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提示: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或一项工作,更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崇高事业。教育是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打造健康文明现代人的育人事业,一方面传播劳动文化和知识,另一方面肩负着“关注心灵、完善人性、整合人格和修炼道德人品”的重任,这是一个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兴旺和人类进步的千年大业的宏伟基业。
第一节教育的困惑
一、遭遇拒绝的困惑
1.海外院校拒收“China one”
什么是“China one”?据介绍是指中国的独生子女。为什么部分中国独生子女学生遭遇拒收?事情起源是由于中国独生子女自立生活能力较差,很多家长心痛孩子,担心孩子在国外读书受苦受累,故在孩子申请留学的同时,提出希望学校能配保姆以便在生活上有所照顾。印度留学网董事长纪燕萍说,“经常有大学的校长和外办主任摇着头跟他们诉苦,中国学生比较娇气,自理能力差。中国学生不像韩国、日本、不丹、斯里兰卡等国的留学生那样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找学校麻烦,中国学生什么事情都喜欢找学校,弄得学校很头疼”。有的学校为了避免麻烦,甚至表示出不欢迎中国独生子女的倾向。
2.优秀学生为何遭遇拒收
2010年高考分数出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李泰伯同学以703的高分荣获北京理科状元,接踵而来的是有关“高考状元惨被美国哈佛等11所名校拒绝”的新闻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很多教师、学生、家长都感到疑惑(美国各大学公布张榜的时间是每年的4月和12月中旬,所以,拒收在高考之前,状元在高考之后)。有人说,美国名牌大学除了考察学生的学术表现外,更看重申请者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沟通和协调等各种潜在的能力。也有人猜测并怀疑他是个读死书的人。事实上,我们这位状元郎并不是书呆子,他不仅担任学生会主席、班长等职务,具有组织和管理学生工作的能力,其爱好也非常广泛,如足球、钢琴、绘画等,还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等。从各方面的条件来说,应该符合美国名校的条件要求。但是却为什么偏偏被美国哈佛、史丹福、耶鲁等11所名校一一拒绝?“美国名校拒绝的背后,是中美教育理念与体制的差异。世界一流名校更看重的是申请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独特的能力个性。我们虽然呼吁素质教育也已多年,但是‘以考定优劣’的应试教育理念与模式依然如旧。”
二、不尊重生命的学子
1.面对压力选择自杀
2010年3月22日,北京某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一跃而下,终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下一封感叹“现在知识太没用了,有用的只是金钱和权势,有用的只是关系和背景”和对母亲的歉意的遗书。同月28日,南京某大学化学工程系一黄姓女生在宿舍内上吊自杀身亡,据称与考研压力大有关。同年4月5日,北京某大学本科21岁的三年级女生陈某跳楼自杀。“据中国社会调查所一项调查显示,26%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想法……又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至90年代的25%,近年已在30%以上。”这种自杀现象正在蔓延,频现中小学生的身影。据上海教科院一项调查发现,“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闪念,其中有15.23%的学生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学生曾有计划,未遂者达1.71%,而大多数父母、学校对此却一无所知”。
2.19岁女大学生进入屠夫角色
据《南方都市报》2008年1月8日报道,云南某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9岁的大二女生张某,雇凶杀害包养她的情夫。女生事后亲自操刀,残忍地将情夫尸体斩成260多块……一直被人们视为纯净的大学,已经成为了青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灾区。
第二节一片呐喊声
当前,拯救教育、拯救孩子的呐喊从四面八方响起。在一片混浊声中,有家长的声音,也有教师的声音,有专家学者的声音,也有来自社会民众的声音。究其责任而言,有对教育体制的责问,对社会环境的责问,对学生的责问,对教师的责问以及对家长的责问,甚至有六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管得太多。
