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病理生理学考试指南
49344600000012

第12章 呼吸衰竭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完整的呼吸过程是指()

A.肺通气功能

B、.肺换气功能

C.细胞呼吸功能

D.内、外呼吸功能

E.内、外呼吸功能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是指()

A.内呼吸功能障碍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C.血液运输氧障碍

D.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吸入氧减少

3.下列哪项最符合呼吸衰竭的概念()

A.PaO2下降

B.PaO2下降伴有或不伴有PaCO2升高

C.PaO2下降,PaCO2升高伴有明显的症状体征

D.等张性低氧血症

E.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的低张性低氧血症

4.Ⅰ型与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区别是()

A.动脉血氧分压

B.肺泡气氧分压

C.静脉血氧分压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5.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

A.PaO2<4.0kPa(30mmHg)

B.PaO2<5.3kPa(40mmHg)

C.PaO2<6.7kPa(50mmHg)

D.PaO2<8.0kPa(60mmHg)

E.PaO2<8.0kPa(60mmHg),PaCO2>6.7kPa(50mmHg)

6.Ⅱ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

A.PaO2<8.0kPa(60mmHg)

B.PAO2<8.0kPa(60mmHg)

C.PACO2>6.7kPa(50mmHg)

D.PaO2<6.7kPa,PaCO2>8.0kPa

E.PaO2<8.0kPa(60mmHg),PaCO2>6.7kPa(50mmHg)

7.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是()

A.上呼吸道急性感染

B.炎症使中央气道狭窄、阻塞

C.过量麻醉药、镇静药应用

D.肺栓塞

E.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8.目前判断呼吸衰竭的主要依据是()

A.呼吸困难的程度

B.发绀的程度

C.动脉血气的异常

D.酸碱度改变的程度

E.呼吸困难的形式

9.气道阻力主要受以下哪一项因素的影响()

A.气道内径

B.气道长度

C.气体密度

D.气流速度

E.气道形态

10.限制性通气不足主要是由于()

A.中央气道阻塞

B.外周气道狭窄

C.肺泡膜面积减小

D.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

E.弥散膜厚度增加

11.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

A.弥散障碍

B.限制性通气不足

C.阻塞性通气不足

D.死腔气量增加

E.肺表面活性物质受破坏

12.下列哪一项不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收缩无力

C.气道口径变小

D.气胸

E.弹性阻力增加

13.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

A.阻塞性通气障碍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弥散障碍

D.肺换气障碍

E.气体运输功能障碍

14.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胸腔积液

D.化脓性脑膜炎

E.慢性支气管炎

15.下列哪一项原因可以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

A.呼吸肌活动障碍

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C.胸膜纤维化

D.气管痉挛收缩

E.肺栓塞

16.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哪一项()

A.气道阻塞

B.支气管哮喘

C.贫血

D.胸膜纤维化

E.严重胸廓畸形

17.胸内中央型气道阻塞可发生()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呼气吸气同等困难

D.呼气吸气均无困难

E.阵发性呼吸困难

18.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肋骨骨折

C.大量胸腔积液

D.化脓性胸膜炎

E.慢性支气管炎

19.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弹性阻力增加

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非弹性阻力增加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肺A‐V交通支大量开放

20.因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

A.肺不张

B.肺水肿

C.肺动脉栓塞

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E.支气管肺炎

21.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

A.又称静脉血掺杂

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

C.正常人肺也有功能性分流

D.肺不张时也引起功能性分流

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

22.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23.肺泡膜面积减少到何种程度可发生换气功能障碍()

A.1/6 以上

B.1/5以上

C.1/4以上

D.1/3以上

E.1/2以上

24.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

A.喉头水肿

B.气胸

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D.左心衰竭

E.肺气肿

25.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衰是由于()

A.功能性分流

B.死腔样通气

C.弥散障碍

D.通气功能障碍

E.肺内真性分流增加

26.胸内小气道阻塞可发生()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

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

E.阵发性呼吸困难

27.功能性分流是指()

A.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B.部分肺泡V/Q 比率增高

C.死腔气量增多

D.解剖分流增加

E.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

28.死腔样通气是指()

A.肺泡通气分布严重不均

B.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

C.各部分肺泡的V/Q比率自上而下递减

D.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低于0.01

E.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29.肺的弹性阻力增大时()

A.肺顺应性增加

B.肺顺应性降低

C.可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

D.肺顺应性先大后小

E.肺顺应性先小后大

30.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用力呼气使胸内压升高,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B.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使心脏外负压增加,增加右心收缩负荷

