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拯救自我
49462500000015

第15章 人性分析篇——打赢善恶交替的人性之战(4)

四、人性之恶源于超我自私

有人说,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够生存,因为有一种求生存的本我自私存在。因为求生存,自然界存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现象。曾有网友说得还要形象,在股市中还有一种现象叫“快鱼吃慢鱼”,意思是说庄家出手的动作比散户快,因此,散户经常被庄家吃掉而输了钱。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动物的自私是兽性和非理智的自私,因此,动物的自私在实现过程中表现出极其残忍。虽然,人性之恶源于动物的自私本性。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是,人与动物有着极大的区别。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人可以通过理性思维,确立做人的信念和理想目标,用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过度的贪婪欲望,提高自己理智思维行为的能力。反之,如此发展下去,我们留给下一代的将是什么?只是一个没有信仰、没有人品、没有精神生命的躯体。苏霍姆林斯基又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一个人没有自己做人的信念,一旦自己的欲望超出了自我能力,形成过度贪婪欲望后,人性就会因超我自私被无限扩张,显现出人之恶性。

第六节善恶交替的人性之战

坦诚地说,我们有时看到的人,只是一种表象,是一个戴着面罩、穿着马夹的蒙面人,而无法看到面罩后面真正的人性。有的人表面上看上去似乎光彩照人、似乎非常健康,但其道德人品和心灵却与表象格格不入;也有的人表面上看似缺点和问题不少,但在这些缺点和问题后面,却又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在一般的情况下,这都很难辨别,只有在一种特定的生活实验室与人性的考场中,方可分辨真伪。

许多人为自己的错误、过失、不检点的行为找理由,抱怨他人的不是、抱怨环境的因素,而从未对自己进行认真地反思。事实上,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最终是由你自己所决定,而不是由他人或环境所决定的。正如弗兰克阐述的那样,“在集中营这个生活实验室与考验场中,我们发现并且见证有些难友的行径像个恶棍,有些却宛如圣人”。同样沦落为难友,为什么其行径却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别?关键还是人性的善恶与心灵的问题。

一、善人有时也会干恶事

善人有时也会干恶事,善人干恶事被称之为好心办坏事。善人之善表面上是出于好心、热心。善人的恶,表现在思考问题缺乏理性,非理性思维导致非理智行为的发生。

用感性思维的方式,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任凭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许多表面现象扩大化。两个感性思维的人凑在一起,想象力增加了N次方,原本简单的东西却会变得复杂起来,甚至导致一条生命早逝。

下面,讲述一个“传话也杀人——善人办恶事”的故事。

阿华,你走得太早,也太冤了!我经常在心里呼唤着她的名字,默默地对走了近三年的阿华说。阿华,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年长我两载。她是被传话所害,被一个善人做的恶事所害。为了一句传话,折腾了七八年,最后把命都搭进去了。她原不该去的,走得太冤了。

阿华的故事说来话长,记得我曾在《自我管理学》一书中,略有提过,然而,两年后的今天,她已经不在人世了。起因是阿华另一位女友,就叫她Kim吧。Kim的丈夫在社会上也是有模有样的知名人士,靠着丈夫的关系,Kim平时看上去倒也有些派头,也算是个善良之人吧。就是因为她的善良之好心,将一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阿华,“听说你丈夫与学校里的一个女老师有染”。阿华听说后,犹如晴天霹雳,立刻火冒三丈,当晚就打电话给我。但是,她一直不肯回答我“谁告诉你的”这个疑问。我劝她不要轻信别人的传话,可她就是冷静不下来,对这条重要信息一直耿耿于怀放不下。

一句传话,打破了她原本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从此,阿华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一个非理性的她,采取了一系列非理智行为,如跟踪丈夫,追赶到学校问责,上教育局、纪检和妇联等主管部门反映,甚至于夫妻在争吵中摔跤伤了手,闹到派出所让自己的丈夫赔了近10万元方罢休。从现象看,她似乎与丈夫势不两立、摆出一副血战到底的架势。

