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拯救自我
49462500000035

第35章 信仰理念篇——谁说中国人无信仰(2)

二、信仰又依赖于人品理念而存在

从意识的角度看,信仰是杠杆,理念是支点。从对人品理念目标信仰角度看,由于信奉个人品质标准和要求,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意识培养和行为修炼过程。因此,明确树立人生的品质理念,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自我个人品质信仰的虔诚度;另一方面通过个人品质标准,又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的品质理念的虔诚。打个比方,对于一个素食者来说,本着对素食主义的虔诚程度,通过坚持做到不吃荤菜来表示他的虔诚是如何。

确立人品理念,不仅有利于自我人生的价值导向,也有利于自我人生的科学设计;不仅有利于自我人生的和谐运作,也有利于自我人生中跨越行难。一句话,确立人生的品质理念,有利于指导自我实践中的思维和行动,是实现跨越自我、和谐自我,达到与信仰一致终极目标的根本保障。

三、信仰与人品理念的可转化性

1.信仰从人品理念中获取信息并用于调整

一个人的品质从社会品质环境沟通、碰撞过程中获取信息,并开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个人不断从外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据此调整自己的信仰度。一般来说,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个人品质经常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当社会品质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个人品质平衡状态被打破,出现个人心理不平稳的状况。这时,就需要重新调整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及时验证自己的信仰程度,做出新的决策,进而实现新的品质平衡。

2.人品理念从信仰中吸取能量并转化为能力

个人品质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受到社会品质环境的干扰,为此,必须从自己对信仰的虔诚度中吸取一定的能量,并把他们转化为个人品质的能力。然后经过个人的修养和锤炼,转化为良好的品质和规范的道德行为,以净化心灵、环保人生,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信仰是指导人品理念的基础和主导价值观,而人品理念又是支撑着人生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若一个人只有信仰而没有理念,其信仰也只能是空对空;如果只有理念而没有信仰,这种理念表现出匮乏,就会出现个人信仰危机和人品理念缺失,从而导致个人的品质行为失范。

四、信仰依托相信而存活

信仰就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一般而论,信仰以相信为依托,通过相信两字作为路径,通过相信或宁愿相信的意识,踏上真理或自认为真理的神坛。有的非科学信仰者,以宁愿相信为依托,执著地坚持自己相信的东西是绝对正确的或是绝对真理。从辩证角度看,真理与正确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科学的信仰是对真实和真理的相信和认定,而非科学的信仰却是对不真实的东西,因主观臆断自以为正确的假定真理相信和认定。

因此,人们相信的东西并不等于是真实的,因为不一定是真实的,故相信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更不能说明自己信仰的东西一定是真理。

五、信仰与理念的确立必定付出代价

任何一种信仰在产生、发生、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必定付出沉重的代价。自然科学信仰的确立经过一个无情、血腥的发展过程,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他的天文学发现,受到罗马教廷长达20多年的残酷迫害;哥白尼告诉人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被所在的教会认定为异教徒而被活活烧死;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说地球是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居住,也惨遭迫害被活活烧死;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因到处宣传哥白尼的学说,在罗马百花广场被活活烧死。

不仅自然科学信仰的确立需要付出沉重代价,其他任何一种宗教信仰,也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如中国历史上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的“三武”灭佛事件,中国的“佛道”两教之争;又如,基督教迫害犹太教,十字军迫害天主教,纳粹迫害犹太人等。

第四节信仰自由与信仰冲突

一、信仰是自由的

从人权的角度看,人有信仰的自由。比如说,幸福主义者信仰的是爱。因为信仰爱,所以持有爱的理念,在行动时处处体现爱人类、爱地球、爱社会、爱家庭、爱兄弟姐妹、爱朋友。佛教徒信仰的是成佛。因为信仰成佛,佛教信徒们坚持为免除人生的苦难脱离轮回执著修行,通过修行不仅自我觉悟,还必须帮助他人觉悟,以实现涅槃成佛之目的;伊斯兰教信仰的是真主。因为信仰真主,所以伊斯兰教徒们服从真主的教化,敬重真主的力量。天主教信仰的是上帝。因为信仰上帝,所以天主教徒们上教堂做弥撒,接受上帝的感化,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以赎回自己的罪恶。基督教徒们信仰的是耶稣基督。因为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所以他们把圣经视为最高的权威,并只承认洗礼和圣餐礼两者为圣礼。拜金主义者信仰的是金钱,金钱是他们的上帝,持有金钱至上的理念。

二、环境造就不同的信仰

从主观层面上分析,一个人信仰的形成,取决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掌握,由自己的主观意识所决定。也就是说,信仰是一个人通过对所见之事的感觉与判断,以及对未见之事的推理与结论,逐渐形成的一种理念、信念、观点和看法。从客观层面分析,一个人的信仰形成,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感染,与客观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如同一颗树种,必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的土壤中得以熏陶、培育、生长直至成材。由于人是时代的产物,而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世界上有着多种信仰的存在,从宗教信仰看,有信仰佛教或道教,有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有信仰伊斯兰教或印度教等;从政治信仰角度看,有信仰共产主义的,也有信仰资本主义的;有信仰民主主义的,也有信仰三民主义的等。

三、信仰冲突源于刚愎自用

何谓刚愎自用?按照词典解释,愎,指任性;刚愎,指强硬固执;自用,指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意指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即十分固执的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不少持有信仰的人,在性格上经常会有一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执迷不悟的表现。因为执迷,持有信仰的人,执著地坚持自以为是的理念,执著地持有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信念,执著地持有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执著地排斥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执著地反对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东西。

