核算。

对能够再次使用的包装容器要进行回收复用。对可留用的要加固、修补以作备用,不能用的要主动联系收购单位及时出售,做到物尽其用,增加收益。对加固整理复用的包装要严格执行包装质量标准。为了扩大包装的回收复用,各级物资流通部门必须贯彻旧包装回收复用的奖励办法,以促进包装的回收复用。

2.降低包装费用的方法

用价值分析法降低包装费用。价值分析法就是在广泛搜集具有同样功能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中,分别核算它们的成本,研究运用更为廉价的材料、容器及包装工艺,在保持同样包装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包装。这种分析方法采用的是比较法,因此也称为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包装工作中容易疏忽的问题和漏洞,一般可以降低15%左右的包装费用。

采用机械化包装降低包装费用。在劳动力不足、劳动费用高的情况下,广泛采用机械化包装代替手工包装,可以提高包装工作效率,降低包装费用。

通过包装标准化,降低包装费用。实现包装标准化,保证包装质量,并使包装的外径尺寸与运输工具与装卸机械相配合,方便产品堆码、装卸、储存,降低产品的运输费、装卸费和管理费,同时更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节省包装材料。

实行预算控制,降低包装费用。通过编制预算控制包装费用,降低包装费用。实行预算控制,首先要编制包装费用预算,包括直接包装材料费、直接包装人工费、间接包装费的预算编制。在直接包装材料费的预算编制中,包装材料的价格要按三个因素来计:对今后价格的判断,必须当年购进的包装材料数量,必须当年购进的包装材料总额。直接包装人工费的预算编制,根据包装一个单位所需的平均标准时间计算包装费用。间接包装费的预算编制,要求对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以外的包装(间接包装费)有一恰当估计。

(三)包装的标准化管理

包装标准化是指对产品包装的类型、规格、容量、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印刷标志及产品的盛放、衬垫、封装方式、名词术语、检验要求等加以统一规定,并贯彻实施。其中主要的是统一材料、统一规格、统一容量、统一标记和统一封装方法。

包装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包装相关标准、综合基础包装标准、包装专业基础标准和产品包装标准四大类。

包装相关标准主要包括集装箱、托盘、运输、储存条件的有关标准。

综合基础包装标准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包装标志、包装通用术语、包装尺寸系列、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方法、包装技术与方法、包装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这是包装工业基础性的通用标准。

包装专业基础标准包括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包装机械标准,是指包装工业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规定,如《普通食品包装纸》、《纸袋纸》、《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塑料打包带》等。

产品包装标准是指对产品包装的技术要求或规定。包括建材、机械、轻工、电子、仪器仪表、电工、食品、农畜水产品、化工、医疗器械、中药材、西药、邮政和军工等14大类,每大类产品中又有许多种类的具体标准。例如,《日用安全火柴》产品质量规定,每盒应有商标和制造厂名,每十盒为一包,每一百包为一件,每件对包装必须严格牢固。又如《洗衣粉包装箱》、《针织内衣包装与标志》、《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规定》等单独制定的包装标准。

实现包装标准化,可在包装生产过程中,减少机器更换规格尺寸和印刷标志的时间,提高工效,节约工时费用,促进商品包装的回收复用,减少包装费用。而且对于保护产品质量,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加速物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已经制定包装标准的,要坚持采用标准包装;对尚未制定标准的,要积极配合生产部门研究制定包装标准,加速包装标准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