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拯救自我
49462500000002

第2章 人们在不安全的环境下挣扎(1)

本章提示:当今世界被一双无形之手控制着,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由于经济全球化存在诸多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使全球经济陷入一种失去有效控制的困境之中,由此而带来的对全球性资源争夺和财富掠夺也愈演愈烈。同时,面对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疾病困扰,人们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下,遭受了极大的挫折和苦难,承受财产损失的痛苦和灾后重新生活的压力。经历种种苦难与挫折的人们,身心憔悴苦不堪言,深深地陷入生存的困境之中……第一节危机四伏的全球环境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受各国间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观念等因素制约,在一个缺少监督和国际法律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在一个世界责任缺失的环境下,一个先天不足、后天有缺的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一个具有双刃剑性质的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一个道德沦陷、信用缺失的国际金融体系,引发了2008年那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金融风暴,造成全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在那场金融博弈战中,据有关报道,全球金融资产损失高达27万亿美元,比第二次世界大战15万亿美元的损失还要高出80%。受此影响,至今为止,世界各国的经济仍未得到有效恢复,各国人民继续承受财富缩水的心理磨难。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不但要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金融危机、贫富差距、实体经济等问题,还要面对日益恶化并正在向各国蔓延的能源和资源短缺、债务和贸易摩擦、粮食和人口、难民和毒品、环境保护和污染等问题与矛盾。除此之外,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和摩擦,劫持、绑架和爆炸等恐怖活动也日益猖獗。面对一个动荡不安的全球环境,增加了人们的生存风险系数。

当一体化的全球市场在少数国家控制下,在世界道德缺失、道德责任缺失的环境下,资本和技术主宰了一切,全球化显现出严重的结构性和道德化缺陷,不可避免地伴随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使经济全球化处于危机和困境之中。一边是快速汇聚的世界财富,一边是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一边是重视经济增长速度,一边是忽略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一边是强调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一边是人为地操纵和控制行为等。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危机和变革的进程,一群不公正的人设计出一个先天不足的全球化,一味地重视财富积累而忽略了财富合理的分配,一味地鼓励虚拟经济无节制性扩张而忽略了实体经济的良性改革,一味地奉行追求资本扩张追逐物质利益而忽略了民主社会下人的精神价值提高。因此,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着“全球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和道德责任”四个方面的危机。在这四种危机下,不仅要求国与国之间更加通力合作和加强协调,而且也加大了对民主变革的呼声,即国际事务需要民主变革,国家管理需要民主变革,社会发展需要民主变革。虽然,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改革和发展希望,但是,全球化的变革又将世界带进了一个危机重重的年代。处于这一历史变革时代的人们,无论你情愿或者不情愿,经济全球化不仅在改变整个世界,也正在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已经被历史发展的必然推到了这一风口浪尖上,谁都躲避不了这一现实。由于一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必然要与国家和社会一起面对危机,一起承受磨难,一起投身变革和一起承担责任。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思维进行一系列重大的改变。

第二节灾难频发的自然环境

纵观人类历史,虽然不乏战争的杀戮,但自然灾害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敌人。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人类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面对肆虐的海啸,喷射的火山,地震的废墟,干旱的土地,汪洋的水灾,面对这一幅幅触目惊心、撕心裂肺的受灾画面,人们意识到人类世界的生存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据联合国机构发布的全球自然灾害最新统计报告指出,从2000年至2009年止,“过去10年全球共发生3800多起自然灾害,造成78万多人丧生……近20亿人受到影响,经济损失高达9600亿美元”。

在这个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10年里,中国又是重灾国之一,雪灾、地震、旱灾、水灾和传染性疫病等各种巨灾接二连三地在我们头上降临。

