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49410400000042

第42章 凸现教育品性的活力(6)

从自身经验看,思想教育封闭性表现为与信息社会环境不协调,与思想教育对象心理相疏离,与思想教育目标相悖逆,导致人们的思想苍白。即使是一些思想“精英”,如果放在封闭性的环境中,其生命力也必然是脆弱的。思想教育封闭的结果是社会性的思想问题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清醒的思想教育者都会有的深切感受。一些好心的同志对思想开放过分忧虑,担心假开放之名,扰乱思想,混淆视听,蛊惑人心,模糊方向,动摇信仰。思想开放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思想的开放性是时代的呼唤,思想教育的开放性是社会的要求,这是无法逆转的。

3.思想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系统

思想教育要从传统封闭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营建开放性的思想教育系统,这是由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决定的,是由思想教育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性质决定的,这也是今天的思想教育所应有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势。

开放性社会只能由开放性思想体系来营建。邓小平说过,“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鉴于过去的教训我们必须改变闭关自守的状态”。信息化社会只能是开放性社会,信息化时代只能采取开放性思维模式,从单一性、封闭性向多视角、开放性转换。开放即纵向新的容纳,横向异的吸收,所追求的是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开放性的一致。开放性的社会只能由开放性的思想体系来营建,开放性的人才只能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成长。比尔·盖茨讲过: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流动更难阻止了,没有多少政府还在依靠阻止这类信息流动的能力来维持统治。

人都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按照耗散结构论,无论有生命无生命,都与其周围环境关系密切,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都应是开放性系统,只有在与外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中才能保持有序、稳定的状态,否则封闭、不开放,则只能渐渐地造成紊乱、衰退、灭亡。因此,人际关系的开放性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强化。“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人都生活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开放世界。

现实是思想教育和接受的多源性、跨时空性的存在。当前社会环境已深度开放,社会思想已多元复杂,人类社会的思想道德文明的整合性强化、异质性淡化,不能因为思想教育要发扬传统而导致中华文明与世界潮流的距离,不能因为要扬我中华而把域外文明视之为“夷”而加以拒斥,不能因为“和为贵”的道德哲学而贬抑“自由竞争”的道德价值,不能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拒绝对当代新思想的吸收与容纳。

拓宽人的生活视野、思想空间是人的主体性追求。在今天,教与受都面对信息空间的无限性,每个人都随时随地地感受到瞬息万变的信息流,都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到更开阔的空间才有保存自我、发展自我的可能,这种现象催发了人们主体性的觉醒,促使人们改变封闭性的思维方式,形成开放性的思维视野。

今天的人已不再沉溺于在经典的解读中消磨自己,而更多地把注意力投放到活跃的生活中去,到多彩的生活中去发现新世界、吸收新思想。

思想的开放性要求思想教育的开放性,反之思想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是由思想本身的开放性决定的。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所呼唤的是思想本身的开放性,思想的生命力就在于大胆地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思想教育不是压缩而是拓宽思想活动空间,要向全社会传输开放性思想必须依靠开放性的教育体系来运行。思想教育要与党、与国家的开放性目标相融合,寻求最大的思想教育活动空间,寻求最强的思想教育张力。

4.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应该放到全方位的、大开放的环境中去解决

开放性思想教育即把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放到生活的大舞台上去解决。

当人们的思想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的无序状态时,只有通过与外界的不间断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从而产生内在思想的某些参量的变化,才能产生新层次上的思想稳定与有序状态,我们所寻求的只能是动态性的思想平衡。

开放性思想教育即张扬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为目的的教育。我们应该向受教育者提供最丰富的思想信息源,尽可能为受教育者创造个性发展、思想提升的最大空间。古代中国人讲究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师承关系,这是一个封闭性的思想教育系统,所追求的是思想稳定性的延续,而不是思想突破性的创造与发展,只讲承续不讲发展的思想教育模式,在今天已不受人们欢迎,也是违背时代潮流的。

开放性思想教育即开扩胸怀,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容他范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这是古人留下的经验总结。我们思想教育者应有积极的开放心态,不要随意制止人们对古代伟人的钦敬,不要轻率地拒绝人们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向往,不要轻易地排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以外的真理的追寻与吸纳,不要有意识地回避人们思想上的现实矛盾与碰撞。

我们不能固守自我,只是陶醉于自我满足之中,而对周围新发生的一切盲目恐惧,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不是排除环境,而是变自在的环境为为我的环境。假如思想教育不能扩大人们的思维空间,拓宽人们的视野,还有什么意义呢?

