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拯救自我
49462500000026

第26章 理性思维篇——理性支撑下的理智行为(3)

第四节审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

当我们进入思考程序时,会有一个或者多个思考对象,诸如“什么事?什么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诸如此类问题构成了人的思维内容。用什么方法去思考这些问题?这就涉及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方面的知识。一般说来,不同的思维形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不同的思维结果。从拯救自我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对相关概念有一个框架式的了解。

一、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

思维内容构成了人脑思维的组织结构,是构成思维的一切内在要素总和。思维内容是一个人思维存在的基础,包括客观事物现象、特征,各种内在矛盾、矛盾特征、矛盾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等。思维内容通过图形、符号、语言、语意行为等形态进入人的思维领域。

思维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思维形式设定了人脑思维的主体框架。可以这么理解,当你遇到不同的问题或事情时,你是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根本上说,人的基本思维形式只有两种:一种是理性思维;另一种就是感性思维。其他的思维形式,都在这两种思维形式下派生出来的。

二、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形式并存

人脑如同地球,左半球负责理性,右半球负责感性。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由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两种形式组成。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对理性思维无比吹捧,对感性思维极力打压的现象,本人认为这是一种偏见。从科学思维角度看,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缺一不可,并不存在谁消灭谁、谁压倒谁、谁好于谁等问题。唯一的差别是擅长何种思维形式而已,比如说,有的人擅长运用理性思维形式去思考问题,也有人擅长用感性思维形式考虑问题。只有当一个感性思维偏多的人,用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处理问题时,这一时刻其思维形式处于理性战胜感性的状态之下;当一个理性思维偏强的人,出现与人争执、开口骂人、动手打人等非理智行为时,这一时刻其思维形式处于感性战胜理性的状态之下。

拯救自我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展开理性思维,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低俗的感性思维中走出来,促使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在某一时点上、某一层面上、某一区域内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通过思考,使自己的心理、精神和情绪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我们倡导在坚持科学的理性思维基础上,开发感性思维的能动性,克服感性思维的片面狭隘性,控制消极的感性思维,挖掘感性思维的创造潜力,推进积极的感性思维。

通过动态平衡这一和谐思维方法,将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思维与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短暂人生的每一时刻中,感受和提炼出自我幸福和满足的感觉。

三、审视理性思维形式

对于理性思维,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解释。

人类对理性思维较深层次的研究历史并不长。20世纪80年代初,当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罗杰·斯佩里教授提出“左脑记忆是语言性记忆,而右脑记忆是照相记忆”的观点后,人类才对与创造性思维相关联的右脑开发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由此带来了更多的理性思维话题。理性思维又被称之为抽象思维,据词典解释,理性思维是以科学的抽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规律性。从人格结构看,理性思维是一种自我思维,其思维是在概念清晰的状态下稳健进行,寻找人们在求真、唯实过程中对真理信念的真实结论。

1.理性思维的特征

在真理信念和追求真理的支撑下,理性思维不受个人感情干扰,与感性思维相比其稳定性较好。理性思维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性思维是一种科学认知态度。理性思维是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循自然进化的原则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其认识方向是明确的。一般说来,理性思维过程是辩证思维方法与逻辑思维方法的有效结合,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方法,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寻求真实的结论问题,即理性思维围绕“对或错、赞成或反对、是或非、前进或后退、正确或错误、行动或等待、前进或停止、要或不要”等问题,通过人智慧思考分析,决定目标方向、行动措施、判断结论等。

二是思维方法科学结论依据充分。理性思维属抽象思维,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统一等逻辑推理的方法,展开对事物和问题本质的认识。由于理性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认真观察、分类收集,结合逻辑思维判断推理得出最终的结论与概念,因此思维得出间接、抽象和概括性的判断结论有着充分依据,是对事物的基本概括和本质反映。

三是理性思维是一个科学认识过程。理性思维实质上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全过程,这是一个有序、系统的科学认识过程。其中包括:收集感性认识方面信息,按照规范标准综合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分析判断,通过归纳总结产生判断结论等。

2.理性思维的优势

理性思维反映在求真、唯实、全面、系统和逻辑性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演绎、判断和推理,集中体现在一个人理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上,这种能力称之为自控力。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先天遗传与生俱有的,必须用自我人格控制本我人格,通过后天培养的。当一个人的理性思维达到极致时,将推动感性思维的上升空间。

3.理性思维的缺陷

当然,理性思维也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完美。理性思维方式也存在较突出的缺点。比如说,如果一个理性思维过强的人,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就会过分依赖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论证,忽视瞬息万变的客观实际,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易变得机械、教条、偏执和呆板,更严重的是容易形成忧郁症,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四、审视感性思维形式

对于感性思维,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感性思维又被称为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对表象的联想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从人格结构看,感性思维是一种本我思维,其思维是在看图说话的状态下跳跃式地进行。感性思维主要表达与个人的情调趣味等有关的心理感受,因受人的情绪波动和感情干扰,其稳定性较差。