C.缺氧、酸中毒导致肺小动脉收缩

D.血液黏度增加

E.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

31.肺分流一般不易引起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增加,这是由于()

A.气道阻力降低

B.CO2弥散力>O2弥散力

C.分流血液中CO2通过肺泡排出

D.通气增加

E.碳酸酐酶活性增加

32.Ⅰ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是()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麻痹

C.中央气道阻塞

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E.弥散障碍

33.下列哪一项不是弥散障碍的特点()

A.可因肺泡膜面积减少引起

B.可因肺泡膜厚度增加引起

C.常在静息时就可引起明显的PaO2降低

D.PaCO2正常甚至低于正常

E.严重时尤其在肺血流加快时可引起PaO2降低

34.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以不减少

D.常引起PaO2降低,而PaCO2不增加

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

35.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

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

C.正常人肺没有死腔通气

D.可见于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

E.是因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

36.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的作用是()

A.皮肤血管收缩

B.脑血管收缩

C.睑结膜血管收缩

D.肺小动脉收缩

E.广泛外周血管收缩

37.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发生机制中其主要作用的是()

A.缺氧使脑细胞酸中毒

B.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细胞酸中毒和脑血管扩张

C.缺氧使脑细胞内ATP生成减少

D.缺氧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缺氧使脑血管扩张

38.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

A.外周血管扩张

B.血容量增多

C.血液黏滞性增高

D.心肌缺氧

E.肺动脉高压

39.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

A.血液黏滞性增高

B.缺氧所致血量增多

C.肺泡气氧分压减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D.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

E.肺小动脉壁增厚

40.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类型是()

A.循环性缺氧

B.低张性缺氧

C.组织性缺氧

D.血液性缺氧

E.组织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4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

A.通气障碍

B.气体弥散障碍

C.功能性分流

D.死腔样通气

E.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

42.Ⅱ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是()

A.间歇低浓度给氧

B.慢速高浓度给氧

C.正压低浓度给氧

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43.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是()

A.肺潮气量

B.PaO2值

C.PaCO2值

D.PAO2值

E.肺泡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值

44.重度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冲动主要来自()

A.肺牵张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J 感受器)

D.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45.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

A.PaO2下降B.PaO2下降,PaCO2下降

C.PaO2下降,PaCO2升高D.PaO2正常,PaCO2升高

E.PaO2下降,PaCO2正常

二、填空题

1.呼吸衰竭一般是指PaO2____ 伴或不伴PaCO2____。

2.肺换气障碍的类型有____、____、____。

3.呼吸衰竭时最常见的酸碱紊乱是____。

4.胸外中央型气道阻塞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____性呼吸困难,外周气道阻塞主要表现为____性呼吸困难。

5.肺部病变导致的弥散障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6.Ⅰ型呼吸衰竭氧疗时吸入氧的浓度一般不超过____,而Ⅱ型呼吸衰竭吸入____浓度的氧,使氧分压上升到____即可。

7.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____,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对呼吸中枢有____、,如果二氧化碳分压超过____反而____呼吸中枢。

8.死腔样通气导致病变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____,功能性分流增加使病变肺泡通气/血流比____。

9.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血管____、皮肤血管____,肾血管和肺小动脉____。

三、名词解释

1.呼吸衰竭

2.Ⅰ型呼吸衰竭

3.Ⅱ型呼吸衰竭

4.静脉血掺杂

5.死腔样通气

6.限制性通气不足

7.阻塞性通气不足

8.真性分流

9.肺性脑病

10.二氧化碳麻醉

四、简答题

1.简述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

2.试述肺通气障碍的类型及原因。

3.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4.如何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

5.简述呼吸衰竭病人发生右心衰竭的机制。

6.部分肺泡血流不足的原因及血气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7.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有何不同?为什么?

8.简述Ⅱ型呼吸衰竭时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9.为什么单纯弥散障碍不伴有PaCO2升高?

10.一位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PaO250mmHg(6.65kPa),PaCO240mmHg(5.32kPa)。

请回答:

(1)该病人存在何种类型的呼吸衰竭?

