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拯救自我
49462500000027

第27章 理性思维篇——理性支撑下的理智行为(4)

第五节厚此薄彼式的双重思维标准

厚此薄彼式的双重思维标准,是影响人们大脑思维机器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之一。何谓厚此薄彼?据词典解释,就是指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由于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因此,人们“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祉,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教育、传统观念、思维习惯引导下,势必导致人们用厚此薄彼的双重思维标准对人对己,原本严以律己的标准,通过扭曲的思维后演变成严他宽己。

一、用理性思维严以律他

当不涉及自己或者是与自身无关系的事情时,人们习惯用理性思维的眼光看待他人,按照人性、人品、道德等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他人,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围绕是是非非或直观猜测性去评价他人。

比如说,两起网络事件,起因就是对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声讨。在这里,让我们听听“铜须门”事件的当事人“幽月”对此感受。“除了以你们卫道士的态度进行口诛笔伐之外,你们认真检讨过所有当事人的问题没有?你们检讨过你们自己的行为没有?你们以为你们的行为值得尊敬吗?

你们以为你们站在了一个道德制高点就可以无视别人的权利,任意鞭挞吗?我们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如果你们确实如此义愤,为什么不用合法的方式,而要通过恶毒的语言和非法的揭露隐私来打击我呢?难道这就是你们卫道士们所谓的正义?在你们的口诛笔伐之下,我已经成了一个中国最坏的女人,铜须成了一个痞子,而我的丈夫成了世界上最不幸的男人。而你们呢,卫道士们,在卫道的名义下,公开了我们的照片、电话、家庭住址等等,现在闹到什么地步我就不说了。不想说了。”

二、用感性思维宽以待己

一旦遇到与自己有关的事、涉及自己或与自身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时,为了取得最大化的利己利益紧紧抓住感性思维跳跃性、多变性的特征宽以待己,寻找种种为自己说情、辩解的理由,只讲情不讲理。就拿二奶、小三、婚外恋现象看,大多数有着出轨行为的丈夫,不会从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方面寻找自身原因,而是一味地从感情上为自己辩解。

如有的人责怪老婆是个怨妇,整天怨天尤人、歇斯底里、性情多变,自己的感情生活如何、如何痛苦;有的人埋怨老婆不温柔,生活无情趣,如同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的人以老婆不会做家务、不会下厨房做饭为理由,抱怨自己在家受气,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有的甚至于埋怨老婆为什么就不能像二奶、小三那样对待自己。总之,凡有出轨行为的丈夫或妻子,总是在寻找种种理由拿配偶说事,责怪配偶如何的不是,为自己填补感情空缺、另找新欢等出轨行为分辩。

三、两种思维交错,横竖都有理

那些不时对他人评头论足的人,那些对别人人品的高标准和行为的严要求的人,本质上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用所谓的规则、规范等合法标准对人,用利己的感性思维标准,用不能公开拿不出来、见不得人的东西对自己。也就是说,有的人不诚实,不讲诚信,虚伪,奸猾,世故,都是与这两套标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分不开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存放在大脑中,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说,横竖都有理。

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之间产生冲突现象,形成了“西方人理性,中国人感性”的观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角度思维上来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各的理。到底哪个正确?哪个重要?哪个有理?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判断出谁对或谁错。你如果做事理性多一些,别人会说你没人性、假正经;如果做事过于感性化,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容易放纵自己,做出一些冲动和不理智的事。一件简单的事会变得复杂,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不能得以解决,人际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难怪人们经常感叹人难做和难做人。

四、受污染而病变的混浊思维

1.反思——最廉价的吐沫

有人说,“阿拉伯人爱国用的是最宝贵的鲜血,中国人爱国用的却是最廉价的吐沫”。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从“最廉价的吐沫”这一句话中,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非理性思维在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占有巨大的市场,比如,“中文论坛上99%的帖子都是感情的宣泄,只有1%左右的发言试图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但这些理性的发言又很快被感性的嚣叫所包围,使中文论坛上根本不可能进行任何理性的讨论”。