一、父母在呐喊
1.救救孩子
一位四川籍打工嫂陈小芳,向我倾诉她儿子的事。他们是夫妇一同到杭州打工的,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11岁的儿子也带到杭州读小学,因为没有本地户口,只能是借读,而借读必须付借读费。为此,夫妇两人加班加点省吃俭用地供儿子读书。两年后儿子小学毕业要上初中了,面对没户口且成绩又不好的儿子,这对父母感到非常为难。让孩子回老家农村去读吧,孩子不愿意。在城里上学费用开支很大,他们很难承受。儿子却一个劲地责怪他们,“你们不看看我们班的其他同学,大人早就帮他们把学校联系好了。我真倒霉,怎么会生在这种穷家庭”。一连两个星期在家发脾气,不与父母说话。父母既伤心又无奈,只好到处借钱,凑足了借读费,让他留在城里读中学。
可是,留下来并不是件好事。由于父母忙于赚钱养家糊口、供他上学,在家的时间很少。三年过去了,孩子不仅书没读好,却沾上了不少坏毛病。三天两头以学校交费为由骗父母的钱,还逃学、上网玩游戏、赌博。最后,父母实在没办法,也只好由着他。初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在家里闲荡。
小芳难过地对我说:“他父亲打他、我骂他根本没用。让他回老家继续补读高中,打也打不走,赶也赶不走,这孩子以后怎么办?谁能救他?”
2.救救老师
据媒体报道,某幼儿园“两名教师被视频曝光唆使四岁女童殴打别的幼童,被打者不敢反抗,旁边卧躺的小朋友茫然看着这一幕,贯穿视频的是两名女老师的笑声以及鼓励、教唆的话语……两名教师培植幼年打手、教唆学生殴打别的幼童的行为,让人震惊,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们的行为,‘变态’最为合适不过。别说是身为园丁的幼儿教师,只要是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对四五岁的孩子做出如此暴戾的行为”。从这起虐童事件来看,拯救缺失职业道德的教师是亟待解决的大事。
二、老师在呐喊
1.救救袒护孩子的家长
家长袒护孩子,混淆批评学生与骂学生的概念。当今社会,不少学生家长,尤其是初中和小学生家长,总是把老师批评学生错误地理解为骂学生。有一位姓陈的女士,读三年级的儿子小强放学回到家向她哭诉,“今天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我,你到学校去帮我换个班,否则我不去上学了”。她没有向儿子仔细了解情况,就拉着儿子的手气呼呼地跑到学校与老师论理。同时又找校长投诉,说班主任如何如何不是,经常整她的儿子,强烈要求换班。事实上,这位小同学不仅经常欺负前排女生,上课还经常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虽然李老师找他谈了多次仍不见有所改进。那天,他又用墨水把前排女生的衣服后背弄脏了一大块。在此情况下,老师让他站起来狠狠地批评了他,小强承受不了回去就向父母告状。
2.救救敢于管理学生的老师
2010年8月1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教师因与学生冲突道歉遭家长拒绝后挥刀自伤》新闻事件,读后颇有感触。情况大致是:某中学的暑假活动前,政务处主任何老师在例行检查时发现有个男生未穿校服,上前询问。然而,该同学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和所在班级,而且态度又较差。
一气之下,何老师将该生拖扯到办公室。男生父母得知后火速赶到学校。孩子告诉父母说是老师骂他,并展示其肩颈部位因拖拽衣领口时产生的指甲抓痕。在举行升国旗仪式时,男生父亲找到了正在升旗台上的何老师,并当着上千名学生的面,冲上升旗台将其拖到办公室,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执。男生父母认为何老师打骂学生,要求校方处理,而何老师却否认打学生,认为自己是对学生进行正常管理,因为学生态度太差,才发火拖拽学生。当天下午这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生住进了医院。家长认为,孩子心脏病发作是因为与老师冲突导致,向校方及政府有关部门申诉。
当日,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了专项调查组。校方提出了4条处理意见,其中一条是何老师向学生及家长道歉。第一次调解因男生家长不同意何老师的冲突双方都有错,要求相互道歉的要求而告失败。第二次调解会上何老师向学生家长道了歉,学生家长在接受道歉的同时又追加了两条要求。
当与会者准备离开的刹那间,何老师感觉受到欺骗,在他道歉之后,非但没有一个人说家长也该道歉,还同意了家长追加的处理条件,要把他作为反面教材报到宣传部和人大去。
结果,何老师当场拿出一把多功能折刀向自己手臂狠狠割去而自伤。
3.呐喊家长缺少理解