(2)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3)对该病人进行氧疗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E 、2.B 、3.B 、4.D 、5.D 、6.E 、7.E 、8.C 、9.A 、10.D 、11.B 、12.C 、13.B 、14.E 15.D 、16.C 、17.A 18.E 、19.C 、20.C 、21.D 、22.E 、23.E 、24.A 、25.B 26.A 27.E 、28.B 、29.B 、30.C 、31.B 、32.E 、33.C 、34.E 35.C 、36.D 37.B 、38.E 39.E 、40.B 、41.E 、42.D 、43.C 、44.D 、45.C

二、填空题

1.PaO2<60mmHg(8.0kPa)PaCO2>50mmHg(6.7kPa)

2.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混合型酸碱失衡

4.吸气、呼气

5.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膜厚度增加、血流速度加快

6.50% 30% 60mmHg(8.0kPa)

7.抑制作用、兴奋作用、80mmHg 、抑制

8.升高、下降

9.扩张、扩张、收缩

三、名词解释

1.呼吸衰竭:指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

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Ⅰ型呼吸衰竭:是指严重外呼吸功能障碍导致PaO2下降,不伴有PaCO2上升。

3.Ⅱ型呼吸衰竭:是指严重外呼吸功能障碍时不仅有PaO2下降外,同时还伴有PaCO2上升。

4.静脉血掺杂:指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气体交换便掺入动脉内,使V/Q 比值显着降低。

5.死腔样通气:指部分肺泡血流因血管病变而减少,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这部分肺泡通气不能被充分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

6.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原因:①呼吸肌活动障碍;②胸廓的顺应性降低;③肺的顺应性降低;④胸腔积液或气胸。

7.阻塞性通气不足: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原因:凡是使气道阻力增加的因素,如气道炎症、痉挛、水肿和肿瘤等。

8.真性分流:指肺的严重病变:肺实变、肺不张等,使该肺泡完全失去通气功能,但仍有血流,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而入动脉,类似解剖分流,也称真性分流。

9.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

10.二氧化碳麻醉:二氧化碳潴留使PaCO2超过10.7kPa(80mmHg)时,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及呼吸抑制。

四、简答题

1.①根据其发生的速度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②根据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及外周性呼吸衰竭。③根据血气变化的特点,又分为低氧血症型(Ⅰ型)和高碳酸血症型(Ⅱ型)呼吸衰竭。④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呼吸衰竭。

2.①肺通气障碍有限制性通气不足和阻塞性通气不足两种类型;②前者的原因有呼吸肌活动障碍、胸廓和肺的顺应性降低、胸腔积液或气胸;③后者的原因有气道狭窄或阻塞,多因气道炎症、痉挛、水肿和肿瘤所致。

3.①肺通气功能障碍:包括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②弥散障碍:肺泡膜面积减少,厚度增加及血流经肺泡的时间缩短。③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包括功能分流增加和死腔样通气增加。④解剖分流(或真性分流)增加。

4.吸入纯氧可有效地提高功能性分流的PaO2,而对真正分流的PaO2无明显作用。

5.①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二氧化碳潴留与血液pH降低可使肺血管对缺氧的敏感性增加,加强了缺氧对肺血管的收缩作用;②原发性肺部疾患引起的肺血管改变;③长期肺小动脉收缩、缺氧,可引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肥大增生,使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④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因长期缺氧所引起的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性增高,肺血流阻力增大;⑤心肌受损。

6.肺动脉栓塞、弥散性血管性凝血和肺血管收缩可使部分肺泡血流量减少。病变区肺通气量与血流比例显着大于正常,流经的血液PaO2显着升高,但其氧含量却增加很少;而在非病变区,血流量增多,而又不能充分动脉化,其氧分压和氧含量显着降低,两部分血液混合后的血气变化特点是PaO2降低。根据代偿性通气量增多的程度,PaCO2可正常、降低或升高。

7.Ⅰ型呼吸衰竭病人可以吸入较高浓度的氧(一般不超过50%),因为该型病人仅表现为PaO2降低。吸入高浓度的氧可以增加氧的弥散能力,提高PaO2。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该吸入较低浓度的氧(30%左右),使PaO2提高到近60mmHg,即能保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又能防止PaCO2明显升高而抑制呼吸中枢。

8.①Ⅰ型呼吸衰竭的低氧血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和高血氯,[HCO-3]减低;②Ⅱ型呼吸衰竭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的变化是高钾血症、血氯基本正常和[HCO-3]降低。

9.虽然CO2分子量比O2大,但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大24倍,CO2的弥散系数比O2大20倍,因而血液中CO2能较快、较容易地弥散入肺泡,使PaCO2与PACO2很快达成平衡,故单纯弥散障碍PaCO2可正常,而PaO2降低。

10.①该病人发生了Ⅰ型呼吸衰竭;②发生的原因是单纯弥散障碍和肺泡与血流比例失调。由于不存在代偿性通气过度,故PaCO2也未降低;③由于不存在CO2潴留,应该吸入较高浓度的氧(一般不超过50%)。

(许益笑)