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拯救自我
49462500000001

第1章 内容提要

21世纪,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纪,缺失良知的博弈行为,导致道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将面临历史性的重大抉择。鉴于此,本书将“拯救自我”的触角直接射向人性、人格、人品、信仰信念、理性思维和生命价值等方面。本书通过对中国教育问题的阐述,呼吁重整精神文化,打造文明健康中国人的自救目标。本书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中国人有信仰!中国人持有无形信仰方式,信仰真善美”,由此驳斥了流传于多年的中国人无信仰之论点。同时,本书在阐述生命价值、开发思维等问题时,重新定义“生命痕迹”,为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思维革命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拯救自我》是继《自我管理学》、《和谐自我跨越行难》、《重视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冲击》之书的续篇,也是一本展开自我品质修炼之书籍。

2011年4月5日

(一)

拯救这个话题并不新颖,它是一个原始而又古老的话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清楚地记载着社会在发展进程中,面对血腥和残忍、灾难和危机、困苦与挫折,为求生存所采取一次次自我拯救的行动。为了取得更大的新发展,人们围绕着“拯救自我”采取了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人性、人格、人品”和思维革命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对人性“善恶”问题的研讨,寻找拯救自我的源头;通过人格结构的研讨,探索发挥自我能量,对贪婪的本我欲望实行有效控制的途径;通过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研讨,呼吁人们重视道德人品的修炼,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通过教育倡导科学思维,提高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有效控制非理智的贪婪行为,保护地球生存环境,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健康协调地发展。

(二)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其生存环境日趋残酷而不安全。就社会现状而言,残酷的竞争现实,将我们每个人卷入了一个无情的“狼性”争斗环境之中,缺失道德人品的“物欲”和“名欲”,加重了人们在财富和名利争夺战中的血腥味;喧闹的城市和拥挤的道路,压缩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空间;人生的挫折和痛苦,摧毁了人们所持有的理想信念;生活的压力和紧张的节奏,挤压了人们健全的心理空间;过度的欲望和无限的追求,耗费了人们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肆虐的海啸、喷射的火山、地震的废墟、干旱的土地、汪洋的水灾、疾病的灾难,那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那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受灾画面撕心裂肺。处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仅要承受天灾人祸以及意外事故带来的灾难和不幸之外,每天还得承受许多摩擦、矛盾和问题。不少人因为不能妥善处理,经常受到显性伤害或隐性伤害。人们在十字路口徘徊,在挫折和痛苦中挣扎,在压抑和困惑中迷茫,在浮躁和焦虑下不安。人们身心憔悴苦不堪言,大声呼吁,“拯救人类!拯救地球!”君不知,拯救的关键必须从拯救自我着手。

(三)

拯救自我,是人类在求生存基础上所形成的生存理念。这个理念呈现出一种原始和自然的本我特征,落实在靠自己的行动上。靠自己冲破艰难险阻,从挫折和痛苦中走出来。用自己一副有力肩膀,挑起一个智慧的头颅;用自己一腔沸腾热血,托起一颗行善之心;用自己一个神圣信仰,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用自己一个良好人品,承载一个有价的生命;用自己一个坚强意志,找到一个活着的理由。靠自己从精神和心灵层面上看,表现在人品靠自己修炼、人格靠自己修正、人性靠自己维护、生命靠自己珍惜、痛苦靠自己承受、困惑靠自己排除、价值靠自己实现、幸福靠自己感受、理性靠自己思维、矛盾靠自己解决、贫富靠自己感悟、情绪靠自己调节、心情靠自己改善、意志靠自己坚持。

在一个名利膨胀的社会环境下,一个人性和人品双重失落的人,既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或不应该做,也不清楚人为什么活着,更不了解自己生命作用和价值在何处。由于做人的道理方面无知和迷惑不解,集聚成一种群体性的心灵空虚症。一个没有道德灵魂的躯体,一个没有人品追求的心灵,犹如一个孤独的幽灵四处游荡。没有归宿只有厌烦,没人在意只能无聊。对此,叔本华早就一针见血指出“人类注定永远在两极之间游移,不是灾难疾病,就是无聊厌烦”。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聊的灵魂、厌烦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失落感觉及心灵空虚症。这是一种有悖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群体综合征,也是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时,必须经过的一个历史过程。

(四)