2.用理性思维评价他人

西方人论述政治、历史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很少出现那种用文学煽情的手法,而是用平静客观的科学论文语气,让读者能够静下心来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我们的作品经常出现用渲染的文学手法阐述与政治和历史相关等严肃问题。比如说,我们在读完“范跑跑事件”的报道后,怒火从心中燃起,对范跑跑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捉来碎尸万段。在两起网络事件中,也是满腔怒火,立刻下达网上追杀令。这种情绪怎么能冷静去反思一些社会现象、反思自己非理智的行为呢?人们对社会的矛盾问题、对婚姻家庭问题、对人与人相处问题、对贫富差距问题、对投资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问题,甚至对严肃的政治和历史问题用感情化的思维形式去理解,这不仅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压制了理性思维的挖掘,而且制约了自己用理性进行思维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传统文化的缺憾

人们为什么喜欢拿高尚的道德标准衡量别人?韩进先生解释说,“因为中国人的大脑里根本就没有其他标准!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实是五千年的专制史,专制者强迫灌输给人民大众一套又一套的歪理邪说,绝对的忠,绝对的孝……唯独没有形式逻辑、哲学、心理学等客观的理论和知识……对别人的这一套‘道德高尚’的标准,是专制社会里唯一可以公开的也是合法的标准;对自己则实行另一套标准,这是专制社会里从来就不能公开拿出来的、见不得人的东西”。

2.理性思维能力差

当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平衡和协调自我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矛盾,常常陷入自我矛盾的漩涡中,用感性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不能冷静思考,产生冲动的情绪,导致非理智的行为发生,结果做了错事、傻事和糊涂事。为此,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冷静面对问题和矛盾,使自己的头脑清醒下来,在全面和准确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理智行为,有利于减少犯错的次数,降低做错事的概率。

六、为什么人们的理性缺陷愈演愈烈

人为什么要思维?一个人思维的目的无非有三个方面:一是寻找答案,即对客观事物真实性或真理的回答;二是找到价值,即寻找自我的价值取向;三是提高认识。

1.感性思维能力无限放大

感性思维能力呈现出无限放大趋势,渗透在工作、生活、社会关系等与人相处的各个方面。我们的感性面对人性中的本我,在低俗的思维层面上迂回。我们的理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思维显苍白无力;我们的认知在混乱的思维状态下,被退化的人性和失落的人品死死堵住。

2.道德淡化的社会环境

思维在道德面前,呈现失控状态。失去道德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不科学和非理性的,是一种被扭曲的思维方式。因为扭曲,所以用理性的目光看待他人、盯住别人,用感性的眼光欣赏和同情自己。道德环境导致民众思维极端化,缺少诚信思维,导致人的自私、冷漠和冷酷扩大化,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说,信仰是理性思维的精神依托,道德是理性思维的核心力量,法律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准则,责任是理性思维的价值要求,那么,失去信仰的思维结果必然是无精神,丢失道德人品的思维必定是没有主心骨的散沙,无视法律的思维必然是毫无节制的,缺失责任的思维肯定是一种损人利己的结果。

第六节反思日本地震与中国抢盐风波

一、反思“抢盐与退盐”风波

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发生了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和核泄漏事故。这场危害人类生命的特大灾难,却被某些人大肆炒作利用,散布什么“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日本核泄漏出现的放射性物质可能污染海水,没法再提炼盐”等骇人听闻的流言飞语。听此传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抢购风,不少百姓不惜重金抢购食盐。据有关报道,就3月17日一天,全国卖出的食盐相当于24天的正常销量。随着政府有关部门相继辟谣,两天后,食盐抢购风波宣告平息。尔后,出现了戏剧性变化,那支抢购大军转身变成了退货大军,当退货要求遭商家拒后,纷纷向有关部门投诉商家不允许退货行为。通过这场“从抢盐到退盐”风波,人们需要反思什么?

