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拯救自我
49462500000037

第37章 信仰理念篇——谁说中国人无信仰(4)

二、为什么中国人会被人误解为无信仰

为什么总有人指责中国人没有信仰呢?从现象上看,中国没有一个庞大并可以一统国人信仰意识的宗教组织。

事实上,中国宗教历史悠长,丰富多彩,虽然谈不上某种可以垄断中国大多数人的大宗教组织,但中国是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宗教国家,既有产生于本土化的宗教,也有从国外传入的宗教。佛教于公元1世纪从古印度传入,至已有2000多年历史。道教于公元2世纪发源于中国,至今也有1700多年历史,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基督教(新教)1807年传入中国。这些宗教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影响并和整个社会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教文化体系活跃在华夏大地上,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信教人数呈平稳增长趋势。中国人可以自由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

1.宗教信仰缺少组织散沙一盘

国人信仰缺少组织,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宗教组织有能力用巨大的凝聚力将多数国人吸收成为自己门下的信徒。

就拿中国的佛教来说,除了僧徒出家入教,大凡人只是在某个时节、某一日子、某种心理需求时,才去烧香拜佛以求菩萨保佑。保佑什么?保佑大富大贵、保佑平安无事、保佑考上大学、保佑升官发财、保佑生意兴隆、保佑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又有几人为天下苍生烧香?有几人为自己的罪孽而拜佛?一个可笑而又可悲的现实是,有的人一手捻着佛珠,一手拿着屠刀,在经济市场中随时随地为财富而实行对他人的宰杀或堵截。

2.党派的政治信仰替代了宗教信仰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中国的党派政治信仰替代了宗教信仰。如果想用宗教信仰替代政治信仰,显然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是违反中国社会客观现实的。对于信仰共产主义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是一种政治信仰。虽然从组织形式上讲,已经是形成相当规模的党派,不少人从组织形式上看似宣誓加入了,然而,从某些信仰者行为上看,并非以这种自律信仰约束自己,作为自己一生的人生追求目标。因为不是发自于内心的信仰,所以不少党员干部的行为与组织的要求相悖。

3.缺乏对社会群体意识的有效引导

缺乏有效的正面引导,反映在政府不作为的失职行为。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阶级斗争的历史,是一个政治信仰控制下的社会行为。进入市场经济这个大系统之后,政府从抓政治转变为抓经济,又用经济替代了社会意识形成的引导与管理。比如说,许多地方在选举人大代表时,代表的条件和要求制定就是一个非常讲究的科学思维问题。如果在条件的设置上,你把人均纳税、环境保护、企业诚信度、员工的劳动保护、员工人均收入、员工精神状态、员工群体信仰等相关指标和条件加进去,也许社会道德环境、个人品质修养和人的信仰信念就会相对改善,这种理性思维后形成的社会管理系统,对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中的中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4.缺乏自治与自律相结合的自我管理

国人信仰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在社会群体信仰杂乱无序的状态下,虽然有政府不作为的责任,但也有社会成员个人的责任。对于一个持有无形信仰形式的中华民族来说,个人的自治和自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自治和自律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受到现实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在一个物欲横流、无节制地追求名利的社会环境下,自治和自律的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所受到的伤害程度、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自治自律是在一种没有掌声、没有名声、没有荣誉、没有光环的环境下,默默无闻的行为模式。它需要意志的支撑,需要良好的自我人品,需要执著、淡泊和宁静,需要睿智和理性,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朋友的鼓励。

三、简析信仰分散的历史原因

1.皇权控制着宗教信仰

古人的宗教信仰是由朝廷控制,并服从于皇权。因此,只有皇威浩荡与皇权至上的说法,以及我佛慈悲的说法,从来没有我佛浩荡或我佛至上的提法。

2.风俗习惯替代了宗教信仰

当时为了规范人的行为,许多封建的风俗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形成一定的风俗信仰。这种所谓的道德信仰是在亲戚以及同姓大家族式的模式下进行监督和管理。比如说,族长制的管理模式,对于一切违背风俗信仰的行为,势必受到族长及其族人的压制和惩罚。

3.政治信仰为主导的社会

到清朝后期至民国时期,为了国家政治以及党派政治的需要,佛教等宗教信仰遭到排斥(除了西方国家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教会在中国传播之外)。对三民主义的信仰也只是党派的政治信仰,因为,“不论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还是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都坚决排斥传统的儒家思想。那就是所有的新思想、新主义的矛头所指向的儒家思想,是在清朝晚期的儒家思想,而那时的儒家思想已经完全异化为政治统治的工具了。恰恰在革命时期,人们要起来推翻清朝的统治,把列强赶走,因此在思想上必然要打击清朝统治的思想工具——儒家。而儒家的核心思想,只是连带在政治斗争中被‘株连’了而已。在后来的五四、‘文革’中,儒家的遭遇也是如此,实质上,被批判的对象是作为旧政权统治工具的儒家,而非作为个人信仰的儒家。遗憾的是,批判的时候是无法分离的,只因他们都叫‘儒家’”。

4.共产主义信仰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延续了民国时期对全民信仰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10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把一些宗教信仰砸得粉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几乎影响了整整三代人。虽然属于党派的政治信仰,但基本上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接受,这是一个不可推翻的历史事实)。由于持有这种信仰,大多数中国人吃苦耐劳,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事业执著追求和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5.进入市场经济年代

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大有如下的发展趋势:经济替代政治,经济替代信仰,经济行为替代道德行为。

第八节中国人信奉真善美

一、中国人持有无形信仰方式

无形信仰方式,除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被世界承认之外,在信仰领域内中国人所持有的无形信仰方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信仰方式。

与信奉科学的人们那样,中国人所经营的无形信仰方式,是一种用眼看不到、用耳朵听不到、用嗅觉闻不到、用手触摸不到、用嘴说不出来的,只能用爱心和宽容才能感受得到的对真善美的信仰。这种由中国人独创的新型信仰方式,在宗教信仰领域还未得到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探索、开发和认可。因此,对于一般人而言,对中国人持有无形信仰方式既不理解,更谈不上会去接受和认可。所以,会出现“中国人无信仰”的论点不断在流传。

对于一个持有无形信仰方式信奉真善美的信徒来说,对真理的坚持是执著的,对善良的付出是真诚的,对美好的追求是热情的,对修炼的意志是坚定的,对精神的体现是有价的。具体地说,一是理性思维与理智行为相结合;二是个人自律与自我修炼相结合;三是坚信真理与执著追求相结合;四是精神寄托与精神价值相结合;五是唯物认识与科学思维相结合;六是真理、善良与美好信仰相结合。

总之,说中国人无信仰是片面的观点,那种妄图用有形的宗教信仰替代现实的无形信仰也是与中国国情不相适应的。中国人的主体信仰缺失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市场经济下对物质财富的过度欲望而引发的,而核心信仰依然存活于中国的大部分普通百姓身上。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追求真理,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推行善法、抒发情感,从而提炼美德,最终在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中度过一生。也就是说,中国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开发了自己的智慧,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探索人之为人的行善之法,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崇尚美好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