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社会发展的逻辑
49452300000028

第28章 近现代社会:资本支配型社会(17)

先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的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组合而成。“所谓计算机辅助设计就是指工程技术人员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完成产品的设计、分析、绘图、编制文件等工作,并达到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计算机辅助制造广义上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从生产准备到产品制造整个过程的活动,包括工艺过程设计、工装设计、数控自动编程、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控制、质量控制等。狭义上则通常是指数控程序编制,包括刀具路径规划、刀位文件生成、刀具轨迹仿真及数控代码生成等。”它改善了对品种多变的适应能力,缩短了加工准备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正努力引入专家系统,使之具有智能化,以解决各种复杂的技术问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的发展使得生产体系结构、设计和制造信息处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推动了新的自动化生产模式的产生,主要有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智能制造和虚拟制造等。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由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物料搬运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较完整的生产系统。它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完成加工、装卸、运输、管理的系统,具有监视、修复、自动转换加工产品品种的功能”。它具有高柔性(即系统内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满足了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生产成本及缩短制造周期等需求。FMS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如下4类: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线(FML)和柔性制造工厂(FMF)。如自1967年世界上首条FMS建成以来,迄今已有大量的FMS在运行,仅日本就有175套完整的FMS。

而且,以FMS生产的产品产值超出了制造业总产值的75%,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而“FMF则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机的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也包括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投入实际使用,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过程的全盘自动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工厂柔性化及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在生产面临产品生命周期和交货期短,产品型号和规格日益增多,并追求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形势下提出来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由约瑟夫·哈林顿在1974年提出。它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对设计、生产、管理和销售整个生产环节进行统一控制与管理,以达到优化生产活动的目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般由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和质量保证系统组成,并通过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将这些分散的自动化分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使整个系统运行于最优、最精确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工业化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CIMS战略,投入巨资研发实现CIMS的技术,建立CIMS工程试验室和生产工厂(车间)。

并行工程(CE)是相对传统串行(顺序)工程方法而言的。传统串行工程方法遵循设计、加工、测试、修改的程序,由于在设计早期不能很好地考虑制造过程及质量保证等问题,极易造成设计与制造脱节,结果往往导致设计改动量大、产品开发周期长和成本高,无法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的需要。于是,新的并行工程方法就产生了。1988年美国国防部防御分析研究所提出了并行工程的概念,即“CE是一种系统的集成方法,采用并行方法处理产品设计及相关过程,包括制造和支持过程。这种方法力图使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能考虑到产品从概念设计到产品报废的整个产品生产周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成本、作业调度及用户需求”。并行工程是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功能、信息和过程实现了集成,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目的。目前,并行工程已从理论向实用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敏捷制造(AM)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的生产模式。敏捷制造是指“企业采用现代通信手段,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包括技术、管理和人),以有效和协调的方式响应用户需求,实现制造的敏捷性”。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先进的柔性生产技术、动态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的集成,获得企业的长期利益;企业间协作集成,即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针对市场的目标和要求共同合作完成任务;高度的制造柔性,即企业具有针对市场需求迅速转产和快速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能力;动态联盟的组织机构,即由优势互补的若干企业组成的动态联盟随市场机遇出现而建立,随产品或项目完成而解体。”目前,美国有上百家公司和企业在开展敏捷制造的实践活动。

智能制造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目的是使制造产品趋向于“客户化、变品种变批量、快速交货”。智能制造依托于智能制造技术(IMT)。“智能制造技术一般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可见,它集成了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精确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借助于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发展出一个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即智能制造系统(IMS)。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市场响应速度和降低成本。目前,各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智能制造。

虚拟制造(VM)是相对真实制造而言的,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生产模式。“虚拟制造是现实制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映射,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及高速网络的支持下,在计算机上群组协同工作,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验,以及企业各级管理与控制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增强制造过程中各级的决策与控制能力。”虚拟制造按照与生产各个阶段的关系可分成三类,即以产品为中心的虚拟制造、以生产为中心的虚拟制造和以控制为中心的虚拟制造。“以产品为中心的虚拟制造是将制造信息加入到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过程中,在计算机中生成制造过程原型,对多种制造方案进行仿真,对数字化产品模型的性能、可制造性、可装配性、成本等进行分析,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以期尽早发现产品设计及工艺过程存在的问题。以生产为中心的虚拟制造是将仿真信息加入到生产计划模型中,以便快速便捷地评价多种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计划和配置制造环境。主要是根据企业现有资源对不同的加工过程进行评估优化,决定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以控制为中心的虚拟制造是将仿真能力加入到设备控制模型中,提供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虚拟环境,使企业在考虑车间控制行为的基础上对制造过程进行优化控制。”由于虚拟制造可以仿真制造过程的细节,预测产品的性能,并能根据信息反馈进行产品模型修改,因而,它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及资源消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柔性化,增强了企业决策的准确性。目前,发达国家均致力于虚拟制造的研究与应用。

总之,信息化生产逐步代替机械化生产,使、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也使得生产方式从单一化、大批量、大众化向多样化、小批量、个性化方向发展。这种信息化生产是生产力高度发达条件下产生的,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要、更精确生产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以信息化生产借助于网络和信息化生产工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生产信息,如产品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库存等,并在全球各地进行生产,及时响应并满足世界各地用户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信息革命同样也导致了交换形式与方式的变革。我们知道,工业革命促进了交换的普遍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一体化的世界市场,并深化了人力接触型交换方式(即借助于中间商来进行交换),产生了以电话、电报、电视为媒介的有限非接触型交换方式。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传统的交换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产生了虚拟电子市场。同时,产生了新的交换方式,即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企业、个人、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或私人机构之间通过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进行的或服务的买、卖活动。买、卖的产品或服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至于付款和产品或服务的最终递送则既可以在网上完成,也可以在网下完成。”换句话说,电子商务是直接在网上完成从进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实现交易全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而不再通过面对面的交易来进行。这是一种新的深度非接触型交换方式。基于交易对象的不同,电子商务模式有企业对企业的B2B电子商务(Business To Busines s),企业对消费者的B2C电子商务(Business To Consumer),消费者对消费者的C2C电子商务(Consumer To Consumer)和企业对政府的B2G电子商务(Business To Government)等。其中,B2B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主流。这里仅介绍B2B电子商务和B2C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