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需要学生掌握配送的概念和分类、配送作业流程、配送作业的组织、配送路线的优化,理解配送的合理化,了解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掌握实现配送合理化的途径,理解配送中心的概念,掌握配送中心的功能,了解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学会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布局。
第一节 配送概述
一、配送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配送的定义为:配送(distribution)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
配送是特殊的物流,它处于接近用户那一段流通领域,辐射范围小,是末端物流,因而有其局限性,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但是,配送是一种重要的物流形式,有其战略价值,接近顾客是经营战略至关重要的内容。美国兰德公司对《幸福》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经营战略和接近顾客至关重要。”也证明了这种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配送是一种综合物流形式,它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配送除了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分拣和拣选是其标志性作业。
2.配送是商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
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流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
3.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
配送与一般的送货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这就会大大增加劳动力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所以,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4.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
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送货功能上看,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配送是企业需要什么送什么,所以,要做到需要什么送什么,就必须在一定中转环节筹集这种需要,从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转形式出现。当然,广义上也将非中转型送货纳入配送范围,将配送外延从中转扩大到非中转,仅以“送”为标志来划分分配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5.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
配送强调“按用户的订货要求”,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用户第一”、“质量第一”。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因此不能从本企业利益出发而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利益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损伤或控制用户,不能将配送作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割据市场的手段。
二、配送的分类
(一)按实施配送的结点不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
组织者是专职配送的配送中心,规模较大,有的配送中心需要储存各种商品,储存量比较大。也有的配送中心专职配送,储存量较小,货源靠附近的仓库补充。从实施配送较为普遍的国家看,配送中心是配送的主体形式,不但在数量上占主要部分,而且是某些小配送单位的总据点,因而发展较快。配送中心配送覆盖面较宽,是大规模配送形式,因此,必须有配套的大规模实施配送设施,如配送中心建筑、车辆、路线等,一旦建成便很难改变,灵活机动性较差,投资较高,在实施配送时难以一下子大量建配送中心。因此,这种配送形式有一定局限性。
2.仓库配送
仓库配送是以一般仓库为据点进行配送的形式。可以是仓库完全改造成配送中心,也可以是在保持仓库原功能前提下,增加一部分配送职能。其优点是较为容易利用现有条件而不需要大量投资。
3.商店配送
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的门市网点,这些网点主要承担商品的零售,规模一般不大,但经营品种较齐全。除日常零售业务外,还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将商店经营的品种配齐,或代用户外订外购一部分本商店平时不经营的商品,和商店经营的品种一起配齐送给用户。
(二)按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分类
1.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工业企业需要量较大的商品,单独一个品种或几个品种就可达到较大输送量,可实行整车运输,这种商品往往不需要再与其他搭配,可由专业性很强的配送中心实行这种配送。特点是配送工作简单,成本较低。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是按用户要求,将所需的各种物品(每种需要量不大)配备齐全,凑整装车后由配送据点送达用户。这种配送作业水平要求高,配送中心设备复杂,配货送货计划难度大,要有高水平的组织工作保证和配合。
3.配套成套配送
按企业生产需要,尤其是装配型企业生产需要,将生产每一台件所需全部零部件配齐,按生产节奏定时送达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随即可将此成套零部件送入生产线装配产品。这种配送方式,配送企业承担了生产企业大部分供应工作,使生产企业集中精力于生产。
(三)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1.定时配送
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配送,如数天或数小时一次等,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可按计划执行,也可以配送之前商定的联络方式通知配送品种及数量。
2.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中进行配送。这种方式数量固定,备货工作较为简单,效率较高。
3.定时定量配送
按照规定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配送。这种方式兼有定时、定量两种方式的优点,但特殊性强,计划难度大,适合采用的对象不多,不是一种普遍的方式。
4.即时配送
完全按照用户突然提出的配送要求的时间和数量随即进行配送的方式,是有很高的灵活性的一种应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品种可以实现保险储备的零库存,即用即时配送代替保险储备。
(四)按加工程度不同分类
1.加工配送
