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管理概论
49473400000026

第26章 配送与配送中心(3)

特别需要强调一点,配送企业的供应保障能力,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概念,而不是无限的概念。具体来讲,如果供应保障能力过高,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属于不合理。所以追求供应保障能力的合理化也是有限度的。

5.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末端运输是目前运能和运力使用不合理、浪费较大的领域,因而人们寄希望于配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

运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与社会运输系统合理衔接实现的。送货运力的规划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气解决的问题,可以简化判断如下: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社会车辆空驶减少;一家一户自营运输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

6.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

配送的重要作用是以配送代劳用户。因此,实行配送后,各用户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减少才为合理;用于订货、接货、供应的人减少才为合理。如果真正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那么配送的合理化程度则可以说是一个高水平了。

7.物流合理化标志

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合理。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

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是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配送本身的重要标志。

二、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对于配送合理与否,不能简单判定,也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例如,企业效益是配送的重要衡量标志,但是,在决策时常常考虑各个因素,有时要做赔本买卖。所以,配送的决策是全面、综合的决策,在决策时要避免由于不合理配送出现所造成的损失,但有时某些不合理现象是伴生的,要追求大的合理,就可能派生小的不合理。所以,虽然这里只单独论述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但要防止绝对化。

1.资源筹措的不合理

配送是利用较大批量筹措资源,通过筹措资源达到规模效益来降低资源筹措成本,使配送资源筹措成本低于用户自己筹措资源成本,从而取得优势。如果不是集中多个用户需要进行批量筹措资源,而仅仅是为某一两户代购代筹,对用户来讲,就不仅不能降低资源筹措费,相反却要多支付一笔配送企业的代筹代办费,因而是不合理的。资源筹措不合理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如配送量计划不准,资源筹措过多或过少,在资源筹措时不考虑建立与资源供应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等。

2.库存决策不合理

配送应充分利用集中库存总量低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从而大大节约社会财富,同时降低用户实际平均分摊库存负担。因此,配送企业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来实现一个低总量的库存,否则就会出现单是库存转移,而未取得库存总量降低的效果。配送企业库存决策不合理还表现在储存量不足,不能保证随机需求,失去了应有的市场。

3.价格不合理

总的来讲,配送的价格应低于不实行配送时,用户自己进货时产品购买价格加上自己提货、运输、进货之成本总和,这样才会使用户有利可图。有时候,由于配送有较高服务水平,价格稍高,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不是普遍的原则。如果配送价格普遍高于用户自己进货价格,损伤了用户利益,就是一种不合理表现。价格过低,使配送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会损伤销售者,也是不合理的。

4.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了环节,但是这个环节的增加,可降低用户平均库存水平,以此不但抵消了增加环节的支出,而且还能取得剩余效益。但是如果用户使用批量大,可以直接通过社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较之通过配送中转送货则可能更节约费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就属于不合理范畴。

5.送货中不合理运输

配送与用户自提比较,尤其对于多个小用户来讲,可以集中配装一车送几家,这比一家一户自提,可大大节省运力和运费。如果不能利用这一优势,仍然是一户一送,而车辆达不到满载(即时配送过多、过频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则属于不合理。此外,不合理运输的若干表现形式,在配送中都可能出现,会使配送变得不合理。

6.经营观念的不合理

在配送实施中,有许多是经营观念不合理,使配送优势无从发挥,相反却损坏了配送的形象。这是开展配送时尤其需要注意克服的不合理现象。例如,配送企业利用配送手段,向用户转嫁资金、库存困难;在库存过大时,强迫用户接货,以缓解自己库存压力;在资金紧张时,长期占用用户资金;在资源紧张时,将用户委托资源挪作他用获利等。

三、实现配送合理化的途径

1.推行一定综合性独立配送或综合配送

专业性独立配送是指根据产品的性质将其分类,由各专业经销组织分别、独立地进行配送。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各专业组织的优势,便于用户根据自身的利益选择配送企业,从而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这类配送主要适宜于小杂货配送、生产资料配送、食品配送、服装配送等。

专业综合配送是指将若干种相关的产品汇集在一起,由某一个专业组织进行配送。这是一种向用户提供比较全面服务的配送方式,可以很快备齐用户所需的各种物资,从而减轻用户的进货负担。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