三、信仰的自由与冲突

1.信仰自由成了杀手锏

自由和幸福,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一生所追求的崇高目标。虽然,自由是个好东西,它可以使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然而,在人类文化、信仰、制度和风俗习惯不同的条件下,自由却又是个杀手锏,对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较强的杀伤力。对于任何国家、民族、政党、宗教和个人来说,当只想到自己的自由、一意孤行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他国、他人时,当固执己见想让他人接受自己的文化理念时,当自以为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时,个体自由就会成为个体间冲突的导火线和杀手锏。自由从世界范围来看,国与国之间的不同信仰、政党与政党之间的不同信仰、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信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信仰,不仅给人类自己的沟通设置了巨大的障碍,而且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人为灾难和感情伤害。综观世界历史,希特勒的纳粹信仰、西方的宗教与科学信仰之争、中国历史上“儒道”两教之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等,一件件一次次都给人类带来了血腥灾难。从近年发生的事件看,仍然存在这种因信仰自由而想把自己的信仰、理念和观念强加给他人的企图。

2.不同的信仰造成人为的冲突与伤害

人的信仰源于人类的存在,由信仰自由带来的不同信仰本应该是人类的进化优势,然而,就是因为不同的信仰,造成了人类社会国与国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为的相互攻击与伤害,伤害又给人类带来了人为的灾难,而人为的灾难加速了人性的发展或退化,又反作用于人品的提升或衰退。

假设,人类世界都持有一个共同的信仰,持有相同多一些共同的理念,遵循共同的道德观,拥有一个统一的道德行为,那么,这个世界的矛盾势必会减少许多,人类的生活环境也一定会和谐多了。然而,遗憾的是这也只能是一种臆想与假设。

第五节剖析有形信仰和无形信仰

人的信仰与人的思维和意识相辅相成,不是以简单和孤立的方式,而是以纵横交错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从组织形式上看,信仰有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之分;从结构上看,信仰有单一信仰与多重信仰之分;从善恶内容上看,信仰有善性信仰与恶性信仰之分;从形态方式上看,信仰又可分有形信仰与无形信仰。下面,我们着重剖析有形信仰与无形信仰。

一、审视有形信仰

1.有形信仰的基本概念

何谓有形信仰?有形信仰指通过自愿申请、批准加入某一宗教或政治党派组织,认同组织章程,接受统一的信仰理念,参与组织的活动,并以所认同的信仰理论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有的人入基督教或天主教,有的人入佛教或道教,有的人入伊斯兰教,有的人加入共产党或国民党,有的人加入民主党或共和党等等。

2.有形信仰的特征

有形信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理性思维与盲目顺从相结合;二是组织监督与个人自律相结合;三是相信真实与宁愿相信相结合;四是希望寄托与精神空虚相结合;五是唯物认识与唯心认识相结合;六是善性信仰与恶性信仰相结合。

二、审视无形信仰

1.无形信仰的基本概念

何谓无形信仰?无形信仰指虽然在组织形式上没有加入某一政治党派或宗教组织,但其内心坚定地持有某种信念,并对自己的信仰执著追求。无形信仰不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它也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探索、启蒙、传播、接受相信过程。比如说,自然科学信仰属于无形信仰范畴,科学就是真理,它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让世界大部分人都从心底里信服、接受。所以人们相信1+1=2是正确的,相信勾股定理是正确的,相信微积分的计算公式是正确的等。

2.无形信仰的特征

无形信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理性思维与理智行为相结合;二是个人自律与自我修炼相结合;三是坚信真理与执著追求相结合;四是精神寄托与精神价值相结合;五是唯物认识与科学思维相结合;六是真理、善良与美好信仰相结合。

三、有形信仰与无形信仰可交叉性

有形信仰与无形信仰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出现动态式的变化,即社会环境差异、教育差异、修炼程度差异、时间差异、地点差异等造成了每个人所持有的信仰和信仰方式的动态变化。事实上,每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就必定具有自己的某种信仰和理念。同时,信仰不仅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还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不同、活动类型不同、行为目的差异等因素,所以形成的信仰对象和信仰方式也有所不同。有形信仰者,可以同时持有不同的信仰方式,如一个科学家既是一个无形信仰者,又可能是个唯心主义的基督教徒;一个基督教徒,也可能是某一政治党派的成员。

四、有形信仰与无形信仰的区别

有形信仰与无形信仰最大的区别在于“理论、信众和仪式”。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区分:

1.理论体系不同

从理论体系上看,有形信仰有着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既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系统理论,又有与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行动纲领;与有形信仰相比较,无形信仰没有这么多烦琐和细节上的要求。

2.组织形式不同

从组织结构上看,有形信仰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有一个相对独立、强大和层层叠叠、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网络;无形信仰既无组织形式表现,又无组织纪律约束,然而,却有自己的行为理念。

3.参与成员不同

从参与成员上看,有形信仰以组织为中心,拥有一支相对庞大的信仰者队伍,由相当人数的组织成员或信徒组成信仰追崇者队伍;无形信仰是以个体为中心,单一和独立的信仰追崇者。

4.组织仪式不同

从组织仪式上看,有形信仰表现在参加某一政治组织或宗教组织并举行仪式为界定,无形信仰则不加入任何政治或宗教组织。

5.组织活动不同

从组织活动上看,有形信仰参加组织活动,无形信仰不参加任何组织活动。

6.管理机制不同

从管理机制上看,有形信仰通过集中教育、统一说教、相互影响、互为监督、组织监督、互相帮助和自我修炼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无形信仰则集中体现在个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自我修炼中。

7.精神寄托不同

从精神寄托上看,在有形信仰者中,有的人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出现了空虚,或者是物质生活过于贫乏,为了寻找生活的希望、弥补空虚和贫乏而寻找寄托与精神出路;无形信仰者是在自我独立的意识形态下,经过科学和理性思维所形成的理智行为。因此,无形信仰者在精神价值实现过程中充满了精神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