加工配送是指和流通加工配送结合的配送。在配送据点中设置流通加工环节,或是流通加工中心与配送中心建在一起。当社会上现成产品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或是用户根据本身工艺要求需要使用经过某种初加工的产品时,可以加工后进行分拣、配货再送货到户。流通加工与配送的结合,使流通加工环节更有针对性,配送企业不但可以依靠送货服务、销售经营取得收益,还可通过加工增值取得收益。
2.集疏配送
只改变产品数量组成形态而不改变产品本身物流、化学形态的与干线运输相配合的配送方式。如大批量进货后小批量、多批次发货,零星集货后以一定批量送货等。
(五)按配送的组织形式不同分类
1.集中配送(又称为配送中心配送)
集中配送由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对多家用户开展配送。配送中心规模大,专业性强,可与用户确定固定的配送关系,实行计划配送,集中配送的品种多、数量大,可以同时对同一线路中的几家用户进行配送。配送经济效益明显,是配送的主要形式。
2.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这种配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小生产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另一种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实行共同配送。前者是同一行业或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生产企业在单独进行配送时运输量少、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联合,实行共同配送,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的配送费用,弥补了配送能力薄弱的企业和地区,而且有利于缓和城市交通拥挤,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后者是针对某地区的用户由于所需物资数量较少,配送车辆利用率低等原因,几个配送企业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集中起来,共同制定配送计划,实行共同配送。
3.分散配送
对小量、零星货物或临时需要的配送业务一般由商业和物资零售网点进行。由于商业和物资零售网点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服务面广的特点,它们适合开展对近距离、品种繁多而用量小的货物配送。
第二节 配送作业流程规范
配送作业是按照用户的要求,把货物分拣出来,按时按量发送到指定地点的过程。从总体上讲,配送是由备货、理货和送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其中每个环节又包含若干项具体的活动。
一、配送作业的基本环节
(一)备货
备货是指准备货物的系列活动,它是配送的基础环节。严格来说,备货包括两项具体活动:筹集货物和存储货物。
(二)理货
理货是配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配送区别于一般送货的重要标志。理货包括货物分拣、配货和包装等经济活动,其中分拣是指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从储存的货物中选出用户所需货物的活动。分拣货物一般采取两种方式来操作:其一是摘取式;其二是播种式。
(三)送货
送货是配送活动的核心,也是备货和理货工序的延伸。在物流活动中,送货实际上就是货物的运输。在送货过程中,常常进行三方面选择: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
二、进货作业
进货作业包括接货、卸货、验收入库,然后将有关信息书面化等一系列工作。在其流程安排中,应注意以下事项:应多利用配送车司机卸货,以减少公司作业人员和避免卸货作业的拖延;尽可能将多样活动集中在同一工作站,以节省必要的空间;尽量避开进货高峰期,并依据相关性安排活动,以达到距离最小化;详细记录进货资料,以备后续存取核查。
(一)货物编码
进货作业是配送作业的首要环节。为了让后续作业准确而快速地进行,并使货物品质及作业水准得到妥善维持,在进货阶段对货物进行有效的编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编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尽量短,一方面便于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减少代码处理中的差错,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常用的编码方法有顺序码、数字分段码、分组编码等。
(二)货物分类
货物分类是将多品种货物按其性质或其他条件逐次区别,分别归入不同的货物类别,并进行有系统的排列,以提高作业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对品项较多的分类储存,可分为两个阶段、上下两层输送同时进行。
(1)由条码读取机读取箱子上的物流条码,依照品项做出第一次分类,再决定归属上层或下层的存储输送线。
(2)上、下层的条码读取机再次读取条码,并将箱子按各个不同的品项,分门别类到各个储存线上。
(3)在每条储存线的切离端,箱子堆满一只托盘后,一长串货物即被分离出来;当箱子组合装满一层托盘时,就被送入中心部(利用推杆,使其排列整齐),之后,箱子在托盘上一层层地堆叠,堆到预先设定的层数后完成分类。
(4)操作员用叉式堆高机将分好类的货物依类运送到储存场所。
(三)货物验收检查
货物验收是对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检查的工作。其验收标准及内容如下:采购合同或订单所规定的具体要求和条件;采购合约中的规格或图解;议价时的合格样品;各类产品的国家品质标准或国际标准。
货物验收的内容包括质量验收、包装验收、数量验收等。
(四)货物入库信息的处理
到达配送中心的商品,经验收确认后,必须填写“验收单”,并将有关入库信息及时准确地登入库存商品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及时更新库存商品的有关数据。货物信息登录的目的在于为后续作业环节提供管理和控制的依据。此外,对于作业辅助信息也要进行搜集与处理。
三、订单处理
订单处理是指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到着手准备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通常包括订单资料确认、存货查询、单据处理等内容。订单处理分人工和计算机两种形式。人工处理具有较大弹性,但只适合少量的订单处理。计算机处理则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适合大量的订单处理,因此目前主要采取后一种形式。
接单之后,必须对相关事项进行确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货物数量及日期的确认
货物数量及日期的确认是指检查品名、数量、送货日期等是否有遗漏、笔误或不符合公司要求的情形。尤其当送货时间有问题或出货时间已延迟时,更需与客户再次确认订单内容或更正运送时间。
(二)客户信用的确认
不论订单是由何种方式传至公司,配送系统都要核查客户的财务状况,以确定其是否有能力支付该订单的账款。通常的做法是检查客户的应收账款是否已超过其信用额度。
(三)订单形态确认
1.一般交易订单
交易形态:一般的交易订单,即接单后按正常的作业程序拣货、出货、发送、收款的订单。
处理方式:接单后,将资料输入订单处理系统,按正常的订单处理程序处理,资料处理完后进行拣货、出货、发送、收款等作业。
2.间接交易订单
交易形态:客户向配送中心订货,直接由供应商配送给客户的交易订单。
处理方式:接单后,将客户的出货资料传给供应商由其代配。此方式需注意的是客户的送货单是自行制作或委托供应商制作的,应对出货资料加以核对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