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与物流体系发展探索
49464700000004

第4章 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1体化交通物流信息平台(3)

(1)企业运营层信息平台

企业运营层信息平台是针对微观物流经营运作的信息平台,主要面向各地货运站、运输交易市场和运输企业等运营单位,支持运营单位的日常业务,解决企业曰常的物流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等问题,指导企业级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其主要功能是:为运输供需双方的交易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确保父易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运输市场父易效率,缩短货物库存时间,提高运输车辆的载运率,实现运输企业、货运站和交易市场等单位的网上电子缴税功能,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及查询功能,并对物流过程进行监控和优化。

(2)行业管理层信息平台

行业管理层信息平台是超越单一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在更大的行业范畴内运作的信息平台,具有对企业运营层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宏观规划、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功能,从而支撑行业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促进行业物流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行业管理层信息平台面向物流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市、地区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以及大型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是:管理运输行业、运输企业、运价和票证等相关物流信息,并向交通运输企业提供信息引导服务;协调运营企业及货运站之间的物流供求信息调配;整理和分析枢纽运营层采集的数据,辅助运营企业和货运站进行物流运输方案的决策工作;为政府调控层提供及时、广泛的信息资源。

(3)政府调控层信息平台

政府调控层信息平台的主要用户是政府的交通部门,用于交通运输物流系统的宏观管理、全局优化和决策支持。主要功能是:向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物流信息引导服务;全面地管理长三角区域的物流发展规划;根据物流发展趋势,采取相应措施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制定有效的行业管理政策,为行业管理和枢纽运营层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证。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将平台作为物流信息的发布窗口,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等信息的及时发布来引导和调控物流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个层次的信息平台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运营层信息平台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等外部信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依赖性的存在要求行业管理层信息平台的存在,以提高物流信息获得性和降低信息成本。

(2)物流信息交换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集成物流服务涉及包括最终客户在内的多个经营主体,各主体经济关系、技术应用、企业文化及信息系统模块的共用性导致了物流信息交流的复杂性。一方面多种物流运作数据在组织内部子系统间进行交换,形成各类错综关系;另一方面数据交换是在不同企业、不同隶属关系管理体制下,采用不同运行模式运行的各部门系统间进行,各系统的数据结构、存储形式和接口协议不一样,若没有标准化就会对物流数据共享、物流资源整合带来困难。

(3)行业管理物流信息平台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产生的部分物流数据可以在物流企业、客户和政府主管部门间传递和利用。

(4)不同信息平台对物流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首先,从时间上看,企业运营层需要的是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实时信息数据;而政府调控层一般需要一定时期区域范围内反映物流活动的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其次,从内容上看企业运营层需要的是物流状态、物流运作成本和服务质量等的实时信息,以便于进行实时调整和微观决策;而政府调控层更多的考虑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和促进关系,便于进行宏观的社会物流规划,制定政策提高物流社会效率和效益。最后,从质量上看企业运营层要求数据尽可能详细,以确保业务运行准确无误;政府调控层则关心统计数据,要求数据能够反映物流运动规律、变化和发展趋势;而行业管理层主要关心企业之间的数据口径是否一致,是否能够反映物流运动规律、变化和发展趋势。

由上可知物流信息平台是由政府多个行业管理部门、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复杂系统。因此,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是一项相当有挑战性的复杂工程,需要由政府牵头,进行详细的系统需求分析,促使各层次各环节到物流信息平台形成统一的设计方案。

2.物流信息平台采用的关键信息技术

(1)EDI技术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商业交易资料用标准的格式经由计算机通信网络以电子方式在计算机之间自动进行的传送。EDI是随着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用于商务管理的新技术,目前电子数据交换被广泛地应用于订单的传输于客户服务。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和硬件、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EDI标准。一个部门或企业若要实现EDI,首先必须要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要配置好一个安全、高效的通信环境,最后为了使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必须采用一定的EDI标准。EDI标准是整个EDI系统最为关键的部分,由于EDI是以事先商定的报文格式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因此,制定统一的EDI标准至关重要。EDI标准主要提供语法规则、数据结构定义、编辑规则和协定等。

EDI给我们带来一场全新的贸易方式,即以标准化的数据格式电子单证,通过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把制造商、批发商、代理商、销售商以及政府有关部 门、运输、仓储、银行和保险等连成一体,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完成交易。取代了传统的以信函、电传、传真、互访和合同文本等为基本手段的贸易方式。因而它是一场革命,一场全新的贸易方式的革命。它将像当年的集装箱、条形码一样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物流GIS技术