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巨大的社会变革,促使人们的生活、工作、相处和教育环境与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老师碰见比较难管的学生,一般先考虑的是能不能管,而不是该不该管。难怪有人感叹地说,10多年前,只要是对学生负责和严厉的老师,或多或少地都存在对那些违反校规的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拖你到办公室骂你一顿只是小意思。但是,从来没有学生和家长会责怪老师。现在时代变了,学生和家长不拿老师当回事。
网友苏超对此感叹地说,“现在的孩子是个宝。想当年老师从扫帚中抽出竹枝抽我的手掌心,我妈还在一旁训斥我,让我给老师道歉呢!真是天差地别”。网友疯狂年代颇有同感,“那时候我们班男生基本上全被老师打过,但没见过一个家长到学校告老师的状,都是支持老师教育管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我作业没交老师用教鞭打我的手,我妈在旁边还说,继续打,不打不行,作业不做还了得”。
从以上的言谈中,让人感到老师们的那种心酸与无奈。
对于一些严厉、敢于负责和管理,但脾气又较急躁的老师,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如若老师有不当之处,学生家长可以采用与老师个别沟通的办法解决。因为,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教育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三、孩子在呐喊
1.申讨爱心杀手
一天,在网上游荡偶尔看到“可怜天下孩子心”这篇作文,从孩子们的呐喊声中,仿佛触摸到他们痛苦的心灵,感受到他们压抑之下那无奈的情感。大意是:现在的父母亲哪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他们又有谁想过我们的感受,我们简直快被逼死了。在他们口里,天天都是什么读书、读书……一百个读书,一万个读书。他们恨不得自己的儿女马上成龙成凤。这不,本来这两个月的暑假是我们的天下,可以供我们玩个够,尤其是对我们毕业班的学生,这是次很好的机会。但是两个月漫长的时间被他们安排得严严实实,什么“假日活动中心”,什么“英语补习班”,把假期时间全部抢走了,根本没有我们自己的空间。我大概已经两年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了!……我知道他们是为我们好,为了我们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难道我们不想有光明的前途么?想,我们也想。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为何不让我们自己去发展?难道用逼的方法,我们就学得进么?不,书是靠自己去读,任何人都逼不进的……这些父母,就是所谓的爱心杀手,他们原本一番好心,变成了杀手。他们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使我们压力太大负担太重,使我们没有自由失去快乐。我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看到我这篇作文,因为我们幼小的心灵正在向你们求救啊!
2.申讨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又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据说出自50后父母的80后子女群体。公然申讨父母、揭发父母祸害行为,犹如奏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曲。那一篇篇檄文,挑战了几千年父母权威祖训和地位祖制;那一句句话语,质疑了父母神圣而伟大爱之纯洁,人们震惊了,社会震惊了。令人费解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父母在当代年青人心目中的地位变得如此糟糕?
父母皆祸害最早出现在豆瓣网的讨论小组,据说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者伤害过的孩子,其小组成员的父母最具代表性。如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医院的大夫、公务员、国有企业的基层管理者……这些人既不能像那些大富大贵的有权者和有钱者那样,掌握充分的资源,让子女超越现行体制的种种限制,甚至一步到位把他们送出国;又不像那些可怜的农民和下岗工人那样,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给子女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脉关系。这些处在中间层的父母看到了社会竞争的残酷,也熟悉种种潜规则。他们不可能让自己子女做扑火的飞蛾那样去反抗种种欠公平的制度,只能让子女去适应。孩子们感叹自己,逃得掉沉闷无趣的小学,却永远也别想从父母那儿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