2.推行加工配送

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这次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求得配送合理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与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不增加太多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3.推行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不是由一个企业独自完成,而是由若干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共同配送是在核心组织(配送中心)的同一计划、同一调度下展开的。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从而追求合理化。

4.实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承担用户储存据点的作用,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车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追求合理化。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可以掌控资源,放心地实施低库存或零库存,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另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从国外的经验看,准时供应配送系统是现在许多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6.推行即时配送

作为计划配送的应急手段,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

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用户要实行零库存,即时配送是重要手段保证。

第五节 配送中心

一、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

1.物流中心的含义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中心(Logistics Center)的定义为: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面向快递业、运输业的称分拨中心)。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

(2)物流功能健全;

(3)集聚辐射范围大;

(4)存储、吞吐能力强,能为转运和多式联运提供物流支持;

(5)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2.配送中心的含义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的定义为: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2)配送功能健全;

(3)辐射范围小;

(4)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

(5)主要为末端客户提供配送服务。

3.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区别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是两种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结点。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从功能上看:物流中心可单可全,而配送中心较为全面。

从辐射范围看: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大,而配送中心辐射范围小。

从物流的特点看:物流中心是少品种、大批量、少供应商,而配送中心是多品种、小批量、多供应商。

从服务的对象看:物流中心通常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而配送中心一般为公司内部服务。

从流通货物来看:物流中心在某个领域综合性、专业性较强,具有这个领域的专业性。

配送中心则主要面向城市生活或某一类型生产企业,其专业性很强。

从结点功能来看:物流中心的功能健全,具有一定的存储能力和调节功能。而配送中心的功能较为单一,以配送功能为主、存储功能为辅。

从在供应链的位置看:物流中心在配送中心的上游,而配送中心在物流中心的下游;

4.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联系

物流中心通常是指综合性的物流场所,它可以具备配送中心的功能,又可以具有货物运输中转功能。此外,从产权上讲,配送中心通常是属于某一企业,即专为某一或某几家企业服务。而物流中心则通常是独立的企业,它提供社会化的物流服务,同时它们都有保管和保养物品的功能以及其他相同的功能,只是程度、强弱的不同。此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是由仓库发展、派生而成的。

二、配送中心分类

(一)按照配送中心承担的流通职能划分

1.供应型配送中心

供应型配送中心是指配送中心执行供应的职能,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如连锁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例如,为大型连锁超级市场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厂送货的零件配送中心,使零件加工厂对装配厂的供应合理化。供应型配送中心的主要特点是:配送的用户有限并且稳定,用户的配送要求范围也比较确定,属于企业型用户。

因此,配送中心集中库存的品种比较固定,配送中心的进货渠道也比较稳固,同时,可以采用效率比较高的分货式工艺。

2.销售型配送中心

销售型配送中心是指配送中心执行销售的职能,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大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生产企业为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在国外,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很多。第二种是流通企业作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国外的例证也很多。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比较起来看,国外和我国的发展趋向,都向以销售配送中心为主的方向发展。

销售型配送中心的用户一般是不确定的,而且用户的数量很大,每一个用户购买的数量又较少,属于消费者型用户。这种配送中心很难像供应型配送中心一样,实行计划配送,计划性较差。

销售型配送中心集中库存的库存结构也比较复杂,一般采用拣选式配送工艺。销售型配送中心往往采用共同配送方法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经营效果。

(二)按照配送中心的配送领域划分

1.城市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是指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所以,这种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经营相结合,由于运距短,反应能力强,因而从事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较有优势。我国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

2.区域配送中心

区域配送中心是指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州)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一般而言,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在国外十分普遍,如《国外物资管理》杂志曾介绍过的阪神配送中心、美国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等。

(三)按配送中心功能不同划分

1.储存型配送中心

储存型配送中心是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来讲,在买方市场下,企业成品销售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较强储存功能;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这种供应配送中心也有较强的储存功能。大范围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较大库存,也可能是储存型配送中心。

我国目前拟建的一些配送中心,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

瑞士GIBA-GEIGY公司的配送中心拥有世界上规模居于前列的储存库,可储存4万个托盘;美国赫马克配送中心拥有一个有163000个货位的储存区,可见存储能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