物流管理中,数据的异构性是采用GIS作为解决平台的重要原因。同时,物流作为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移,对地理空间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基于GIS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能够集成各种异构数据库系统,完成对物流的可视化、实时动态管理和辅助决策分析等功能。因此,GIS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结合对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实现高效的物流作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合理调整物流路线和流量,合理设置仓储设备,科学调配运力,提高物流企业的效率。可以通过建立基于GIS平台的物流网络模型来解决有效分配货物的路径优化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的布局问题。比如,物流园区将货物从园区的N个仓库配送到M个店铺,每个店铺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运送车辆分装货物的状况及路线等问题,使得运输代价最小。针对客户的空间分布特性,将GIS技术融入园区信息平台中,为客户空间管理与市场空间决策提供服务。

(3)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为ERP和CRM等业务系统的完美实现提供了可能,并且能对业务与商业模式有较大提升。基本的RFID系统由射频卡和读写器组成,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互相不接触,但却可以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数据通信,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RFID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非接触识别,识别距离可从十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保密性强以及可同时识别多个对象等。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AVI)及交通管理、仓储管理、电子物品监视系统、货运集装箱的识别和防伪等领域。例如,超市收银台通过扫描商品条形码才能完成结算,顾客往往要排队等待。使用RFID技术后,商品上安放了射频卡(电子标签),顾客推着装满商品的小车经过收银台,不必拿出一件件商品,解读器不必接触商品,很快就可以完成结算,计算机自动打印购物清单,非常方便。RFID技术被认为最终将取代目前使用的条形码技术。

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公共信息服务、物流业务数据交换处理和物流决策支持。其中,公共信息服务功能是平台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宣传政府在物流方面发布的新的政策、法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进展,物流管理方面的基本信息等的窗口。包括信息发布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和相关职能部门服务功能等。物流业务数据交换功能主要是指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以及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物流决策支持功能主要包括为用户提供数据统计功能并生成报表,并在业务数据汇总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对业务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利用,以获取对企业经营战略具有指导性价值的信息。上述功能都是物流信息平台最基本的功能,而在一体化交通物流信息平台中,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将得到扩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货物跟踪功能

采用GIS/GPS系统跟踪配送车辆和货物的位置、状态,接收的位置和状态,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信息中心或Web站点获得跟踪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获知各车辆的状态,进行动态调度和分配。

(2)智能配送功能

利用物流园区的运输资源、商家的供货信息和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进行最优化配送,使配送成本最低,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由计算机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给出决策方案,管理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过组件化的GIS系统,配合GPS系统,就可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地点等高效率地解决配送中路线的选择、配送的发送顺序以及配送的车辆类型等典型问题,实现可视化智能配送,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配送精度。

(3)决策分析功能

通过GIS、GPS系统的应用,信息平台可实现全局或局部物流优化、各级客户地理分析、运输能力模型分析、交通物流资源优化、配送中心能力分析、配送网络方案分析、门到门服务分析优化、联运优化方案分析、代理网点设置优化、物流仿真分析模型、仓储能力分析、仓库选址模型和中转仓库优化方案等。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选在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各种可行方案。

(三)信息交换平台

一体化交通物流信息平台要求交通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实现交通信息资源和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实时交换,使企业和组织可以跨越不同距离和不同的应用系统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以及信息系统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企业和组织建立的大部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分布式信息系统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执行分布任务的应用系统运行在不同的操作平台下,如NT、UNIX等;第二,执行分布任务的应用系统使用的数据有不同的数据源,如SQL Server、Oracle等;第三,执行分布任务的应用系统使用的数据的类型非常复杂而且不统一,例如照片、图纸、会谈记录和报表等。由于各企业的业务类型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造成了企业或组织的信息系统的内部以及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信息整合面临诸多困难。

在一体化交通物流信息平台中,我们将建立基于先进的XML技术、中间件和构件技术的信息交换平台。该平台是基于XML的分布式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模式,在构件化开发的思路指导下,将两个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流程进行构件化封装,并构建了一种符合3C构件模型规范的基于XML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交换平台采用基于XML技术的信息交换模式,XML的可扩展性使得分布式系统的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可以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并且利用XML数据文档来引入、导出和交换数据。同时,在参考3C模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了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基于XML的信息交换体系结构和信息流的分析结果,利用中间件技术,将不同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换流程进行构件化封装,创建了基于XML的信息交换构件组,该构件组将最终实现平台之间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功能。以下是信息交换平台采用的关键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