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社会发展的逻辑
49452300000029

第29章 近现代社会:资本支配型社会(18)

所谓B2B电子商务就是“生产企业或商业机构利用互联网或各种商务网络向供应商(企业或公司)订货或付款等”。具体地说,B2B电子商务是主要利用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把从设计到生产,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到销售,以及金融整合成一个整体,并面向最终客户的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使买卖双方信息交流快捷,有助于企业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也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减少了库存,缩短了生产周期,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运作,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和最终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从而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由于B2B电子商务社会基础好,因而很快发展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主体,其所占电子商务销售额的比例高达80%~90%。2002年,美国B2B电子商务销售额已占其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92.7%,达到9950亿美元。欧盟B2B的交易额估计是1850亿~2000亿美元。亚太地区为1200亿美元,拉美地区为65亿美元,非洲则为5亿美元。

B2C电子商务是“以Internet为主要服务提供手段,实现公众消费和提供服务,并保证与其相关的付款方式的电子化,它是随着WWW技术的出现而迅速发展的,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电子化的零售。其具有供需直接‘见面’、速度快、信息量大、费用低等特点”。它主要有网上商店、网上订阅、广告支持和网上赠与四种模式,提供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前者主要有图书、音像制品、计算机、电器、软件和礼物等,后者有娱乐、网游、股票经纪、财经服务、电子杂志等。虽然B2C电子商务对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但是,随着网上购物用户的增多,发展也比较快。如2004年,美国网上零售额为69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3.5%其占整个零售额的比例由2003年的1.6%升至1.9%。日本2004年网上购物的,销售额达到了8.59万亿日元,超过了2002年百货商店销售额的总和。目前,除B2B电子商务和B2C电子商务外,还有B2G电子商务、X2X电子商务和ASP电子商务等。另外,从B2B电子商务和B2C电子商务还衍生出了C2C电子商务、消费者对企业的C2B电子商务(Consumer To Business)、企业—企业—消费者的B2B2C电子商务、企业—企业—企业的B2B2B电子商务、政府对个人的G2C电子商务等。

总之,电子商务作为虚拟交易,具有无可比拟的时空、速度、成本、信息和个性化的优势,势必成为21世纪交换的基本方式。因而,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电子商务,并且发展非常迅速。199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020亿美元,2005年增至2万亿~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是开展电子商务最早的国家,也是其他国家开展电子商务的样板。其在全球互联网贸易额中的比例高达85%。加拿大、欧盟、日本和拉美以及亚洲的电子贸易发展也很迅速。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增长势头强劲。2004年完成的电子交易额是4075亿元,2005年则达到了7400亿元。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市场的形成,即通过网络把电子商务活动的参与者连成一个统一的经济整体,从时空上最大化地扩展了传统市场,实现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更有序、更快速地流动,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信息技术还引发了社会政治生活方式的变革。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我们已在前面较多地阐述过,这里主要就网络民主具体说下。