然而,她又一次次地找我,再三表示不愿意与丈夫离婚的想法,并多次请求我做做其丈夫和子女的工作。

从第一天得到这个“情报”开始,我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一直在劝说、开导、分析、讲理。也许是个红颜知己,也许是工作需要接触多一些,也许是别人有企图、而你丈夫并无意但又不能拉下面子,也许是他的对手在大做文章,也许,太多的也许,对于阿华来说,根本听不进去。就算没有这些也许,她的这种做法只能加速矛盾的复杂化和扩大化。

即便你丈夫犯了错,他并没有提出离开家,只要不想离开,就说明他对这个家还是有感情、还是有留恋的东西。你就应该给他改正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帮助人的机会。更何况,并没有拿到丈夫背叛婚姻、背叛家庭的真凭实据。

虽然阿华打心里还是在乎她的家,在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不愿意与他们分开。但是,由于她轻信传话,不仅相信丈夫确有其事,而且拒绝宽容。最后,他们终于离了婚。

常言道气伤胃、火伤肝、愁伤心、忧伤肺。长时间的心理折磨,长时间的气和火,终于在自我折磨中受到了惩罚。她病倒了,而且得的是胃癌晚期。我最后见到她时,已经是骨瘦如柴。她终于将那个好心办坏事的传话人的底透给了我,并轻轻地念道,“错了!上当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心疼她,但心里也在埋怨她,为什么当初就不能听进一句话呢?

否则,事情也不会走到如此地步。

一个善人干了件坏事,一个好心办坏事的人,传了一句不该传的话,不仅摧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拆散了一对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夫妻,更残忍的是夺走了一条本应存活在世上的生命。从这件事上,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一是善人干恶事伤人更深。恶人办恶事,人有一种潜在的自我保护功能;善人办恶事,容易受到蒙蔽。因为你相信她的好心和好意,对她的话可信度高,所以会失去警觉,失去理性,伤害程度就更大。

二是面子与生命相比,什么重要?为什么人们的原谅会这么难?包容别人会这么难?难道只有用生命去替代原谅和包容是人们要走的路吗?

三是防止偏听偏信。不能听到流言飞语就轻易地相信,不能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词。越是涉及与自己密切关系的人与事,越需要冷静和理性处理。

四是提防伪君子传来的话。有的人表面上看似善人,是你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姐妹,但是,由于缺少文化和修养,缺少道德人品,在一些光彩夺目的名誉下,并非有一颗发光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伪君子朋友,心灵的扭曲程度比常人来得更严重,看似好心、善解你意,然所说出的话、所办过的事,从结果上看其性质却是相当恶劣。

二、恶人有时也会做善事

人存在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他具有超越上述条件的能力。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可以自我超越。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恶人偶尔也做善事的问题。这里借用弗兰克讲述“齐博士的故事”为例。故事大意是,齐博士是斯坦霍夫的大屠杀者,通过煤气间实施安乐死计划的热衷执行者,被人称为魔鬼般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齐博士在西伯利亚、莫斯科卢布拉卡等监狱的铁幕中被囚禁了许多年。大约40岁左右死于膀胱癌。很难想象,这个魔鬼式人物,在监狱里却善性大发,经常安慰每一个人,活出最高的道德标准。死后被人称为“好难友、好同伴”,是“在监狱的漫长岁月中所能遇到最好的朋友”。

龙应台先生在《谁欠了他们的人生》一文中,所阐述的一个叫柯景星的事例,这里本人将其简集为“柯景星的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柯景星是台湾看守婆罗洲战俘营的监视员,奉命看守婆罗洲的战俘营。战争结束后,柯景星作为战犯一审被判处死刑,二审改判为十年徒刑。当时,战俘营中关押了一个姓卓的中国领事以及夫人与两个孩子。有段时间,卓太太和两个孩子快饿死了,当卓太太向柯提出希望得到帮助的请求后,柯景星不但没拒绝,而且想方设法弄了一些鸡蛋等,偷偷地给卓太太与孩子们送去。虽然卓领事在日本战败前被杀害了,但是,卓太太与两个孩子在柯景星的帮助下,却奇迹般地在战俘营中幸存了下来。60年之后,受卓太太的委托,其侄女专程从美国飞往台湾,找到了90多岁的柯老先生,并代表卓家家族向柯老先生当面谢恩。

一个月之后,柯老先生也过世了。一个大半辈子做坏事的恶人,一个曾经发过善性、帮助过他人的恶人,临终前竟然还听到“谢谢”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