1.听信谣传盲目跟风

食盐抢购风波虽然只持续了两天,但留给人们对于盲目跟风中非理性抢购现象的反思。诸如,湖北某女士抢购了400斤30年也吃不完的食盐等愚昧行为。这种缺少理性,由听信传言演变为恐慌性抢购行动,与早些年“SARS”发生时的抢购板蓝根如出一辙。

2.是非不分真假不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是非不分真假不辨现象?一是缺少基本的历史常识。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以来,虽然战争和自然灾害不断,但并未有过缺乏食盐的重大历史记载,几千年的官盐制,说明无论封建朝廷还是现代政府都将食盐供应问题放在稳定社会的重要位置。二是缺少基本的经济常识。据信息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盐业产能达到8000万吨,但需求只有800万吨,全国不缺盐,全世界都不缺盐”。

三是无视正道信息。“世界卫生组织17日宣布,至今尚未发现福岛核电站事故带来的跨国食品安全问题,且目前不太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蓝睿明18日表示,过去两天并未收到核辐射污染明显扩散的报告,对生活在日本核电站封锁区之外的人来说,现在尚无重大的健康风险。”

3.社会责任严重缺失

这一抢购与退货风波,提升社会责任的话题再一次活生生地摆在人们面前。一方面对于部分商家缺少理性经商理念,严重违背职业操守,乘机哄抬食盐价格的损人利己行为,拷问经销商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从退货者身上提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非理智行为支付学费并承担责任。

4.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素质

一个缺少理性思维能力的人,也是一个基本科学知识匮乏之人。几句无稽之谈的传言,短时间大范围蔓延,造成如此巨大的恐慌,说明国人科学常识贫乏。由于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加上心理脆弱,一旦谣传四起、风吹草动,心理防线就被彻底摧毁。一个心理素质脆弱且非理性思维之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经常自己吓唬自己,呈现出惶惶不安的心态和缺少安全感的行为。难怪有人评论说,“没让辐射给搞死,却被自己给笨死”。事实上,传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到谣传后缺乏辨别真假的思考能力。

总之,在21的世纪里,随着博弈的深入发展,对人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食盐抢购风波再一次告诫人们,对于这种感性思维下催生出的谣传,引发范围如此之广的群体恐慌症现象不可轻视。如果说,一个缺乏理性思维的人,在他人的鼓动和影响,产生的盲目非明智冲动行为,伤害的对象仅限于自己或周边少数人,而对社会而言,群体的非理智行为,往往就是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突发口。因为,一群失去理性思维的人,一旦受到政客、舆论、媒体的起哄、误导与鼓动时,容易酿成群体式盲动行为,不仅对社会的安定有着极大的危害,而且对国家、民族造成更深重的伤害。为此,在这个信息传播加速的年代里,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个理性的独立思考素质是拯救自我的必需,是共创公共安全环境的必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让世界震撼的日本国民素质

虽然,这次日本地震灾难震撼了世界,然而,比灾难本身更让人震撼的是,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日本的普通民众却是那么的从容而理性,坚守做人的信条和尊严,那近乎苛刻地遵守公共规则的理智行为,感动和震撼了整个地球人。

1.用理性对待灾难的态度

在理性支撑下,日本国民对待灾难的态度显得如此平静,乃至支配着每一个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理智行为。

大难面前,人们没有恐慌、没有牢骚和怨言,甚至来不及过度悲哀。虽然自己已经疲惫不堪了,但坐在楼梯上休息时,却还自觉地坚守不挡住他人行路,将楼梯中间的通道留出来。这种全民互助井然有序的国民秩序,着实让世界震撼和感动。

2.理性支撑下的自觉行为

在理性支撑下,大灾中的日本普通民众自律和自治,依然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确保灾难中的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诸如人们在电话亭前自觉地排成长队,几百人撤离广场后没留下一片垃圾,妇女儿童得到最优先的帮助,瘫痪的交通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混乱,人们依然井然有序地步行回家。

这场大地震,为什么我们许多人改变了对日本的长期偏见或抵触?因为,日本普通民众在大灾难面前的所作所为,不仅证明一个理性的人、一个理性的民族,不仅有自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能力。同时,在理性思维下自觉控制本我的理智行为,在当今物欲横流、追求物质利益为第一性的社会环境下,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什么叫现代文明人的基本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