开放性的思想教育即让人们的思想到一元与万象之中去作出自己的科学权衡。思想教育的作用是与人的外在的消极的、积极的影响同时产生的,我们要施行开放性思想教育,把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影响有效地组织到思想教育所要求的方向上来,让人们在比较中去作出自己的思想鉴别与思想选择。因此,邓小平同志一再向人们呼唤,思想解放一点,胆子放大一点,思想问题不回避,思想分歧可争议,只有经过争议才能提升人们的思想鉴别力与免疫力,才能提升人们的思想选择能力与思想方向的清晰度。

5.努力建构思想教育的开放性体系

(1)思想教育开放性的内涵

思想信息开放性。在今天,“谁掌握信息,谁就拥有世界”。信息的全方位涌动,已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教育要打破信息垄断,充分认识信息交流的思想影响价值,向人们提供最丰富的思想信息资源,充分满足人们的信息需要,以保证社会性的思想交流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驾驭时代的潮流,赢得思想教育的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制约信息超载,才能消解逆向选择等现实问题。

受教权利开放性。我们要坚持教与受的思想交流中的平等、民主、自由,让受教育者拥有教育参与权、受教选择权,让受教育者有权审视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教育动机的真纯性,有权对思想教育提出质疑、批评,与教育者展开争论,有权拒绝思想教育的强制性。思想教育者要有对自身所施行的思想教育的正义性与真理性的自信,放手让人们以外部世界来验证思想教育的合理性。我们不能为了回避社会上的消极影响而采取封闭式的思想教育,那样只会付出牺牲免疫力的代价。

施教时空开放性。思想教育者应拓宽施教活动时空,对受教育者思想应作非在场性关注、远距离性关注、虚拟性关注。思想教育者要尊重和鼓励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不能因为要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而随意占有受教育者的生活、工作、学习时空,应保证受教时空的自由度。思想教育者不应回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要有意识地把受教育者推向社会实践,把社会现实问题放到理性的天平上,让教与受平等参与讨论,共同解读,共同剖析,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的解放,人的发展,都需要经风雨见世面,需要大风大浪。认知者不能与认知对象相分离,你要人认识生活,就要让人到生活中去。

教育价值开放性。思想教育应延伸目标,使思想教育生活化,把思想教育延伸到生活的一切领域。我们需要的是建立一个思想丰富而活跃的世界,寻求思想教育的多元性价值,对政治、经济、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要凸现自身的价值,单一性目标不是思想教育的本性。

教育机制的开放性。思想教育不应该是一个自运转系统,而应该是外开放系统;不应该是一种职业行为,而应该是一种社会行为;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现象。要营建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教育机制,让人们的受教意愿得到充分的表达,让人们的受教选择得到充分的保障,让人们的受教追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使广大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思想教育的开放性的特征

时代性。思想教育应从传统教育特色中解放出来,凸现鲜明的时代色彩。

思想教育要不拒世界潮流,不失固有血脉。坚持“与时偕行”,“道因时而万殊”,从时代性中营建思想教育的活力。

生活性。思想教育植根于生活,因此使思想教育基于丰富的土壤,拥有开阔的空间,才能使思想教育敏于生活,敏于时变,对社会变化作出最敏感的反应,才能使思想教育在切合实际、切合人心中强化自身的作用力。

个性性。思想教育的开放性拒绝模式化、程式化,千方百计形成与张扬自身的教育个性,并对思想个性差异表现出最大的容量,对思想个性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自由发展的要求。

广延性。思想教育之所以需要开放性,是因为思想教育无论从内容、从方法上讲都具有边界的无限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教育是广延性运动,其目的是为思想教育营建最大的张力场。

(三十三)自转系统,公转系统?

思想教育是自转系统,有自己的内在的规律,同时也是公转系统,为社会目标服务。思想教育就要坚持自我,融入社会,改善自封闭状态和无个性状态。

思想教育是自转系统,还是公转系统?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曾出现认识上的长期徘徊与迟疑。思想教育要营建更高层次的张力,就应该正确认识思想教育的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营建健全的自转公转系统。

1.思想教育有自转系统,也有公转系统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自我运动的,但思想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都是开放性的生命体,都在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中发展自我,因此思想教育不可能是完全自转的。

任何思想问题的产生与存在,都既有其内在的原因,也有其外部的原因。

思想教育有内外关系、内外运动,思想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既是自转系统,也是公转系统,既有其内在的价值,也有其外在的价值,既有其自转规律,也有其公转规律。公转律即思想教育必须服从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转律即思想教育必须适应并超越人的受教需要的规律。

思想教育有教体、受体、介体、环体四要素,但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并影响其运行规律,主要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以教体与受体关系为主轴,以介体、环体为纽带的自转性组合方式,主旨是如何把教体思想转化为受体思想;一种是以教体、受体与环体为主轴,以介体为纽带的公转性组合方式,主旨是如何以思想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自转体系反映的是思想教育与人的关系,着眼于人的发展,公转体系反映的是思想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于社会的发展。

从历史经验看,两者是有矛盾的,会产生此消彼长的现象。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用王国维的话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思想教育入乎其内才有自身的活力,出乎其外才有自身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