1.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

当我们以胜利者的姿态告别带有浓浓血腥味的20世纪,满怀信心地张开双臂拥抱21世纪时,迎接我们的却是一个地质灾害、天气灾害、环境灾害和海洋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从本世纪初到2010年上半年止,在这短短的10年时间里,我国所遭遇的巨灾就达五次。如2003年6月至7月,沿淮河三省(安徽省、江苏省、河南省)遭受了较大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81.7亿元。2008年伊始,暴风雪席卷全国,灾情波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农业部发布的信息,“因低温冻害作物成灾面积6600余万亩,绝收1628万亩”。另据有关资料显示,这次“雪灾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500亿元”。同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69142人遇难,1755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元。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县又发生了7.1级的大地震,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3日17时,地震共造成2192人遇难,78人失踪。四川省甘孜州6.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7亿元”。

同年,中国西南5省(直辖市)(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受灾人口达6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246亿元。同时,5月初以来,南方地区又持续遭遇暴雨侵袭,造成江西、福建、湖南等南方10省(自治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和民政部统计,截至2008年6月24日止,全国累计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5985万人,农作物受灾3758千公顷,因灾死亡365人、失踪147人,倒塌房屋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709亿元。

2.一个传染性疫病突发的年代

全球范围不仅自然灾害频发,而且传染性疾病也不断扩大。从2003年到2010年,全球爆发了2次重大传染性疫病。第一次是2003年爆发的SARS(中国为疫情首发地,后传染群以亚洲为主)。据亚洲发展银行有关统计显示,因SARS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带来的经济损失达590亿美元,其中,给中国内地带来经济损失为1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32亿元)。对此,美联社的有关报道认为,“这一场SARS的经济损失,相当于5次‘9·11’事件”的经济损失总和。

2009年3月,世界各国人民还未能从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困境中走出来,又陷入了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疫病带来的危机。对于“甲流”疫情而言,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可能得等到2011年才能征服。未来两年可能会有多达20亿人,即近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甲流”。

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估计,“甲流”传染疾病,导致全球经济损失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0.7%至4.8%。也就是说,因“甲流”疫情继续蔓延,导致全球经济损失约在3840亿美元和26330亿美元之间。

面对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疾病灾害,不仅经济损失惨重、人员伤亡惨重,人们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下,遭受了极大的挫折和苦难,承受财产损失的痛苦和灾后重新生活的压力。经历种种苦难与挫折的人们,身心憔悴苦不堪言,深深地陷入生存的困境之中。

第三节快速转型的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型,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快速调整过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服务、管理、体制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碰撞,这种多层次、多角度、持续性的碰撞,造成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中国经济社会虽然已经进入发展机遇期,但各类社会矛盾也步入了矛盾的凸显期。凸显的社会矛盾,使人们坠入了深深的矛盾海洋中,道德危机、信仰淡漠,生存环境趋于恶化。

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益格局的快速调整给人们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压力和危机,各阶层不同利益者需求欲望日趋强烈。人们在社会财富争夺战中相互伤害,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固步自封排斥异己,持有排斥的心态看人、看事,对与己不同的观念和诸多社会问题反应强烈。在排斥中强烈反感、在反感中大发牢骚、在牢骚中拼命呐喊、在呐喊中攻击他人、在攻击中伤害他人、在伤害中又折磨和伤害自己。

就社会现状而言,残酷的竞争现实,将我们每个人卷入了一个无情的“狼性”争斗环境之中,缺失道德人品的物欲和名欲,加重了人们在财富和名利中的争夺战;喧闹的城市和拥挤的道路,压缩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空间;生存的挫折和痛苦,摧毁了人们所持有的理想信念;生活的压力和紧张的节奏,挤压了人们健全的心理空间;过度的欲望和无限的追求,占据了人们过多的时间与精力。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人们在十字路口徘徊,在挫折和痛苦中挣扎,在压抑和困惑中迷茫,在浮躁和焦虑下不安。

中国社会告别农业经济时代,又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的转型时期,社会的政治规则、经济规则、金融规则、商业规则、教育规则和道德文化理念处于新旧碰撞的动荡摇摆之中,一个整体性的社会不适应现象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之中,不仅呈现出政府管理方面的社会不适应现象,而且也呈现企业管理方面的社会不适应现象;不仅呈现出群体性的社会不适应现象,而且更呈现出个体性的社会不适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