1.感性思维的特征

感性思维具有想象、形象、非逻辑和跳跃这四大特征。

感性思维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通过联想、想象、表象和情感等心理成分进行思维活动。一般说来,感性思维过程就是情感的集结、抒发或发泄过程,思维通过“爱或恨、快乐或悲伤、好或坏、喜欢或讨厌、漂亮或丑陋”等与浓厚的主观色彩密切相关的形容词,或者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和情绪上的问题。

2.感性思维的优势

感性思维通过想象和预感体现人的创造能力,这些能力有先天成分也有后天提炼。感性思维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直观、朴实、现实、表象上的真实性。感性思维是人想象力、创造力、预测能力、感知能力的体现,主要是先天的、受本我人格的牵制。当一个人的感性思维达到极致时,也有利于拓宽理性思维的空间。

3.感性思维的缺陷

从思维含量来说,感性思维是真情实感的思维,属于人的“弱”表达能力。感性思维是人类活动的需求之一,表达出人的一种情感宣泄,而满足情感宣泄的思维方式只是一种呈现在浮浅层面上的粗糙思维。

感性思维的缺点是:不经过深思熟虑,融入个人感情,凭借直观经验、经历作出的主观判断。所以,感性思维具有一定的盲目和冲动性,考虑问题缺乏逻辑性和严谨性,容易看到表象而忽略实质,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因而得出的结论有时经不起推敲或检验,思路上易走极端。在实际工作中,感性思维过强,容易出现经验主义及形式主义的倾向。

如果感性思维占绝对优势,人就会变得异常活跃、神经质,甚至走火入魔。

五、审视三大辩证规律

理性思维就是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这就涉及三大辩证规律。三大辩证规律是我们展开科学的理性思维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为了帮助读者有一个初步概念,以下作一个简略介绍。三大辩证规律又称之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一是对立统一规律;二是量变质变规律;三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告诉人们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对立也就是矛盾,如何从对立而产生的矛盾双方找到统一性方面,运用矛盾的统一性方法去解决复杂问题,是我们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法的难点。从对立的双方寻找统一性、从同一矛盾体内寻找统一性,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中,有的矛盾在现象后面往往藏着某种深层次的根源。很多时候,我们从表面现象上是不易看出和找到的,即便看出或找到了,用常规思维是很难解决。当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思维,必须在信仰和信念的引导和支撑下,在良好人品的约束下,在责任的压力下,结合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才能找到实实在在的统一。

更多的时候,人们错误地扭曲了这种利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原理,挖掘创新思维潜力的良好愿望,不加区别地泛泛使用所谓主动设置和有意强化对立面的思维方法,造成不少人用对立的眼光评价他人,用对立的目光审视社会,用对立的思维考虑问题,用对立的观念待人处事,从而使自己走上了一条与一切对立之路。

2.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是客观事物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特有的一种运动特征。质是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本质属性,量反映某一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定量指标。量变是质变的条件,指事物在数量上增减变更。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发生变化。质变在完成过程中,为新的量变打下了基础。度是保持质与量的一条分水岭,超出量的度为超度,它是评价量变到质变重要标志。

量变质变规律提示我们:一要学会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是我们做人做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告诫我们做人不要太张扬,做事情必须注意分寸;二要重视量的积累。由于量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无论环境何等恶劣,必须坚定信心和信念,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三要注重有效突破。当量的积累达到可以改变的条件时,必须知可行而行之,不失时机果断地主动突破,以实现质的飞跃。

3.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又称之为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反映矛盾运动过程的特征;二是反映矛盾运动结果的特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精华是既克服又保留、既发扬又抛弃,这一辩证发展观提示我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思考某种现象、考察某人行为时,应该避免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绝对化观点。比如说,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我们既要继承精华部分,也要扬弃落后腐朽部分;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吸收,不能照单全收。事物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这一发展规律,提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然而前进的道路又有曲折,提醒我们面对各种挫折不要胆怯和悲观失望,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4.妥善协调处理六大关系

在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时,我们还必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审视人与事,了解和掌握六大关系及其分析方法。具体要求包括:一是因果关系,即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二是原因关系,即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的关系、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的关系;三是主次关系,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关系;四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包括普遍与个别的关系;五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六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通过对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优势和缺陷比较,我们发现,感性思维之所以被人喜欢,因为它比理性思维潇洒和超脱,与它为伴,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会感到活得轻松和洒脱。当我们面对思维、信仰、信念、道德、人品等与理性相关联的话题时,有一种枯燥无味、冷冰冰的感觉。为什么会感到枯燥和冷冰冰?因为这类追求人生意义、探索生命价值的话题,属理性思维范畴,它超越了社会现实,脱离了人们眼前所看到的物质和名利,是一种强调控制和超越自我的理性思维。虽然,理性思维过于死板,在与其相处时,会给自己造成较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然而,正是理性思维,能使我们变得聪明睿智和宽容豁达,真正享受到生命存的健康和快乐。正如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那样“理论是冷冰冰的,可它能叫人去获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