拯救自我,寻找人活着的价值,留下生命的痕迹。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找中渡过,有的人寻找金钱财富,有的人寻找权力,有的人寻找爱情,有的人寻找精神信念,也有的人在寻找自由。有人说,寻求“人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生命存在的价值”等这类问题的答案是一个无意义的伪话题。对此,本人并不苟同。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自己为什么而活的话题?为什么要逃避对生命存在的探索?为什么不愿意用心去领悟自己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呢?主要原因:一是这类话题是冷话题,比较沉重且又抽象,必须用理性思维去考虑;二是理性思维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人的心灵承受折磨和煎熬的过程。也许,从宇宙的整体角度看,用时空观来解释人的生命和生命价值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犹如地球上灰尘、水土、沙石以及其他生物那样,仅仅是一个暂时的存在和眨眼的过程而已。但是,人与其他生物和动物相比,人活着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体验生命存在时酸甜苦辣的全过程;二是留下精神和心灵方面的某些生命痕迹。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生命痕迹展现,一颗善良之心在生命痕迹中提炼。这看似抽象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正如雷歌说的那样,“其实善良很简单”。提炼自己善良之心并非靠嘴而是在处理每件具体小事过程中发自内心的体现,这是一种自然和纯朴的善良之心境,也是人之为人的基点。当善良之心与你的生命价值同行时,你日常行善所留下的痕迹称之为生命痕迹。从第一道痕迹算起,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多为厚。一颗厚实的善心,具有抵御人之恶性的强大能量。不但能够抵御不良的道德环境对你的干扰,也能够抵御过度贪婪的利己欲望带给你的诱惑,还能够提醒你避免蹉跎光阴而虚度年华,使我们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散发出灿烂的光辉。

(五)

拯救自我,理性面对社会问题。人们普遍的用吃大锅饭的思维模式要求社会,以所谓的绝对公平和公正观对待多元化的社会。当一个人无法区别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时,就会发生危险的混淆,容易把矛盾的主要原因转嫁给他人,而去埋怨、指责、责怪他人。本人认为,从拯救自我的角度看,不应该追问社会,而是社会追问你我。社会环境由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汇聚起来的,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环境,这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必须承担的独特使命。我们能不能设法先改变一下自己,尔后轮动影响周围人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自治和自控能力,能够用坚守道德人品信念,坚持持之以恒的修炼自我,用理性思维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社会转型和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一定能够克服。本人清楚这类冷话题,对于某些人来说似乎是“做作、别扭、虚伪或假惺惺”。但是,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因为我们每天都被许多困惑包围着,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解脱出来。

事实上,一提到诸如信仰信念、道德理念、人品修炼、理性思维、和谐自我等此类问题时,许多人都不以为然,听起来总感到比较别扭,不容易认同,认为你很虚伪在唱高调。在这一点上,本人颇有感受。记得几年前,一位朋友得知我在写《自我管理学》一书,觉得不可思议,说“什么自我管理?自己有什么好管理的?真是没事找事做”。人们之所以感到别扭和虚伪,主要是因为现实社会里人的“兽性和杀性”四起,人们对名利的追逐,已经进入了一种旁若无人的亢奋境地,使得原本应该静心修整的心灵无法平静。过度的亢奋,是一种神经性障碍的表现,一旦无法持续,就会出现交错式的空虚无聊症状。在生活中,我们还观察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少所谓的事业成功者,竟然也患有严重的心灵空虚症。我们用理性思维的眼光分析,当一个人所有追求都达到后,诸如企业做大了,资产和财富聚集了,名誉地位得到了,社会知名度也有了,汽车、房子、票子都有了之后,人的心灵却出现异动。如若一个本该进入人生休整时期的人,不会去反思、提升和超度自我,就会酝酿出更大的人生悲剧。

(六)

拯救自我,这是一个寻找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曾说过:“现代民主的兴起,使人类不再被禁锢于封建制度的壁垒,我们获得了自由感……我们愿意成为怎样的人都行,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然而正是这种极端的自由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问题。自由可以是可怕的东西,它强迫我们每个人去面对那些我们必须独自承担责任的个人决定。”如此说来,责任感是评判个人决定对与错的唯一标准。就承担责任而言,从内因讲,受人性问题、人格问题、人品问题、思维方式等因素制约;从外因讲,受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等因素制约。然而,最最关键的问题是受道德人品的制约。

人生在世,不过是重复前人曾经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

太多的人,生不留名死不留姓,赤条条而来赤条条而去,上帝将他们的躯体从人间带走了,但他们那颗蕴藏着无穷价值的心和那个滋养着崇高生命的灵魂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与伟人的生命价值相比,我们这些平凡之人在生命存在时应该做些什么呢?一是寻找蕴藏在自己生命中的价值宝矿;二是开发宝矿施展你的生命才华;三是享受你开发宝矿和施展才华的全过程;四是撒点精神和人品遗产在人间。

这就是生命,是生命存在时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生命价值,是生命终结后的价值延续;这就是生命的回答,是一个人活着为了创造生命价值、体验生命价值、实现生命价值直至延续生命价值的真正意义。

走进21世纪的人类,已步入了一个自我承受、自我应对、自我调节、自我提炼和自我超越的“拯救自我”年代。正如国际歌中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也不管你愿不愿意,无论环境多少恶劣,无论困难有多大,本世纪中,动荡不安的局面是不会改变的。修炼人品提升人格这一拯救自我的话题,必将与世纪发展的步伐同行,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希望这个话题能引起读者朋友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姚娟娟

2011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