“网络民主是参与主体借助网络技术,以直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培育、强化和完善民主的过程。”它是“对代议制民主的修正和完善,而不是颠覆和取代,它必须以代议民主作为主体制度运行框架,只不过网络民主强调更多的直接参与和更多的直接民主成分,以达到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平衡”。它的产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治民主化趋势是网络民主产生的内在动因。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主权在民,核心是公民的政治参与。但是,西方代议制民主存在低效率、反应迟钝、歪曲民意、精英政治、腐败问题、传统的责任保障机制失灵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庞大的财政支出等问题。这导致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降低,同时也引发公众的不满,要求进一步民主化代议制民主,即“从依赖代表转为依赖人们自己”。总之,民主化的内在要求为网络民主的发展做好了政治上的准备。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网络民主产生的外部原因。现代民主体制是公民与代表之间的互动。正如工业时代新的通讯和交流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式一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公民与代表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网络技术还对代表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代表制度(即代议制)本身产生了最大程度上的影响,即网络技术改变代表议政的方式,为民主参与开辟出新的渠道,并为实现基于网络的大规模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总之,网络不但影响民主,而且还要改变民主。而且,网络民主具有操作简单、运作成本低廉等特点,这也是网络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民主因其基于网络而与传统民主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为:第一,网络民主的直接性。在网络政治中,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借助于虚拟的网络空间直接发表个人政见,而不需要经由他人来代表自己表达看法和意见。这种在虚拟空间直接发表的意见因其脱离了社会身份意识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而更自由、更自主、更真实。同时,公民还可以在网上对政府议案进行电子投票。总之,经由网络技术媒介,而不是通过代表这个中介来直接参政议政是网络民主的一大特色。第二,网络民主的平等性。所谓政治上的平等是指人人都有权利参政议政,并且,这种权利不应存在差别。网络的发展则进一步推动了平等政治的向前发展。网络的发展使去权威化和非中心化非常明显,它排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由社会职务地位、职业、阶层等构成的社会秩序结构,也不存在正式化的组织机构,因而形成了人们话语权上的相对平等。也就是说,在网上,只要达到法律允许的参政条件,不论平民还是国家元首,穷人还是富人,都可以对政府的政策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普通公民发表的意见和政治家所说的效应几乎是一样的。第三,网络民主的快捷性。“政治事件的发生,你的意见、政治家的态度以及政府决策和相关的表决结果,这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活动和内容,在网络上是以光速传播的,政治活动变得非常迅速,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利益表达更具时效性。”第四,网络民主的人民性。代议制民主的运作不仅需要付出诸多成本,而且需要相应的精力和技能。这成为深度参与民主的重要障碍。不过,随着网络民主的兴起,由于其廉价和便利,使民主开始从金钱民主和精英民主中摆脱出来,朝着人民性的方向发展。

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积极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民主推动代议制民主向参与式民主发展,并使大规模直接民主常态化运作有了实现的可能。由于一直来受限于相对较落后的交通和通讯手段,民主参与的成本高,周期长,直接阻碍了民主参与的实现,自然也使得大规模直接民主无法常态化运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把全世界连为一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网络民主参与因而变得非常便捷,人们只需上网就可以对政府议案进行电子投票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使得网络民主参与的成本越来越低。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政府官员和民众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逐步缩小,从而打破了政府官员对信息的垄断。同时,网上信息和知识的迅速传播也不断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些都使得公民能够对问题作出自己理性的决断,而不必凡事都依靠“代表”来作决策。因而,公民在线参与决策成为时代的潮流。总之,网络民主有助于参与式民主的发展,并推动民主向着基于网络的大规模直接民主方向发展。

其次,网络民主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社会等级结构,促进了社会向着民主、自由、平等和开放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即是一种高度集权、等级森严、垂直管理的官僚等级结构。不过,随着网络民主的兴起,这种权力结构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去权威化和非中心化的特性,打破了传统金字塔式的纵向等级权力结构,使权力下移,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助于公民和政府官员直接沟通和对话。而且,无论你是什么社会身份和地位,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在虚拟空间参与国家或地方事务的讨论,并且是自由地发表意见、传播言论,不受其他人的限制。可见,网络民主促进了言论自由,并使得公民民主参与政治的机会均等化。同时,网络民主还促进了政治公开的发展。由于网络空间不存在边界、四通八达,使得对信息的封锁和控制变得非常困难。人们不能在网络空间的此处发布信息,还可以去彼处进行传播,信息完全公开化。因而,政府官员进行“暗箱操作”已经越来越不可能,政务公开化已是大势所趋。

再次,网络民主将创新民主机制,变革民主原则,进一步促进民主的完善。

工业社会的代议制民主实行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它不能容纳差异性,也忽视了少数派的要求。网络民主的兴起使得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原则遭到挑战。在网络空间里,公众对社会社团的依附性大大降低,社会的非群体化特征日渐明显。这种社会的高度分化使得动员多数人越来越难,而少数派的权利却凸现出来。因而,有必要设计一个容纳少数派权利的新机制,并与多数派民主统治相结合,形成全新的多数派民主统治融合少数派权力的民主机制。这种民主制度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使民主更加完善。

总之,信息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引发了社会的全面的变革。它推动了生产向着无人化生产的方向发展,并且把人从非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而为进入创造性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得人们有可能摆脱资本的控制,进入到真正民主的社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