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陈经理,顽固地坚持用传统的用人观念思维,用片面的用人习惯管理,用探子信息管理员工,形成员工跳槽行为频频发生。因为管理思路混乱,员工队伍不稳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后来,他培养的主管向主管副总经理打他的小报告,最终这位陈先生被调离经理岗位,取而代之的是那位他信任的打小报告的“探子”。
第二节思维科学带来了科学思维的命题
一、思维科学的兴起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科学领域学科纵向发展与横向渗透,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纵横交叉科学的发展,既为全面而又系统地研究人的思维现象开辟了新途径,又对现代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发表了《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思维科学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人的思维过程和规律的思维科学体系。
二、复杂系统科学挑战人的思维方式
董春雨教授在《复杂系统科学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一文中,明确指出:“复杂系统科学的诞生,颠覆了许多传统的科学观念,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什么是复杂系统科学呢?其实是“一个学科群,一般包括(狭义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以及混沌科学、分形理论等一系列新兴学科。这些学科在内容上揭示出大量以前人们不知道、不理解的崭新现象及其特点和规律,它们在处理复杂系统问题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丰硕成果。另一方面,它一反过去的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地理学等的特点,将揭示各门具体学科之间的共同形式、共同规律作为自己的追求,使自己成为介于各门具体学科和一般哲学之间的学科,从而为新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和发扬光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思维科学目前尚处在一个初创的研究阶段,还未形成一个统一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但这悄悄走来的思维科学的脚步声,提示我们,随着人类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思维变革的年代。理性思维、科学思维,势必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挑战我们早已习惯了的思维模式。
三、思维科学与科学思维
所谓思维科学,是指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思维科学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3个层次。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主要是研究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即逻辑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形式和灵感思维形式,并通过对这些基本思维活动形式的研究,揭示思维的普遍规律和具体规律。”思维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综合性科学。
所谓科学思维,就是指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站在认识论的角度看也可称科学的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客观事实和辩证逻辑基础上的理性思维。
科学思维与纯工具式的科学思维有着本质区别。科学思维是建立在道德人品的基础上,以关爱生命为中心,反映民主、进步、博爱、宽容、责任为中心,围绕着对人类生命的责任,体现出对地球的责任和关爱。纯工具式的科学思维,并非属于理性思维范畴,具有非理性的贪婪和利己的索取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造成天灾人祸的根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就说过,“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
科学思维不仅有科学的探索精神,而且还具备对人类世界的高度责任感,坚持和平、民主、自由、进步和发展同步的理想信念,是良好的道德人品支撑下的一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也可称现代理性思维,体现于现代人的一种最高级形式的意识活动。科学思维过程,也是人的意识活动,是意识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主要有理性与智慧、信念与意志、感性与情感、概念与知觉、想象与判断等几个方面的融合而形成的认知思维。
四、一道科学思维的命题摆在人们的面前
当我们用一种陈旧的思维模式面对世界时,犹如一群迷途的羔羊;当我们用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社会时,就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当我们用一种混浊的思维形式与人相处时,就像经历着战争的洗礼;当我们用一种习惯的思维观念对待自己时,就像在悬崖峭壁爬行。那些原本早就应该被时代抛弃、陈旧而又落伍的思维观念和混浊不清的传统思维习性,导致现代人迷失了人生方向和失去了自控能量。人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在下降,人的思维动机、思维动力和思维内容向亚健康的边缘快速滑行。
正当人们陷入思维苍白的困境不能自拔时,为社会性的浮躁思维现象担忧时,一个在现代思维新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钟声被敲响,思维科学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一道“科学思维”的命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在当代信息社会里,知识、智力、智慧的重要性日益增长,思维对于知识的产生,对智力和智慧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人们对思维科学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一个新思维科学将展现在人们面前,思维科学的进步必将大大丰富人类认知科学的宝库。
第三节理性思维先天不足后天有缺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对思维、思维方式、思维形式等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了解。
一、思维与思维方式
1.何谓思维
所谓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做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简单地说,思维就是你在用脑思考问题的全过程。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也是人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人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
2.何谓思维方式
据互动百科解释,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主体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反映客体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也就是说,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较为固定的理解、把握、评价和选择事物的某种习惯性思维框架、手段和途径”。“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实践结果。科学、进步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并有效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3.制约思维方式的主客观因素
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并受到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制约。从客观因素上看,思维方式受社会环境、“思维对象、思维的技术手段和思维的物质工具”制约;从主观因素上看,思维方式不仅受到语言、习惯、观念和知识四大要素的制约,受到个体的信仰信念、道德人品、意志情感等精神要素的制约,还受到个体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动作过程等因素制约。
二、审视语言、知识、观念和习惯四要素
1.思维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构成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思维的认识功能,反映在当人进行抽象思维时,必须通过语言词语发出相关的信息,从而刺激思维完成对信息的录入、收集、汇总、分析等一系列的思维处理。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语言的发展与变化直接作用于思维方式。
2.思维离不开知识
知识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基础。所谓知识是指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我们提倡思维科学化,就是提倡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展开理性思维。决定思维方式科学程度和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成分,就是需要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包括经验知识,也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科学的思维知识。人们的思维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形成对问题的认识过程。
3.思维受观念制约
构成思维方式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观念。所谓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形成的看法或认识。一个人的观念形成受他所持有的道德人品观念、价值观念、文化观念和传统观念等制约。不同的观念构成不同的思维框架,不同的思维框架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向,不同的思维方向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
4.思维受习惯制约
习惯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基本要素。这里所说的习惯是指个人习惯、社会习惯、文化习惯、思维习惯、心理习惯、人际关系交往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受其习惯影响,而这种习惯通常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程序方面。
三、为什么说我们的理性思维先天不足
理论界已形成的一种观点是,人的思维方式不是先天传下来的,而是经后天培养的。也许,站在以往的理论角度看是正确的。然而,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现实联系起来看,我们的理性思维受到语言、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制约,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
1.受文字语言的制约
中国人的象形文字语言,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是在一种曲线式、跳跃式、含蓄式和遮掩式的状态下进行的现实。从这一点来看,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的思维是感性化的,也许是因为“中国的象形文字语言模式,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但在抽象概念方面却又嫌不足”的原因吧!
2.受传统观念的制约
从个人角度来说,观念是制约个人思维方式的重要主观因素,而传统观念却是制约个人思维方式的客观因素。在现实中,受几千年传统观念的传承和影响,我们许多人的一些传统观念在头脑中已形成的认识是根深蒂固的。比如说,读书做官、读书发财、读书出人头地的传统观念,愚忠、愚孝的传统愚昧忠孝观念,还有那些家族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家长式的传统管理观念比比皆是。
3.受传统习惯的制约
虽然我们面对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进入了一个人类演变的历史阶段。然而,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习惯,继承了几代人的传统习惯而不易改变。许多人还处在半封建、小作坊层面上的小农意识、小生产意识为主体的低级思维方式,停留在封建家长制式的论资排辈思维上,停留在落后的经验主义和偏执的教条主义思维上。在一个快速转型的社会环境下,忽略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多变性,继续维持固执己见地坚持直观猜测式的思维习性,用片面的观点看待一切,疏忽了许多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因素,将世界看得灰暗与无色彩。
4.受实际知识水平的制约
在现代中国,至少有50%的老百姓手中所谓的文化知识,仅能表现在写一封通顺的书信或一篇完整的作文。这种文化知识本身是那么的浅薄而无力,根本不能与理性思维所必备的那些抽象的思维知识及知识能力所抗衡。
总之,我们的文字语言、传统观念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遗腹子。文字语言拓展了我们感性思维的空间,制约了我们理性思维的能力,导致了我们的理性思维先天不足的缺陷,而在思维知识这一要素上,又存在着较多的普及教育问题。
四、为什么说我们的理性思维后天有缺
许多人把理性思维说得神乎其神,认为只要掌握理性思维的方法,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掌握辩证思维或是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就能妥善解决人们面对的一系列问题。这是一种片面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观。这种理性思维一抓就灵的观点,实际上与“文革”中所谓的“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观点一样谬误。我们在展开拯救自我的行动中,应该引起关注,不要被这种伪理性的虚构观点所误导。
如果说,提倡科学的理性思维,仅仅是运用在科技领域内,为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服务的话,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站在社会学、精神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看,从人的价值观和道德人品观方面分析,倡导学习科学的理性思维方法、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法、运用理性思维方法应该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然而,从中国现状分析,提倡学习科学、懂得科学、运用科学,这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思维进化过程。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做到理性思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原因在于我们的理性思维后天有缺。
为什么说我们的理性思维后天有缺?从主观因素上分析,主要受信仰和信念、道德人品、法律规范、责任意识和教育等因素制约。一般来说,信仰和信念是理性思维的精神依托,道德是理性思维的核心力量,法律是理性思维的根本保障,责任是理性思维的价值要求,而对于理性思维方法的普及和教育,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个性差异和行为差异。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受到后天的社会文化、教育程度、信仰观念、思维习惯、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后形成的。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人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力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而形成人与人之间,在信仰、理念、思想观念、行为动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在言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为了缩小差异减少矛盾,必须在科学思维的基础上,优化思维方式的各种要素组合,为建立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